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55|回复: 13

[散文随笔] 永远继承母亲的精神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16-11-9 09: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金沙江 于 2016-11-9 09:48 编辑


永远继承母亲的精神(散文)
金江



      我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朴实的农家妇女,没有文化,一生平淡如水。她靠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一种精神,在那样艰难的岁月中,将八个子女培养成人实属不易。付出该有回报时,老人家且得病去了,每念及此,让我心中充满无限的遗憾!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母亲嫁到我们家。奶奶三十几岁守寡,家中一贫如洗,她一嫁过来就挑起了家庭重担。母亲从年轻时身体就不好,但她非常要强,最能吃苦耐劳,凡是男人们能够干得农活她都能干。当时是人民公社,男女老少都要下地劳动,母亲也不例外。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从不耽搁一天工,就是为了多挣一点工分。我家人口多,不多挣些工分,年终分红时,不但分不到一分钱,还要往生产队里交钱。在每天的劳动间隙,别人都在休息,母亲又背起柳筐拿起镰刀,在田边沟旁割草打菜,因为家里还养着猪和羊。收工回家时,母亲肩上除了干活的农具外,还背着满满一筐草或菜。在她的影响下,我们从六、七岁就知道干农活,分担家务,夏天打草,冬天拾柴,麦收大秋还要帮助大人收割庄稼。收工回家后,母亲放下农具后,就忙着烧火做饭,伺候猪羊。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忙碌的劳作、常年的饥一顿饱一顿、没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中度过,母亲患上了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包括以后的胰腺癌症,也是因过度劳累而留下的隐患。母亲这样地艰苦劳作,就是让我们兄弟姐妹的生活过得好一点。那时,我们家年终从生产队分不到一分钱,只有靠养几头猪和几只羊卖些钱,做为一家十几口人的生活开销。

      母亲勤俭持家过日子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在我们小的时候,母亲很少穿不带补丁的衣服,我们兄弟姐妹的穿戴也都是出自母亲的双手。白天劳动一天已经累得腰酸背痛了,晚上还不能正常休息,经常在昏暗的灯下做针线活,一直到深夜。从我记事时,一直到17岁,没有穿过从商店里买的衣服。看到别人家孩子穿着买得新衣,非常羡慕。有一次,回家嚷着让母亲买,而遭到母亲的严肃批评。过一会,母亲又安慰我说:“孩子,咱家穷,不能与别人比,等你长大后再与别人比吧!”当时我对这话似懂非懂,但一直记在心里,后来慢慢地就懂了,母亲的意思是长大后要长志气,长本领,靠自己努力过好日子。母亲把一些旧衣服、旧布料,经过一番加工,就成了我们身上的一件件新衣服,穿在身上也感到无比高兴。我们已经习惯了穿母亲做得粗布衣服,直到现在我还对中式服装情有独衷,常从商店买一两件穿,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这种感觉对那些从小过惯了富裕日子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为了让我们吃好,母亲变着花样粗粮细作,今天玉米面的窝窝头,明天高梁面的贴饼子;早上吃胡萝卜粥,晚上就吃高梁渣子饭。没有下饭的菜,母亲就自己动手制作大酱、腌制萝卜咸菜。我们小时候,餐桌上除了玉米高梁饼子外,就是大酱和萝卜咸菜条,偶而吃顿白菜熬豆腐,比吃肉还高兴!那时的白面是奢侈品,我们一年到头很难见到白面做得食物,只有在感冒发烧时,母亲才用吃饭碗和一点面,幹成面条给我们吃,平时难得一见的热气腾腾面条,这时却一点食欲没有。大家都有体会,人在发烧时是不想吃东西的呀?我们唯一能见到白面食物时候,是在每年的中秋和春节两个节日里,而此时的白面食物也是“假冒品”。中秋节,有钱的人家从供销社买月饼,母亲就用糖精和少量红糖拌上高梁面,外边包上一层薄薄的白面皮,给我们烙月饼,就是这自制的月饼,她也舍不得吃,给我们每人分两个。看着我们吃得如此香甜,母亲的脸上堆满了笑容。其实,那种月饼并不好吃,为什么我们感到如此香甜?因为我们没有吃过真正月饼,压根儿就不知道月饼是个啥濨味?过年时,母亲就给我们蒸外边白、里边黑或黄的大馒头。做这种面食也需要较高技术,母亲是制作这种面食的高手。里边的馅是用高梁面或玉米面制作的,先将和好的高梁面或玉米面上锅蒸熟,放凉后再用发好的白面将其裹上,再用锅蒸熟。母亲蒸得这种“冒牌”的馒头又大又白,只是里边的瓤吃起来有点硬,除了外边的白面皮,里边的瓤与玉米、高粮面的窝窝头没有两样。就是吃到这样的馒头我们也是高兴的手舞足蹈!


      这么多年以来,母亲就是靠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维持一家生计的,她从不乱花一分钱,将一毛攒成一元,将一元攒成十元,靠这样一点一点的积攒,供一家子吃穿、供我们上学;靠这样一点一点的积攒,盖房子、娶媳妇、嫁女儿;靠这样一点一点的积攒,拉扯八个儿女长大成人,并相继成家立业。办了这么多大事,吃了这么多的苦,受了这么大的累她都自己扛着,这是何等的不易啊!母亲这种节俭美德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我们从小就知道节约,从不乱花一分钱,即使现在日子好过了,还依然保持着这种好传统。


      母亲这一生付出的太多太多,吃得苦受得累很难用语言表达。随着我们兄弟姐妹八个相继成家立业,母亲的生活才一天天变好,才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看着满堂的儿孙,母亲整天乐得合不扰嘴,别人也夸母亲有福气!是呀,这种福气是母亲用大半生的辛劳换来的。老天不公?母亲本该多享受几年这样的生活,可她且静悄悄地走了……


      母亲虽然走了,但她的精神永在,我们兄弟姐妹将永远继承!永远……

                  

                             2016年11月9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6-11-9 11: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朴实的农家妇女,没有文化,一生平淡如水。她靠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一种精神,在那样艰难的岁月中,将八个子女培养成人实属不易。付出该有回报时,老人家且得病去了,每念及此,让我心中充满无限的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6-11-9 11: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母亲从年轻时身体就不好,但她非常要强,最能吃苦耐劳,凡是男人们能够干得农活她都能干。当时是人民公社,男女老少都要下地劳动,母亲也不例外。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从不耽搁一天工,就是为了多挣一点工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6-11-9 11: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让我们吃好,母亲变着花样粗粮细作,今天玉米面的窝窝头,明天高梁面的贴饼子;早上吃胡萝卜粥,晚上就吃高梁渣子饭。没有下饭的菜,母亲就自己动手制作大酱、腌制萝卜咸菜。我们小时候,餐桌上除了玉米高梁饼子外,就是大酱和萝卜咸菜条,偶而吃顿白菜熬豆腐,比吃肉还高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6-11-9 11: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母亲这一生付出的太多太多,吃得苦受得累很难用语言表达。随着我们兄弟姐妹八个相继成家立业,母亲的生活才一天天变好,才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看着满堂的儿孙,母亲整天乐得合不扰嘴,别人也夸母亲有福气!是呀,这种福气是母亲用大半生的辛劳换来的。老天不公?母亲本该多享受几年这样的生活,可她且静悄悄地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6-11-9 11: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母亲虽然走了,但她的精神永在,我们兄弟姐妹将永远继承!永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6-11-9 16: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问好,欢迎参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6-11-9 16: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朴实的农家妇女,没有文化,一生平淡如水。她靠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一种精神,在那样艰难的岁月中,将八个子女培养成人实属不易。付出该有回报时,老人家且得病去了,每念及此,让我心中充满无限的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6-11-9 16: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母亲勤俭持家过日子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在我们小的时候,母亲很少穿不带补丁的衣服,我们兄弟姐妹的穿戴也都是出自母亲的双手。白天劳动一天已经累得腰酸背痛了,晚上还不能正常休息,经常在昏暗的灯下做针线活,一直到深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6-11-9 16: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年以来,母亲就是靠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维持一家生计的,她从不乱花一分钱,将一毛攒成一元,将一元攒成十元,靠这样一点一点的积攒,供一家子吃穿、供我们上学;靠这样一点一点的积攒,盖房子、娶媳妇、嫁女儿;靠这样一点一点的积攒,拉扯八个儿女长大成人,并相继成家立业。办了这么多大事,吃了这么多的苦,受了这么大的累她都自己扛着,这是何等的不易啊!母亲这种节俭美德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我们从小就知道节约,从不乱花一分钱,即使现在日子好过了,还依然保持着这种好传统。

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6-11-9 16: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母亲这一生付出的太多太多,吃得苦受得累很难用语言表达。随着我们兄弟姐妹八个相继成家立业,母亲的生活才一天天变好,才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看着满堂的儿孙,母亲整天乐得合不扰嘴,别人也夸母亲有福气!是呀,这种福气是母亲用大半生的辛劳换来的。老天不公?母亲本该多享受几年这样的生活,可她且静悄悄地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18: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二位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6-11-10 10: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祝写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4 15: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竹林康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6-9 11:05 , Processed in 0.12228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