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72|回复: 19

[记叙散文] 传承家风兴国邦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24-8-18 2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fnb21341 于 2024-8-18 20:54 编辑

  传承家风兴国邦

  
  作为农民的后代,传统的家风--勤劳、朴实、节俭、礼貌、团结、用心和讲卫生,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传承下来的优良品格与家风。
  
  1  

  勤劳  

  农村人,不勤劳就会饿肚子,不勤劳就会穷困潦倒,就会入不敷出,就会受到白眼,甚至群起而攻之。 
  懒汉的家庭,孩子是最遭罪的,也是受人歧视的,长大了即使很勤快,也会让人有看法,在婚姻方面会吃亏或者不顺利,可能是嫁到更穷的家庭,娶到更懒的女人,日子是越来越难过。懒汉之家是不讨喜的,有时候去找人借东西周转一下,都不受人待见。  
  我的祖父祖母、父母亲都是勤快之人,由于祖父是裁缝、父亲是村支书,祖母和母亲不仅忙里,还有忙外,不仅要安排好每件事情,还要早出晚归与大家一起干农活。 
  叔叔姑姑们也是勤快的,大的干重点的活,小的干轻松的活,大家共同努力,撑起了这个家。我从小就跟在小姑小叔后面,扯猪草,放牛,砍柴,浇水,没有一件事不做的。  
  姑姑嫁的人家,叔叔娶的媳妇,也是勤快人家的人,没有一个懒的,因此家庭条件也较好,在当时的农村还算不错。我每年都会去姑姑家里小住,我们能看到别人对姑姑家的羡慕,也让我们感到骄傲。  
  我稍微年长一点,虽然在外读书,但一直到我参加工作,每年的寒暑假及周末一定会帮母亲干活,分担压力,如烧火土、打农药、栽秧、割稻谷、出义务工,都有我的身影。
  
  2 

  朴实  

  农民的朴实,包含着朴素与诚实,就不用多说了,这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精神品德,是贴在脸上的标签,是刻在骨头里的文字。  
  我们家是不讲排场的,更不会打肿脸了充胖子,吃的不讲究,平时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只有过年过节才会改善一下生活,买点新鲜的肉鱼,做点好吃的点心。 
  家里的人是不喝酒的,祖父说喝酒的人会吹牛皮,讲大话,一看就是一个水老倌,一个不诚实的主。我的父亲虽然是村支书,后来又去乡镇工作,但他却是滴酒不沾。两个叔叔也差不多,后来虽然也喝了酒,但控制了量,也就是浅尝辄止,绝对达不到讲酒话的地步。 
  诚实守信,借别人的东西,答应什么时候还,哪怕是拆东墙补西墙,要一定按时还。我记得曾借了别人的一本小人书,出门去玩去了,没来得及还,硬是被祖父打了一顿,一大家人还对我进行严肃的批评,所以我从来不会轻易许诺,但若是许诺了,我一定努力实现自己的诺言。 
  我们不讲假话,不做假事。每年上交的粮食,从不掺杂东西,都是晒干了的,用筛子筛过了的好粮食。 
  祖父是裁缝,走南闯北,但口碑极好,他从来不会将主家剩下的布料拿回家,都会想办法给主家缝点其他的东西,如袖套啊,枕套啊,什么的,一点便宜都不会占。
  
  3  

  节俭  

  生活上的节俭,我是领教过了的,也让我至今如此,旧衣服舍不得扔,旧鞋子破了洞会补。包括在外面请客,也一定不会浪费,吃不完的东西也一定会打包回家。  
  浪费粮食可耻。从小祖母就给我们讲“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讲每一粒粮食都是血汗,不能浪费一粒。 
  衣服、鞋子,也是大的穿了,小的穿,甚至叔叔穿了,侄子还穿,破了就打补丁,凡正家里有裁缝,方便。 
  我们大概也只有年底要过年了,才会有新衣服,而且还不多,要么是上衣,要么是裤子。鞋子是做的布鞋,每年的冬天,会将不穿了的衣服用米浆粘在一起,晒干,然后一针一针的纳成鞋底,之后用一块新布剪成鞋面,冬天的棉鞋会铺上一层棉花。 
  家里办喜事,起房子,嫁女娶媳,能省就省,精打细算,绝对不会剩多少料的事情发生,大多数都是刚刚好。所以,我有时还真的很佩服他们,尤其是祖父祖母,他们目不识丁,但算这笔账,从来就没有错过,真是奇绩。
  
  4 

  礼貌  

  中华民族是礼义之邦,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我习惯了,在外面也和在家里一样,您前您后的,所以我听到有不少人评价:澧县是最讲礼貌的地方,没有之一。  
  我们讲礼貌是从小就严格要求的,我们对长辈绝对不会直呼其名,也不会什么也不叫,更不会用一个“喂”字打招呼。  
  知道称呼的亲人邻里,爷爷奶奶、叔叔伯伯、哥哥姐姐,再加上名字中的一个字,或者按大小顺序称呼,如大伯二叔、雄伯观叔的。不认识的人,按年龄称呼,老人喊爷爷,中年人年轻人喊伯伯叔叔,相差不大的喊哥哥弟弟,另外还有一个统一的称呼“您”,我们从来就不会说你,都是您前您后,十分的有礼貌。 
  说话的口气与语调,您别以为我们是农村人,我们讲究得很,声音适中、语气亲切,让人一听就有好感。  
  家里也很少骂人,我奶奶和母亲是不会与人吵架的,姑姑们也一样,他们不会讲脏话,所以不会骂人,吵架总是吃亏,幸好我们邻里关系好,生产队里也少有矛盾。 
  我到过一些地方,你走路碰到了他们家的南瓜藤,都会破口大骂,真的是让我开了眼界,但也让我从此不与之来往。
  
  5 

  团结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有力量,就会让外人不敢轻易惹你。  
  我祖父四兄弟,包括叔伯兄弟都住在一个地方,他们都是互帮互助的,从来就没有吵过架,家里有事也是大家一起面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我祖父不会耕田,我三爷爷就会帮我们家耕田,叔伯的爷爷也会来帮忙,所以每年的双抢,大家都是各尽所能。 
  我母亲和伯母会做饭,谁家有喜事,都是她们俩张罗。 
  孩子们也是很团结的,绝对不允许别人期负我们。我记得观叔读小学时,有人欺负小叔,观叔硬是对着那些人大打出手,从山坡上滚到山沟里,脑壳出了血也不松手,直叫看的人一个害怕,从此不再惹我们家人。 
  叔叔伯伯们也很团结,他们堂兄弟也似是亲兄弟,不吵架,不红脸。他们的婆娘也差不多,妯娌好得跟一个人似的,所以孩子们就太幸福了,哪家有了好吃的,大人可能没有,但小孩子一个都不会少。
  
  6 

  用心  

  这么说吧,我佩服的人并不多,但我的家人几乎都让我佩服,而且是五体投地,其关键就是他们用心做事,学东西很快,干事情很出色。  
  我爷爷是方圆百里、十里八乡最优秀的裁缝,包括他带的徒弟也是顶瓜瓜的厉害角色,裁的衣服款式好,穿越来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我母亲是有名的大厨,烧得一手好菜,村里的大事都是她掌勺的,我们家也是络绎不绝,乡里的干部、村里的干部都喜欢在我们家吃饭。 
  我小叔十三四岁当民兵,后来去学烧焦碳,乡里没有一个人是他的对手,厂里少了他就烧不成焦碳。后来,他又去学厨师,也是精彩绝伦。 
  我自己的妹妹,没读什么书,可是干活却是一把好手,又快又好,让我佩服之极。她做菜也得到了母亲的真传,甚至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哎,我是没有办法,不得不夸他们。 
  他们并不比别人聪明多少,甚至并不聪明,读书也不是太行,但因为他们用心做事,善于总结经验,做事总能比别人强一些,甚至强很多。  
  我自己和我孩子也是用心做事的人,也善于总结和分析,单论做事情,虽然不比别人强多少,但与一般的人比,也不会差。
  
  7  

  讲卫生  

  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是讲卫生的,尤其是农村,但是我们家偏偏就是。  
  这是从祖父那儿传下来的,因为他是裁缝,做事有条理,案板上不能放乱七八糟的东西,所以爱整洁,爱卫生。 
  我父亲是过犹不及。家里不能有鸡屎,吃饭不能撒汤撒饭粒,衣服要叠得整整齐齐,鞋子应该放在什么位置,拿了东西应该放回原位。 
  他要求多,标准高,几十年如一日。在农村时,你永远看到他在扫地,在赶鸡子。去走亲戚,他看不下去了,也会动手替人打扫卫生。  
  他来我家里,家务活基本上都是他包了的,拖地板、擦窗户、清洁厨房厕所,还包括洗衣服,轮不到我插手。房子外面的走廊和楼梯,他也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我们邻里都知道,他一来我这里,环境就会有一个大变样。 
  我继承了这个好习惯,家里的这些事情,我也是承包了的。在单位,我感觉到需要搞卫生了,我也会马上去做,也不会有自己吃了亏的想法,因为我也享受了我自己创造的环境。
  
  这七个方面的家风是主要的,也大多数是传统的家风,非常的宝贵,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我觉得,我有义务把这么好的家风分享给大家,也有能力把好的家风传下去,一代又一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8-22 21: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欣赏,敬佩老师优良的家风,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髓。
隔屏致敬!

点评

谢谢老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8-23 07:01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8-22 08: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继承了这个好习惯,家里的这些事情,我也是承包了的。在单位,我感觉到需要搞卫生了,我也会马上去做,也不会有自己吃了亏的想法,因为我也享受了我自己创造的环境。


拜读欣赏,传承家风一一道来。创作愉快!

点评

谢谢老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8-22 13:18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8-19 16: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民的朴实,包含着朴素与诚实,就不用多说了,这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精神品德,是贴在脸上的标签,是刻在骨头里的文字。  

所言是也

点评

谢谢先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8-19 17:04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8-18 21: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农民的后代,传统的家风--勤劳、朴实、节俭、礼貌、团结、用心和讲卫生,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传承下来的优良品格与家风。
赞同

点评

谢谢老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8-19 03:43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8-19 00: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祝笔丰

点评

谢谢老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8-19 03: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03: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香儿 发表于 2024-8-18 21:29
作为农民的后代,传统的家风--勤劳、朴实、节俭、礼貌、团结、用心和讲卫生,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传 ...

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03: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8-19 16: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的家风,非常的宝贵,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点评

谢谢先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8-19 17: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17: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莲花王子 发表于 2024-8-19 16:48
农民的朴实,包含着朴素与诚实,就不用多说了,这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精神品德,是贴在脸上的标签,是刻在骨 ...

谢谢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17: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莲花王子 发表于 2024-8-19 16:51
传统的家风,非常的宝贵,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谢谢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8-22 08: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农民的后代,传统的家风--勤劳、朴实、节俭、礼貌、团结、用心和讲卫生,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传承下来的优良品格与家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8-22 08: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村人,不勤劳就会饿肚子,不勤劳就会穷困潦倒,就会入不敷出,就会受到白眼,甚至群起而攻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8-22 08: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民的朴实,包含着朴素与诚实,就不用多说了,这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精神品德,是贴在脸上的标签,是刻在骨头里的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8-22 08: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浪费粮食可耻。从小祖母就给我们讲“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讲每一粒粮食都是血汗,不能浪费一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8-22 08: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佩服的人并不多,但我的家人几乎都让我佩服,而且是五体投地,其关键就是他们用心做事,学东西很快,干事情很出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24-8-22 13: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飞扬 发表于 2024-8-22 08:45
我继承了这个好习惯,家里的这些事情,我也是承包了的。在单位,我感觉到需要搞卫生了,我也会马上去做,也 ...

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8-22 21: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农民的后代,传统的家风--勤劳、朴实、节俭、礼貌、团结、用心和讲卫生,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传承下来的优良品格与家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8-22 21: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七个方面的家风是主要的,也大多数是传统的家风,非常的宝贵,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我觉得,我有义务把这么好的家风分享给大家,也有能力把好的家风传下去,一代又一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24-8-23 07: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诺斯尼 发表于 2024-8-22 21:21
拜读欣赏,敬佩老师优良的家风,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髓。
隔屏致敬! ...

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苏公网安备32070502011008号 )

GMT+8, 2025-2-17 05:01 , Processed in 2.0523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