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616|回复: 19

[抒情散文] 诗论之诗维论

[复制链接]

升级   36.27%

发表于 2016-4-7 07: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斗山斗士 于 2016-4-8 06:48 编辑

诗维论



文/斗山斗士



       诗歌是出现在我国最早的文学表达形式,鲁迅曾说:在文艺作品发生的次序中,恐怕是诗歌在先。因这是有历史根据的,赵晔在<吴越春秋>中就记载了一首相传为黄帝所作的一首名叫<弹歌>的诗。以此可见<弹歌>是我国有史以来记载最早的一首诗。<诗经>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
    从<诗经>到现在,三千年的文学史,诗歌始终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若不学诗,恐怕连话 也说不好。但是孔子说的这个话并不是指俗话.粗话.野蛮话,而是构建文明社会与和谐社会所说的文明话.礼貌话。后梁启超又说:无诗不成文。也就是说不管是现在写小说还是写散文等任何文章,若没有诗歌的点缀,也算不得好文章。以此可见,诗歌不但是中华文明的文明象征,而且还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诗歌从原始社会的歌谣中创生,一路走来,入<诗经>衍<楚辞>谱<乐府>骈<丽句>定<格律>。到唐时发展到了他的鼎 盛期,唐之后到民国初,诗歌逐渐走了下坡路,进入到了他的衰落期,从五.四到现在又进入到了他的没落期。虽然现在写诗传诗的人已超过了唐朝人口的总数,但是现代人不管怎么用心去写,总也写不出唐诗的韵味,达不到唐诗的意境。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异代时不同,而诗维也不相同,所以营造出的意境也不尽同的结果。诗维就是写诗的思维方式。一个时代的诗维方式皆有一个时代的诗维特征。唐朝诗人用的诗维方式多为形象思维,所以繁荣了诗。宋至清的诗人用的诗维方式多为逻辑思维,所以衰落了诗。五.四至今的诗人用的诗维方式多为感性思维,所以没落了诗。
       什么是形象思维呢?形象思维就是化景融意!也就是诗人把所见.所闻.所经.所历的景象或事象经过思维融化,然后有针对有取舍的再塑造,从而达到诗人心中所想象的意境。唐朝诗人写诗取景.用景完全是根据意象所需而取景.用景。也就是先有意象,再取景象或事象,然后把这些所取的景象或事象通过剪辑合成考贝成一段完整录像,这段录像就成为了诗人要表达的意象,从而达到意景相融并完整统一的艺术效果,这就是形象思维的意境。总体来说就是用客观世界的事物来表达主观世界的思想。
  
    如李白<朝发白帝 > 的后两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 山。'李白在发配途中,忽遇大赦。李白重新获得了自由,该怎样来表达此时此刻重获自由的喜悦,轻松愉快的精神和乘舟将归与家人团聚的心情呢?李白没有直说,而是用啼不住的猿声和稍纵即逝的重山,作为自己意象的代言人来代言自己此时此刻用语言无法形容的心情。这就是形象思维的意境。又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只字未提与孟浩然友情是如何的深厚,在离别之时又是如何的依依不舍,而是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和那绵绵不绝的长江水来映衬自己久久伫立,依依不舍的情感。如果不是用形象思维来营造意境,而是用直白描述,或用:孤帆远征去,依依伤别离。等类写法,他就达不到那种情深意重,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因意不具像,景具像。用具像之境,来表达不具像之意。这就是所谓诗的意境。再如杜甫之<登岳阳楼>的前两联写物景,颈联写人境,末联写国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只此一句使诗的思想得以升华,一个关心国计民生的伟大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使人肃然起敬!这就是融景入意的效果。后人之所以读唐诗,总觉得是那么亲切感人,脍炙人口,其原因就是他们能够用形象思维来营造意境,同时在意境里又树造出了意象。从而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高峰!
       全唐诗五万多首,并不都是用的形象思维 ,但是所有用形象思维写就的诗,却都是最能代表唐诗成就的诗,最有艺术魅力的诗,也是最俱流传价值的诗!
      什么是逻辑思维呢?逻辑思维就是循景理哲!也就是在诗人兴致乍现,诗心萌动(心中有话要说)之时,诗人初始化的思想理念和意思形态,并不是以`意象'形式出现的,而是以一种`哲学理念'出现的。当这种哲学理念形成观念之后,再寻找外界的景象或事象,通过观察看看他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共通的逻辑合理性,然后再用其印证自己的哲学观点。只有持这种哲理观念的人,才会有这种逻辑思维。只有持这种逻辑思维的诗人,才能写出富有哲理的诗。即于此类诗人具有的这种哲学观点,其观景,取景,用景或造境的目的就是为了论证自己的哲学观点,同时也论证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因这种关系是一种逻辑借代,所以也把用这种方式写的诗称为逻辑思维,逻辑思维的表现手法就是以议论入诗。以议论入诗的诗也有上佳的表现,也创作出过优美的诗篇,如杜甫,白居易等都写过这样的议论诗。只要诗中能够呈现出高深的哲理,妙绝的论证,精彩的景象或事象,也能喻情于理,使人心悦诚服。但终不能于那意境灵动的诗相媲美。宋至清末用逻辑思维写诗成就最高的莫过于苏轼了。在此试举苏轼的两首成名诗聊为说明。其一,<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写的很美,但只给了几个特写镜头,而未营造出灵动的意境,首句说: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结果就不同,第二句说:因为距离不同,所以看到的结果也不尽同。三,四句总结出了:当局者至迷的哲学观点。其二,<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也奇。前两句是点明论据,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后两句是总结论证。诗人以总结的方式道出了如何审美的哲学观点,这就是:世界万事万物只要具备了唯美的品质,不管是浓妆还是淡抹,她永远也是唯美的表现。以此不难看出,诗人只是在循景理哲中发表议论,用以论证自己的哲学观点。从未营造出什么意境。这就是用逻辑思维写诗表达出的结果!
      什么是感性思维呢?感性思维就是应景宣照!也就是诗人写诗本无目的。因诗人对诗缺乏修养,心中既无`意象'可生,更无`哲理'可存,怎能做到触景生情,循景入理呢?触景是外因,生情是内因。外因作用于内因,内因若无情,外因怎能作用于内因呢?循景入理也是这个道理。但是为了附庸风雅,自我表现,在无任何心里准备的前提下,也提笔凑句子当诗。因心无`意象'不知怎样营造意境,心无`哲理'不知怎样论证物理,所以只有把那些感性的景象或事象形成概念化的文字堆砌到一起,或加以赞美,或加以崇拜,或加以歌颂的应景宣照。这就是用感性思维造出的结果。如某人所作的<路南石林诗>:似入桃源境,迷离别有天,飞禽歌宛转,怪兽舞翩跹 。人力焉能此?天工已使然。我来当一拜,欲学米狂颠。全诗即无意境可现,更无哲理可徇。只是把飞禽怪兽桃园洞天这些有点印象的景物形成了概念化的句子略加形容罢了,最后又欲学米芾,疯狂拜石!纵观全篇活脱脱一幅应景宣照图。如某人
的<洱海即兴>诗:山环四面镜天开,风送流云入眼来,船碾清波翻碧翠,珠矶万斛落舱台。诗既无唐之真情实感,更无宋之真知灼见。只是把洱海比做天镜,看到了水中倒映的流云和溅到舱台上如珠玑的水珠而已。现代人的诗维正与唐朝人相反,唐朝诗人是把景象或事象当做了自己意象的形象大使在利用,融景于意。现代诗人只是把自己当做了那些景象或事象的形象代言人,把那些感性认识的片景只物文字化,应景宣照的做报告。或是为其编广告词丶帖标语或是在喊口号。现在大多数诗人只知营造意境,根本不知怎么去营造意象,提升思想,有些诗虽然也不乏名联佳句,但读起来总觉得枯燥乏味,有言尽意尽之感。
       所举两例还算好的,因诗中至少还用了那么一点 比兴手法。更有甚者,如十八大尚未召开,有些诗人即已写出了关于十八大的诗来了,可诗人既非代表,也不知议程,更不知内容,怎么就写出十八大的诗来呢?感性!凭的是感性思维!(感性是对事物最肤浅丶最表面的认识),诗人既无亲身经历,又无亲身感受,那他写些什么呢?别无选择只有编几句口号语或广告词把那些表面的认识和肤浅的领会极尽所能的赞美之,歌颂之!这样的谄媚词,颂功语怎能感动读者,启迪读者呢?莫管这些,因为报刊网站喜欢这样的诗歌。楚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久而久之形成了时尚成为了风气。夏天来了写趋炎诗,节令到了写祝福诗,形势来了写附势诗。总之凭着感性思维的功底,一年四季都能写出相应的诗来。但也写不出什么好诗来!
       形象思维得之于灵魂,他能化景融意,是诗的最高境界,所以能够以情感人。
       逻辑思维得之于肉骨,他能循景理哲,是诗的中等境界,所以能够以理服人。
       感性思维得之于皮毛,他只能应景宣照,是诗的末下境界,所以只能假大蒙人。
      我们要想回复唐诗的繁荣,把诗发扬光大。必须改变写诗的思维方式,不以稿酬为喜,不以发表为荣。用形象思维借眼前景,身边事把你心中要说的话讲出来,你就能达到唐诗的境界!
                                                                       
     斗士愿与朋友们共同交流探讨,畅所欲言,各吐心声!   






管理点评回复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6-4-7 08: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祝写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4.01%

发表于 2016-4-7 09: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维论
       诗歌是出现在我国最早的文学表达形式,鲁迅曾说:在文艺作品发生的次序中,恐怕是诗歌在先。因这是有历史根据的,赵晔在<吴越春秋>中就记载了一首相传为黄帝所作的一首名叫<弹歌>的诗。以此可见<弹歌>是我国有史以来记载最早的一首诗。<诗经>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
    从<诗经>到现在,三千年的文学史,诗歌始终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若不学诗,恐怕连话 也说不好。但是孔子说的这个话并不是指俗话.粗话.野蛮话,而是构建文明社会与和谐社会所说的文明话.礼貌话。后梁启超又说:无诗不成文。也就是说不管是现在写小说还是写散文等任何文章,若没有诗歌的点缀,也算不得好文章。以此可见,诗歌不但是中华文明的文明象征,而且还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诗歌从原始社会的歌谣中创生,一路走来,入<诗经>衍<楚辞>谱<乐府>骈<丽句>定<格律>。到唐时发展到了他的鼎 盛期,唐之后到民国初,诗歌逐渐走了下坡路,进入到了他的衰落期,从五.四到现在又进入到了他的没落期。虽然现在写诗传诗的人已超过了唐朝人口的总数,但是现代人不管怎么用心去写,总也写不出唐诗的韵味,达不到唐诗的意境。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异代时不同,而诗维也不相同,所以营造出的意境也不尽同的结果。诗维就是写诗的思维方式。一个时代的诗维方式皆有一个时代的诗维特征。唐朝诗人用的诗维方式多为形象思维,所以繁荣了诗。宋至清的诗人用的诗维方式多为逻辑思维,所以衰落了诗。五.四至今的诗人用的诗维方式多为感性思维,所以没落了诗。
       什么是形象思维呢?形象思维就是化景融意!也就是诗人把所见.所闻.所经.所历的景象或事象经过思维融化,然后有针对有取舍的再塑造,从而达到诗人心中所想象的意境。唐朝诗人写诗取景.用景完全是根据意象所需而取景.用景。也就是先有意象,再取景象或事象,然后把这些所取的景象或事象通过剪辑合成考贝成一段完整录像,这段录像就成为了诗人要表达的意象,从而达到意景相融并完整统一的艺术效果,这就是形象思维的意境。总体来说就是用客观世界的事物来表达主观世界的思想。
       如李白<朝发白帝 > 的后两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 山。'李白在发配途中,忽遇大赦。李白重新获得了自由,该怎样来表达此时此刻重获自由的喜悦,轻松愉快的精神和乘舟将归与家人团聚的心情呢?李白没有直说,而是用啼不住的猿声和稍纵即逝的重山,作为自己意象的代言人来代言自己此时此刻用语言无法形容的心情。这就是形象思维的意境。又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只字未提与孟浩然友情是如何的深厚,在离别之时又是如何的依依不舍,而是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和那绵绵不绝的长江水来映衬自己久久伫立,依依不舍的情感。如果不是用形象思维来营造意境,而是用直白描述,或用:孤帆远征去,依依伤别离。等类写法,他就达不到那种情深意重,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因意不具像,景具像。用具像之境,来表达不具像之意。这就是所谓诗的意境。再如杜甫之<登岳阳楼>的前两联写物景,颈联写人境,末联写国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只此一句使诗的思想得以升华,一个关心国计民生的伟大诗人跃然纸上,使人肃然起敬!这就是融景入意的效果。后人之所以读唐诗,总觉得是那么亲切感人,脍炙人口,其原因就是他们能够用形象思维来营造意境,从而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高峰!
       全唐诗五万多首,并不都是用的形象思维 ,但是所有用形象思维写就的诗,却都是最能代表唐诗成就的诗,最有艺术魅力的诗,也是最俱流传价值的诗!
      什么是逻辑思维呢?逻辑思维就是循景理哲!也就是在诗人兴致乍现,诗心萌动(心中有话要说)之时,诗人初始化的思想理念和意思形态,并不是以`意象'形式出现的,而是以一种`哲学理念'出现的。当这种哲学理念形成观念之后,再寻找外界的景象或事象,通过观察看看他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共通的逻辑合理性,然后再用其印证自己的哲学观点。只有持这种哲理观念的人,才会有这种逻辑思维。只有持这种逻辑思维的诗人,才能写出富有哲理的诗。即于此类诗人具有的这种哲学观点,其观景,取景,用景或造境的目的就是为了论证自己的哲学观点,同时也论证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因这种关系是一种逻辑借代,所以也把用这种方式写的诗称为逻辑思维,逻辑思维的表现手法就是以议论入诗。以议论入诗的诗也有上佳的表现,也创作出过优美的诗篇,如杜甫,白居易等都写过这样的议论诗。只要诗中能够呈现出高深的哲理,妙绝的论证,精彩的景象或事象,也能喻情于理,使人心悦诚服。但终不能于那意境灵动的诗相媲美。宋至清末用逻辑思维写诗,成就最高的莫过于苏轼了。在此试举苏轼的两首成名诗聊为说明。其一,<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写的很美,但只给了几个特写镜头,而未营造出灵动的意境,首句说;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结果就不同,第二句说:因为距离不同,所以看到的结果也不尽同。三,四句总结出了;当局者至迷的哲学观点。其二,<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也奇。前两句是点明论据,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后两句是总结论证。诗人以总结的方式道出了如何审美的哲学观点,这就是;世界万事万物只要具备了唯美的品质,不管是浓妆还是淡抹,她永远也是唯美的表现。以此不难看出,诗人只是在循景理哲中发表议论,用以论证自己的哲学观点。从未营造出什么意境。这就是用逻辑思维写诗表达出的结果!
      什么是感性思维呢?感性思维就是应景宣照!也就是诗人写诗本无目的。因诗人对诗缺乏修养,心中既无`意象'可生,更无`哲理'可存,怎能做到触景生情,循景入理呢?触景是外因,生情是内因。外因作用于内因,内因若无情,外因怎能作用于内因呢?循景入理也是这个道理。但是为了附庸风雅,自我表现,在无任何心里准备的前提下,也提笔凑句子当诗。因心无`意象'不知怎样营造意境,心无`哲理'不知怎样论证物理,所以只有把那些感性的景象或事象形成概念化的文字堆砌到一起,或加以赞美,或加以崇拜,或加以歌颂的应景宣照。这就是用感性思维造出的结果。如某人所作的<路南石林诗>:似入桃源境,迷离别有天,飞禽歌宛转,怪兽舞翩跹 。人力焉能此?天工已使然。我来当一拜,欲学米狂颠。全诗即无意境可现,更无哲理可徇。只是把飞禽怪兽桃园洞天这些有点印象的景物形成了概念化的句子略加形容罢了,最后又欲学米芾,疯狂拜石!纵观全篇活脱脱一幅应景宣照。又如某某人的<洱海即兴>诗:山环四面镜天开,风送流云入眼来,船碾清波翻碧翠,珠矶万斛落舱台。诗既无唐之真情实感,更无宋之真知灼见。只是把洱海比做天镜,看到了水中倒映的流云和溅到舱台上如珠玑的水珠而已。现代人的诗维正与唐朝人相反,唐朝诗人是把景象或事象当做了自己意象的形象大使在利用,融景于意。现代诗人只是把自己当做了那些景象或事象的形象代言人,把那些感性认识的片景只物文字化,应景宣照的做报告。或是为其编广告词丶帖标语或是在喊口号。根本不知营造意象,提升思想,有些诗虽然也不乏名联佳句,但读起来总觉得枯燥乏味,有言尽意尽之感。
       所举两例还算好的,因诗中至少还用了那么一点 比兴手法。更有甚者,如十八大尚未召开,有些诗人即已写出了关于十八大的诗来了,可诗人既非代表,也不知议程,更不知内容,怎么就写出十八大的诗来呢?感性!凭的是感性思维!(感性是对事物最肤浅丶最表面的认识),诗人既无亲身经历,又无亲身感受,那他写些什么呢?别无选择只有编几句口号语或广告词把那些表面的认识和肤浅的领会极尽所能的赞美之,歌颂之!这样的谄媚词,颂功语怎能感动读者,启迪读者呢?莫管这些,因为报刊网站喜欢这样的诗歌。楚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久而久之形成了时尚成为了风气。夏天来了写趋炎诗,节令到了写祝福诗,形势来了写附势诗。总之凭着感性思维的功底,一年四季都能写出相应的诗来。但也写不出什么好诗来!
       形象思维得之于灵魂,他能化景融意,是诗的最高境界,所以能够以情感人。
       逻辑思维得之于肉骨,他能循景理哲,是诗的中等境界,所以能够以理服人。
       感性思维得之于皮毛,他只能应景宣照,是诗的末下境界,所以只能假大蒙人。
      我们要想回复唐诗的繁荣,把诗发扬光大。必须改变写诗的思维方式,不以稿酬为喜,不以发表为荣。用形象思维借眼前景,身边事把你心中要说的话讲出来,你就能达到唐诗的境界!
                                                                      斗山斗士  
     斗士愿与朋友们共同交流探讨,畅所欲言,各吐心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4.01%

发表于 2016-4-7 09: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是不是好看了些,建议老师重新编辑编辑。读后受益不小。谢谢老师!

点评

恭喜老师已经编辑好了。这样就好看多了。学习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7 10:33
谢谢诗友赏读 我复制过来后,怎么也取不了背景色,无奈!我在尝试一下别的办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7 10: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4.01%

发表于 2016-4-7 09: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形象思维得之于灵魂,他能化景融意,是诗的最高境界,所以能够以情感人。
       逻辑思维得之于肉骨,他能循景理哲,是诗的中等境界,所以能够以理服人。
       感性思维得之于皮毛,他只能应景宣照,是诗的末下境界,所以只能假大蒙人。
      我们要想回复唐诗的繁荣,把诗发扬光大。必须改变写诗的思维方式,不以稿酬为喜,不以发表为荣。用形象思维借眼前景,身边事把你心中要说的话讲出来,你就能达到唐诗的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6.27%

 楼主| 发表于 2016-4-7 10: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lzljfm 发表于 2016-4-7 09:18
这样是不是好看了些,建议老师重新编辑编辑。读后受益不小。谢谢老师!

谢谢诗友赏读 我复制过来后,怎么也取不了背景色,无奈!我在尝试一下别的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6-4-7 10: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后人之所以读唐诗,总觉得是那么亲切感人,脍炙人口,其原因就是他们能够用形象思维来营造意境,从而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高峰!

赞同。欣赏佳作!

点评

谢谢竹版雅赏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8 06: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4.01%

发表于 2016-4-7 10: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lzljfm 发表于 2016-4-7 09:18
这样是不是好看了些,建议老师重新编辑编辑。读后受益不小。谢谢老师!

恭喜老师已经编辑好了。这样就好看多了。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5.11%

发表于 2016-4-7 12: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朝诗人用的诗维方式多为形象思维,所以繁荣了诗。宋至清的诗人用的诗维方式多为逻辑思维,所以衰落了诗。五.四至今的诗人用的诗维方式多为感性思维,所以没落了诗。很有道理。

点评

谢谢南版雅评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8 06: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5.11%

发表于 2016-4-7 12: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唐诗五万多首,并不都是用的形象思维 ,但是所有用形象思维写就的诗,却都是最能代表唐诗成就的诗,最有艺术魅力的诗,也是最俱流传价值的诗!--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5.11%

发表于 2016-4-7 12: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感性思维呢?感性思维就是应景宣照!也就是诗人写诗本无目的。因诗人对诗缺乏修养,心中既无`意象'可生,更无`哲理'可存,怎能做到触景生情,循景入理呢?触景是外因,生情是内因。外因作用于内因,内因若无情,外因怎能作用于内因呢?循景入理也是这个道理。但是为了附庸风雅,自我表现,在无任何心里准备的前提下,也提笔凑句子当诗。因心无`意象'不知怎样营造意境,心无`哲理'不知怎样论证物理,所以只有把那些感性的景象或事象形成概念化的文字堆砌到一起,或加以赞美,或加以崇拜,或加以歌颂的应景宣照。这就是用感性思维造出的结果。--学习了!拜读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93.72%

发表于 2016-4-7 17: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现在写诗传诗的人已超过了唐朝人口的总数,但是现代人不管怎么用心去写,总也写不出唐诗的韵味,达不到唐诗的意境。


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93.72%

发表于 2016-4-7 17: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形象思维呢?形象思维就是化景融意!也就是诗人把所见.所闻.所经.所历的景象或事象经过思维融化,然后有针对有取舍的再塑造,从而达到诗人心中所想象的意境。唐朝诗人写诗取景.用景完全是根据意象所需而取景.用景。也就是先有意象,再取景象或事象,然后把这些所取的景象或事象通过剪辑合成考贝成一段完整录像,这段录像就成为了诗人要表达的意象,从而达到意景相融并完整统一的艺术效果,这就是形象思维的意境。总体来说就是用客观世界的事物来表达主观世界的思想。


分析得很透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93.72%

发表于 2016-4-7 17: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久而久之形成了时尚成为了风气。夏天来了写趋炎诗,节令到了写祝福诗,形势来了写附势诗。总之凭着感性思维的功底,一年四季都能写出相应的诗来。但也写不出什么好诗来!



说得实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93.72%

发表于 2016-4-7 17: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阐述到位。总的来说不管什么体裁的文字,都要来源于生活,那才会让人产生共鸣,空口说白话,辞藻再美也缺乏生命力!欣赏精彩赏析!

点评

''不管什么体裁的文字,都要来源于生活,那才会让人产生共鸣,空口说白话,辞藻再美也缺乏生命力!''海版所言极是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8 06: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6-4-7 23: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6.27%

 楼主| 发表于 2016-4-8 06: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里香889 发表于 2016-4-7 23:58
论述精彩,今人写诗确实少有灵魂。
赏读佳作,问好诗友。

谢谢诗友雅赏!关于诗我们共同探讨,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6.27%

 楼主| 发表于 2016-4-8 06: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天一色 发表于 2016-4-7 17:23
阐述到位。总的来说不管什么体裁的文字,都要来源于生活,那才会让人产生共鸣,空口说白话,辞藻再美也缺乏 ...

''不管什么体裁的文字,都要来源于生活,那才会让人产生共鸣,空口说白话,辞藻再美也缺乏生命力!''海版所言极是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6.27%

 楼主| 发表于 2016-4-8 06: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风醉 发表于 2016-4-7 12:31
唐朝诗人用的诗维方式多为形象思维,所以繁荣了诗。宋至清的诗人用的诗维方式多为逻辑思维,所以衰落了诗。 ...

谢谢南版雅评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6.27%

 楼主| 发表于 2016-4-8 06: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竹叶兰草 发表于 2016-4-7 10:28
后人之所以读唐诗,总觉得是那么亲切感人,脍炙人口,其原因就是他们能够用形象思维来营造意境,从而达到了 ...

谢谢竹版雅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11-25 02:31 , Processed in 0.192079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