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难忘的端午节
倭肯河是松花江的一个支流,这条河跟别的河最大的不同就是水往西流。倭肯河还有个叫毛道河的支流,水虽然不大,却终年流淌。
记得每年快要到端午节的时候,爷爷都去毛道河边割几捆艾蒿拿回家里,放在院子里晾晒,快要晒干的时候,他就用艾蒿搓绳子,因绳子的主要用途是用来点火的,所以又叫火绳。火绳搓完后就得卷起来,有十米长的,也有二十米长的。夏天时,点燃后用以驱除蚊虫,冬天则是抽烟做饭的火种。一卷火绳往往能燃烧一整天,最长的可几天几夜不会熄灭。这是东北老百姓征服大自然的又一创举。
艾蒿不仅能驱除蚊虫,还有散寒散痛,温经止血的功效,自古中医就有艾灸疗法,就是把艾蒿锤成艾绒,点燃后放到病痛的穴位上熏烤,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艾蒿的嫩芽还是不错的菜肴,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叫糍粑的食品就是用艾草为主要原料做成的,北方吃艾蒿嫩芽的人相对少一些,但也不乏其人,尤其近几年吃艾蒿嫩芽的更是多了起来。艾蒿的吃法多种多样,如:艾蒿饼,艾蒿年糕,艾蒿团子,现代人又开发出了艾蒿土豆,炒艾蒿,以及艾蒿火锅,艾蒿汤等等。 古人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是个大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都起个大早,成群结队地到野地里采摘艾蒿,拿回家来插到房檐上,说能起到辟邪驱灾的作用。女人们还要趁着早晨,在孩子的手腕、脚腕、脖子上绑上五色线,绑线时,要告诉孩子不能说话,五色线也不能拽断了或弄丢了,只能在下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说绑五色线的孩子可以避开各种毒虫的伤害,如果扔到河里了,就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冲走了,孩子由此就能管保一年平安。
至于用五色纸叠葫芦,用碎布头绣荷包,那都是未出嫁的女孩子必修的针黹手艺。
端午节人们都说是为了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逝世,但据闻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证,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间举行图腾祭的节日,闻先生认为,端午节实际上是一个龙的节日。也有说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还有说是为了纪念先贤介子推的,更有说法是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的,也有人说是朱元璋准备五月初五杀达子(蒙古人),结果耽误了,人们把耽误说白了,就叫端午了,最后延期到八月十五,等等不一,共有十余种说法之多。
端午节这一天,南方人多举行划船赛龙舟活动,北方,尤其是倭肯河一带没有这个风俗,因此,也不赛龙舟。小时候,人们大多都在这一天休息,或听“瞎话(故事)”或打牌,实在没事做了,就倒在炕上睡大觉,因这个季节这是青苗刚出土,农家人多少都到田间去除草、驱虫、侍弄庄稼。
至于过端午节饮雄黄酒、吃粽子,只是听说过,却从未见到过。那时候,生产队每年都在端午节这天杀一口大肥猪,社员们把分到的肉领回家后,统统剁馅包饺子。酒是非常难买到的,谁家要是能吃顿饺子,再喝上两盅酒,那可是极大地享受和有脸面的事了, 会被村里人羡慕的。
总之,倭肯河流域的民俗淳朴简单、粗犷豪放,特别能体现东北人大碗酒、大块肉的豪爽性格。虽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但时至今日,过端午节吃粽子仍然不是这里的主流,好多人家还是遵从老传统,包饺子,喝大碗酒,吃大块肉,其它习俗一概抛之脑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