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66|回复: 2

[散文小说] 社树堡往事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17-2-17 22: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社树堡地处八百里秦川,它北靠北仲山,南临泾河水,明清时属百谷里,民国时属王桥镇。古有郑、白之沃,后有泾惠之灌,泽被后世。站在城墙上南可望见南塬,西可看见九嵕山(为唐昭陵所在地),小时候常想:不知山的那一边是否住着神仙。向北可看见北仲山麓的梯田,油菜花开季节,黄灿灿一片。向东则是一马平川(以上请在没有雾霾的天气下观赏)。社树堡地处泾阳县的“白菜心”,有“小香港”的美誉。
    泾阳特产“让和“传说源于社树。清末时泾阳县社树村里大户刘家有个后生叫刘福生(医生刘家录之父),此人风流儒雅精到书画,年轻时一个人跑到四川雅安做起了买卖,有一天刘福生无意间碰见了到雅安办事的于右任先生,两人相见恨晚。数年后于右任功成名就,回三原老家时专程上门拜访了刘福生。见贵客上门刘福生激动万分,立刻捧出祖上秘制的食品款待于老,于右任品尝后连连用说"让活,让活",从此刘家这道秘传小吃就流传开了,小吃的名字就是于老口说的"让活"。
      提到社树堡必然要提到社树姚家。据说 社树姚姓始祖姚成,在元未时为帝国的附马,因其未成婚公主身死被贬至泾阳,居住社树村。延至第八世孙姚清纯、姚方钟时,得人引进,下川经商,其后裔到明朝中后期成为百亩之户,成为社树姚家最早的一个财东。顺治时期,十二世孙姚一阳东山再起,到姚成十四世孙姚昂干时生意不断扩展。康熙年间,人称“姚百万”实际财富更多。为避乱防患,姚家出资修城墙。城墙呈不规则七变形,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城堡有东、西、北三座城门,前后两街,一为东西走向,一为西北东南走向。社树城墙高度约在8米,底宽4.8米,顶宽两米左右,城墙上有炮楼7座,城外有较深壕沟。古称卧牛城。到咸、同年间,姚家走向衰落。
      由于当时社树有坚固的城堡,易守难攻,民国8年(1919)冬,陕西靖国军田玉洁部进驻县城,派惠显峰连驻社树堡。在整个民国时期社树城内都有驻军。这个城堡一直保存到上世纪80年代。
      1950年抗美援朝期间,为支援志愿军打胜仗,全国掀起“献金购机”运动,陕西工商界著名代表、开明人士社树姚文清先生带头捐出80根金条和17处西安的房产,表现拳拳爱国之心。
     提到社树堡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名人——林则徐。因虎门销烟被道光皇帝革职流放新疆的林则徐,途径陕西,因水土不服,身患痢疾病倒在客栈中。此时,陕商姚正元正好也在此店,林则徐饮姚家的茯茶后,第二天病症大有好转,惊奇之余向姚了解茯茶的情况。休养了两个月后,专门到姚家看看这种神奇砖茶的制作,并为姚的儿子起名姚秦汉。之后,随姚家的前往新疆送茶的一支驼队,一起去新疆。林则徐在流放地度过了整整三个年头后,林则徐接朝廷圣旨,到西安接任陕西巡抚。上任后的林则徐,建立保甲制度,“拯饥民,治奸民”。 姚家应林则徐的号召,捐银数万两帮助朝廷质押耕牛接济灾民。姚家同时在县城和社树堡多处设点施舍粥饭,姚家的义举引起一股流窜刀客的主意,看到姚家如此富有,准备抢劫社树堡,安排人前往社树堡内打探消息,寻找内应,没有想到整个村子找不到一个内线做耳目,最后被姚家的义举感动而放弃抢劫行动。林则徐对姚家的仁善举培加赞赏,专门为姚家题写了一副对联,“心作良田百世耕之不尽,善为至宝一生用则有余”。林则徐去世后,其幕僚丁润泰做了姚家私塾先生,将姚秦汉教化,引上正途。后来土匪和捻军作乱,姚家被洗劫一空,茶厂被焚,家道陷入低谷。姚秦汉回泾阳支撑起家族产业,展现出过人胆识,并将姚家制茶业推向顶峰,成为泾阳商界翘楚。此后又倾力为朝廷收复新疆的大军供应粮草,与俄商交易中惩治俄国奸商,率领雅安众茶商将涌入西藏的印茶驱赶出中国。功成名就后捐资办学,热衷慈善,捐巨资修建造福关中百姓的水利工程——泾惠渠,成就了一代商业传奇。
          提到社树堡李仪祉先生不得不提。1928——1929年陕西连遭大旱,麦无收成,秋收不足二三成,本县商业破产歇业。特大年馑,日毙饥民累百盈千,赤野千里,人心慌恐,四散逃荒。华洋义赈总会捐资在本县设分会,开办舍饭场。李仪祉致力于引泾工程。 在杨虎城将军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省政府拨款40万元,于右任也积极协助筹款,美国檀香山华侨和华洋义赈会也都踊跃捐款资助,终使泾惠渠工程于1930年动工兴建。水利指挥部就设在社树堡的姚家祠堂。大灾后关中瘟疫流行,严重威胁着施工中的引泾工程。这时工地上人力不足,建筑材料奇缺,问题一个个接踵而来。面对这困难的局面,李仪祉毅然决定,动员民众,就地取材,保证工程按期进行。他亲自下乡,一面说服群众拆庙宇,交石碑,一面宣传防治传染病的方法。1932年一期工程完成,张学良、杨虎城联袂视察,并在社树村举行放水典礼。1933年泾惠渠管理委员会设立社树管理处,在社树分水闸的北岸,今柏章抽水站一级站附近,是初期最大的管理处。(45年有所缩小,58年撤销社树站,只设配水点。)经过5年努力,泾惠渠终于在1935年冬全部完工。渠道全长270公里,能够灌溉礼泉、泾阳、三原、高陵、临潼等5县60余万亩农田。放水那天,泾河两岸人头攒动,村民们扶老携幼纷纷前来观看,还有许多人从西安、咸阳等地赶来,盛况空前。泾惠渠的建成受益,成为中国当时现代化水利工程之典范,在我国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38年李仪祉先生逝世后,在西安参加追悼会的达万人之多,当灵柩运到泾阳社树堡北边陵园时,当地群众有五千人挥泪送葬。李仪祉坚守在泾惠渠旁,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如今的李仪祉陵园已整修一新,供游人参观。  
        说到社树堡还得提到瓜子老一“李均华”。李均华,泾阳县百谷乡宋家山(今泾阳县白王乡宋家山)人。生性凶残,杀人前往往面露微笑,杀人后又往往以笑置之,故鄙称其为“瓜子”;又因其排行十一,习惯称为“瓜子老一”。当地颜语云:“瓜子笑,人头掉”就是说的李均华。他带领匪徒出没桥底、王桥、口镇、兴隆、白王一带,抢劫绑票,无恶不作,人称“西北侯”。盘踞王桥时,强占社树姚家祠堂,并把它整修成富丽堂皇的“行宫”,一夜之间成为巨富。为了敛财,李均华在九娘庙建立私立小学,又名仲麓小学(今白王中学的前身)。为了建学校,他拆掉社树城内的花门楼、城内的寺庙等,把好木料归己有。  1949年,国民党当局为了维持其残破的统治局面,同时也惧怕李均华所部为革命力量所利用,陕西省保安司令部密令泾阳县自卫团团长牛志诚"解决"李均华。采取“听见枪声,四面截击,哪里碰见,哪里干掉”的方法。这年2月13日,牛志诚部下赵启武在王桥镇街道暗断行人,赵启武坐在一杂货铺门口的凳子上,与人聊天,正好李均华走过了,李发现赵身上一加拿大手枪,出于好奇,李动手动脚。赵装作不愿,但李非要看。赵见时机成熟,便说让我退去子弹,趁机向李胸部连开三枪,李毙命。
         随着姚家的衰败,社树堡逐渐被破坏。在建国以后王桥综合加工厂建设时,其所有厂房木料、砖石均来自于社树城。在人民公社时期,社树城内街道的石料被拆,修渠砌墙。城墙则由于社树姚姓败落之后,诸多村民在墙下挖掘窑洞而遭受破坏,然而正是因为窑洞又客观上保护了城墙。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村民毁窑建造楼房,城墙开始迅速消失。到现在,社树东、西已完全被破坏,仅有拐角处有少量保存。南北城墙墙基尚存,大多为庄户人家居所。  
       岁月流逝,那些人那些事,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如今的社树堡已改为社树村,十三个村民组,六个在城内,七个在城外,是泾阳县最大的自然村。我有幸降临在社树村,为生计又离开了社树村。我仅仅是社树历史长河中的一个过客,但它却给我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作者简介:邢群娥,1967年出生于泾阳县王桥乡社树村。1991年毕业于咸阳师范学校历史系,长期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热爱家乡,爱好家乡历史文化探研,在百度文厍有百篇以上作品,其中《一毛钱的故事》《言论自由但别任性》《往事不是烟,只是朱颜改》等成为推荐作品。在国家教育资源网发表作品多篇,新浪网博客,微博几百篇。泾阳政府网站,泾阳电视台转载多篇文章。网络用名邢君娥。现从教于泾阳县泾干中学,依然在教学一线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2-17 22: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具有史料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7-2-17 23: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邢君娥 于 2017-2-18 08:49 编辑

出来乍到,谢谢认可,欢迎光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6-11 19:36 , Processed in 0.11556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