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560|回复: 104

[记叙散文] 说说儿时的饭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20-11-22 09: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风萧^易水 于 2020-11-22 10:28 编辑

说说儿时的饭

陈以忠

  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生的,整个少年时期都浸泡缺吃少穿的苦水里。
  人们每天一见面,第一句问候语就是“你吃了吗?”
  从我懂事的时候起,几乎没有吃过几餐饱饭。很多时候,每天都是三顿薄粥,后来所吃的“硬铮铮”午饭,都是掺杂了山芋、胡萝卜、大番瓜、青菜、扁豆荚子、麦片、粗穇子等五谷杂粮饭。
  青菜饭和扁豆荚子饭蛮香的,也许是因为总要滴几滴菜籽油和加点盐吧,“咸赞赞”的很有味,但常吃就倒胃口了。山芋饭是最容易吃饱的,那种饱是发胀的饱,小伙伴们常常挂嘴上说的“一斤山芋二斤屎,回头望望还不止”顺口溜,就是最好的佐证。最难吃的是番瓜饭,总是“水唧唧”的,不耐饥饿,肚子等不到晚就“叽咕”叫了。麦片饭粗糙软些,大麦穇子饭“挺硬”的,共同的特点是“熬饿”的,小孩子吃了不易消化的,常常是“咕噜咕噜”的屁多。最好吃的还是野苦菜及其他野菜做的饭,那个清香土味教人难忘,难怪现在的城里人都喜欢吃野菜的。
  胡萝卜饭是我们家主打午饭,父亲从阜宁集上用柴草换回一船胡萝卜,囤积起来,每天有一顿胡萝卜饭,才能保证大人吃饱肚子,才有力气去干重活、挣工分,小人每天中午有“硬铮铮”的饭吃,开心地撒腿上学、尽情地撒欢皮玩。
  “大米饭”是我们那时候最期待的美食。每年夏天的“双抢”和秋天的收割打场,生产队常常要打夜工。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秋收打谷场上的情景,老牛拉着石磙绕圈(后来是手扶拖拉机拉着两个石磙),将场上那块人工铺展的偌大“稻秆毯”碾压出好闻的稻香来,大人们经过“铺场”“翻场”“抬草”“推稻”等一系列“什活”,已经是半夜了,我们在香香的“稻毯”上翻跟头,四仰八叉地数天上的星星,就是不想回家睡觉,心里想的是尝尝那喷香的“大米饭”。
  每当晚上有饭吃,“站场头”的父亲便告诉我,要我拿个碗到打谷场的边上等他,装满一小碗饭后会悄悄地来到我跟前,迅速地将白米饭倒给我。通常情况下都要等两三个小时,因为收工才吃饭,收工的时间一般都在深夜。等待很煎熬的,深秋的时候,老北风刮得全身上下冷冰冰的。还有闻到厨房里飘过来的白米饭的浓香时,“哈喇子”会不知不觉地流出来。那个时候的白米饭真香、真好吃。有时候,父亲会带回一块炕得金黄的浇了油的“香锅巴”,那个“嘎嘣脆”、“油米香”,把瞌睡虫全赶跑了。
  从我小时候起,就看见我的父母及其他父老乡亲,年年不停地播种、培育、收割,从春到冬没日没夜地泡在田地里,满头汗水,满身的泥土。常常听母亲说:“一粒米,要花八斤六两的力气”。正如古诗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的长度,粮食给我们的是生命的宽度和厚度,粮食要陪伴我一生。珍惜粮食就是珍惜我们的生命,珍爱粮食是我们中华民族源源流长的美德,我们要以感恩之心爱护它、珍惜它。
  又是一年秋收时,满地金黄的稻子,为人们奉献上金子般的真诚与情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11-22 09: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生的,整个少年时期都浸泡缺吃少穿的苦水里。

点评

感谢超版关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22 11: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11-22 09: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每天一见面,第一句问候语就是“你吃了吗?”

的确如此。

点评

感谢老师关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22 11: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11-22 0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我懂事的时候起,几乎没有吃过几餐饱饭。很多时候,每天都是三顿薄粥,后来所吃的“硬铮铮”午饭,都是掺杂了山芋、胡萝卜、大番瓜、青菜、扁豆荚子、麦片、粗穇子等五谷杂粮饭。

现在看来这五谷杂粮可是健康食品哟。

点评

感谢超版老师关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22 11: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11-22 09: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青菜饭和扁豆荚子饭蛮香的,也许是因为总要滴几滴菜籽油和加点盐吧,“咸赞赞”的很有味,但常吃就倒胃口了。山芋饭是最容易吃饱的,那种饱是发胀的饱,小伙伴们常常挂嘴上说的“一斤山芋二斤屎,回头望望还不止”顺口溜,就是最好的佐证。最难吃的是番瓜饭,总是“水唧唧”的,不耐饥饿,肚子等不到晚就“叽咕”叫了。麦片饭粗糙软些,大麦穇子饭“挺硬”的,共同的特点是“熬饿”的,小孩子吃了不易消化的,常常是“咕噜咕噜”的屁多。最好吃的还是野苦菜及其他野菜做的饭,那个清香土味教人难忘,难怪现在的城里人都喜欢吃野菜的。

描述生动,真实有趣。

点评

问候超版老师,感谢点评支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22 11: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11-22 09: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萝卜饭是我们家主打午饭,父亲从阜宁集上用柴草换回一船胡萝卜,囤积起来,每天有一顿胡萝卜饭,才能保证大人吃饱肚子,才有力气去干重活、挣工分,小人每天中午有“硬铮铮”的饭吃,开心地撒腿上学、尽情地撒欢皮玩。

点评

感谢超版老师临帖支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22 11: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11-22 09: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米饭”是我们那时候最期待的美食。每年夏天的“双抢”和秋天的收割打场,生产队常常要打夜工。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秋收打谷场上的情景,老牛拉着石磙绕圈(后来是手扶拖拉机拉着两个石磙),将场上那块人工铺展的偌大“稻秆毯”碾压出好闻的稻香来,大人们经过“铺场”“翻场”“抬草”“推稻”等一系列“什活”,已经是半夜了,我们在香香的“稻毯”上翻跟头,四仰八叉地数天上的星星,就是不想回家睡觉,心里想的是尝尝那喷香的“大米饭”。

点评

感谢超版老师关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22 11: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11-22 09: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当晚上有饭吃,“站场头”的父亲便告诉我,要我拿个碗到打谷场的边上等他,装满一小碗饭后会悄悄地来到我跟前,迅速地将白米饭倒给我。通常情况下都要等两三个小时,因为收工才吃饭,收工的时间一般都在深夜。等待很煎熬的,深秋的时候,老北风刮得全身上下冷冰冰的。还有闻到厨房里飘过来的白米饭的浓香时,“哈喇子”会不知不觉地流出来。那个时候的白米饭真香、真好吃。有时候,父亲会带回一块炕得金黄的浇了油的“香锅巴”,那个“嘎嘣脆”、“油米香”,把瞌睡虫全赶跑了。

回味无穷。

点评

感谢超版留评鼓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22 11: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11-22 09: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我小时候起,就看见我的父母及其他父老乡亲,年年不停地播种、培育、收割,从春到冬没日没夜地泡在田地里,满头汗水,满身的泥土。常常听母亲说:“一粒米,要花八斤六两的力气”。正如古诗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升华主题。

点评

感谢超版老师点评鼓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22 1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11-22 09: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的长度,粮食给我们的是生命的宽度和厚度,粮食要陪伴我一生。珍惜粮食就是珍惜我们的生命,珍爱粮食是我们中华民族源源流长的美德,我们要以感恩之心爱护它、珍惜它。


老师所言极是。

点评

感谢超版细读鼓励,遥祝写作愉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22 1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11-22 09: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一年秋收时,满地金黄的稻子,为人们奉献上金子般的真诚与情义。

结尾意蕴深邃。

点评

感谢超版点评指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22 1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11-22 09: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欣赏老师佳作,老师笔力精彩,描述生动,让人感受到物资匮乏时期生活的艰辛,又笔锋一转,告诫人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感谢老师分享精彩,加优秀图章共赏,遥祝老师佳作连连。

点评

感谢老师加图章鼓励,遥祝冬祺笔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22 11: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11-22 10: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生的,整个少年时期都浸泡缺吃少穿的苦水里。

点评

感谢超版老师关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22 11: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11-22 10: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每天一见面,第一句问候语就是“你吃了吗?”

点评

问候超版,感谢关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22 11: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11-22 10: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我懂事的时候起,几乎没有吃过几餐饱饭。很多时候,每天都是三顿薄粥,后来所吃的“硬铮铮”午饭,都是掺杂了山芋、胡萝卜、大番瓜、青菜、扁豆荚子、麦片、粗穇子等五谷杂粮饭。

点评

感谢超版临帖鼓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22 11: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11-22 10: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青菜饭和扁豆荚子饭蛮香的,也许是因为总要滴几滴菜籽油和加点盐吧,“咸赞赞”的很有味,但常吃就倒胃口了。山芋饭是最容易吃饱的,那种饱是发胀的饱,小伙伴们常常挂嘴上说的“一斤山芋二斤屎,回头望望还不止”顺口溜,就是最好的佐证。最难吃的是番瓜饭,总是“水唧唧”的,不耐饥饿,肚子等不到晚就“叽咕”叫了。麦片饭粗糙软些,大麦穇子饭“挺硬”的,共同的特点是“熬饿”的,小孩子吃了不易消化的,常常是“咕噜咕噜”的屁多。最好吃的还是野苦菜及其他野菜做的饭,那个清香土味教人难忘,难怪现在的城里人都喜欢吃野菜的。

点评

感谢超版细读鼓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22 11: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11-22 10: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萝卜饭是我们家主打午饭,父亲从阜宁集上用柴草换回一船胡萝卜,囤积起来,每天有一顿胡萝卜饭,才能保证大人吃饱肚子,才有力气去干重活、挣工分,小人每天中午有“硬铮铮”的饭吃,开心地撒腿上学、尽情地撒欢皮玩。

点评

问候超版,感谢关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22 11: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11-22 10: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米饭”是我们那时候最期待的美食。每年夏天的“双抢”和秋天的收割打场,生产队常常要打夜工。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秋收打谷场上的情景,老牛拉着石磙绕圈(后来是手扶拖拉机拉着两个石磙),将场上那块人工铺展的偌大“稻秆毯”碾压出好闻的稻香来,大人们经过“铺场”“翻场”“抬草”“推稻”等一系列“什活”,已经是半夜了,我们在香香的“稻毯”上翻跟头,四仰八叉地数天上的星星,就是不想回家睡觉,心里想的是尝尝那喷香的“大米饭”。

点评

感谢老师临帖支持,遥祝写作愉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22 11: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11-22 10: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当晚上有饭吃,“站场头”的父亲便告诉我,要我拿个碗到打谷场的边上等他,装满一小碗饭后会悄悄地来到我跟前,迅速地将白米饭倒给我。通常情况下都要等两三个小时,因为收工才吃饭,收工的时间一般都在深夜。等待很煎熬的,深秋的时候,老北风刮得全身上下冷冰冰的。还有闻到厨房里飘过来的白米饭的浓香时,“哈喇子”会不知不觉地流出来。那个时候的白米饭真香、真好吃。有时候,父亲会带回一块炕得金黄的浇了油的“香锅巴”,那个“嘎嘣脆”、“油米香”,把瞌睡虫全赶跑了。

点评

感谢超版摘评鼓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22 11: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11-22 10: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我小时候起,就看见我的父母及其他父老乡亲,年年不停地播种、培育、收割,从春到冬没日没夜地泡在田地里,满头汗水,满身的泥土。常常听母亲说:“一粒米,要花八斤六两的力气”。正如古诗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点评

感谢超版老师关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22 11: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5-25 17:03 , Processed in 0.206014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