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96|回复: 19

[抒情散文] 我为何要向知青这代人致敬

[复制链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1-19 15: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我为何要向知青这代人致敬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7808/wps1.png
我一直想向自己致敬!因为我是知青。
其实,知青们的生活并不抒情,即使放到多年后去回味,那与当时年龄不相称的坎坷,那些经历的酸甜苦辣味儿都被凝结成一股温暖而又伤感的纠结。对于下放过农村的人来说,桩桩件件都瞒不过知青的眼睛。命途多舛的知青们就这样随着历史起起落落,而留在边疆、深山、湖边、稻田里。那些曾有过的哭声,笑声,吵闹声,那些残留的初恋,那些偷鸡摸狗的小动作,还有参军、招工、读书、就地结婚的记忆,都像他们背负着的历史一样,浸透着悲伧的殷殷赤子情殇,最终都将慢慢烟消云散
泰戈尔说过;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几十年前的那种轰轰烈烈的知青运动;带着那份强大张狂及与命运撕扯搏斗的痕迹,那些曾拨动人们心弦,让人们站在它们面前忽然捂住双眼泫然而泣的过去,带着他们背后那些即将遗忘的名字,用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存在感,成为久驻世间的永恒。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一些智识超群且心灵敏感的人物,他们能够感受到时代提出的重要的根本性问题,并能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为我们留下伟大的思想、卓越的理论和出现追随这些理论信仰的实践者,这便是处于青涩之年独自一人离开家乡,背着行囊,去探往未知的世界,在经受住时间考验之后,成了社会一代不可忘却的人---中国的“知识青年”。
知青总惦记着自己经历过的历史,因为 这正如“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的道理一样,强调历史对现实的借鉴意义。因而就显得如此的矫情,矫情得如此粗野粗糙。在大历史事件面前,个人显得渺小,集体又过于笼统,任何言之凿凿都可能受到质疑,受到莫名其妙的举证。所以,任何时候,任何代言,其实是很虚弱甚至虚伪的。而个体的声音虽然微弱,却日益显示了它的意义与价值。
知青的岁月乎走了很多人的青春。“知青”,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到底意味着什么?当我们的年代已经过00后浮出水面时,于他们而言‘知青’两个字可能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或许是调侃寒假还没结束暑假就已经来了的少不更事,还可能是努力调整好心态积极生活的心理建设。
中国的知青曾经承担了极大的政治风险:当时的国家正处于经济崩溃边缘,失业充满了街头巷尾,社会的不满和愤怒的情绪严重的威胁着整个国家,当时的领导者都非常清楚,唯有时机和战略稳定急需立即实现。这种在历史为难时期所表现出的无可奈何政策把知青推到上山下乡运动之中。
知识青年是指从1950年开始一直到1978年代末期结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或兵团务农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中或高中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早在1953年《人民日报》就发表社论《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55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指导口号。由此而拉开了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序幕。
“知青”一词有着比这宽泛得多的内涵他们的风韵;就是在国难当头中国前途命运未卜的蹉跎岁月,以血肉之躯为代价,流血流汗,用宝贵的青春谱写了一曲蹉跎岁月的高亢战歌。知青、就是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一代人,在危难时刻用稚嫩的双肩支撑着共和国沉重的大厦的那一代人。
然而,知青相应了祖国的号召,“接受贫下中农再改造”,当他们生活在底层时,一次一次的目睹和遭受生活苦难的袭击,看清人性的扭曲时,他们发现原来的现实欺骗了他们,甚至是嘲弄了他们,农村与知青之间的哪次接触仿佛一个黑暗的诅咒,在未来的岁月里一直缠绕在双方的头脑之中。从单纯理想到赤裸裸的回城的人性,将成为那个年代独特的注解。
知青最好的励志故事是;当他们上山下乡时最小的恐怕只有十四岁,最大的顶多也就十七八岁。而今天的同龄人是集多种宠爱如一生,过着衣食无忧享有上学车送、节日度假,手机、电脑、衣着品牌、无忧无虑。有的还浸润了社会一些龌龊的思想沉迷网络精神里天上地下,巧克力顺境中形成了唯我独尊,性格偏执,喜欢质疑父母思想上存留的对父母的深深依赖。
然而同年的父辈或祖辈却是真真切切地挑着单薄的被褥、带着简陋行装住进茅草棚窝棚。知青的那一餐饭,睡的那一张床,喝的那一沟山水,干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体力活,哼着忧伤的知青之歌,都是那时波澜壮阔的缩影。
如今,很多00后们没有受过饥饿不知饥饿的滋味,没有受过凌辱不知凌辱的滋味,知青一辈受过的苦难有多少人能够理解?与00者们只能说风花雪月不能谈艰苦岁月,他们的人性已经被物资收买扭曲了谈论苦难只能给自己找不自在。为此,温言的软语,不足以惊醒,所以务必要激切的呐喊,才足以震动那些麻痹已久的神经。但这些激切的论说,在有些人听来,未免扎心戳肺。
相比之下,我还是要向知青致敬!他们走过苦难的历程后,懂得爱与宽恕,从不在智慧中夹杂着傲慢经过挣扎胜败,回归正常价值。这些折射到笔下,就是扑面而来的极具现场感的真实细节。
知情的命运所经历的最重要的变化。一个是困难时期,一个是文革时期,一个是上山下乡回城之后改革面临的下岗失业。这三个阶段是他们的命运发生跌宕起伏最重要的时刻。而知青的岁月,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特殊印痕,早已载入了共和国的光荣史册。
当一个人拥有了足够的生活阅历时,他总能看得惯一切事件,以及一切人与事的奇葩,包括更诡异的状况,也能淡定听、看、触摸,不是麻木了,而是善于理性与平静。
所以,知青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并不后悔因为他们知道,那是他们不可复制的人生经历,意味着讲不完的人生故事。正是由数以千百万计知青的青春和热血所铸就的知青精神,犹如一座熠熠生辉的丰碑,成为历史的永恒,矗立在人们的心中。他们恪守核心价值理念,成为知青的政治操守和矢志不移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是一种庄严的承诺,一份厚重的责任。
历史走到今天,我们时常怀念自己,这些,或许是为去古已远的知青那个年代保存一份触手可温的亲切的古意。情感变为一种资本要素,这如今尚存在知青心里需要的秘密之一。
历史没有设想,但是我们可以试想,如果把现在的十五、六岁青年去对比那时的知青,他们的心智又何以承受起历史的挑战?现在的“80,他们心中的父辈们是;神秘、遥远,精神力量强大。历史终止了知青中很多人由璞玉琢成美器的进程,我们无言地承担。知青的特殊经历,后辈无法模仿。知青那种渗入骨髓的特殊气质,一股倔强,一种潇洒。今天,我们仍活得那么认真,宽容大度地领受岁月的馈赠,无论丰厚还是菲薄,深情咀嚼着曾经的幸福与磨难像一座座无字碑,用生命默默刻写着曾经的青春和风雨。
    现在我才明白:为什么在50多年后的今天,在祖国大地、在海外,知青的名字依然灿若星辰?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知青们需要互相理解、互相倾诉、互相帮扶、求同存异、共度余生。不让一代赤子流尽血汗再流泪!祖国啊!请务必善待知青!
我还是向自己致敬,因为我是千千万万知青中的一员。我们的胸怀是在历史拐点所表现出的勇气和眼光,我们的前半生全身心投入到世纪宏伟的目标里,这都是博弈在共和国历史中有幸参与结缘的原因。知青精神作为不朽的宏篇巨制已经载入了共和国的历史典籍其深邃博大的精神内涵也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知青现像在当今依然有许多的批判者,由于他在经历了颇为传奇的残酷事件,因此,他们有理由来评说。知青分化,有极少数在高位,大多数都在底层。你也不要去攀比,也别怨天尤人。知青你不必无悔。因为当初你不是自愿去的,没资格谈什么悔与无悔。知青你也不要伤感。因为跟你一样的全国有几千万,有的比你更困窘更无奈。知青你当然不该知足。但你过了天命之年要知命。
还有许多意料之中的事。特别是那些8090后他们经常用三种视角看待我们:仰视时,我们是父母;平视时,我们是朋友;俯视时,我们是傻子。但无论如何,自从知青运动落幕之时,青春致力于教导和培养下一代的目标和意义以及这个群体还是必须享有很高的尊重和爱戴。
有人说,人生充满了沉重与乏味,即使偶有轻松也是稍纵即逝。何不换一种思维想想,重力让我们脚踏实地,如果一个人没有负重前行,也不知道会飘到哪个角落去。
我们现在都是满头银发的退休知青,依然不缺乏智慧,直到暮年都仍然充满了斗志、与时俱进、始终活跃在共和国各项基础事业里从而更加被人们钦佩。我们在唯一最辉煌的生命时期完成了几项历史性的成就。在上山下乡、回城与下岗改革正常化的进程中,牺牲自己的一切,完成了祖国现代化开启的转变。值得庆幸的是,许多知青现在都以达成共识,明确自己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知青仍然需要认清自己的宿命,比我们付出更多是;抗美援朝的百万志愿军、那些千万出生不好子女所遭受的苦难,那几十万中自卫反击战的军人,还有几千万撑起城市基础建设干着苦、累、脏活的农民工。就此而言,知青的确没有什么好舔吵的了。
当心绪走过萌动的青春,穿过缭乱的风尘,徒步于街头巷尾时,不论是你双足与青石板街道的共舞,还是手与老城墙的亲切问候,这里都洋溢着流年的气息。往事已经凝固,知青泯灭了最后一眼,然后温柔注视着知青的背影渐行渐远的,这都是经典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临界也望穿了明月,带着征尘,带着荣耀,带着豪迈,抖落岁月的尘埃,看一场人生雪月。
写到此时,我想起一首诗;
你守卫在我梦里
不让黑夜留下一点痕迹
你的心比呼吸还细腻
以春雪的气息出席我的回忆
你守卫在我心底
直到天意要将我们分离
你的笑脸比思念还清晰
比流水还彻底包围我的天地。
2012.3草于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1-19 16: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作辛苦,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1-20 13: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一些智识超群且心灵敏感的人物,他们能够感受到时代提出的重要的根本性问题,并能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为我们留下伟大的思想、卓越的理论和出现追随这些理论信仰的实践者,这便是处于青涩之年独自一人离开家乡,背着行囊,去探往未知的世界,在经受住时间考验之后,成了社会一代不可忘却的人---中国的“知识青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1-20 13: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知情的命运所经历的最重要的变化。一个是困难时期,一个是文革时期,一个是上山下乡回城之后改革面临的下岗失业。这三个阶段是他们的命运发生跌宕起伏最重要的时刻。而知青的岁月,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特殊印痕,早已载入了共和国的光荣史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1-20 13: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并不后悔,因为他们知道,那是他们不可复制的人生经历,意味着讲不完的人生故事。正是由数以千百万计知青的青春和热血所铸就的知青精神,犹如一座熠熠生辉的丰碑,成为历史的永恒,矗立在人们的心中。他们恪守核心价值理念,成为知青的政治操守和矢志不移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是一种庄严的承诺,一份厚重的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1-20 13: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临界也望穿了明月,带着征尘,带着荣耀,带着豪迈,抖落岁月的尘埃,看一场人生雪月。


拜读欣赏,感谢分享知青经历的感悟,祝创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1-20 19: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想向自己致敬!因为我是知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1-20 19: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十年前的那种轰轰烈烈的知青运动;带着那份强大张狂及与命运撕扯搏斗的痕迹,那些曾拨动人们心弦,让人们站在它们面前忽然捂住双眼泫然而泣的过去,带着他们背后那些即将遗忘的名字,用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存在感,成为久驻世间的永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1-20 19: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知青曾经承担了极大的政治风险:当时的国家正处于经济崩溃边缘,失业充满了街头巷尾,社会的不满和愤怒的情绪严重的威胁着整个国家,当时的领导者都非常清楚,唯有时机和战略稳定急需立即实现。这种在历史为难时期所表现出的无可奈何政策把知青推到上山下乡运动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1-20 19: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知青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并不后悔,因为他们知道,那是他们不可复制的人生经历,意味着讲不完的人生故事。正是由数以千百万计知青的青春和热血所铸就的知青精神,犹如一座熠熠生辉的丰碑,成为历史的永恒,矗立在人们的心中。他们恪守核心价值理念,成为知青的政治操守和矢志不移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是一种庄严的承诺,一份厚重的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1-20 19: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的特殊经历,后辈无法模仿。知青那种渗入骨髓的特殊气质,一股倔强,一种潇洒。今天,我们仍活得那么认真,宽容大度地领受岁月的馈赠,无论丰厚还是菲薄,深情咀嚼着曾经的幸福与磨难,像一座座无字碑,用生命默默刻写着曾经的青春和风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1-20 19: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我才明白:为什么在50多年后的今天,在祖国大地、在海外,知青的名字依然灿若星辰?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知青们需要互相理解、互相倾诉、互相帮扶、求同存异、共度余生。不让一代赤子流尽血汗再流泪!祖国啊!请务必善待知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1-20 20: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欣赏。分享老师多篇有关知青题材的文章。有回首,有思辨、挖掘的比较深,可喜的是没有悲观,没有怨天尤人。其豁达、超然令人敬佩。知青,作为一个历史阶段,可供历史学家、当政者很多可以反思的地方。作为亲历者的我们,往往万千感慨赋予一声叹息而已,而已!
祝创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1-22 08: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祝冬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1-23 11: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一个人拥有了足够的生活阅历时,他总能看得惯一切事件,以及一切人与事的奇葩,包括更诡异的状况,也能淡定听、看、触摸,不是麻木了,而是善于理性与平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11-22 22:08 , Processed in 0.13480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