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175|回复: 53

[记叙散文] 野菜情结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19-4-9 12: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碧水蓝 于 2019-4-16 13:03 编辑

     今天,在早市我见到了好几样时鲜野菜,各个价格不菲,都是家常蔬菜的五到十倍。我拣自己熟悉的买了两样,一种是野山芹,另一种是荠菜。荠菜留着晚上包饺子做馅儿,山芹菜呢,我趁着它的新鲜劲儿,焯过,炝拌,做成佐餐的小菜。一时间,厨房里清香四溢,我内心的满足感油然而生,野菜情结得到了不少缓解和安慰。
    我的老家在辽西的一个小城镇。小的时候,每当谷雨前后,胡同里会传来乡下人走街串巷 “曲麻菜啦,曲麻菜!” 的叫卖声。每当听到那时高时低的吆喝声,母亲总是吩咐我或妹妹到大门口买上一小盆儿。这些卖菜的人都是近郊的农民,他们在早春的田间地头,沟茆,河畔把野菜挖回家,捡摘,分类,并用井水或河水清洗干净,然后担到城里来买。这些担在筐子里的野菜,不管是苦麻菜,婆婆丁,还是曲麻菜,都是硬生生,水灵灵,叶子是绿的,根儿是白嫩的或黄褐色的,一棵是一棵,青翠欲滴。人们只消花上五分钱,或者一角钱,就能买到一把或几把,即使把小盆儿装满了,也花不了几个钱。卖菜的农民担着两箩筐野菜,却从来不带称,只用手来抓,多点儿少点儿没人在乎。我们端着菜回到家,就把野菜浸在水里,到了中午再捞出来,在盖帘上凉一凉,配上小葱或者白菜叶来中和苦味,裹在春饼里,煎饼里,或者蘸酱来吃。尽管这些野菜实在不能称之为美味,苦涩超过了平淡的清香,却成就了我早春印象最深刻的回味。
    母亲说,新生的野菜最祛火,只有早春能吃到。我问妈妈,火是什么?上火是什么样子呢?妈妈也说不太清楚,只是告诉我们,上火的人容易生病,比如长疮,生疖子,发烧,尿黄,流鼻血,干燥等等都是上火的表现。没有人愿意得病,既然这些野菜能去掉那令人生病的“火”,我们便都认可了这口感欠佳的野菜。 可能就因着这野菜特有的败火的功能,吃这些惯常并不讨人喜欢的苦涩野菜,就成了绝无仅有的例外。我们忍着那出奇的苦味,每年都会吃上几次。那时候,城里人的口粮以粗粮为主,大米和白面很少。每天挨不到吃饭的时候,就会感到饥肠辘辘的。普通人家,只是想着如何吃饱肚子,进而再吃得顺口些,并没有多少营养的观念,却很少生病。好像这来去无踪的“火”真被野菜降伏了似的。我们除了从沿街叫卖的乡下人手里买野菜,我和妹妹有时也会约上邻家的小伙伴一起去野外挖。说是去挖野菜,可到了野外,时间主要花在了郊游上。在空旷的原野上,几个小伙伴玩耍着,疯跑着,追逐着,任何一种奇异的花草都逃不过我们的眼睛,任何一种早熟的野花和果实都成了我们欣喜若狂的理由。那时节刚刚返青,新草尚未铺满山坡,只有生命力极强的野菜率先冒出头来,看着这个仍然有些荒凉的世界。采束野花是没有机会的,可我们总能找到一些特殊的植物,并根据形态为他们命名,像接骨草,掐不齐,酸不溜...... 那时候,河畔的柳树已经吐出青黄的丝条,折下几支,取其均匀光滑的一段,掐成合适的长度,拧松表皮,去掉中心的小木棍,留下空管儿,把一头的硬皮剥掉一小层叼在嘴里,就成了哨子。一路蹦着,一路吹着,小姐妹们像几只雀跃的小鸟一样跑回家,当然忘不了带上半布兜新挖的野菜,为餐桌添上一道难得的时鲜野味。
    最难忘的事儿发生在我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当时,好像身边所有人都参与到了“忆苦思甜”的运动中。从机关,厂矿,到学校,到处都请那些“苦大仇深”的老贫农做报告,控诉万恶的旧社会。校方还组织学生们集体去河边挖野菜,回到教室做成“忆苦饭”来分着吃。记得有一天,学校在前庭院召开全校师生大会,报告人讲的是关于藏族农奴巴桑被农奴主欺压迫害的事儿。当讲到悲惨处,学生中哭声一片。会场主持不时领着大家高呼口号,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绝不吃二遍苦!绝不受二茬罪!接着,各班级或年级的学生代表上台发言,我也是发言代表之一,整个上午都为此兴奋得脸蛋儿发烧。会后,学生们心情沉重,回到各自的教室后,开始分食用玉米面掺了野菜,麦麸子做成的窝窝头,我们被告知,地主就给贫下中农吃这个。绝大多数同学第一次吃这样的饭,这些菜团子不但味苦,还粗糙得直喇嗓子,确实难以下咽。大家一边啃着一边议论着,狗地主老财的心肠真狠呀,不过,真搞不懂他们是怎么搞到那么多野菜的,我们全班齐动手,一上午也才挖到一盆子...记得班上有一位钱姓同学,只有他喜欢吃,有人吃不来的,就都给了他。正在吃着,他的肚子叽里咕噜地叫起来,还没来得及跑出教室,就出状况了... 能怪谁呢?都是野菜闯的祸。他们轰轰烈烈地来到校园,被孩子们拣择,清洗后,加工,上锅成了一只只好看的窝头,然后就钻进了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孩子的肚子里,在里面大大地折腾了一番,扬“肠”而去时,还和小钱同学开了个不太友好的玩笑!班上的那几位野性的捣蛋鬼儿哪能放过这样的机会,他们夸张地捂着鼻子朝小钱同学做着鬼脸,怪声哄笑起来,小钱同学羞得低下头哭了,无助地用袖子抹着眼泪。我和邻桌的几位同学把手里剩下的菜团子悄悄丢进了撮子,傻傻地看着他,不知所措。还是老师有办法,派人去高年级找来了钱同学的姐姐,接他提前回家了。那天的经历印象深刻,却模糊了我对野菜的认知,好像野菜沾了运动的光儿,也丢了寻常的纯朴似的,害得同学当众出了丑。打那时起,我就对野菜疏远了。
    野菜需要到野地里去挖,总是比园子里的菜来得更辛苦,更金贵,更何况野菜的可采食期很短,大多不过两周的样子。所以,时时保持对野菜的亲近可不是件儿容易事。但中国人的野菜情结深着呢,不会轻易消失。这是和祖传的中草药有着渊源的。野菜大都是药食同源的食物,即能裹腹,又是中药配伍的方剂。那些民间小偏方里最常用的药材大多是野菜,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所以乡下人吃,城里人也吃,家境不好的人吃,家境好的人也吃。在国内吃,到了国外也吃。我就曾经好几次在欧洲的城市中看见过国人在街道旁,或公园里,拿着袋子和小工具,蹲在地上旁若无人地挖野菜。这情景和周边的茵茵绿草,整洁的街道实在格格不入。真让人脸红心跳呀!好像那众目睽睽之下的挖菜人就是自己一样,很不自在。不过,这一幕也让我着实对野菜的魔力感叹不已,它们竟然能够使这些人在异国它乡忘记了当地的文明约束,足见其野菜情结有多深了。
    到了北美,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园子。又见到了那些昔日的旧相识,曲麻菜和婆婆丁。他们和家乡的野菜长得一个模样。很少的几棵,偶尔冒出头来,都是作为杂草被及时除掉的。一想到见过的几个撂荒的园子,那像生了秃斑的草坪,和那些匍匐在地上,颤巍巍地举着孱弱白毛球的老婆婆丁,便全无了胃口,从没有过想要吃它们的念头。不过,一次偶然事件,改变了我。一个朋友新换了房子,园子里有不少曲麻菜,他们从来不舍得扔掉,总是趁鲜儿生食,很是过瘾。院子里还有许多野薄荷,用薄荷的嫩叶炒鸡蛋,吃起来嗓子非常清爽。得到他们的推荐,我也吃了一回,味道竟一点儿也不苦,还带着特有的清香和清新。我家后园子树荫下也长了不少野薄荷,因她们的繁殖力很强,会霸占其它花草的地盘,本不受待见。可从那以后,我就对野薄荷另眼相看了。在这期间,妹妹从家乡捎来了一包晾干的苦麻菜,用它泡的茶,那味道是出奇的清爽可口,没有一点儿苦味。是妹妹采自家乡的小河边,专门儿为我晾晒而成的。这下子,我四季都能喝到清香可口的苦菜茶了。自此我才真正喜欢上了打小就熟知的苦麻菜。有人问,欧美人吃不吃野菜。我不得而知,但是有一天,我见到邻居在园子里采到了一只蘑菇,那份欣喜溢于言表。她兴奋地告诉我,午间要用它烧一碗新鲜的野蘑菇汤喝。亲近自然的本能是人类的共性。食用中草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西方有我们像李时珍这样,尝尽百草普济众生的伟大祖先,如果他们认得这些天然野菜,也一定会吃的。
    时光流逝。经过了几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国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食物愈渐丰富,营养愈渐过剩,体力支出却愈渐减少,身体就吃不消了,心脑血管阻塞,内分泌失调等等疾病就来烦扰人们。养生的观念强势回归了。富裕起来的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人工培植的蔬果,厌倦了那些靠化学机巧催生的貌似高大上的蔬菜,反感那些转基因的舶来品,也开始疏远那些冬夏颠倒的反季货。特别在食品安全受到威胁的当下,人们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应季的,原生的,甚至是野生的没受到任何污染的食物。野菜因其品质纯净,营养丰富,清新可口,或功能不凡,再次成为人们的新宠,堂而皇之地走进了餐馆,登上了人们的日常餐桌,成了价格不菲的高级食品。
    最近到南方旅游,在当地的土菜馆里我有幸结识了马兰头,和水芹菜等等更多的野菜品种。这些野菜各个美味无比,倍受人们的青睐。从它们整齐粗壮的形态,不难看到人工侍弄的痕迹。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人工种植将征服一些野菜短暂的可食用期,它们之中会有某些品种移居到人们的菜园子,成为家种菜中的一员。这是人类和自然相互依存发展的基本形式。其实,有哪一样园中之菜果不是和野生菜果有着直接的渊源呢?二者不过今生和前世吧。随着大自然中万物的生息繁衍,作为这种发展转化的原动力,人们的野菜情结也会愈加浓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4-9 12: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在早市我见到了好几样时鲜野菜,各个价格不菲,都是家常蔬菜的五到十倍。我拣自己熟悉的买了两样,一种是野山芹,另一种是荠菜。荠菜留着晚上包饺子做馅儿,山芹菜呢,我趁着它的新鲜劲儿,焯过,炝拌,做成佐餐的小菜。一时间,厨房里清香四溢,我内心的满足感油然而生,野菜情结得到了不少缓解和安慰。

点评

谢谢刘老师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10 15:30
拜读欣赏,感受情怀,分享精彩,遥祝老师笔耕快乐,祝老师佳作连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9 21: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4-9 12: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除了从沿街叫卖的乡下人手里买野菜,我和妹妹有时也会约上邻家的小伙伴一起去野外挖。说是去挖野菜,可到了野外,时间主要花在了郊游上。在空旷的原野上,几个小伙伴玩耍着,疯跑着,追逐着,任何一种奇异的花草都逃不过我们的眼睛,任何一种早熟的野花和果实都成了我们欣喜若狂的理由。那时节刚刚返青,新草尚未铺满山坡,只有生命力极强的野菜率先冒出头来,看着这个仍然有些荒凉的世界。采束野花是没有机会的,可我们总能找到一些特殊的植物,并根据形态为他们命名,像接骨草,掐不齐,酸不溜...... 那时候,河畔的柳树已经吐出青黄的丝条,折下几支,取其均匀光滑的一段,掐成合适的长度,拧松表皮,去掉中心的小木棍,留下空管儿,把一头的硬皮剥掉一小层叼在嘴里,就成了哨子。一路蹦着,一路吹着,小姐妹们像几只雀跃的小鸟一样跑回家,当然忘不了带上半布兜新挖的野菜,为餐桌添上一道难得的时鲜野味。

精彩,童趣十足,

点评

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影子总是挥之不去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10 15: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4-9 12: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此我才真正喜欢上了打小就熟知的苦麻菜。有人问,欧美人吃不吃野菜。我不得而知,但是有一天,我见到邻居在园子里采到了一只蘑菇,那份欣喜溢于言表。她兴奋地告诉我,午间要用它烧一碗新鲜的野蘑菇汤喝。亲近自然的本能是人类的共性。食用中草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西方有我们像李时珍这样,尝尽百草普济众生的伟大祖先,如果他们认得这些天然野菜,也一定会吃的。

点评

在国外,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中医和中草药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10 15: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4-9 12: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到南方旅游,在当地的土菜馆里我有幸结识了马兰头,和水芹菜等等更多的野菜品种。这些野菜各个美味无比,倍受人们的青睐。从它们整齐粗壮的形态,不难看到人工侍弄的痕迹。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人工种植将征服一些野菜短暂的可食用期,它们之中会有某些品种移居到人们的菜园子,成为家种菜中的一员。这是人类和自然相互依存发展的基本形式。其实,有哪一样园中之菜果不是和野生菜果有着直接的渊源呢?二者不过今生和前世吧。随着大自然中万物的生息繁衍,作为这种发展转化的原动力,人们的野菜情结也会愈加浓厚的。

欣赏老师淳朴中孕育着浓郁生活气息的返璞归真的文字,点赞,欢迎老师回归散文版,期待着老师更多的精彩展现,遥祝春祺笔丰!

点评

不断努力,争取进步!遥祝刘老师春祺笔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10 15: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4-9 14: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在早市我见到了好几样时鲜野菜,各个价格不菲,都是家常蔬菜的五到十倍。我拣自己熟悉的买了两样,一种是野山芹,另一种是荠菜。荠菜留着晚上包饺子做馅儿,山芹菜呢,我趁着它的新鲜劲儿,焯过,炝拌,做成佐餐的小菜。一时间,厨房里清香四溢,我内心的满足感油然而生,野菜情结得到了不少缓解和安慰。

点评

多多感谢大姐赏评,我要向大姐学习,笔耕不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18 1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4-9 14: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老家在辽西的一个小城镇。小的时候,每当谷雨前后,胡同里会传来乡下人走街串巷 “曲麻菜啦,曲麻菜!” 的叫卖声。每当听到那时高时低的吆喝声,母亲总是吩咐我或妹妹到大门口买上一小盆儿。这些卖菜的人都是近郊的农民,他们在早春的田间地头,沟茆,河畔把野菜挖回家,捡摘,分类,并用井水或河水清洗干净,然后担到城里来买。这些担在筐子里的野菜,不管是苦麻菜,婆婆丁,还是曲麻菜,都是硬生生,水灵灵,叶子是绿的,根儿是白嫩的或黄褐色的,一棵是一棵,青翠欲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4-9 14: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母亲说,新生的野菜最去火,只有早春能吃到。我问妈妈,火是什么?上火是什么样子呢?妈妈也说不太清楚,只是告诉我们,上火的人容易生病,比如长疮,生疖子,发烧,尿黄,流鼻血,干燥等等都是上火的表现。没有人愿意得病,既然这些野菜能去掉那令人生病的“火”,我们便都认可了这口感欠佳的野菜。 可能就因着这野菜特有的败火的功能,吃这些惯常并不讨人喜欢的苦涩野菜,就成了绝无仅有的例外。我们忍着那出奇的苦味,每年都会吃上几次。

点评

你好,版主。不知以前可否听过“上火”一说?在我的家乡,似乎人人都听过或者说过这个和身体健康有关的民间术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10 15: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4-9 14: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难忘的事儿发生在我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当时,好像身边所有人都参与到了“忆苦思甜”的运动中。从机关,厂矿,到学校,到处都请那些“苦大仇深”的老贫农做报告,控诉万恶的旧社会。校方还组织学生们集体去河边挖野菜,回到教室做成“忆苦饭”来分着吃。

点评

50和60后大都有过的经历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10 15: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4-9 14: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野菜需要到野地里去挖,总是比园子里的菜来得更辛苦,更金贵,更何况野菜的可采食期很短,大多不过两周的样子。所以,时时保持对野菜的亲近可不是件儿容易事。但中国人的野菜情结深着呢,不会轻易消失。这是和祖传的中草药有着渊源的。野菜大都是药食同源的食物,即能裹腹,又是中药配伍的方剂。那些民间小偏方里最常用的药材大多是野菜,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4-9 14: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时光流逝。经过了几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国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食物愈渐丰富,营养愈渐过剩,体力支出却愈渐减少,身体就吃不消了,心脑血管阻塞,内分泌失调等等疾病就来烦扰人们。养生的观念强势回归了。

点评

现代人面临的烦恼,也算时代发展的产物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10 15: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4-9 14: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到南方旅游,在当地的土菜馆里我有幸结识了马兰头,和水芹菜等等更多的野菜品种。这些野菜各个美味无比,倍受人们的青睐。从它们整齐粗壮的形态,不难看到人工侍弄的痕迹。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人工种植将征服一些野菜短暂的可食用期,它们之中会有某些品种移居到人们的菜园子,成为家种菜中的一员。这是人类和自然相互依存发展的基本形式。其实,有哪一样园中之菜果不是和野生菜果有着直接的渊源呢?二者不过今生和前世吧。随着大自然中万物的生息繁衍,作为这种发展转化的原动力,人们的野菜情结也会愈加浓厚的。

拜读欣赏老师质朴的篇章,引发人们对野菜的情结,遥祝老师春祺笔丰!

点评

多谢版主的支持和鼓励,祝版主春祺笔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10 15: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4-9 14: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午好!欣赏佳作!祝工作愉快!

点评

祝竹林康版主春祺笔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10 15: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9-4-9 14: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是去挖野菜,可到了野外,时间主要花在了郊游上。在空旷的原野上,几个小伙伴玩耍着,疯跑着,追逐着,任何一种奇异的花草都逃不过我们的眼睛,任何一种早熟的野花和果实都成了我们欣喜若狂的理由。那时节刚刚返青,新草尚未铺满山坡,只有生命力极强的野菜率先冒出头来,看着这个仍然有些荒凉的世界。采束野花是没有机会的,可我们总能找到一些特殊的植物,并根据形态为他们命名,像接骨草,掐不齐,酸不溜...... 那时候,河畔的柳树已经吐出青黄的丝条,折下几支,取其均匀光滑的一段,掐成合适的长度,拧松表皮,去掉中心的小木棍,留下空管儿,把一头的硬皮剥掉一小层叼在嘴里,就成了哨子。一路蹦着,一路吹着,小姐妹们像几只雀跃的小鸟一样跑回家,当然忘不了带上半布兜新挖的野菜,为餐桌添上一道难得的时鲜野味。
有趣。

点评

童年是最人生最快乐的时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10 15: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9-4-9 14: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食物愈渐丰富,营养愈渐过剩,体力支出却愈渐减少,身体就吃不消了,心脑血管阻塞,内分泌失调等等疾病就来烦扰人们。养生的观念强势回归了。

点评

多谢好汉版主的鼓励,祝版主春祺笔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10 15: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71.81%

发表于 2019-4-9 16: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端着菜回到家,就把野菜浸在水里,到了中午再捞出来,在盖帘上凉一凉,配上小葱或者白菜叶来中和苦味,裹在春饼里,煎饼里,或者蘸酱来吃。尽管这些野菜实在不能称之为美味,苦涩超过了平淡的清香,却成就了我早春印象最深刻的回味。

极有生活情趣!

点评

是的,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却是温馨和甜蜜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10 15: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71.81%

发表于 2019-4-9 16: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空旷的原野上,几个小伙伴玩耍着,疯跑着,追逐着,任何一种奇异的花草都逃不过我们的眼睛,任何一种早熟的野花和果实都成了我们欣喜若狂的理由。

点评

比起现代都市里的孩子,那时的孩童更加自由和快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10 15: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71.81%

发表于 2019-4-9 16: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亲近自然的本能是人类的共性。食用中草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西方有我们像李时珍这样,尝尽百草普济众生的伟大祖先,如果他们认得这些天然野菜,也一定会吃的。

点评

中医正在成为人类共同遗产,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为我们的祖先感到无比骄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10 16: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71.81%

发表于 2019-4-9 16: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不久的将来,人工种植将征服一些野菜短暂的可食用期,它们之中会有某些品种移居到人们的菜园子,成为家种菜中的一员。这是人类和自然相互依存发展的基本形式。其实,有哪一样园中之菜果不是和野生菜果有着直接的渊源呢?二者不过今生和前世吧。随着大自然中万物的生息繁衍,作为这种发展转化的原动力,人们的野菜情结也会愈加浓厚的。
欣赏老师佳作!

点评

多谢版主鼓励,祝版主春祺笔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10 16: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4-9 21: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文流畅,欣赏佳作。

点评

多谢香儿支持和欣赏,祝管理员春祺笔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10 16: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6-2 07:29 , Processed in 0.178156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