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jaxluoyz 于 2017-11-29 20:46 编辑
永和人南宋教育家欧阳守道传记 文/罗余作
永和古镇是闻名遐迩的吉州窑所在地。吉州窑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综合性瓷窑。创于晚唐,兴于五代,盛于南宋,衰于元末,吉州窑见证了永和镇的历史辉煌。这里曾经不仅闪烁万家灯火,汇集八方商贾,而且还是“文墨之邦”。这里出了诸如周必大、欧阳殊、欧阳珣、欧阳守道等名家。祖籍永和的南宋文天祥(1236 -1283)回老家探亲自然是熟悉吉州窑的。文天祥在白鹭洲书院读书时,结识到了恩师永和人欧阳守道。他的妻子欧阳夫人就是欧阳守道的女儿。在吉州白鹭书院,欧阳守道与文天祥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永和人南宋教育家进士出身的欧阳守道(1208-1272)首任白鹭洲书院山长,为白鹭洲书院的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与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吉州庐陵永丰人欧阳修同宗,与宜春的县令后成为分宜县防里欧阳氏族的肇基者欧阳殊和北宋最后一位丞相欧阳珣同宗同为吉州庐陵永和人。 欧阳守道学识渊博,先后受聘于吉州白鹭书院和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培育了许多人才,文天祥、邓光荐、刘辰翁等皆出其门下。南宋状元宰相、民族英雄、文学家文天祥更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 欧阳守道,字公权,另一字迂父,吉州庐陵永和人。起初名叫欧阳巽,他自己认为改名去考科举不妥当,每逢祭祀时一定称欧阳巽。少孤贫,无师,自力于学。乡里聘为子弟师,以德行为乡郡儒宗,人称庐陵之醇儒。欧阳守道从小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他没有老师,在学问上他自己很努力学习。同乡的人请他担任自己孩子的老师,主人偷着看到他每次在学堂吃肉时,他都偷着回家把肉送给母亲,主人就替他用两个容器装好肉赶紧送给他母亲,他才肯吃肉食,邻居妇女、儿童没有不为他叹息和感动的。欧阳守道不到三十岁,就以自己的德行成为乡里间儒者的宗师。江万里为吉州知州,欧阳守道参加乡试,江万里只对他另眼相看。 南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欧阳守道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在朝廷上奏对时,他说:“国事的成功和失败在于宰相,人才的减少和增加在于台谏。从前掌管国家的人厌恶规谏,负责劝谏的人怀疑自己触犯了当权的人,等他们罢官后,人们共同认为他们不是人才。有的人迎合当时的宰相,对宰相阿谀逢迎,十分殷勤,也有的人痛恨乖巧奸诈,对错误和过失也是得过且过,以至于忠直和奸邪不能辨别,提升和罢免官员没有章法。”决定进士名次时,徐俨夫排在第一位,徐俨夫握着欧阳守道的手站起来说:“我的名次在您之上,使我感到羞愧,您的文章未尝不在我之上啊。”欧阳守道被授予雩都主簿。 欧阳守道中进士后,遭母丧,他为母亲守孝期满后,调赣州司户十年。同年,吉州知军江万里(后为南宋丞相)创建白鹭洲书院(现白鹭洲中学前身)。白鹭洲既以白鹭为名,所以宋代在洲上创建书院时,也就依洲名而称之为“白鹭洲书院”。江万里心想,这学校建好了没老师怎么办呢?自己还有太守的职责,总不能天天跑去上课。(公元1251年)欧阳守道正好被乡里举荐,江万里特别看重他。认为赣州司户欧阳守道,条件正合适,于是请欧阳守道担任白鹭洲书院的第一任校长。这一下可算是请对人了。欧阳守道表示,正好我打小干这个的,二话不说,撂挑子就跑到白鹭洲书院去当校长了。欧阳守道学问渊博,品行正直,书院管理井然有序。尤其是他倡导民主的学风,师生可以互相探讨学问,使学生思想活跃,眼界开阔。 南宋宝祐元年(1253年),欧阳守道应湖南转运副使吴子良聘为岳麓书院副山长。《宋史》有传。除在岳麓书院执教外,还在白鹭洲书院执教。文天祥说欧阳守道学通经史,有本有根。在岳麓书院,欧阳守道第一次给学生讲课,就阐明了孟氏端正人心,继承三圣的学说,学习的人都心悦诚服。族人欧阳新和自己的儿子欧阳必泰先在长沙客居,听说欧阳守道来了,就前去拜访他,开始他们还不认识,见面后他们谈话都能互相契合,欧阳守道就向吴子良请求,对欧阳新给予优礼,请他为岳麓书院讲书。欧阳新讲《礼记》中“上天降下符合时气的雨、山川出现云”一章,欧阳守道站起来说“:长沙自己有仲齐这样的人,我为什么到这来。”仲齐,是欧阳新的字。第二年,欧阳新去世,欧阳守道十分悲痛,亲自为他写墓志铭,又在掌权的人面前推荐欧阳新的儿子欧阳必泰。吴子良代欧阳守道为岳麓书院副山长的职位,欧阳守道又回到吉州。 南宋宝佑元年(1253年),文天祥18岁时参加邑校(县办学校)帘试,名列榜首。20岁时实现了进入白鹭州书院深造的愿望,就学于欧阳守道。在书院学习的一年里,欧阳守道精深的学识、高尚的德行深深影响着文天祥;文天祥也取得了欧阳守道的赏识。这一年,文天祥通过了乡试,被录取为吉州郡贡士,取得了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第二年便去应礼部初选,参加殿试。对策集英殿上,文天祥才思泉涌,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就,中了状元,大魁天下。 文天祥对书院的导师非常尊敬与崇拜。他在《祭欧阳巽斋先生》一文中说:“某(指自己)弱冠登先生之门,先生爱某如子弟,某事先生如执经。”他对导师的严格教育是这样叙述与评价的:“先生之文,如布帛菽粟,求为有益于世用,而不为高谈虚语以自标榜于一时。”“先生之文,如水之有源,如木之有本。与人臣言依于忠,与人子言依于孝。先生之心,其如赤子。先生之德,其兹如父母,常恐一人寒,常恐一人饥,而宁使我无卓锥。其与人也,如和风之著物,如醇醴之醉人。及其义形于色,如秋霜夏日,有不可犯之威。其为性也,如槃水之静,如佩玉之徐。其处人之急,如雷霆风雨互发而交驰。其持心也,如履冰,如奉盈,如处子之自洁。其为人也,发于诚心,摧山岳,沮金石,虽谤与毁来而不悔。其所为也,天子以为贤,缙绅以为善,类海以为名儒,而学以为师。”文天祥一直以欧阳守道的高尚道德、精深学识,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和生活的榜样。这无疑对文天祥的学识长进、视野扩展,大有裨益。 自从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金榜601名进士,其中吉州占44名,白鹭洲书院学生占40名,几乎占全国录取人数的群体十分之一,为全国之最。21岁的书院学生文天祥独占鳌头,考中状元,理宗高兴地说:“此天之祥,及宋之瑞也”,亲笔题写了“白鹭洲书院”匾额,悬挂在书院大门上。从此,白鹭洲书院名扬天下,称为江西的“三大书院”之一。与庐山的白鹿洞书院、铅山的鹅湖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齐名,合称为古代江西四大书院。欧阳守道于学无所不讲,尤注重前代治乱兴废。在他的领导下,书院越办越好,不仅吉州的青年踊跃入学,邻近州县的学生也慕名而来。欧阳守道任山长达十几年,为培养吉州人才作出了突出贡献。 1260年,欧阳守道入朝廷任职6年,后任地方官,又入朝廷任职。江万里荐其为史馆检阅,授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景宪府教授,著作郎兼崇政殿说书,兼权都官郎官。 乡里有位丧父的张某,在父亲死后一周年准备举行祭祀礼时,他的舅舅因事诉讼他,他被投到监狱里,使张某不能祭祀父亲,张某的舅舅要求他买自己的土地埋葬父母。欧阳守道听说这件事后,叹着气说:“我只痛惜这个儿子不能去哭祭父亲啊,但只痛惜又能怎么样?”第二天欧阳守道把这事报告给县令说:“这不是人心所能想到的,在将要举行祭礼时而去逼迫他,阻挠安葬死去的人而耽误他,舅舅这样,是在自己吃自己的肉。请让这个儿子出来,等他祭祀完父亲再回到狱中。”县令马上放出了张某。张某的舅舅诬陷欧阳守道,欧阳守道也不替自己申辩。转运使包恢替他向朝廷请求回家祭祀。江万里入朝担任国子祭酒,推荐欧阳守道为史馆检阅,欧阳守道应召试馆职,被授予秘书省正字。 安南国王陈日照传王位给他的儿子,请求朝廷封他为太上国王,皇上把这个请求交给大臣们讨论。欧阳守道说:“太上的称号,是汉高帝用来尊奉他父亲的,历朝都没有改变,如果赐封陈日照为太上国王,不合适。南越的尉佗曾经自称‘蛮夷大长老’,这符合南夷的事。《礼》中说,一方诸侯之长自称‘天子之老’,士大夫辞官退休称‘老’,自称也叫‘老’。从蛮夷方面讲,有尉佗称‘老’的先例;从中国来讲,也有一方诸侯之长和辞官退休称‘老’的源头。汉代也有老上单于的称号,把‘太’改成‘老’没有损害。或者去掉‘上’字留下‘太’字,称太王的则有古公,三太、三少,太宰、少宰,所以‘太’与‘少’是有区别的。称父亲为太,那么儿子就是少。从尊的方面称太,则有太后、太妃、太子、太孙;从卑的方面称太,则有太史、太卜、太祝、乐太、师太,‘太’字,本来是上下通用的。”当时欧阳守道脚患病,没能议论到底。 欧阳守道被升为校书郎兼景宪府教授,升为秘书郎,在百官轮次奏对时,他说“:陛下要想做到家家富裕,人人丰足,一定要让朝内外的群臣百姓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讲求利,然后才能达到目的。要改变只讲求利的风气,只能从自身做起。用勤俭教化群臣百姓,但他们不做勤俭的事,陛下就只能不建高大的宫殿、在饮食上简单和平常;用廉洁教化群臣百姓,但他们不做廉洁的事,陛下就只有对那些难得到的东西不看重,不储藏那些没有好处的东西。”欧阳守道因讲政事得失被罢官。欧阳守道徒步走出钱塘门,只带了两箱书而已。理宗的遗诏传来,欧阳守道和他的弟子们相视痛哭,书僮、仆人也都很悲哀。咸淳三年(1267),皇上特下诏旨给他管理宫观的闲职。皇上下诏让大臣们推举贤能的人才,少傅吕文德推举了九十六人,其中有欧阳守道。欧阳守道为添差通判建昌军,他用书感谢宗庙明堂说“:史书称赞大将军不推荐读书人,现在大将军推荐读书人了。而我凭什么能得到大将军的推荐呢?我曾经有幸蒙受皇恩被召用,提升为馆职,以后或许有人认为我是一个没有什么才能的废人,只因巴结权贵才被推荐的,这对国家不利,所以我宁可解除职务,愿意仍旧领朝廷给的管宫观的俸禄,这就足够了。”欧阳守道升为著作佐郎兼崇政殿说书兼权都官郎官。他在为皇帝讲读时,都结合当时的政务,皇上为此也很激动。欧阳守道升为著作郎,他去世,他的家一贫如洗。 欧阳守道的哥哥和嫂子都死得早,他们的儿子欧阳演五岁多,而且常有病,欧阳浚生下才几个月,欧阳守道三十岁还没成家,没有哺乳孩子的能力,他就日夜抱着两个孩子哭,邻里们都可怜他们。欧阳演长大后,出去不知到了什么地方,欧阳守道哭着在田野里寻找,始终没找到,因此他三年不吃肉,失去欧阳演的痛苦折磨他一生。吉州有位贤德的郡守但大家怨恨他,说了很多诬陷他贪污的话,郡守被交给常平使者处治。恰好天大旱,人们祈雨,欧阳守道说:“不用祈祷了,雨神,是唐代的郡守吴侯。冤屈没有比前任郡守大的,冤屈不伸,那么吴侯对祈雨的人也有话回答了。一个妇人的冤屈,或许还要大旱三年,郡守的冤屈,灾害也不能小啊。”欧阳守道反复讲了一千多句这种话,有的人就嘲笑他,欧阳守道仍然不动摇,不知疲倦地对来祈雨的人说,郡守的冤案终于得到平反。 欧阳守道在学识和学术上有较高的造诣,其主要著作有《易故》和《巽斋文集》。文集中的《赠了敬序》是岳麓书院历史上最重要的史料之一。《巽斋文集》27卷,“持论咸(都)有根柢,非苟立异同”,“所见皆出自得”。后者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 据说这位桃李满天下的名师和在官场混迹十多年的大臣,一生廉洁无私,清贫如洗。欧阳守道任白鹭洲书院山长时,不少达官贵人将子弟送来求学,请他关照。可他对学生不管家庭贫富,一视同仁。富绅送来的礼物,他一概回绝。 任山长十几年,仍住在破旧的住所之中。他的兄长早逝,两个侄儿由他抚养。侄儿要成家了,可他拿不出什么钱财资助,只好向学生文天祥求救。文天祥也无多少积蓄,只得把原先在朝廷任太子老师时,皇帝奖赏给他的一只金碗,借给欧阳守道去当铺典当,贷出一批银两,欧阳守道才给侄儿办婚事,了却了一桩心愿。 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欧阳守道在朝中任秘书郎之职,因与权臣不合,被罢免官职。他离开京城回乡,没有任何金银财宝,行李只有两箱书和洗换衣服而已。他十分痛恨贪利之臣,在向朝廷提出的奏章中表示:“欲足国裕民,必令天下臣工一洗贪黩之陋。”认为必须肃清官场的腐败,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他一生坚守清贫的操守,不图私利,以至于他病逝时,家中无任何积存之资,还是由学生们捐资才得以殓葬。他去世后,丞相江万里为之撰写莫志铭,文天祥为之写下感人肺腑的祭文,刘辰翁等当时的名流纷纷前来哀悼。他清廉的品行,成为一代代庐陵人的楷模。
(2017.11.25星期天应《井冈山报》原蒋XIANYUAN总编探究和吉安文化局刘XUEWEN编辑《东昌故事传》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