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斗山斗士 于 2016-5-23 06:47 编辑
文/斗山斗士
班固《汉书●文艺志》称:“小说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这是中国小说(文学形式)的早期理论概念。什么是小说?按照古人的说法,一指稗官野史(非正史),二指散言碎语,三指传言意造。归根结底,按照古人的意思是说,小说,就是人们把人或相关的事件拿来细细的说,添油加醋地说。说的越有意思越能打动人。这和所谓的正史,在文章的形式和内涵上形成了艺术上的区别。小说小说,细细地说!从而表明了小说是“细”说的表达形式。小说这种文学样式,是要依靠细节来完成完善文章体系的。细节就是细说,也就是现代小说的塑造人物!如武松打虎:''在冈下酒店喝了很多酒,踉跄着向冈上走去。兴不多事,只见一棵树上写着:"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应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武松认为,这是酒家写来吓人的,为的是让过客住他的店,竟不理它,继续往前走。太阳快落山时,武松来到一破庙前,见庙门贴了一张官府告示,武松读后,方知山上真有虎,待要回去住店,怕店家笑话,又继续向前走。由于酒力发作,便找了一块大青石,仰身躺下,刚要入睡,忽听一阵狂风呼啸,一只斑斓猛虎朝武松扑了过来,武松急忙一闪身,躲在老虎背后。老虎一纵身,武松又躲了过去。老虎急了,大吼一声,用尾巴向武松打来,武松又急忙跳开,并趁猛虎转身的那一霎间,举起哨棒,运足力气,朝虎头猛打下去。只听"咔嚓"一声,哨棒打在树枝上。老虎兽性大发,又向武松扑过来,武松扔掉半截棒,顺势骑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头上的皮,右手猛击虎头,没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处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动弹。武松怕老虎装死,举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阵,见那老虎确实没气了,才住手。''此段通过对武松打虎细致的描写,从而塑造出了一个打虎英雄的威武形象!
塑造人物是小说的特定艺术。小说的高级艺术是塑造人物性格,如<三国演义>的张翼德怒鞭督邮就是最成功最典型的性格塑造。<三国志>记载怒鞭督邮者本是刘备,但作者为了塑造张飞'性如烈火,刚强暴戾'的个性,故而刘冠张戴,成功的塑造了张飞这一性格特征。任何文学形式,都有一定的规矩,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什么是小说呢? 对于小说.大家并不陌生,它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反映社会生活。一篇小说最基本的构造,即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完整的概念应是六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环境,结局。(人物不是人名,而是人品和人性。情节是为突显人物个性和人品特性的特造故事)若不俱备六大要素,小说就不够完整,若只以小说的三要素而定性,作者就会断章取义,截取片段把其混约为小说, 如:散文体小说,杂文体小说,小小说等。若此小说的故事就不会完整,就会失去可读性和可塑性。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的特定艺术手法。小说中的人物必须是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必须是具体的描写。写人物的外貌无需细描,只要抓住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用简言概括,大体勾勒即可,如<三国演义>描写关公'卧蚕眉,单凤眼,面如重枣,美髯过胸'又如描写张飞'燕额虎须,豹头环眼。'等!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或自语等正面起笔,如<三国演义>周瑜临终大呼一声'既生瑜,何生亮'而亡! 也可以通过小说中其它人的议论侧面烘托。如<三国演义>中孙权上表,表奏曹操晋位魏王,曹操大笑说:碧眼儿欲置我于火上坐。等!
<聊斋>属于什么体裁呢?<聊斋>是文言文也叫古文体神化小说。<聊斋>里边也有动物,而且有很多动物,为什么可以称小说而不称寓言故事呢?因作者把<聊斋>经过艺术加工,把那些动物幻化成人了,凡把妖魔鬼怪,或狐狼蛇鼠幻化成人的皆称为神化小说!既把它们人性化,它们的言行和思维皆同于人类,也即是人类的宿影,在小说中也就等同于人物这一主角了。所以<聊斋>并没有违犯文体规则。但凡把人物幻化为动物或妖魔的,皆应称为寓言故事,而不能称为小说!寓言是趣味哲理故事,小说是社会思想大观!他们有着本质的区别!小说是在讲故事,故事却不能称小说。所以寓言只能称故事,是小说的雏形,但不能称小说! 小说是形象思维,小说是具体描述他人或自己语言丶行为的描述式表达,它的语言不是散文式的论述和杂文式的热评,小说的作者虽是作品的执笔人,但却是小说的局外人,作者只要把故事叙述完整,把人物塑造成功,把思想蕴含进去,读者会去感受/会去体会/会去领悟。用不着作者论述式的评论和介绍式的说明,这是小说的大忌,可现代小说家最爱议论其事,介绍其情,点评其性。徒为画蛇添足尔,若此读者有如嚼蜡厌兴而作呕,小说也就失去它应有的耐读性和品味感。特别有一位叫莫言的老先生,反其道而用之,把现实生活和人物妖魔化了,听说还得了什么国际大奖,其获奖评语是:利用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并且结合许多的神话传说等!真是颠倒黑白, 如此获奖不但悲哀至极!而且可笑至极!如此文体不清丶混淆视听的文章获奖将更使中国小说浑暗不明了。
小说丶小说,细细的说!小说是从原始状态''人们把人或相关的事件拿来细细的说,添油加醋地说,说的越有意思越能打动人的街谈巷语丶道听途说'',而演化成的一种文学体裁,汉代就已确立了小说家这一名称。 桓谭在《新论》中说:“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至唐代兴起了传奇式小说,唐后则又出现了小说集,也就是小说化的传记、杂说等。发展到宋元时即演化成为了说书艺人的脚本,从此小说成为了说唱艺术的文学表达形式。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它们都是根据说唱艺人的脚本演化加工而成的。<红楼梦>则脱离了说唱艺术的阴影,把小说当做了一种纯文学作品的表达形式。随后小说就定格在以<红楼梦>为范本的文学模式而至今!<红楼梦>把以前所有小说的优点集于一身,是小说艺术的集大成者。<红楼梦>在小说中成功的塑造出了许多人物形象,他们个性鲜明,情节感人,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所以小说是用形象思维通过故事情节,把人物形象塑造出来,再通过特殊事件把人物性格刻画出来,又通过特殊性格人物的行为把主题思想表达出来的文学体裁。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故事和情节只是小说的艺术手段,是起烘托作用的诱读之饵,表达思想主题才是目的。这就是成功的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