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11|回复: 3

[散文小说] 陶公旧梦(2—18)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16-7-22 18: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SunZhongwei 于 2016-7-22 18:05 编辑

陶公旧梦


       “大凡文人喜欢做梦,尤其喜欢做白日梦。”这句话也许出于某些文人对自己的痴评。我之所以现在还能想起来,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仍然不清楚说这句话的人是无所谓的自嘲,不是轻视平庸的孤芳自赏。
       当然,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文人的梦的的确确做得别致而绝妙,尤其白日梦更是独具匠心,巧夺天工。
       我这样说是有根据的。凡读过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的学子,一定对这篇文章所描绘的美好境界还记忆犹新。这是文人作白日梦做得最让人痴迷的一例,千百年来无出其左。
       让我们翻开《桃花源记》,在文章的开篇是这样写的:“……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请注意,我们的主人公是一位渔人。而打鱼的人有以下特点:第一,普通的劳动者;第二,每天都抱定坚实的希望,而这同某些文人总坚持他们的社会理想相暗合;第三,渔者打鱼总要沿水域而上下,最有可能发现神秘之所。而这又同一些文人不安分的思想,即寻找理想社会的道路之愿望相暗合。所以,大智大慧的陶公便将他的视线投落在渔者身上。
       “……才通人……”
       这三个字是全文的生花妙笔之一,不仅紧扣结尾部的“……不得入……”三字,而且蓄义深远。试想,这个绝好的去处,为什么只能让一个人通过呢?为什么不说出入自由呢?或者为什么不说“……并行三二人可入……”呢?我们暂且把这些疑问放在一边吧!但是请一定不要忘了。
       接下来,渔人便领着我们走入了一个“理想的世界”。
       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
       但是,遗憾得很。
       当渔人归返,满怀无限欣喜地把他的“发现”讲给乡人的时候,甚至县令也知道了有这么一回事的时候,当他带领着其他人“共同”来寻找这个桃花源的时候,渔人却再也找不到那个地方了……
       “……不得入……”
       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啊!
       记得《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先生曾作过一首诗,其中一句说:“何处桃源好避秦?”一千年以后,还有人要寻找所谓的“桃源”呢。
       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说,陶渊明先生做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白日梦,而且让后来者痴迷不已。显然,这篇文章的成就不仅在于艺术的成功,而且主要在于作者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深深地埋藏在看似自然描述的文章里——那分明是发生在过去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而实际上,那是作者毕生的向往!其中还隐藏着作者无法表达的痛苦。
       我们终于感悟了作者的智慧。“那样理想的社会”只能是“一个人的向往”,因此便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所以,文章开始就补充道“……才通人……”而这位走入“理想社会”中去的人实际上只能是陶渊明先生自己,渔人所关心的不过是他一天要打到多少鱼而已。
       但是,他也无力于实现他的理想,更无力于和他人一道来共同为之而努力,而且其他人也未必就支持他的主张。但是陶先生又不情愿把自己的梦埋藏于心底,这是多么无奈啊!
       所以作者在结束梦境的时候,便补充了三个字“……不得入……”紧扣前文。
       这是多么无奈的结语呀!
       回过头来,我们也许明白了陶渊明先生为什么将题目拟为“桃花源记”而非“桃花园记”了。这也正是作者的良苦用心。我想我们应该把这题目略改一下。
       因为所谓理想这东西并非绝对不可实现的。而陶公不过宣扬了老子的思想——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这种思想对吗?若对,却于现实很远;若不对,却又令后人对“桃花源记”推崇倍致。
       看来,关于理想的问题,我们还要跟着先人的足迹,不断地思考、探索和实践下去。答案也许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一九九八年中秋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6-7-22 20: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香百合 于 2016-7-22 20:02 编辑

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仍然不清楚说这句话的人是无所谓的自嘲,不是轻视平庸的孤芳自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6-7-22 20: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过头来,我们也许明白了陶渊明先生为什么将题目拟为“桃花源记”而非“桃花园记”了。这也正是作者的良苦用心。我想我们应该把这题目略改一下。
       因为所谓理想这东西并非绝对不可实现的。而陶公不过宣扬了老子的思想——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这种思想对吗?若对,却于现实很远;若不对,却又令后人对“桃花源记”推崇倍致。


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6-7-22 2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文流畅,欣赏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9-21 11:23 , Processed in 0.73561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