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113|回复: 85

[记叙散文] 遥远的郑公渡 *胡祖义* (故乡难忘的人和事)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20-8-8 15: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若新 于 2020-8-9 18:03 编辑

遥远的郑公渡
作者:胡祖义

  从我家到郑公渡,直线距离不过30里,可是,在交通不发达的半个世纪以前,我们用双脚丈量到郑公渡的距离,不会少于50里,那时候,我才十四五岁,身子单薄得像螳螂,一天之内赶郑公渡打回转,哎哟郑公渡,你该是多么遥远!
  郑公渡的遥远不只是空间距离,还有心理上的。那时候,我在生产队只算半个劳力,干一天活才记6分工,半个草民之于区公所郑公渡,中间隔了大队和公社两级,说起区委书记和区长,就像古代小民与皇上的距离一样,望酸脖颈也不可企及。
  忽然来了个机会,大约在1967年春天,郑公区破获了一个反动会道门组织“拓穷红”,区政府在郑公渡召开万人大会,公捕公审“拓穷红”头目,上边要求每个生产队派10个人参加,我怀着对郑公渡的好奇心,欣然报名前往。我们天不亮就出发,到达郑公渡已经是上午11点,只见街上推进涌出都是人,我们连会场在哪里都没摸清。带队的苏振海原来当过东河公社党委副书记,他提议说:“先吃饭吧,吃了饭再去会场。”
  苏振海把我们领到剧场附近的一家餐馆,我因此上了有生以来第一次馆子,感觉餐馆大师傅炒的蒜薹肉丝味道美极了,下了糊粉,浇过酱油,那汤汁跟松香一样颜色,现在我知道,那叫琥珀色。没想到,餐馆煎鱼也要下糊粉的;他们烧的鳝鱼,寸把长一筒,剔了骨头,嘿,吃鳝鱼也不需吐刺……这是我第一次进餐馆吃饭,方知这世界上有人能把普通菜肴做成意想不到的佳肴。
  我们当然没来得及赶到会场,等我们吃完饭,满街的人都朝镇子四面八方散去,我们也跟在大家后面走上回家的路。唉,又得徒步50里。早上来时,因为对郑公渡有份新鲜感,把一点力气消耗殆尽,这回去的50里路程,我不知道是怎么走完的,只知道,回去后,腿疼了个把星期,于是,郑公渡留给我的,只是遥远的距离,遥远得如同天边。
  再次到郑公渡去是1970年8月,我当上大队小学民办老师,到郑公中学集训。那一年,我已经17岁,身体强壮了一些,再说,我成了民办老师,属于知识分子阶层,心情大不一样,50里路,即使在酷暑天,也易如反掌。
  当时的郑公中学还很破旧,一列列平房,砖砌的方柱头,教室的门窗已千疮百孔。校园的柳树却十分高大,教室前后被柳树一遮,颇有些荫沁。学校东边有一大片柳树,开大会时,柳林成为天然的会场。会后,我们学文件,用红纸镶上边,再在醒目位置画一张刊图。
  晚上就餐,我们把几张课桌拼在柳树下,一钵南瓜汤、一钵炒冬瓜、一钵炒豇豆,还有一钵炒辣椒片,用杉木甑蒸出来的钵钵饭香得很,大家一边说说笑笑,一边听知了不厌其烦地歌唱。有时候吃着吃着饭,树上下起了毛毛雨,抬头看天,天空晴朗如洗,有人喊:“哎呀,知了撒尿了。”
  几个女老师赶忙跑到一边作呕。
  有个男老师说:“怕什么,知了的尿,清热解毒的。”
  于是,大家又说说笑笑地吃起饭来。
  更让人兴奋的是,集训中,我见到了当时的区委书记杨先沛。记得杨书记长得白白胖胖的,很英俊,很会说话,他给我们做报告,一说起来一大篇,从国际形势说到国内形势,从县里说到区里,最后三句话不离本行:农业是根本,以粮为纲,双抢,季节不等人……杨书记号召我们去支农。原来那个年代,每个区干部都有承包的生产队,杨书记承包的生产队在支苏公社三星大队,我们东河公社的老师,都被安排到三星大队去支农,于是,我拿着双星大队的工分,为杨书记承包的三星大队当苦力。
  我本来就是农民,只不过换了个地方插秧割谷,只是苦了那些公办老师,他们平时农不农,秀不秀的,要他们成天像我们一样脸朝黄土背抵青天搞双抢,不知多难受。
  我从一个基层生产队的农民一跃而成民办教师,因而享有一份额外的关照。心里想,如果我不到区里参加暑期教师集训班,还在生产队,谁会把我当知识分子?更不可能见到区委书记杨先沛。在心理上,顿时觉得拉近了与郑公渡的距离。
  在集训班,我们也有一些自由活动时间,比如午休,只要不贪睡,大家就可以去逛街;晚饭后通常不安排集体活动,我们就几个人相约,穿过郑公渡大街,到松滋河边去看渡船,看河码头停泊的大帆船,还看夜间捕鱼的渔船,那些散落在河面的点点渔火,远远看去,像明灭忽现的萤火虫。
  在我的印象中,郑公渡好像是个“工”字型街道,从郑公中学出去有一条直路,两三百米后就是郑公渡主街,主街以西是区公所,杨先沛书记就在区公所办公。往东折去,街上有百货商店和新华书店。我兜里没揣几个钱,平素也不喜欢逛商店,只有新华书店,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时刻吸引我。
  新华书店吸引我的,无疑是那里的图书,即使什么书也不买,只进去瞄一眼也值。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看连环画,现在我当上民办老师,看世界的眼光自然会发生变化,只可惜,那年月,无论在哪里,都买不到很值得一看的书。然而,我们还是乐此不疲,不仅是我,跟我差不多年纪的年轻老师一有空,都喜欢往新华书店跑。
  其实,我们老往新华书店跑,心里还藏着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新华书店女店员有个漂亮的女儿,那个漂亮女孩有事无事,总喜欢往书店跑,一进书店,她就一本一本新书翻着看,看得我们好眼馋。再以后我发现,我们眼馋的不只是女孩看的书,还有那个看书的女孩。只记得,那女孩长得白净,身材苗条,穿着很时髦,却又那么矜持,那么多男生看她,她从来不朝柜台外看一眼。
在郑公渡集训,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看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这是郑公区文艺宣传队的杰作,这部京剧,我们只在电影里看过,看一个个活生生的演员演,还是第一次。饰演《沙家浜》中的四个主角,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刁德一和阿庆嫂,谁饰演的郭建光,谁饰演的胡传魁,已经没有一点印象了。之所以还记得刁德一和阿庆嫂,是因为饰演刁德一的,是我的小学同学钟道林,而那位阿庆嫂,是我那时见到的最美的女性。
  钟道林身材瘦削,脸模子却生得正,而且,钟道林属于聪明型男生,他黄军装一穿,黄军帽一戴,长筒皮靴脚下一登,往舞台上一站,强烈的灯光下,立刻显出他的英俊潇洒来。按说,演刁德一的演员不应该长得太英俊,但是,让钟道林演郭建光,他身材又不够魁梧。在我的印象中,那场《沙家浜》,钟道林是很出了一把风头的,把郭建光都比得黯然失色。
  说起饰演阿庆嫂的演员,那真叫一个美,我已经记不得她在场上表演的样子了,在《沙家浜》斗智那场戏中,阿庆嫂无疑是最有戏份的,无论是参谋长刁德一,还是司令胡传魁,都被一个小小茶馆的老板娘玩弄与股掌之间。不过,我记得最清楚的,却是饰演阿庆嫂的女演员卸妆后的模样。女演员是郑公渡镇上人,演阿庆嫂时正是20岁左右年纪,真所谓丰姿绰约、红花灿烂之际。有一天上街,我见她穿一件黑色短袖衣、深蓝色长裙,坐在门前的树阴里,她那修长的腿,玉藕一般的胳膊,还有脑后飘然的黑色瀑布,能迷倒一大片男生。我记得,当时她正在看一本书,也许是演出剧本,女人偶尔抬头朝街上瞬一眼,那眼波立刻顾盼生辉。
  在那个年代,女性崇尚的是苗条,而饰演阿庆嫂的女演员却显得丰满,她的丰满,是恰到好处的,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嫌肥,减之一分则嫌瘦。要不,时隔50年后,我不可能还记得她俏丽的姿容。
  郑公渡几乎四周被水环绕,镇子东边有松滋河,松滋河是长江的一条叉河,从松滋老城附近由北向南,几乎贯穿松滋全境,到达公安县狮子口,途径汪家汊,再流到郑公渡。郑公渡以东,过松滋河是天兴公社和松桃公社,后来,行政区划调整时,天兴公社和松桃公社划归南平镇,而松滋河以西成立了章庄公社,后来改为章庄铺镇。
  郑公渡的得名,正是因了郑公渡到天兴、松桃的渡口。据说很久以前,渡口有一位姓郑的船工,船工长年累月在这里摆渡,他以渡口为家,也让所有人在渡口有宾至如归之感。下雨时,船工借给渡河人雨伞,困乏了,船工为过渡人提供干粮和茶水;有钱,老船工渡人过河,没钱,也决不把人隔在河这边。寒来暑往,两岸的人都忘记了船工的名号,只以郑公相称。郑公将挣得的摆渡钱用来修桥补路,周济穷人,这个渡口便以郑公的称号传下来。于是,才有了我们后来的郑公渡区公所。
  郑公渡西边有个小湖泊,有一年暑期全区教师集训,所有教师都被安派到小湖泊的水利工地劳动。在这里,我邂逅到郑公渡街上的大美女王爱华,那个大辫子姑娘在水利工地当广播员,我采写的许多短通讯和即兴小诗,都经王爱华清脆甜美的嗓音,在工地传扬。
  由郑公渡往北,是著名的牛浪湖,我们家乡的卷桥水库正是截取牛浪湖两条支流的水而建成,所以,从我家到郑公渡,如果走捷径,是可以经过卷桥水库,涉牛浪湖,途径凤凰山直达的。如果这样,那将是一路行程,一路迤逦的湖光山色,比起走207国道和乡村小路,不知惬意多少倍!
  1975年冬天,郑公区行政区划发生变化,东河、支苏和韦厂合并成章庄公社,郑西、松桃、郑东和天兴成立郑公公社,不几年,郑公公社把天兴和郑东划给南平,郑西、松桃和郑公镇一并划归章庄,郑公渡从此偏废,而今沦落为一个居委会。
  在公路铁路交通很不发达的时代,郑公渡借助松西河的水运和周围的河湖港汊,享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它南下洞庭,与沅水、澧水贯通,从湖南津市有客船直通南平,这条航线,在郑公渡设有码头,南来北往的货物在这里集散,一时间,郑公渡的经济达到繁荣顶峰。207国道从它东北方向穿过,而207国道,自古以来就是国家重要驿道,那么,郑公渡借助水路交通大力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码头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也应运发展,郑公渡因靠近湖南,许多湖南考生慕名而来,到郑公中学求学,郑公中学的高考曾经一度辉煌,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嘉奖。郑公渡卫生院为附近湘鄂两省百姓看病,一时传为佳话。
  我当民办老师六年多,好几年暑假,我都在郑公渡参加培训学习,从学知识、长见识、扩人脉的角度讲,也算是郑公渡培育了我,我成了名副其实的郑公人,只是后来行政区划几次变更,大学毕业后,我又到宜昌工作,有关郑公渡的人和事渐渐离我远去,就觉得郑公渡也成了遥远的回忆。
  但是,尽管郑公渡成了遥远的记忆,因为与我的青年时代息息相关,所以,我在写第二部教学专著的时候,便专门为它辟出一个章节。我甚至把湖南津市的望江楼搬到郑公渡,写它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三层建筑,飞檐翘角,楼顶盖着金黄色的琉璃瓦,从望江楼一楼开始,上楼的台阶每隔个台阶摆一盆鲜花……我为什么要这样写?因为我对郑公渡有深厚的感情。记得著名诗人艾青写过一首诗《我爱这土地》,其中的两句诗深深打动过我:“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对郑公渡的热爱,大抵跟艾青诗的意境相似。
  在郑公渡参加暑期培训时,我到郑公渡剧场,不只一次见到住在剧场附近的老红军,这位老红军姓杨,30多年后,我以杨老为素材,创作出我的一部长篇小说《马殇》,那么,《马殇》的出版,算是我给郑公渡树碑立传了。小说中人物生活的场景以郑公渡为中心,松滋河两岸都是广阔的原野,小说中的主人公马永福,因得罪了地主,被迫出逃参加红军,马永福为朱老总牵过马,后来,又为解放军办军马场,小说中的军马场,实际上就是以郑公渡松滋河两岸为蓝本,而老红军马永福的原型,就是住在郑公渡剧场门口的杨老。
  如果杨老真是一位老红军的话,那么,在郑公区,没有谁的资格比得过杨老,杨先沛书记也比不上。我用小说的方式为杨老立传,也是为郑公渡立传,这说明,我没有忘记郑公渡对我五六年的培养。
  我真想再到郑公渡街上去走一走看一看,我还想到郑公和天兴之间的松滋河渡口去看看,到杨家荡电排站去看看,到郑公渡老剧院去看看,曾经住在郑公渡剧院附近的杨老英魂若没走远,见我去了,他一定会笑逐颜开。据说,当年杨老是见了谁都敢骂的,我为他作过传,他至少要请他年轻的婆婆子为我奉上一杯香茶。当年的杨老,长得白白胖胖的,在我的《马殇》里,杨老的年轻婆婆子,被我写成他的第三个老婆。
  郑公渡街上的新华书店早就不存在了吧,那个漂亮的少女呢?可还住在郑公渡街上?那位饰演阿庆嫂的美女,县文化馆卢馆长告诉过我她的名讳。但是,我只记住了她的美,却没记下她的姓名。
  郑公渡区公所也不存在了吧,连同我熟悉的与郑公渡相关的人和事,也都成为遥远的过去。前几天,我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如果我不为郑公渡写点什么,实在对不起它。于是,我便把有关郑公渡遥远的记忆酿成一杯浓烈的美酒,让遥远的郑公渡一下子拉近到眼前。呵呵,那也是一段火热的生活啊!
                              2020.08.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20-8-9 12: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所有的文学朋友。本人拙作发布不到24小时,已有2000多人点击阅读。衷心感谢大家的厚爱!谢谢你们!!!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20-8-8 15: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不为郑公渡写点什么,实在对不起它,于是,我便把有关郑公渡遥远的记忆酿成一杯浓烈的美酒,让遥远的郑公渡一下子拉近到眼前,呵呵,那也是一段火热的生活啊!

点评

按我的个人习惯,有可能把这句做开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9 13: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20-8-8 15: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不为郑公渡写点什么,实在对不起它,于是,我便把有关郑公渡遥远的记忆酿成一杯浓烈的美酒,让遥远的郑公渡一下子拉近到眼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20-8-8 15: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故乡的人和事像一股暖流涌进心间时,那种创作的欲望,任什么力量都拦不住!

点评

赞同老师的意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9 16: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8-8 15: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云百香果 于 2020-8-8 20:15 编辑

老师创作辛苦,已经帮老师删除了敏感字,敬请老师见谅!

点评

老师在新浪,是在自己的博客上发文,那是个人行为,文责自负。经典文学是纯文学网站,时时刻刻在网监部门的监管之下,版主老师们也是在维护网站的良好运行而尽一份自己的职责而已。请老师理解。有敏感字眼的文章,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8 20:22
在新浪发文,一有敏感词就发不出去!  发表于 2020-8-8 16: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8-8 16: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的郑公中学还很破旧,一列列平房,砖砌的方柱头,教室的门窗已千疮百孔。校园的柳树却十分高大,教室前后被柳树一遮,颇有些荫沁。学校东边有一大片柳树,开大会时,柳林成为天然的会场。会后,我们学文件,学《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学《红旗》杂志,接着写批判稿,东河公社教育辅导组的袁泽珍老师责成我领衔出大批判专栏。我请老师们用文稿纸誊正批判稿,一页一页贴在教室走廊的墙上,用红纸镶上边,再在醒目位置画一张刊图。

敏感话题,尚需斟酌处理

点评

因为经典文学是纯文学网站,请老师理解经典文学的规定。祝夏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8 16:07
现在网络也是风声鹤唳,人民日报斗成了敏感词!  发表于 2020-8-8 16: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8-8 16: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萧^易水 于 2020-8-8 16:05 编辑

在郑公渡参加暑期培训时,我到郑公渡剧场,不只一次见到住在剧场附近的老红军。这位老红军姓杨,30多年后,我以杨老为素材,创作出我的一部长篇小说《马殇》。那么,《马殇》的出版,算是我给郑公渡树碑立传了。小说中人物生活的场景以郑公渡为中心,松滋河两岸都是广阔的原野,小说中的主人公马永福,因为睡了地主家的女儿被迫出逃参加红军,马永福为朱老总牵过马,后来,又为解放军办军马场,小说中的军马场,实际上就是以郑公渡松滋河两岸为蓝本,而老红军马永福的原型,就是住在郑公渡剧场门口的杨老。


小说中的主人公马永福,因为睡了地主家的女儿被迫出逃参加红军

敏感话题,尚需斟酌处理

点评

!  发表于 2020-8-8 16: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8-8 16: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萧^易水 发表于 2020-8-8 16:01
当时的郑公中学还很破旧,一列列平房,砖砌的方柱头,教室的门窗已千疮百孔。校园的柳树却十分高大,教室前 ...

因为经典文学是纯文学网站,请老师理解经典文学的规定。祝夏祺

点评

理解!我在新浪发文,有敏感词就发不出去。我只是诧异,现在的敏感词,让人摸不着头脑!  发表于 2020-8-8 16: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2.85%

发表于 2020-8-8 16: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胡老师佳作!隔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2.85%

发表于 2020-8-8 16: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胡老师佳作!隔屏问好!

点评

感谢周瑜大都督!  发表于 2020-8-8 16: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8-8 20: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春云百香果 发表于 2020-8-8 15:30
老师创作辛苦,已经帮老师删除了敏感字,敬请老师见谅!

老师在新浪,是在自己的博客上发文,那是个人行为,文责自负。经典文学是纯文学网站,时时刻刻在网监部门的监管之下,版主老师们也是在维护网站的良好运行而尽一份自己的职责而已。请老师理解。有敏感字眼的文章,同样在枝江热线网,根本不可能发布出来。感谢老师的理解和支持!遥祝老师秋日吉祥!

点评

我说我理解呀!  发表于 2020-8-8 21: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20-8-9 11: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为什么要这样写?因为我对郑公渡有深厚的感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7.35%

发表于 2020-8-9 13: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我家到郑公渡,直线距离不过30里,可是,在交通不发达的半个世纪以前,我们用双脚丈量到郑公渡的距离,不会少于50里,那时候,我才十四五岁,身子单薄得像螳螂,一天之内赶郑公渡打回转,哎哟郑公渡,你该是多么遥远!

开篇引人入胜,哎哟可斟酌是否用

点评

若新是认真读的  发表于 2020-8-9 14: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7.35%

发表于 2020-8-9 13: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胡祖义 发表于 2020-8-8 15:13
如果我不为郑公渡写点什么,实在对不起它,于是,我便把有关郑公渡遥远的记忆酿成一杯浓烈的美酒,让遥远的 ...

按我的个人习惯,有可能把这句做开篇。

点评

这个建议不错。那就变成了倒叙手法可以引人入胜。  发表于 2020-8-9 14: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7.35%

发表于 2020-8-9 14: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郑公渡的遥远不只是空间距离,还有心理上的。那时候,我在生产队只算半个劳力,干一天活才记6分工,半个草民之于区公所郑公渡,中间隔了大队和公社两级,说起区委书记和区长,就像古代小民与皇上的距离一样,望酸脖颈也不可企及。

写的实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7.35%

发表于 2020-8-9 14: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忽然来了个机会,大约在1967年春天,郑公区破获了一个反动会道门组织“拓穷红”,区政府在郑公渡召开万人大会,公捕公审“拓穷红”头目,上边要求每个生产队派10个人参加,我怀着对郑公渡的好奇心,欣然报名前往。我们天不亮就出发,到达郑公渡已经是上午11点,只见街上推进涌出都是人,我们连会场在哪里都没摸清。带队的苏振海原来当过东河公社党委副书记,他提议说:“先吃饭吧,吃了饭再去会场。”

详写

点评

感谢有你!  发表于 2020-8-9 14: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7.35%

发表于 2020-8-9 14: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振海把我们领到剧场附近的一家餐馆,我因此上了有生以来第一次馆子,感觉餐馆大师傅炒的蒜薹肉丝味道美极了,下了糊粉,浇过酱油,那汤汁跟松香一样颜色,现在我知道,那叫琥珀色。没想到,餐馆煎鱼也要下糊粉的;他们烧的鳝鱼,寸把长一筒,剔了骨头,嘿,吃鳝鱼也不需吐刺……这是我第一次进餐馆吃饭,方知这世界上有人能把普通菜肴做成意想不到的佳肴。

人生的第一次 ,怪不得记得这么清晰

点评

人的第一次,无论是什么事,都记得清晰的  发表于 2020-8-9 14: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7.35%

发表于 2020-8-9 14: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当然没来得及赶到会场,等我们吃完饭,满街的人都朝镇子四面八方散去,我们也跟在大家后面走上回家的路。唉,又得徒步50里。早上来时,因为对郑公渡有份新鲜感,把一点力气消耗殆尽,这回去的50里路程,我不知道是怎么走完的,只知道,回去后,腿疼了个把星期,于是,郑公渡留给我的,只是遥远的距离,遥远得如同天边。

这是感觉郑公渡的遥远的缘起

点评

不错,若新理解正合我意  发表于 2020-8-9 17: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7.35%

发表于 2020-8-9 14: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到郑公渡去是1970年8月,我当上大队小学民办老师,到郑公中学集训。那一年,我已经17岁,身体强壮了一些,再说,我成了民办老师,属于知识分子阶层,心情大不一样,50里路,即使在酷暑天,也易如反掌。

17岁当老师厉害

点评

真正滥竽充数,若新别见笑  发表于 2020-8-9 14: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5-26 08:36 , Processed in 0.17097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