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939|回复: 27

[散文随笔] 老家的巷子·之三

[复制链接]

升级   81.52%

发表于 2020-6-17 09: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蓝色天堂 于 2020-6-17 09:34 编辑

老 家 的 巷 子
文/吴焕宰
  从新德堂南北走向的穿廊出北面水门口(即:北边后门),往西去,穿过深深浅浅的港巷,路过思慎堂,经过省身堂、折桂堂,走六七分钟,便到了慎德堂。
  慎德堂,是古村落里十几座老宅院比较年轻的一座,也保存的最完整,现在还住着几户人家,守候着这古老悠闲的岁月。
  再往西走去两百米,便是吴氏“让里”祠堂了,也就是我们村的村办小学,是周边九个吴氏血缘族人集居自然村联办的小学。祠堂祭台前的大殿上放着一张乒乓球桌,人多活动场地小,课余时间为打乒乓球,当年同学们没少吵嘴打架。祠堂的厢房,就成了我们教室,刮风下雨时,到处都透着凉快。后来政府与村集体共同出资,在祠堂前的广场修建了一幢教学楼、老师办公区和一个小小操场,才成了小学现在的模样。
  由于近年来大家发达了,改变了旧的观念,投资孩子们的教育,成了一股新风尚。为了下一代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能力强经济富裕的村民都往镇里城里去了,留在老家的,多半是些老弱病残和穷苦人家。生源彻底流失了,2018年下半年万般无奈中彻底关闭了这所村校。最近听说将改成幼儿园,正在招投标装修工程。记忆中与我上下差不多大的发小伙伴、兄弟姐妹们,几乎都从这座小学走出来,再升到镇里在我们村东北边办的农业中学,中学里只有初中部。陈忠实写的《白鹿原》的情形,几乎与我们的氏族祠堂,及族人子弟接受教育过程和成长历程,有许多相近似之处。77集《白鹿原》电视剧,当时我情不自禁地一口气看完,剧里的许多情节,就好象生生地在我身边演绎,让人感触颇多,也感受到陈忠实老师的创作功力。
  读村办小学那会,村里没有水泥路,更没有柏油马路,只有这卵石子和青石板铺就的巷道。每天早早就被母亲催促起床,迷迷糊糊中吃过早饭,便伙同新德堂的发小伙伴们顺着这条镶嵌着卵石子和青石板铺就的港巷,背着绣有红五星的仿军用草绿色挎包,挎包里装着廖廖几本都快翻烂了的薄薄书本,和那支削得连手都快握不住了的铅笔,还有半小块又黑又脏的橡皮,买来时是一整块,为了省钱,切开跟弟弟分了一人一半。
  一路上,从各个深宅大院出来的孩子越汇越多,像涓涓溪流汇集到小河。一晚未见,大家睁着一双惺忪未睡醒的眼睛,笑嘻嘻地打着招呼。像一群拂晓时刚出巢的麻雀,在屋沿口、树梢上,飞来飞去,抖动着羽毛,叽叽喳喳,不知疲倦的吵闹。
  小朋友们一路汇聚一路上你推我搡,奔奔跳跳,路过思慎堂,经过省身堂、折桂堂,穿过慎德堂,经往村办小学去。
  初升的太阳刚露半个脸,教室里读书声已连成朗朗一片。许多小朋友就像做早课的小和尚,有口无心,只是跟着念而已,考试时还是不及格。有几个小朋友,光一年级就念了三年,最后还是不及格。
  慎德堂与新德堂相距两百来年,新德堂是明末时的简约明快的古建筑典范,而慎德堂是大清中晚期时精致繁复的手工艺臻品。慎德堂也是三进三透的大宅院,它比新德堂规模略小些,但很精致,历史脉络也很清晰。工艺上雕梁画栋精雕细琢。精美的窗棂上所雕刻的祥禽瑞兽,梅兰竹菊,历代人物故事传说,栩栩如生。还雕刻有宋·汪洙的《神童诗》“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等优美诗句,刀刻线条龙飞凤舞,颂扬勤奋好学、尊老爱幼、孝悌忠信、耕读传家等儒家文化思想。方方正正的明堂,两百多年前铺就的青石板和四角的排水系统,到现在还完好如初,正常使用着没出过一点问题。
  慎德堂建于大清嘉庆年间,至今已存200多年。据记载,这块宅基地是风水宝地,是慎德堂始祖用500亩地换来的。他们家代代以德育人,勤俭持家,是一个典型的耕读世家。后来,事实也证明了慎德堂果然是块风水宝地。从慎德堂走出去的人才,有军队将领,有政府官员,有名人贤士,当真不在小数。我有一生于斯长于斯的发小,现在就是一正县级领导,主持管理着一方。
  慎德堂的故事很多,以前不是亲身经历的故事只当传说。一位民国时期的军队校官形象,直到现在,我还记忆深刻。他堂堂正正的军校毕业生,官致校级,听说是特务连起家,练就一身好枪法,骑着自行车,一手扶车把,一手能精准开枪,百发百中。当年他没有跟随蒋介石逃往台湾,只是被政府遣散返回乡里,成为一个地地道道庶民。他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瘦瘦高挑的个子,文文静静,说话细声和气,平时走路总是保持着军人气质。笔挺着身板,高昂着头,每迈一步,手足动作都有板有眼,象在军队里走正步,跟电影里演的国民党校级军官一模一样。衣服也干净利索挺括,就是在他人生最艰难时期,或去田里干农活,或挨批斗,他也一样讲究。他还练就一手好书法,帮村民写对联号物什,在自己的斗笠上书写“顶天立地”“大吃亏也”,抒发人生境遇与感叹。去村校读书,每每要经过他家门口,如果碰上了,我都会好奇地多看他一眼。觉得他真精神,就算削职为民,还能如此淡定,认真坚持自己的良好风格和生活习惯。
  人就应该这样,不管身处逆境顺境,人生的高度和广度,只取决于自己的心境,心境安好,一切便都觉得遂意美好。如果浑身怨气,身处最好的环境,也不会干出任何好事。像现在的许多天之骄子,好像天生就欠他们很多似的,整天不干好事,还怨声载道。
  老家故里,对所有的游子来说都是根,生生不息的根,永远扯不断理不清的丝,总是让人梦回魂牵牵肠挂肚。老家故里是乡愁的发源地,也是四处漂泊游荡着的灵魂归宿处。在外不管多么飞黄腾达的高官巨贾,或艰难困苦为讨生活而奔波劳碌的商贩走卒,荣宗耀祖,衣锦还乡,魂归故里,是每个游子的最终也是最后的诉求和归宿,包括我也不离外。心怀家国天下,那是极少数几个伟人的事。
  故乡的蓝天白云,老家的青山绿水和熟悉的清新空气,还有那深深浅浅幽静的巷子,和那风吹雨打日晒的古院老宅,都是在外奔波奋斗的人,丝丝缕缕的牵挂。
  人在创造历史和传说,历史的传说故事,也在磨炼拷问人的心智。在这繁华如锦,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里,家乡泰宁安好,千里之外的游子,便如意吉祥。


                                                2019年4月26日于仙居高迁古民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6-17 09: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就应该这样,不管身处逆境顺境,人生的高度和广度,只取决于自己的心境,心境安好,一切便都觉得遂意美好。如果浑身怨气,身处最好的环境,也不会干出任何好事。像现在的许多天之骄子,好像天生就欠他们很多似的,整天不干好事,还怨声载道。

所言是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6-17 09: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家故里,对所有的游子来说都是根,生生不息的根,永远扯不断理不清的丝,总是让人梦回魂牵牵肠挂肚。老家故里是乡愁的发源地,也是四处漂泊游荡着的灵魂归宿处。在外不管多么飞黄腾达的高官巨贾,或艰难困苦为讨生活而奔波劳碌的商贩走卒,荣宗耀祖,衣锦还乡,魂归故里,是每个游子的最终也是最后的诉求和归宿

欣赏佳作,可纳入《二十一世纪作家大典》出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6-17 10: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祝创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6-17 10: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新德堂南北走向的穿廊出北面水门口(即:北边后门),往西去,穿过深深浅浅的港巷,路过思慎堂,经过省身堂、折桂堂,走六七分钟,便到了慎德堂。
  慎德堂,是古村落里十几座老宅院比较年轻的一座,也保存的最完整,现在还住着几户人家,守候着这古老悠闲的岁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6-17 10: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往西走去两百米,便是吴氏“让里”祠堂了,也就是我们村的村办小学,是周边九个吴氏血缘族人集居自然村联办的小学。祠堂祭台前的大殿上放着一张乒乓球桌,人多活动场地小,课余时间为打乒乓球,当年同学们没少吵嘴打架。祠堂的厢房,就成了我们教室,刮风下雨时,到处都透着凉快。后来政府与村集体共同出资,在祠堂前的广场修建了一幢教学楼、老师办公区和一个小小操场,才成了小学现在的模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6-17 10: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近年来大家发达了,改变了旧的观念,投资孩子们的教育,成了一股新风尚。为了下一代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能力强经济富裕的村民都往镇里城里去了,留在老家的,多半是些老弱病残和穷苦人家。生源彻底流失了,2018年下半年万般无奈中彻底关闭了这所村校。最近听说将改成幼儿园,正在招投标装修工程。记忆中与我上下差不多大的发小伙伴、兄弟姐妹们,几乎都从这座小学走出来,再升到镇里在我们村东北边办的农业中学,中学里只有初中部。陈忠实写的《白鹿原》的情形,几乎与我们的氏族祠堂,及族人子弟接受教育过程和成长历程,有许多相近似之处。77集《白鹿原》电视剧,当时我情不自禁地一口气看完,剧里的许多情节,就好象生生地在我身边演绎,让人感触颇多,也感受到陈忠实老师的创作功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6-17 10: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村办小学那会,村里没有水泥路,更没有柏油马路,只有这卵石子和青石板铺就的巷道。每天早早就被母亲催促起床,迷迷糊糊中吃过早饭,便伙同新德堂的发小伙伴们顺着这条镶嵌着卵石子和青石板铺就的港巷,背着绣有红五星的仿军用草绿色挎包,挎包里装着廖廖几本都快翻烂了的薄薄书本,和那支削得连手都快握不住了的铅笔,还有半小块又黑又脏的橡皮,买来时是一整块,为了省钱,切开跟弟弟分了一人一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6-17 10: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路上,从各个深宅大院出来的孩子越汇越多,像涓涓溪流汇集到小河。一晚未见,大家睁着一双惺忪未睡醒的眼睛,笑嘻嘻地打着招呼。像一群拂晓时刚出巢的麻雀,在屋沿口、树梢上,飞来飞去,抖动着羽毛,叽叽喳喳,不知疲倦的吵闹。
  小朋友们一路汇聚一路上你推我搡,奔奔跳跳,路过思慎堂,经过省身堂、折桂堂,穿过慎德堂,经往村办小学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6-17 10: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初升的太阳刚露半个脸,教室里读书声已连成朗朗一片。许多小朋友就像做早课的小和尚,有口无心,只是跟着念而已,考试时还是不及格。有几个小朋友,光一年级就念了三年,最后还是不及格。
  慎德堂与新德堂相距两百来年,新德堂是明末时的简约明快的古建筑典范,而慎德堂是大清中晚期时精致繁复的手工艺臻品。慎德堂也是三进三透的大宅院,它比新德堂规模略小些,但很精致,历史脉络也很清晰。工艺上雕梁画栋精雕细琢。精美的窗棂上所雕刻的祥禽瑞兽,梅兰竹菊,历代人物故事传说,栩栩如生。还雕刻有宋·汪洙的《神童诗》“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等优美诗句,刀刻线条龙飞凤舞,颂扬勤奋好学、尊老爱幼、孝悌忠信、耕读传家等儒家文化思想。方方正正的明堂,两百多年前铺就的青石板和四角的排水系统,到现在还完好如初,正常使用着没出过一点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6-17 10: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慎德堂建于大清嘉庆年间,至今已存200多年。据记载,这块宅基地是风水宝地,是慎德堂始祖用500亩地换来的。他们家代代以德育人,勤俭持家,是一个典型的耕读世家。后来,事实也证明了慎德堂果然是块风水宝地。从慎德堂走出去的人才,有军队将领,有政府官员,有名人贤士,当真不在小数。我有一生于斯长于斯的发小,现在就是一正县级领导,主持管理着一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6-17 10: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慎德堂的故事很多,以前不是亲身经历的故事只当传说。一位民国时期的军队校官形象,直到现在,我还记忆深刻。他堂堂正正的军校毕业生,官致校级,听说是特务连起家,练就一身好枪法,骑着自行车,一手扶车把,一手能精准开枪,百发百中。当年他没有跟随蒋介石逃往台湾,只是被政府遣散返回乡里,成为一个地地道道庶民。他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瘦瘦高挑的个子,文文静静,说话细声和气,平时走路总是保持着军人气质。笔挺着身板,高昂着头,每迈一步,手足动作都有板有眼,象在军队里走正步,跟电影里演的国民党校级军官一模一样。衣服也干净利索挺括,就是在他人生最艰难时期,或去田里干农活,或挨批斗,他也一样讲究。他还练就一手好书法,帮村民写对联号物什,在自己的斗笠上书写“顶天立地”“大吃亏也”,抒发人生境遇与感叹。去村校读书,每每要经过他家门口,如果碰上了,我都会好奇地多看他一眼。觉得他真精神,就算削职为民,还能如此淡定,认真坚持自己的良好风格和生活习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6-17 10: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就应该这样,不管身处逆境顺境,人生的高度和广度,只取决于自己的心境,心境安好,一切便都觉得遂意美好。如果浑身怨气,身处最好的环境,也不会干出任何好事。像现在的许多天之骄子,好像天生就欠他们很多似的,整天不干好事,还怨声载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6-17 10: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家故里,对所有的游子来说都是根,生生不息的根,永远扯不断理不清的丝,总是让人梦回魂牵牵肠挂肚。老家故里是乡愁的发源地,也是四处漂泊游荡着的灵魂归宿处。在外不管多么飞黄腾达的高官巨贾,或艰难困苦为讨生活而奔波劳碌的商贩走卒,荣宗耀祖,衣锦还乡,魂归故里,是每个游子的最终也是最后的诉求和归宿,包括我也不离外。心怀家国天下,那是极少数几个伟人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6-17 10: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乡的蓝天白云,老家的青山绿水和熟悉的清新空气,还有那深深浅浅幽静的巷子,和那风吹雨打日晒的古院老宅,都是在外奔波奋斗的人,丝丝缕缕的牵挂。
  人在创造历史和传说,历史的传说故事,也在磨炼拷问人的心智。在这繁华如锦,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里,家乡泰宁安好,千里之外的游子,便如意吉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6-17 10: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老师儿时的记忆如昨,真挚朴实的润笔,深蕴生活的真谛与哲理!老师创作辛苦,遥祝佳作连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6-17 10: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好象生生地在我身边演绎——好像
读村办小学那会——会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6-17 10: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背着绣有红五星的仿军用草绿色挎包,挎包里装着廖廖几本都快翻烂了的薄薄书本,和那支削得连手都快握不住了的铅笔,还有半小块又黑又脏的橡皮,买来时是一整块,为了省钱,切开跟弟弟分了一人一半。
真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6-17 10: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路上,从各个深宅大院出来的孩子越汇越多,像涓涓溪流汇集到小河。一晚未见,大家睁着一双惺忪未睡醒的眼睛,笑嘻嘻地打着招呼。像一群拂晓时刚出巢的麻雀,在屋沿口、树梢上,飞来飞去,抖动着羽毛,叽叽喳喳,不知疲倦的吵闹。
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6-17 10: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象在军队里走正步——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11-21 19:09 , Processed in 0.52373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