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妍冰 于 2019-3-7 23:31 编辑
雨中读庄子小记
1、我们的心能遨游多远
“晴耕雨读微笑向暖”很是喜欢这句话。但不曾晴耕,而有雨读,这几天外面频频下雨,听着滴答滴答的雨声,把自己困在床上,读着庄周文字,心似乎跟着飘逸起来。
也不时的问自己:我的心到底能遨游多远?天地之间九万里,那是鲲鹏展翅所及。而我,毕竟凡人一个。鲲鹏虽不能及,心向往之!
尤其喜欢出自《庄子·齐物论》的“庄周梦蝶”:
梦中幻化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醒来后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子。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子,实在难以分辨。
当庄子以“庄周梦蝶”的方式来思考存在时,当其在“人生如梦”的虚幻中迷失自我时,他便有了一种失落的哀愁。闻一多说:“庄子的思想和著作,乃是眺望故乡,是客中思家的哀呼,是一种神圣的客愁。”
所以《庄子》是哲学,因为凡大哲学家都寻求人类的精神家园;《庄子》是诗,因为思念故乡是诗的情趣;《庄子》又是美,因为如康德所说,凡最高的美都使人惆怅,忽忽若有所失,如羁旅之思念家乡。”从“庄周梦蝶”中确能味出神圣的客愁与深深的惆怅,而且整部《庄子》似乎都有那种失落精神家园的“无家可归”: 也想起李商隐诗《锦瑟》中将庄周梦蝶引用得出神入化: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个午后,读了庄子飘逸的思想,不由得掩卷深思:
如真像庄子所言,神为天,圣于地,我们人呢?就在天地之间。因而人顶天立地,又不失其大气!那么,茫茫宇宙之中,也就由天、人、地三者构成,三者共生共长。
那么,人在天地之间,心灵无疆!
所以再问“我们的心能遨游多远?”答案就是:天地之间任我游!
2、践行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跬步。
庄子是一个乘物以游心,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 庄子说:天地大美而不言;四时明法而不议;万物成理而不说。 我想自然造化,却有此生无声胜有声的力量。
儒家讲担当即职责;道家讲超越即境界; 儒为地即一方坚实大地,儒家教我们承担责任; 道为天即一片自由天空,道家教我们举重若轻。 流光一闪,几十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生命的成长,外化内不化。 乘物以游心。用生命的生命激活经典。用经典的力量还生命本来摸样。 当你拂晓登临高山,一路晨光熹微,看到从墨色天空里透出月白、水蓝、直到嫣红姹紫,烧出满天云蒸霞蔚……此刻,你迎着山巅长风,感受着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多么豪迈! 不亲临其境,怎有此感! 践行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跬步。
3、多么奢侈的葬礼
庄子是大气的,他对生死看得非常淡。他曾对他的学生说:我死以后,要以天地为棺淳;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以万物为葬品。 意思是:他死了以后,什么东西都别准备,就用整个天地做大棺材,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是他的葬品。他就要这么一个大葬礼,直接把他扔出去就完事了。
学生不敢,说如果不给老师弄个小棺材,扔在外面,被野兽吃了怎么办?
庄子想了想,告诉学生,我要是扔在荒山之上,可能是被那些苍鹰,乌鸦,天上的飞鸟飞禽啄食了。如果你们把我装在棺材里,埋在地底下,有朝一日木朽人烂,我喂的就是地下的那些蚂蚁,蝼蛄,所有地底下的小虫子。到时候,无非就是个饲料而已。干嘛要抢天上飞鸟飞禽口里的食物,去喂地底下的小虫子呢?不管哪一头,都是一种物质不灭,都是被吃掉。这就是庄子对自己形体和自己生死的一种看法。 这是多么奢侈的葬礼,多么宏大的气魄!
4、认识自己最难 听过“斯芬克斯之迷”吗?很有意思一个西方寓言,说的是一个狮身人面兽,他叫斯芬克斯。每天它都在问过往的行人一个问题, 谁知道这种动物:它在早晨的时候是四条腿,在中午的时候两条腿,在晚上的时候三条腿,那么这个腿不断在变化的动物是什么呢? 过来的人答不上来就会被狮身人面像吃掉。它就这样吃了无数人。 后来年轻的俄狄浦斯在路过的时候,说出了最终的答案,他说这个动物就是人。听到这个答案,斯芬克斯大叫了一声,就跑到悬崖跳下去了。 是的,俄狄浦斯说得没错。当人婴儿期匍匐着四肢爬行的时候,这是在生命成长之前,到了一定的阶段人可以站立起来了,在这个世界上开始有很多很多需要去积累的、需要去建立的、也有了很多内心的惶惑和游离。到了晚年的时候,我们所积累的那此财富、声誉、情感,一切一切负累于心苍老了生命,让我们日渐疲惫就要借助拐杖,又成为了三条腿。
这样的一个历程中,哪一个阶段是我们最快乐的呢?哪一个阶段是我们对自己认识最清晰的呢。 我也这样问自己,问家人。大家不约而同地回答:四条腿的时候。 因为孩提时候,无知无畏,快乐无比。两条腿时候经历人生,太多的世故、太多的势利、太多的尔虞我诈。你要不迎合,你要封闭自己,你要出淤泥而不染,你要清高,你定饱受孤独! 庄子告诉我们:认识自己最难。就是因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事物就会完全不一样,如果我们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以己之心,推断所有的事物,就会产生巨大的偏差,这也是使我们难以正确认识自己的第一个障碍。 有很多时候,我们人是以自己的标准去推断其它动物,有很多的规则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比如潮湿阴冷的环境,人不能适应,但是泥鳅却正合适就是这个道理。 《庄子》里面还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有一天想要往墙上挂幅画,于是他忙忙叨叨地找来了锤子,找来了钉子,一钉,发现说这个钉子吃不住这幅画,他得打一个小木头锲子,让这个钉子能够吃住。于是他就去找木头,找着了以后还必须有把斧子,于是又就找斧子,找着以后觉得斧子也不行,还得锯,又去找锯,找到锯条以后说没有这个手柄,然后又去找手柄,就这样一轮一轮找下来,等到他把所有的东西都凑齐的时候,他已经不知道要干什么了,他早就忘了那幅画了。 看到这里,我不禁哑然失笑。 笑过之后,便陷入深深思索之中。这个故事这就好像我们今天的生活。 在人生经历的一生中,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没时间回头看一看走过的路。我们甚至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很多时候我们会置身于这样的茫然中。我们一直这样在行走着,我们在奔波着,我们终日碌碌,但是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忙碌,为什么而奔波。
是啊!认识自己最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