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杜雪松 于 2014-11-29 00:08 编辑
六塘河的回忆
文/杜雪松
一 六塘河的春潮
恬静中走近,悠然流淌的六塘河,如月牙般的一弯明镜的河流。 绿色挺拔成林的白杨,为何倾倒进你羞涩的怀抱。岸边上田野的嫩绿延绵,沟渠纵横,铺陈着春的光景。油菜在地面挺直了腰杆,期待在远归的晨风中苏醒,抛弃冬梦寒冷的呢喃,轻微地呼吸着,风从南国带来遥远的气息。你听,空中有鸽哨悠扬回荡,你看,水中还有鱼尾扰动清波,荡起水中圈圈幻梦般的涟漪。到处都有春,在荡漾着绿色的身影。 条石铺成的水岸码头,独坐我静静的回忆。用背影依靠夕阳,感受河水中漾着春潮的暖意。雨水和阳光交替着从容来去,春雨渗入泥土的湿润,期待冬麦在春季拔节的声响。而期待她们成长的心情,在飘雨的日子里,和江淮的乡土民谣一起,在六塘河的潮汐中,慢慢退去,又慢慢升腾。 我家所在的村庄。是静泊在雨帘和水岸另一端的画卷,也是我惦念和梦萦着的,停靠在我线格上的诗行。熟悉那六塘河的此岸和彼岸,如同雨水滴答在我学童时撑着油纸伞上声响,还有挽着裤管趟着雨水和泥泞走过沟渠的踉跄,还有远处水牛沉闷的叫唤。 六塘河,春雨中依旧卧着的那叶待渡的小木船,每次我用两支浆,在河面上一次又一次的描绘,六塘河一年又一年,此岸到彼岸的不同的心情和记忆。
二 六塘河的记忆
小木船摇过来、又摇过去。从六塘河的此岸到彼岸。反复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唯有目光过处,六塘河弯里的影映蓝天的清水,不殷世事和闲愁。水中痴长的芦苇,在春天成长,夏天成林,秋天成苇,冬天失去生命的色彩,无忧的荒度四季。岸上麦浪绿波涌动时。我所有的可以描绘的词语都感觉乏力、无法演绎那份灵动,编织生命的绿色篇章。镰刀、锄头,是父母另样用不离手的笔墨,书写着六塘河岸上四季轮回的艰辛。惟有乡亲们勤劳的足迹和身影,是这片土壤上永远鲜活的烙印。对春潮中涌动的麦浪,寄托着对丰收的殷殷期盼。六塘河,梦里曾回到这久违的绿色春天的故乡,当麦田绿波涌动、如浪翻滚着,围着河流、围着村庄,把春的信息送到每个角落时,也许远游浪子的情怀,总是包含着难以忘却、魂牵梦萦的遗憾! 儿时习惯于六塘河水近岸浅浅的滩,光着脚板走在有水草的地方,弯腰就可以嬉戏水草中的游鱼。最美的是那一弯清亮的河流,在月光下波纹如鳞片般闪动,或许有一尾鱼突然跃出水面,也来欣赏夜月的美好。风从六塘河的彼岸吹来,传递到此岸。六塘河啊!谁知我在他乡,如此眷顾你美好的春天!
三 六塘河的写照
六塘河两岸,养育着世代勤劳的人们。六塘河是他们耐以生存的乳汁,总在阳光冉冉升起的时候。 这一片黄色的土地上的人们开始了一天劳作,习惯孕育着平白的单纯和朴实。或许简陋的老宅、娓娓升起炊烟的烟囱、零落的犬吠声,还有高耸的那片白杨树。一切那么的自然、和谐、条理。记忆中,只有挥汗如雨健壮的脊梁、只有舞动的锹镐的吆喝、只有收割时镰刀的声响、只有迎风挥扬稻谷时落下的喜悦,是六塘河两岸永远最壮观、最优美的画面。虽然他们黝黑的皮肤有些粗糙,虽然他们不懂艺术的表现和夸张,但阳光下他们依旧最原生态的艺术剪影。还有春潮中翻滚的麦浪的曲线,还有蜿蜒延伸月牙般的河岸,和河岸上卧着的那艘老旧的小木船。 六塘河两岸,每年是鸟儿寄居的天堂,随着季节的更迭,数不尽的鸟儿在冬天里向南搬迁,到了春天就随春潮回归。而我这只孤单的候鸟,却贪婪的为了生存在他乡觅食,忘了在春天,回归六塘河春天的怀抱。 六塘河的四季,象是缠绵着沧桑的纽带,影映着朝阳中人们一起出行劳作;晚霞中,人们一起结伴而归的花絮。难道我今天才能理解和体会,回忆中那些历往片段的连续,那就是民谣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歇”,最质朴而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