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云,大学文化,枝江市、宜昌市、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枝江市关庙山文学社副秘书长(文学社杂志和公众号编辑),现任经典文学超级版主,经典文学散文学院副院长。拥有“惟孜”个人公众号,出版有散文集《惟孜》《楷瑞》,《岩·臻锦》已付梓,有散文作品在“华语杯”国际华人文学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多篇散文在省、市及地方刊物上发表,数篇散文入编《二十一世纪作家大典》《第二届当代影响力作家》等书籍。
【作品欣赏】
南湖赏荷
因为新冠疫情之故吧,平常人员密集的南湖公园,我去得少了。庚子年的时间已经过半,我那心中久盼的“新娘子”般的南湖,今年还一直未能谋面呢!女儿也常念叨:“去南湖看荷花吧!近几天来,朋友圈里每天都有好友发的南湖荷花图。”女儿这么一说,我越发心里痒痒的了!
6月中旬的一天上午,女儿终于有两个小时的空闲,我和女儿来到心心念念的南湖,远远地就看见那片严严实实覆盖了水面的深绿!是让人眼前一亮的绿,是满目苍翠欲滴的绿,是充满勃发生机的绿,更有宋·陆游那“风经荷叶翻翻绿,雨湿松枝细细香”的韵致啊!
啊!那便是南湖荷花自由生长的王国了!
一年前,这里的无数个“之”字型木栈桥显得有些空落落的。放眼望去,泛着粼粼波纹的一池碧水,只有芳姿清纯的睡莲平铺其上,那宛如凝脂的睡莲花,倒是灿若繁星,惹人喜爱。
仅仅一年时间,这茎干纤细、叶片小巧如玉盘的睡莲,退隐于高出水面许多的荷叶间隙里求生!那重重叠叠的绿荷,生发速度之快,遍布于“之”字型木栈桥周围。那莲包如拳,冲天而举;那递次绽放的红的、粉的、白的、梅红的莲花,从羞羞答答的半遮掩,到花瓣全开的胜景;那吸收了荷心的精华,渐臻成熟的莲子,已顶开朴质的外衣,把溜圆饱满的身子敞露……这好像是一幅绝妙的水墨画哟,令人艳羡她的妙趣神韵!
这分明是南湖温婉的“新娘子”着深绿、浅绿华服,佩戴时尚的胸坠和胸花,还有那代表圣洁、高贵、吉祥和火热激情的红色头饰,在恭迎八方宾客的到来呢!
这分明是南湖“新娘子”秀气的眉梢眼角吧!因了南湖的地力和水质,她那双眸子竟是那样清澈而炯炯有神,似乎能洞悉赏荷人的心境、脾气、禀性,似乎在倾诉她坚持不懈、努力向上、出淤泥而不染的执着与甜美。
这分明是南湖“新娘子”颀长而白晳的颈项吧!高高地探出头来,嗅闻岸边草木的清雅气息,展现自身的丽质芳容,还尽显庇荫睡莲的骄傲和自豪。
这分明是南湖“新娘子”纤细的腰肢吧!那婉若游龙,轻盈如燕的身姿,沐浴在风中雨中,甩袖一段仙子舞,尽展一个莲世界的天然和纯情。
宋·苏泂的妙笔曾这样赞美荷花:“荷花宫样美人妆,荷叶临风翠作裳。昨夜夜凉凉似水,羡渠宛在水中央。”我喜欢这首诗,因为南湖的荷花就有荷花宫样美人妆,荷叶临风翠作裳的意境。
那动若脱兔、似有轻功的“水上漂”,大概是野雏鸭吧。它在水上疾飞竞走,在睡莲上来往穿梭,在眼前一闪而过。那木栈桥上架设的一部部长镜头摄像机,犹如在记录一场新闻发布会的实况,一个个摄影人聚精会神地“守株待兔”,如痴如醉,应该是在捕捉野鸭的行踪吧!
还有那勤劳可爱的蜻蜓和翩翩起舞的蝴蝶,也附和着这场盛会的启幕!
木栈桥上全是来来往往、结伴而行的赏荷人。有的红衣一袭,配绿荷莲花,拍下玉颜靓照存念;有的在探询荷花的风骨和她的清廉精神;有的在关切出水芙蓉的柔美气质!身居闹市,却寻得一处体验慢生活、慢节奏的领地,自然是非常惬意的事情了!
和暖的风夹带着荷花的清香,一阵儿、一阵儿的掠过脸颊,沁人心脾,为我暂时驱除了夏日的烦躁与不安,而为我心灵里留下的却是永久的安适与清朗。大批赏荷人似乎都舍不得离开这清凉圣地。我和女儿惟有把这超脱梦幻般的感觉留存心底,依依不舍地与南湖“新娘子”说再见了!
约在30年前的春天里,一位友人不期而至,带着一片绿叶来到家中,仔细一看,绿叶长长的,宽宽的,顶部尖尖的,呈现椭圆形状,叶长约35厘米左右,叶中间宽约7至8厘米,叶柄长约10多厘米,有短短的根须,粗壮,根上有几个小节。朋友告知,这是一叶兰,别小看它,生命力很旺盛呢!
这位朋友是搞园林设计的。他说一叶兰属于百合科,又叫大叶万年青、竹叶盘、九龙盘等。
顾名思义,万年青,肯定四季常青啰。大叶就显而易见了,大而长。
一个浅驼色的花钵,盛上大半钵泡土,就是这一根叶片的新家。一次性浇足水,在阳台底下放置数日,避免阳光直接暴晒,让它慢慢适应新的环境。
隔几日,便去查看它的模样。还是绿绿的一片叶,直立,向上,安静,清新,犹如大家闺秀,千金小姐,仪态端庄,典雅,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又谦逊有佳,有涵养,品貌双全。
大约一月有余,在靠近这根叶约2至3厘米处,有三、五个嫩嫩的叶芽破土而出,我顿时欢喜得尖叫出声来,估摸着这根叶不但已经成活,而且还发展养育了不少子孙,看来在阳台下面这半阴半阳的日子可以结束了,于是便把它搬上阳台,堂而皇之地接受阳光雨露的恩泽了。
每天早上为它浇点水,其实是想与它近距离接触,然后安心上班。下班后走进家里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去看它的新伙伴长高了没有,又增加新伙伴了吗?
也真是巧了,自从它来到家中后,每天浇水,隔上三、五天用小铲子为它松松土,其实土很泡松,就是在土的表层戳几下。习惯于有它在身边的日子, 有它很充实,很快乐,它俨然成为家中的一名重要成员。
日复一日,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就到年底了。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浅驼色的钵子里,已经是密密麻麻地一簇簇绿,它耀眼地矗立在阳台正中,把那浓烈的绿意洒满整个阳台,以崭新的姿态回报着天天精心呵护它的主人。
因住在一楼,小区的人来来往往,都驻足瞅它一眼,大概都还叫不出它的名字,只觉得它虽然没有玫瑰的娇艳欲滴,也没有梅花的丽质芳姿,但不知怎么的,大家都很亲近它,从那赞美的眼神中得到了认同。
后来搬家有了一个院落,一叶兰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盛一叶兰的器皿也经历了塑料钵、陶瓷钵、细砂岩雕刻而成的砂岩钵、紫砂陶钵、彩釉陶钵、潮州景泰蓝钵等多种。它欣然地适应各种不同质地盆钵的透气性、吸水性、耐热性或耐寒性,亦然将新鲜泥土、新鲜盆钵融为一体,懂得适时伸展,适时收敛,张弛有度,愉悦自己,清爽世人,装饰美化环境,促进灵魂的净化和升华。
我非常喜欢一叶兰,甚至有点宠爱它。无论是一枝,还是一簇,一丛,它都是那么纯情悠然、淳朴可爱。从窜发得密集的钵中,用剪刀在根部剪掉几根,插入白色透明的花瓶里,倒入清澈的自来水,水中投放几颗塑料彩球,或两三个小金鱼,放置室内,可养几月,作绿植观赏,鱼球戏水,动静合一,别有一番韵味。
地上部分,每根之间2至3厘米的间距,葱绿地直立、向上生长,有序排列,叶的顶端略伸向下,似微微点头含笑。有的茎秆偶尔交错一下,但依然是泾渭分明、直率透明的一叶兰。这一叶兰的大名就是如此而来吧。
它的外表憨厚,其实它盛德蕴宝,可谓是深藏若虚。有人称它为箬叶,就是包粽子的叶子。每年端午节前,它就要大展拳脚了,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为迎接中国的传统佳节,为犒劳小长假聚会的亲友,为弘扬传统民俗文化,可谓是不遗余力。
地下结节之多,可谓是盘根错节,每节上的芽苞使出了全部的“钻劲”和“挤劲”,只要逮住机会,就要毫不客气地“露出脸来”,一展自己低调迂回、努力拼搏又甘于平凡的品格。
在来年春天换钵时,发现它的根系异常发达,像极了翠竹根序的穿透力,纵横交错,不见头尾,竹叶盘的名字就是这么得来的吧。又好似多条小龙如胶似漆,日久生情,绞盘一起,难分难离。九龙盘由此得名吧。刚开始时,用的塑料钵,它将钵壁周围顶出若干个洞来,然后舒舒服服地伸到钵外凉快凉快。只有更换陶瓷钵了,这蓬蓬勃勃的一叶兰,一分为四丛,一下子就要添置4个陶瓷钵,又增加了4倍的土。好在平时备了不少土。
根状茎也可入药,治疗活血化瘀、补虚镇咳、跌打损伤、风湿腰腿痛等多种疾病。这是它药用价值的具体体现。可能人们只是注意到它的茂盛、碧绿、清澈,装点生活的多姿多彩,而忽视其它功效。
坚守住自己的领地,遵循四季轮回的常规,绽放出生命的精彩。这是一叶兰固守的一贯原则。它荡漾春风,延绵酷暑,爽快怡人度金秋,笑迎凛蝶的寒冬,于无声处尽现铮铮傲骨,空灵寂然载满绻绻柔情。
无论是在阳台上、客厅里、院落中,还是机关大会、公司盛典、商铺开张,那一钵钵、一簇簇、一丛丛,重重叠叠的、盛大空前的绿意,披上节日的盛装,隆重出席,带着它纯洁的灵魂,靓丽缤纷了世界,观之舒爽,悦之明目,贴心的礼仪,温馨的奉献,令人垂青,令人目不暇接。
它素颜朝天,不施粉黛,自在由人。我每每出差几日,它便成为我心中的牵绊,临走时多瞅几眼,用喷水壶多浇点水,雾化的水晶莹剔透,轻轻抚慰、沐浴周身的同时,也得到心灵的慰藉,在外的日子也会轻松、释然。
它是心灵的伴侣。在心情沮丧时,它展示着楕圆形的阔腿,欢快地摇摆,欢快地舞起:今天是个好日子,暴风雨已过去,彩虹高挂天边,一切将随心随愿。它华容柔和,轻盈飘逸,伴随那神奇旋律,一扫笼罩心头的迷雾,驱逐阴霾,重拾怡悦的快慰。
一叶兰之缘之深之久远!一朝相聚,永恒相许,不离不弃,至死不渝……
甑 子 饭
平日的甑(音Zeng)子,如未嫁的少女,藏于深闺,束之高阁。
农村过年,或婚丧嫁娶,或宴请亲朋,都会做甑子饭。甑子,即圆形木桶。从我记事儿起,我家就有甑子。我家的甑子,高约50厘米,直径约40厘米,是木质坚实、耐用的新杉木做成的,纹理结构细腻均匀,质地轻巧且坚硬,表面光滑,呈现暗褐色,自身防裂、防虫蛀,不上漆,不上桐油,标准的原生态。
甑子饭泡松可口,有嚼劲,散发着特有的木香味儿。甑子饭的做法是:先将淘洗净的大米入锅,放水漫过锅中的米,大火煮,还不时用锅铲翻动,待用锅铲盛出几颗米,手能捻碎为宜。筲箕下面放置陶瓷钵,接着捞起饭粒,放到大筲箕里沥干,沥下来的米汤放置一会儿,表面漂浮一层粘稠保护膜,食之粘嘴,那就是营养丰富的好东西,一般直接饮用或倒在饭中吃,或煮锅巴稀饭。把甑子放入铁锅,在锅里加水,甑子圆形底部的木条之间有缝隙,那是特意制作的,以有利于蒸汽的渗入。在上面铺上纱布,再把沥干的饭一瓢一瓢舀到甑子中,用筷子上下掇动,有利于蒸汽传输到上面,盖上木盖,大火蒸。当甑子上部冒大气,手触摸烫手时,一阵阵甘甜生津的馨香,夹杂着柔雅、幽然的木香味儿,瞬时扑鼻而来。揭盖目测,白花花的饭团泡乎乎的,对着表面的饭团长吐一口气,发出“呼呼”地声响,母亲脸上顿时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因为甑子饭做好啦!
因为做甑子饭难于掌握,我在走亲戚时,就碰到了夹生饭。一旦出现夹生饭,即使加水继续蒸煮,都无法弥补。东道主急得直跺脚,客人食之无味,一场喜庆的盛宴,全然被这夹生饭搅得黯然失色。东道主只有连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
一个生产队里有几百号人,会做甑子饭的却寥寥无几。因此,乡邻每逢过红白喜事儿,几个会做甑子饭的大爹、大妈,准会被东道主提前礼节性地请去吃饭,交代重要事宜,确保按时进岗到位。他们忙碌的身影,总会提前出现在东道主家里。东道主在顺利过完客后,又礼节性地以毛巾、香皂、布料等物品馈赠作为还礼。
所以,会做甑子饭的人,在当地很俏。
做甑子饭,适时掌握沥饭的火候,掌握上甑子蒸饭的火候很关键。灶膛里的柴火一般用劈柴。这种劈柴,我们棉区俗称硬材。在一展平原的棉区,树木很少,一旦瞧见哪家在准备劈柴,这八九不离十,准是要过事儿了。这是在准备甑子蒸饭、蒸菜的柴火。
每逢大年三十,母亲做团年饭,会做满一大甑子,做够三天年吃的饭。团年饭的菜肴丰富,吃了很多的菜,肯定吃不了多少饭。但母亲说:“年年有余嘛!”
哥哥结婚时,除了亲戚朋友,还有全队的乡民,都来吃席。父亲先前备有劈柴,母亲找邻居借来两三个甑子,请来会做甑子饭的大爹、大妈,左邻右舍都来帮忙为客人添饭。母亲说:“客人来贺喜,一定要让客人吃饱饭。”
帮忙的人点头应答,并把甑子饭分装到一个个小陶瓷钵子里,便于跟客人盛饭。只见他们一手端着小钵子,一手拿着瓢子,向客人的碗里不断地盛饭。一切都是那么娴熟、利索!眼见客人碗中的饭已经堆起来了,但还要用瓢子蹭一蹭,再加一点。
满屋子里都萦绕着甑子饭绵绵的木香味儿!客人陶醉在袅袅绕绕的木香味儿中,越吃越带劲儿!有的客人说:“肚子已经吃撑着了,不能再吃了!”客人说着便会用手蒙着碗,有的还伸手推开来盛饭的人。但热情帮忙的人,生怕客人吃不饱,总是下意识地接连盛着饭。这“一盛”“二推”,来来去去,有特别力道、特别夸张的动作,有真心、真情劝说的执着,有打情骂俏比划的诙谐,逗得满场的客人哈哈大笑,也把婚礼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酒足饭饱的客人,打着饱嗝,叫着多谢,还一边品头论足:“今天的甑子饭好吃!太好吃了!”
与甑子饭相配的自然离不开炸苕了。
从田地里挖出红薯,洗净薄切片,将小麦面粉盛在一个大钵里,加盐、葱花,放入一定的水拌匀成糊状,把红薯片放到拌和好的面糊糊里,用筷子夹着红薯片,左右搅动,直到红薯片被面糊糊全部包裹,待油锅烧到七八分热后,将红薯片渐次放入油锅,中火至小火,炸至两面焦黄,用单只筷子插入,易进,外脆内软,炸红薯片即可出锅上桌。因为我们这里管红薯称作红苕,所以,这种炸红薯片也被称作炸苕了。
炸苕就着香喷喷的甑子饭,儿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永远的香甜,永远的回味……
自女儿在南宁参加工作后,我便经常选择节假日来南宁。记得第一次来,就是在南宁过的春节。那是2011年。女儿下夜班后,尽管一夜未合眼,却硬是带着我逛。逛的第一站,便是金花茶公园——全国首家以种植“花族皇后”金茶花为主的茶花园。春节前后,正是金茶花盛开之际。这是它馈赠给南宁人新春佳节的尊贵礼物吧,还是我们国家馈赠友好邻邦的重要礼品之一呢!在某种程度上,金茶花像“国宝”熊猫一样珍贵!
我印象最深的是,南宁市区的道路名儿很有趣,净是以“园”“湖”“竹”命名,如平湖路、园湖路、长湖路……望园路、广园路、方园路……厢竹路、竹溪路、竹塘路……
我们行走在“竹”林之间,“湖”堤之上,“园”艺之海……走着走着,走到岁末年尾了,听得到新年的脚步声了。
挂满黄灿灿橘子的橘树盆景,在南宁遍地可见。一些小区、单位门前,在大红的灯笼下,摆上一对,盈满恭贺新春的喜庆和祥瑞。“橘”与“吉”谐音,屈原赞橘树有“横而不流”“受命不迁”的美德,现在寓意“吉祥如意”。如万象城、广西中医药大学一附院门前的橘树盆景,竟高达2米多,吸引了不少人与这品格坚贞,被誉为天地间最美好的树合影。城区主要大道上挂灯笼,挂国旗,春风送暖,喜气洋洋,一派万物迎春的气象。
我边走,边想,“国宝”金花到底长啥样?时间在无限憧憬、无限向往的思绪中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便来到了茶花园路,来到了金花茶公园北门。一棵享受着花坛规格,有着特殊待遇的古榕树矗立于门内,恭迎或礼送八方来宾。径直往里,右拐,直奔金茶花生活居住的位置,那里集观赏、生产、科研为一体。我感觉,从北门进,金茶花园是位于整个公园的最里端,很幽深,很宁静。也许是“国宝”身份的高贵、典雅、“贵族”气质使然吧!
高过头顶的金茶花树,一根根密集的分枝交错,盛花期时,满树金黄,金光闪耀。“哇,金花,满树的金花,这就是金花茶树!”看到眼前如金子般铺满全树的妙镜,整个人一时热血沸腾,竟然在金茶花树下飘起来了!
一个个金色骨朵圆的、椭圆的,鼓鼓囊囊,缀立枝头,在微风中摇曳,好似足金的“金坨坨”,在冬日暖阳中栩栩闪烁着一道道亮光。啊,这是可以捧在手心里掂量,但舍不得摘下的“金坨坨”,是一个无价的“金坨坨”!
金花的花梗、花托、花被(包括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反正都是无尘无染,华丽高贵的金色,美得无法形容的金色。让你身处其中,能消除任何杂念的金色。
有无数朵酒盅口面大的金花,便是拍客的“眼中钉”了,且特有仪式感。只见很多游客穿行于茶树枝丫缝隙里,或踮脚,或昂头,或猫腰,或下蹲……无论何种姿势,观赏,拍照,都是悄悄地进行。是不是特敬畏这一特殊“国宝”啊!
偶尔听见拍客窃窃私语:“我拍的这朵最大!”“最精神!”“角度最好!”
有的金花“害羞”,很“扭”,把漂亮的脸蛋缩到叶下。有的侧着脸蛋,在枝丫缝里。细心,又有怜悯之心,也很“扭”,很执着的拍客,觉得这样的金花“出生”的位置,决定了它在绽放的过程中,要付出“常人”多得多的努力,它有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哪怕稀少,却愈加难得。既要拍到好的角度,好的效果,又不能影响金花的自然形态,拍客只有小心翼翼。用手轻轻撩开枝叶,指尖扶着花托,让垂着的脸蛋扬起来。咦,这个姿势好,好!于是,“咔咔咔”,连拍多张。
女儿告知,据说市场上没有金花茶植株售卖,仅供研究、观赏,作为国之馈赠佳品。
真是“物以稀为贵”啊!我更要护佑宝贵的金花“毫发无损”。我心里就是这么想的。
有的拍客专拍金花骨朵。大的,小的,一个,两个,多个,初生初长的,含苞欲放的……
遇到飞舞的蜜蜂在花间跳跃,更要屏住呼吸,以免惊扰。蜜蜂无声无息地采集自己所需,拍客无声无息地拍出蜂迷蝶恋的俏姿,那可是值得骄傲的“珍藏”版了。
人说拍客有点“痴”“呆”,一点不假。我在神农架大九湖五号湖观景台,目睹了两位摄影师,盯着三脚架上的单反相机镜头,大半天一动不动,原来是在观察远处高山上云层的瞬息变化。“功夫不负有心人。”摄影师终于拍到了“万丈霞光倾泻在连绵的山体上,一会儿如柱体刚劲有力,一会儿如丝丝水帘缠缠绵绵,而且光束的颜色也随时在发生变化”(摘自《相约天上九湖 登高致远》一文,此文辑录我的散文集《惟孜》一书中)。摄影师拍出了梦幻云彩云游高天的“神韵”和“气场”!
拍客有点“痴心不改”,在此是深深迷恋于、专注于拍摄金花,我算是领略到了这份“痴劲儿”。一位男性拍客,立着三脚架,长镜头对准一朵正在开放的金花多时了。一连好几个小时盯着长镜头。听说有的甚至一整夜都守候在相机旁。他们是在寂静的夜晚聆听金花花开的声音?还是在捕捉金花缓缓张开花瓣的神韵妙趣?还是在静悄悄地等待灵感的到来,拍出惊人的大片去参加什么“摄影展”?也许是,也许都不是,他们像“钉子”一样“钉”在金花树下,“盯住”金花的金身玉色,肯定都拍出了金花的“金色年华”和“金色世界”的“大片”。
在此祝福他们!
一个山茶家族中雍容华贵、温良贤淑、绝色倾城的“皇后”,一个为国争光的山茶家族“皇后”,一个值得中国人景仰的山茶家族“皇后”,我们“爱你没得商量!”现在每年春节都要来看你,一次,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