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邢君娥 于 2017-3-12 14:05 编辑
左宗棠从小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 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参加在省城长沙举行的乡试,因“搜遗”中第。后破格敕赐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左宗棠只所以沿着“正途”进入社会上层,进而实现他的志向,是因为他遇到“贵人”——徐法绩 徐法绩(?-1836)字熙庵,陕西泾阳人,清朝官吏。嘉庆二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两年后,由于父母年老,生活无人照料,他便辞职归家,赡养父母达10年。道光九年(1829),朝廷将他补为御史。 他曾经负责稽查户部银库,两袖清风,一尘不染。道光十二年,他在赴外地核查会试时,发现同僚与上级官员合谋扣留云南饷银,被他阻拦,其谋未逞。 后典湖南乡试,细心收阅遗卷,考试阅卷之际,副考官胡鉴因热泄病故,主考官徐法绩的担子一下子加重了了许多。一个人独自翻阅了五千多份“遗卷”,唯恐因为自己的疏忽,遗漏一些才子俊秀。 已是午时,随手拿起一份试卷,准备阅后就去进餐,可是才打开试卷,就看到笔迹钢锋有力,不禁眼前一亮。再阅览全文,不禁抚掌而呼。 这便是左宗棠的试卷,认为是佳作,嘱同考官予以补荐,这才使左宗棠后来成为清代名臣。 徐法绩被调任东河(河东河道总督治所,凡山东境运河、卫河、黄河等皆属管辖),他踏勘河岸,洋察利弊之情著成《东河要略》一篇。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迁为太常少9即。
因病辞官归乡,约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卒于家,葬了泾阳县枣园村西。在动乱年代,一些盗墓贼挖毀了墓穴,墓内文物被洗劫一空。 同治九年即1870年,左宗棠督师西征,镇压泾阳白彦虎回民起义。战事繁忙中知道恩师的家乡在此,仍然抽空来到徐法绩家乡陕西泾阳县土门徐村。此时他已年近六旬,而恩师也已经仙去,左宗棠满怀感戴之情亲笔为早已过世的恩师撰写了碑铭并祭奠。 现在,左宗棠书写的碑铭犹在,而徐法绩“打开天眼看文章”的德识风范如天之北斗,令人敬仰。 附:铭曰:
昔在中叶维庆光, 日中月盈里太康。
文恬武嬉乐以荒, 孰饬簠簋陈纪纲。
先生有道出羲皇, 黄门三疏何琅琅。
帝曰俞哉臣之良,众正俯首师汝昌。
有沮之者言如簧, 谓以明试勤以防。
九河禹迹穹茫茫, 习坎非险吾道藏。
关节不到清以强, 河伯弭伏蛟龙藏。
帝恩前席久不忘, 河壖起官贰太常。
乞身归卧泾之阳,岁祲振之谋发棠。
服恤里族恭维桑, 清心惠问史谍彰。
我来自东征戎羌, 持节度陇瞻公乡。
墓门宰树森成行, 遗阡岿然安平冈。
小子有述慎且详, 樵柔讥禁世秦望。
泾山高高泾水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