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天香百合 于 2020-6-29 10:43 编辑
经典文学每周一词(诗)活动第17期出题:采桑子
本期出题:章晓红
一、词牌简介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丑奴儿”、“罗敷媚歌”、“罗敷媚”等。以和凝《采桑子·蝤蛴领上诃梨子》为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另有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叠韵;五十四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的变体,代表作有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厉声教《采桑子·西湖四咏》等。此调始兴于唐代,流行于宋代。
唐代教坊曲有《杨下采桑》,调名本此。汉代乐府诗《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此曲应是乐府旧曲《采桑》而入燕乐者。晚唐和凝词为创调之作。南唐李煜词名“丑奴儿令”。冯延巳词名“罗敷媚歌”。贺铸词名“丑奴儿”。陈师道词名“罗敷媚”等多种体式,钦定词谱共收了760体。
冯延巳词十三首,皆抒写春愁与离情。宋人用此调者甚众,晏殊此词为宋词名篇。欧阳修晚年用此调作咏颍州西湖词十首,描写西湖风景。他又赠老友用此调:“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是当年醉里声。”这使此调风格趋于刚健。
辛弃疾八首调名为《丑奴儿》,前后段各两个四字句俱为叠句,如:“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此调由四个七字句和四个四字句组成,前后段相同,每段四字句处于七字句之间,使词气和缓;用韵甚密,而又使音节浏亮。此调宜于抒情与写景,既可表现婉约风格,又可表现旷达与刚健的风格。
二、格律说明
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以和凝《采桑子·蝤蛴领上诃梨子》为代表。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李词、朱词之添字,皆变体也。按冯延巳词前段第一句“马嘶人语春风岸”,“马”字仄声,“人”字平声。第二句“芳草绵绵”,“芳”字平声。第三句“梦过金扉”,“梦”字仄声。结句“花谢窗前夜合枝”,“花”字平声。又“落尽灯花鸡未啼”,“鸡”字平声。后段第一句“起来捡点经游地”,“起”字、“捡”字俱仄声。第二句“处处新愁”,上“处”字仄声。第三句“不语含情”,“不”字仄声。结句“水调何人吹笛声”,“水”字仄声,“吹”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若两结句第三四字,例用平平,则不可移易也。
变体一,双调,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叠韵。以李清照《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为代表。此词前后段第三句即叠上句,两结句较和凝词各添二字,或名“添字采桑子”。
变体二,双调,五十四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以朱淑贞《采桑子·王孙去后无芳草》为代表。此词见《花草粹编》选本,皆集唐宋女郎诗句也。较和凝词,前后段各添五字一结句,采入以备一体。
纵上所观,唐宋人写诗填词,并没有留下诗词的格律标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格律诗词的格律标准,都是宋朝之后的文人通过大量的诗词整理对比得出的结论。
三、词谱格式
以和凝《采桑子·蝤蛴领上诃梨子》为正体
附正体词谱:(钦定词谱)
蝤蛴领上诃梨子,绣带双垂。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
椒户闲时。竞学摴蒱赌荔枝。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丛头鞵子红编细,裙窣金丝。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
无事颦眉。春思翻教阿母疑。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注意:1、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红色平,表示用平韵。
四、其他说明
此调无对仗,无领字,易填写。但应注意几点:
1、情感基调:此调宜抒情与写景,既可表现婉约风格,又可表现旷达与刚健的风格。
2、关于用韵:运用叠加字叠韵,为本调最突出特色。能否写好叠句,是此调能否得体得味之关键。叠韵者,往往给人一种活泼、欢快、诙谐以至调侃味道;不叠韵者,则较严肃、庄重些。凡运用叠字叠韵者,第二句在内容上应承上而用句号,第三句则启下而用逗号。若不用叠字叠韵者,两个四言句应为流水对关系,则每片四句之内容应一气连贯而下,中间不加句号为好。
3、句式结构:正格上下片句式排序皆为“7,4。4,7。”格局十分简明,特征也很突出。上下片首句均为七言律句,属“平起仄收式”句型。每片末句均为“仄起平收式”七言律句,其第3字惯用平声——“避孤平”例句:金缕衣宽睡髻偏。
4、整体结构:
(1)景起情结型:上下片都是景起情结,由所见景,带出所思情。
(2)情起景结型:上下片都是情起景结,将虚无的情感化入景物中加以坐实。
(3)今昔对比型:上片写往事,下片写而今,上下两片形成鲜明对比。
(4)一气直抒型:全词每相邻两句,都带有因果关系,故能读之流畅。
五、典范例词
采桑子·画堂灯暖帘栊卷
作者:冯延巳(唐)
画堂灯暖帘栊卷,禁漏丁丁。
雨罢寒生。一夜西窗梦不成。
玉娥重起添香印,回倚孤屏。
不语含情。水调何人吹笛声。
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
作者:辛弃疾(宋)
(一)
烟迷露麦荒池柳,洗雨烘晴。
洗雨烘晴,一样春风几样青。
提壶脱袴催归去,万恨千情。
万恨千情,各自无聊各自鸣。
(二)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六、发帖要求
1、体裁:词牌《采桑子》,题目自拟,内容不限,新旧韵不限,格式为上述第三条所列双调正体,词谱:钦定词谱。
2、作品发到经典文学网格律诗词版,选择主题分类【每周一词(诗)】并按照以上第五条典范例词排版。同一次活动,同一作者的参加篇数不限。
格律诗词版发帖网址:https://bbs.izhwy.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616
3、发帖时间:本周一至周日(6月29日一7月5日)
经典文学
二〇二〇年六月二十九日
友情提醒:
1、每周一词(诗)活动作品,于周日晚上由出题老师精选汇总,并推荐经典文学中华文艺微信平台展示。
2、老师版主们点评作品所指正之处,作者未进行修改的,不纳入汇总。
3、作品发帖没有选择【每周一词(诗)】主题分类的,不纳入汇总。
4、未按排版要求发帖的,不纳入汇总。 5、活动作品于每周日晚汇总,作品须在周日晚九点前发表至格律诗词版。过期不再纳入汇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