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王勤1 于 2018-8-24 07:19 编辑
煤油灯光照前程
王 勤
一盏台灯低头照着书桌,灯光明亮柔和,孙子在灯光下做着作业,我羨慕孩子们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和美好前程。每当我看到孙子晚上学习的情景,就勾起了我小时候在暗淡的煤油灯下读书的回忆。 我的童年正逢三年自然灾害,那时国家一穷二白,再加上自然灾害,使得村庄日不见吹烟,夜不见灯光,又从何说起种地干活和孩子上学读书呢?国家千方百计解民众之苦,发救济粮,细水长流度饥荒,帮民众熬过了三年自然灾害。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入小学读书时,我们家能勉强吃上三顿稀粥,那时教我们的老师实行派饭制,就是轮流到每个学生家吃饭。年把后老师就不再吃派饭了。 我入学读书时,晚上家家户户很少点灯,点灯也是自制的小煤油灯。自制的小油灯很简单,用一只空墨水瓶,去掉瓶盖子,用寸把长的铁皮敲卷成一个筷子粗的圆管子,再剪个大于墨水瓶口的圆铁皮盖,在圆片中间打个筷子粗的圆眼,将敲卷成筷子粗的圆管子投进圆铁皮中间的圆眼里,把圆盖片装到筷子粗的圆管的中间部位固定,用粗棉纱穿于筷子粗的圆管里作为灯蕊,这就制成了一个灯芯,往墨水瓶里倒进煤油,再将制做的灯芯投于墨水瓶里,这就制成了一盏煤油灯。 那时煤油很紧缺,都是计划供应,晚上家家户户都舍不得点灯,点灯灯头也很小,光线暗淡。我读书时天天晚上点灯,在灯下做作业或是读书,计划煤油不够点灯,母亲请人买些柴油回来点灯。柴油点灯红而不亮,灯头大点,那油烟拉得长长的,母亲陪着我在灯下衲鞋底,桌上可明显看到柴油燃烧落下的粒粒烟灰,在灯下坐上两三个小时,两个鼻孔就被熏得乌黑。 我从读书起,到走上人生路,煤油灯陪伴我走过多少个春夏秋冬,使我经历和感知了冬寒、春暖、暑热和收获秋果的滋味,煤油灯照亮了我的人生前程。 在煤油灯下读书,是因为文化大革命误了我最好的学习时光,是自我弥补。 在煤油灯下写作,是自我爱好。 从第一篇新闻稿在暗淡的煤油灯下写成,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青年节目头条播出,煤油灯光给我指明了方向。 从第一篇散文《锅灶情》在江苏《党的生活》杂志发表,是煤油灯给了我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勇气。 现如今,我虽没出多大的写作成果,30多年的坚持,是煤油灯下的自信,是这一自信丰富了我的人生,让我精神充实,快乐多多。 煤油灯是社会发展的遗弃物,更是那个时代和我辈人为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的见证物。 煤油灯在我的记忆里永久珍藏。
王勤,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人,中共党员。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喜欢写作,爱好文学,发表散文、小小说文学作品300余篇。是经典文学网散文随笔版主,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数字盐城》《醉里挑灯文学论坛》《盐城晚报》《盐阜大众报》《江苏信访》《农民日报》等报刊媒体,出版散文集《沿河“勤”缘》。做自己爱做的事,写自己熟悉的文字,抒感动自己的情,快乐自己,与人同享,交友交心,丰富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