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芳熏百草,色艳群英。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好一派“正直浑厚之气,清逸冲穆之光。这便是晋?王淑之在《兰确铭》中对于菊花的颂词。从古到今,文人骚客乃至仁人志士,无不对秋之菊寄情抒怀,咏唱不绝。或爱菊、或赏菊、或颂菊……皆源于菊之风韵、菊之气节。
明*贾如鲁在《爱菊花》中说:“春有桃红柳绿、夏有荷花芳菲、秋有菊韵桂香、冬有梅花灿烂。自昭彰而不容掩。”。大自然之美,非笔墨所能尽述。天地有大美而无言。正如凌寒怒放的菊花,不羡皇家园林、不慕新春争艳,独自绽放在秋天的原野上,芬芳落寞黯淡的时光。
在民间传说中,运河之畔有位穷苦孩子阿牛为了治愈母亲的眼疾,一边给财主打工、一边开荒种菜,以换得钱财为母亲求医问药。阿牛一片孝心,
虽未能使母亲双目复明,却感动了天上的菊花仙子。她托梦给阿牛,让他在九月九重阳节这天,去长满野草的天荡山,找一株白菊花,每日以这花煎了汤给母亲服用。果然,到了第七天,阿牛母亲重见天日。
这江南白菊,历经千百年而芳名远播,与杭州“龙井茶”共享佳誉,我以为这不仅仅是因为它集观赏、饮用、药疗为一体的缘故,更重要的是它深厚的文化蕴含。“菊花仙子”的美丽而又善良、助贫扶弱而不求报偿,正体现了中华儿女纯朴、高尚、善良的品质。
正因为秋菊独具性格,充满魅力,所以在民间菊花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菊文化,“直把秋菊作知已,满腔情怀唯花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如此赞叹:“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他不失气节、乃为人杰。花亦如此,何况人乎?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题菊花》倒是别有一番情志:“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可见这位农民起义领袖的凌云之志之中隐含着对菊花的偏爱之情。庆幸的是这位黄大侠没有做成天神青帝,才避免了桃花与菊花一起在春天争艳,菊花才有机会在秋色里一花独放,尽显风姿,独领风骚,独具气韵了。
在众多吟菊墨客之中,李清照应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女词人:“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其词幽怨伤感、凄清寂寥是她诗词一贯的美学特色,纵是面对傲霜怒放的菊花,也是一腔愁肠,满怀愁绪,无处不诉愁,无言不表绪。
然而,在陈毅元帅的《秋菊》中,我们则看到了另一种情怀:“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那是一个革命家的乐观主义精神,借菊而抒其怀,吟菊而明其志。
散淡地徜徉于银浪翻滚的菊海中,直觉天地之气贯注心胸,神清意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便渐渐散逸开来。红尘俗世的喧嚣远去了,让心灵重拾淡泊与宁静。带一身芬芳回归,居室亦暗香浮动。于灯下读书之时,
冲饮一壶菊花茶,其色淡雅清澈、其味清香四溢,温婉清雅,实是人间境至。这份菊吟,这缕幽香,必是要弥漫于这晚秋的清梦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