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陈志源 于 2023-7-11 10:26 编辑
六朝名诗《游西池》诗作者和地点考略 文/陈志原(源)
提起六朝山水诗《游西池》许多人不是太清楚,但要提到清华大学的校名源自于这首诗中的佳句“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你可能会感兴趣。 这首诗是著名的山水诗,对后来谢灵运山水诗影响巨大,而唐朝大诗人李白又是谢灵运的“粉丝”。它被收录在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中,该书是我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按理不会有什么问题。但由于当时印刷技术还没有出现,文章的传播靠口传或誊抄,所以之后留存的诸多古籍版本也就产生了不一致的地方,如作者问题、地点问题,造成如今许多书籍和网站标注原作者名不一致。 首先是原作者问题,有的文献标注为东晋谢琨所作,有的文献标注为谢混所作。让我们回归历史的脉络去探究。 1、两人生平对比:前者正史没有记载,而谢混(?-412年)则是东晋时期名士、谢安的孙子,出生于金陵乌衣巷,善写文章,且工于诗,授驸马都尉,累迁至左仆射。 而在后来广东发现了谢琨的墓志铭,谢琨(365- 444),是谢安二哥之后代,谢据之孙,同谢混应该属于堂兄弟关系,谢琨也出生于东晋金陵乌衣巷,后宦游至福建和广东并定居,官任学政。 2、在南朝梁武帝时期,著名文学评论家锺嵘创作的诗歌评论著作《诗品》中评论谢眺时写道:“齐吏部谢朓,其源出于谢混,微伤细密,颇在不伦……”在文中并没提到谢琨。 综上所述,此诗的原作者应该是谢混无疑,而不是谢琨! 另外,对其创作的地点,《昭明文选》有几个版本,如有版本序中写“沈约宋书曰:混字叔源。西池,丹阳西池。”但又有备注:“袁本、茶陵本无‘沈约宋书曰:混字叔源’此九字。”因文中提到丹阳西池,许多人误认为此诗地点在今天镇江市的丹阳市,对此,本人很是质疑,其原因有: 1、从历史行政管辖看,在秦始皇东巡后,废金陵邑,设秣陵县,又设立丹杨(丹阳)县,在古汉语中“杨”通“扬”、“阳”,丹杨县治所设于今南京江宁区的小丹阳。在晋太康二年(281年),丹阳郡衙门就移到建邺(南京),南朝梁时,丹阳郡治所也设于建康(今南京),辖建康、秣陵、同夏诸县;南丹阳郡治所设于江宁(即现在南京江宁区小丹阳)辖江宁、丹阳诸县。到陈天嘉五年(564年),才废南丹阳郡。到隋朝589年,又废丹阳郡建制。南京现在还有江宁小丹阳镇名。而镇江市的丹阳市直到唐代天宝年间(742年)才把丹杨郡移置润州(今镇江),并改曲阿县为丹阳县。 再从谢混和谢琨的生平看,他们都是东晋及南朝宋时的人。所以,东晋诗人不可能穿越到唐代。只能是南京郊区附近。 2、从历史记载看,南京西苑是东吴时的皇家园林,《建康实录》云:“今运渎东曲折内池,即太初宫西门外池。吴宣阳太子(孙登)所创为西苑。” 又注云:“其地今在惠日寺后,僧相传呼为果师墩。” 在东吴271年,因凤凰集于西苑,改次年为凤凰元年。西苑中因有池,故亦名西池。晋明帝太子在西苑中筑有土山台。《晋书》也有“东晋义熙五年(409年)六月丙寅……太子西池合堂。”的记载。 3、从古诗描述对象看,诗中提到“城肆”、“陵阙”、“高台”、“美人”等意象,这些放在六朝时期的江南,也只有南京才能达到,所以,创作地点和抒情对象应该在南京,而最著名的一句:“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应该指的是南京秦淮河的支流。 附:《游西池》 谢混 悟彼蟋蟀唱,信此劳者歌。 有来岂不疾,良游常蹉跎。 逍遥越城肆,愿言屡经过。 回阡被陵阙,高台眺飞霞。 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 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褰裳顺兰沚,徙倚引芳柯。 美人愆岁月,迟暮独如何? 无为牵所思,南荣戒其多。 创作于2023年7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