重游赵堤大浪口
丁酉寒食节前日,应赵堤乡领导及朱总热情相邀,与学会诸诗友前往大浪口参观赏游。
大浪口古村位于长垣县赵堤镇东北部,紧邻赵桑公路。是一个民俗文化比较厚重的人口大村。 此次到访,已是重游。今年元宵节当日,我们长垣诗词学会春季采风,曾经路过这里。那时候,还不知道长垣有大浪口这个地方,乍闻此名,甚是好奇,“大浪口”好威武的名字。用一个现今比较流行的词语,那就是:高大上 。我们一行首先被“大浪口”这个名字给诱惑了,到达之后,才发觉,又被大浪口的古老建筑群俘虏了。可谓一见钟情,流连忘返,都想搬迁到大浪口了。那时正春寒料峭,大浪口如一位古稀老人,安详清净地端坐在乡野天地之间。人说,喜欢写诗词的人,大多需要一份寂寞与宁静,这里、正好。
今日重游,大浪口已是春暖花开,生机盎然。还未下车,便有暗香盈袖。原来,村头的油菜花正开的热烈,田间的桃花也羞答答半遮粉面,杨柳自舒小蛮腰,绿草偷眼窥人。想起秦少游那首《行香子》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不就是此情此景吗?
步入大浪口古街,突然间,仿佛一下子又回到魂牵梦绕的从前。木栅栏,旧石磨。老水井,泥巴墙。一一再现几十年前的情形,所感受到的,是一种久违的乡园气息。
抬眼望去,一道道木质栏杆,高低错落,造型各异。细细观察,不见一颗钉子,皆是传统的卯榫结构。。每一根木柱 ,横梁,皆可见年久日深 风雨腐蚀的痕迹。不由得伸出手,去轻轻抚摸一下,或许,这些痕迹,便是人间岁月,便是红尘历史。我触摸的,也应是一段岁月的沧桑了吧。 春阳渐暖,满满的洒在遍布青苔的砖阶上,阶下草色青青。尘封的往事,一时间鲜活如新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古老而不失诗意呵。
大街当中,或悬挂,或横卧,陈列着当年的农具,有搂耙、石槽、水缸、石碾等等。依稀可以想象几十年前长垣人民耕种纺织的农村生活风俗。虽然当时不够富裕,生活条件以及生产方式相对落后,但是,那种和谐无争的日子,也充满着幸福与温馨,有“鸡犬相闻.....怡然自乐”之风味吧。
走在街上,脚踏一块块圆形石盘,朱总介绍,这些都是从村民家中收购的石磨磨盘。我们蹲下身子仔细辨认,不错,上边的圆孔光滑溜圆,深深浅浅的沟槽,多有磨平,应该是长期碾碎五谷的伤痕啰。谁说流光无影,谁说岁月无形呢?面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你会清晰看见,时光流过的痕迹,岁月踏过的脚印。
我们已经习惯于高楼电梯,习惯了豪车高速,很多时候,无法放慢脚步,放低身躯,去体验生命,体验自然,回顾历史。
乍到大浪口,是不是浮躁了多年的灵魂,一下安静了?原来,我们自以为是的成功,或无地自容的失败,在历史面前,真的,真的微不足道。时光的浩渺,我们连渺小都算不上。
立在大浪口,犹如立在历史的截图当中,古街是一段历史,是一块沉淀,我呢,我是什么?我在大浪口街头、迷失了........
古街虽古,也颇具匠心。每到一处,所见不同。光是门楼,不下十几种。有人说,最能够体现人类进步的,应当是民居房屋。环视一座座古老的庭院,再遥望远处的白色洋楼。你会发现,人类进步所体现不仅仅是房屋高低大小,舒适与否。更体现于建筑美学及建筑力学的完善与改进。
长街徘徊,留连忘返。有结庐在此境的想法了。胸中膨胀着 不是诗情的 多情之情。那么,俺也要效颦一次,现场来个附庸风雅啦。
《大浪口漫题》今韵
木栏石磨旧家门,土灶泥台尚有温。
漫踏青苔温古朴 ,轻推紫栅识真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