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诺斯尼

[议论散文] 耐人寻味的名称嬗变

[复制链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21: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香儿 发表于 2021-11-5 08:49
那你称呼他什么?——她

谢谢香儿老师认真、严谨,不辞辛苦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21: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香儿 发表于 2021-11-5 08:50
名称一定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变革,会涌现出一些新名称,也会对过去的名称注入新的含义,这是历史发展 ...

谢谢香儿老师辛苦读帖,隔屏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21: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香儿 发表于 2021-11-5 08:51
借用一句广告词“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欣赏楼主的才思,问好

谢谢香儿老师辛苦读帖、鼓励,隔屏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21: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飞扬 发表于 2021-11-5 13:15
知青是知识青年的简称,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在五十年代以前,你被称为知识青年,不但自己脸上有光,祖宗 ...

感谢风飞扬老师辛苦读帖,隔屏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22: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飞扬 发表于 2021-11-5 13:15
因为是青年,就应该到实践中去接受锻炼;因为有些人还没有毕业,就应该接受继续教育——再教育吗。你看这名 ...

有过知青经历的人,对这个称呼,五味杂陈。谢谢风飞扬老师与我共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22: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飞扬 发表于 2021-11-5 13:15
当下比较常见的一个称呼也颇耐人寻味——民工。从字面看是指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简称为民工。

感谢老师认真读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22: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飞扬 发表于 2021-11-5 13:16
当时在北方的农村还是县、公社、大队三级行政组织形式。县里一些公共设施的建设,基本上摊派到公社,公社再 ...

谢谢老师认真细致读帖,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22: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飞扬 发表于 2021-11-5 13:16
现在的民工几乎是一个阶层,提起它就会想到城里那些吃最差的,干最重的,拿最少的,穿最落伍的一个个部落 ...

没想到一场浩大的“民工潮”席卷全国,一直在延伸……很同情他们在城里的奔波、生存状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22: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飞扬 发表于 2021-11-5 13:17
虽然有点先来后到的区别,但是中国是大家的,城市也是大家的,谁也没有特权,当你走在干净的街道,住进明亮 ...

如果城里没有民工兄弟姐妹,真的要瘫痪。
谢谢老师辛苦读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22: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飞扬 发表于 2021-11-5 13:18
过去称有钱、有势人家的未嫁女子为小姐。小姐是富有甚至是高贵的象征,在泛红年代也有享乐而矫情的意味。常 ...

谢谢老师辛苦读帖!这些现象每个人都有感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22: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飞扬 发表于 2021-11-5 13:19
同志,这个称呼曾经作为阵营的划分,着实风光了一阵子。电影中常见的两个陌生人,一句“同志”就会热泪盈眶 ...

这个是我最不能接受的。
谢谢老师认真读帖、回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22: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飞扬 发表于 2021-11-5 13:19
现在这个称呼也成为了过时之物,或者说早已“变性”了。你如果入住酒店,对着服务生大喊“同志,开门”保不 ...

回想起看过的老电影,一声“同志”多亲切!
谢谢老师辛苦读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22: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飞扬 发表于 2021-11-5 13:22
名称一定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变革,会涌现出一些新名称,也会对过去的名称注入新的含义,这是历史发 ...

感谢风飞扬老师一贯支持鼓励。隔屏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7.36%

发表于 2021-11-7 19: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常生活中,一些被叫得滚瓜烂熟的名词,很少有人仔细琢磨一下准确意思、譬如“知识青年”。  
知青是知识青年的简称,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你被称为知识青年,不但自己脸上有光,祖宗八代都很有光,因为那意味着你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不但你有学识,而且你们家不是等闲之“家”。后来,伟人的智慧,生生改变了这个称呼的含义,知青,几乎成了有共同命运的几百上千万年轻人共同代名词。从这些青年年龄和学历看,多指受过学校教育的青年,包括了初中与高中。这样按图索骥也不尽然,一些基本没有受过几天学校教育的所谓“社会青年”也加入其中,这个名词在当权者的心中泛指在校的和没有固定工作的城镇青年。

现在的“知青”似乎已经失去了“有知识的青年”的含义

点评

感谢若新老师繁忙中关注散文版,辛苦读帖、回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1-8 21: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7.36%

发表于 2021-11-7 19: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以此类推,应该有知识中年——知中,知识老年——知老。现在不会有的,将来也未必会有。因为知青这个名称的产生,完全脱离了这个词性的本身含义,让一帮在校的、离开学校但是还没有就业的青年离开城市,到边远的地区去。怎么样给这场人口大迁徙一个美丽的说辞?这些人青年为主,所以叫知识青年比较合适,一来因为当时人们崇尚知识,给谁叫知识分子谁不高兴,叫知识分子有点拔高,有些人刚刚进中学大门,叫知识青年最合适,又有知识,又是青年,占尽了人间得意,给每个人嘴里塞块糖。让你稀里糊涂变成有知识的青年了。


特殊时代的产物,无法以此类推

点评

“知青”的含义远远超出本意。相信无法以此类推。谢谢若新老师深入点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1-8 21: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7.36%

发表于 2021-11-7 19: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是青年,就应该到实践中去接受锻炼;因为有些人还没有毕业,就应该接受继续教育——再教育吗。你看这名称两头堵,这时才知道这个名称的真正用意了。如果历史不会重演,这“知青”的名称不用注册,绝对是专用名称,没有哪一个群体去“盗用”这个名称。

分析到位

点评

这段历史欲说还休。有多少青年连小学都没毕业,也成了“知识青年”。若新老师点评中有思考,有挖掘。隔屏致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1-8 21: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7.36%

发表于 2021-11-7 19: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下比较常见的一个称呼也颇耐人寻味——民工。从字面看是指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简称为民工。

其实从字面上,看不出是农民工,感觉农字不该省略

点评

赞同老师的点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1-8 21: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7.36%

发表于 2021-11-7 19: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暂且放下这个定义的社会意义不说,先说这个名词的历史嬗变。远的不追溯,在上个世纪60年代民工这个词就出现过,但是代表的绝非现在的含义。

点评

我真的出过“民工”。之所以用“出”字,是因为属于摊派性质,拿生产度工分,干的是县里或者公社的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1-8 21: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7.36%

发表于 2021-11-7 19: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在北方的农村还是县、公社、大队三级行政组织形式。县里一些公共设施的建设,基本上摊派到公社,公社再摊派到大队,以此类推最后摊派到小队。这些公共设施常见的有兴修水利,铺路、架桥、乃至开矿挖井等等。根据受益情况摊派有多有少,有时一个小队一个,有时一个大队一个不等。被摊派的人就叫出民工。想当年我就是沿着民工这条路走上工作岗位,换了户口本,改变了身份,想来我真的是中国比较早的民工。

如数家珍,往事依稀

点评

那段生活为我人生铺垫很多东西。我特别同情现在的民工,用牺牲与家人的团圆换取一点不多的报酬,即使这样还有欠薪的事件发生,令人气愤!谢谢老师共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1-8 21: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7.36%

发表于 2021-11-7 19: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民工几乎是一个阶层,提起它就会想到城里那些吃最差的,干最重的,拿最少的,穿最落伍的一个个部落,就会想到火车站背着编织袋,左牵儿右牵妻,拼命挤车满头大汗的回乡过年的返乡人。民工几乎成了中国最辛苦阶层的代名词。经常听到有人对那些落伍背时的人说,你怎么像个民工似的!听了心里有些酸楚,中国不要让民工这个带有屈辱性的名词固化下来,好在现在一个新的名词被逐渐推开了——新XX人。虽然有点先来后到的区别,但是中国是大家的,城市也是大家的,谁也没有特权,当你走在干净的街道,住进明亮宽敞的房子,走进没有任何异味的厕所,首先要想到正是这些新城市人给我们创造了这样的环境,他们都离开这座城市,无法想象是什么后果,到那时用几倍于现在的薪水也请不回来他们,我们哭都来不及了。所以让我们用平等向他们致意,用珍惜向他们感恩,用关爱向他们回报。让带有屈辱性的民工之称仅为历史学家之用。
还有一个名称也经过了天地逆转的变化。

老师善于观察生活,关注民生,大赞

点评

谢谢若新老师鼓励,这是我坚持写下去的动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1-8 21: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6-3 06:46 , Processed in 0.10725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