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90|回复: 2

[散文小说] 追忆人民公社那段岁月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17-2-18 08: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邓仲祥 于 2017-2-18 21:49 编辑

高陵场畔位于高陵县通远镇仁村,是一个以展示农耕文化为主的印象生态观光产业园。走进这里让人仿佛穿越到人民公社时代。
  1956年,中国宣布建成社会主义。此时,赫鲁晓夫上台,苏联开始改革。中国认为苏联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不再追随苏联。中国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面临来自美国和苏联的双重压力,中国急于求成,极“左”思想泛滥。1958年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全面集体化,高度公有制,企图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当时,一首顺口溜这样写到:"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毛主席批示:办人民公社好。人民公社化运动 迅速开展起来。从此,"一平二调"、"共产风"盛行起来生产队是自给自足的单位,什么都能自己生产:榨油、磨面,也有自己的供销社、合作社。当年的中国,进行"共产主义试点"在国内外都有极大影响:干部、工人、职工取消薪金,社员取消按劳取酬。干部改发津贴,县级每月8元,科局级5元,一般干部 3元,勤杂人员2元。同时,对全县人员实行供给制的"15包":包吃饭、穿衣、住房、鞋袜、毛巾、肥皂、灯油、火柴、烤火费、洗澡、理发、看电影、医疗和丧葬。赫鲁晓夫知道后,赫又特派塔斯社记者前来察看。但这个试点很快即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财力物资方面的匮乏,导致经济上难以负担,计划指标无法兑现。 最终使这种供给制的"共产主义试点"不得不宣告失败。
  大食堂是人民公社化的标志之一。“吃饭不要钱”“敞开肚皮吃”,天天都像过大年。各家都砸破铁锅炼钢铁,大食堂造成极大的浪费。此后,天灾人祸一起袭来,粮食的短缺及大锅饭的弊端,让中国人吃尽了苦头。大家纷纷偷粮食,在家晚上偷着吃。1961年大食堂解散。
  1964年,中国掀起“农业学大寨”的运动。平原地区修梯田生硬的照搬大寨的做法。农村的经济进一步下滑,在那个“一粮为纲”的时代,粮食成为农民最稀缺的东西。玉米是每天必吃的食物,幸亏有美洲人培育的玉米、红薯、洋芋、南瓜及辣椒等,它们成为那个时期中国人的主食与蔬菜。锅盔、biangbiang面,这个陕西特产,也变得稀缺。“油泼辣子一道菜”是陕西八大怪之一,但油却变得极其珍贵。为了显示有钱,虚荣的人会在嘴上抹点油。油泼辣子,就变成了醋泼辣子。
  挑水是每一个成年人的基本功,大孩子也免不了要挑水,但弄不好,桶就会掉井里,我就犯过这样的错误。
  铁犁牛耕自从汉代传下来,人变了不少,牛却是一点都没变,继续它的耕作。铁犁牛耕长期以来是农村基本的生产方式,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在的关中农村已经少见了。
  集体劳动是生产队最基本的形式,手工劳动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小麦割下来,用架子车拉回来,再到麦场上嗮,再碾场,再翻场,经过好几次的折腾,小麦才能进仓库。整个的过程,都体现人工劳动。三夏大忙,不光农民忙,学生放假帮干农活。可是,人怎么也不能吃饱肚子。现在,收割机械化,直接在地里就把小麦拉回来。
  虽然,中国人民大干苦干,但生活却没大的改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水火不容。斗争的结果是我们越来越穷,人们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这时,“抓革命、促生产”成为响亮的口号。地主,四类分子等承担了生产下降的责任。没完没了的人身批斗,成为常态。农忙的时候干活,农闲的时候开批斗会。这些“阶级敌人”平时干些打扫卫生的活加以改造。队里来了个流浪汉,死了,埋葬自然归“这些阶级敌人”。
  在那个艰难的日子,英雄人物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些色彩。刘文学、草原英雄小姐妹、向秀丽等成为热爱集体的英雄,我们处处以他们为榜样,给学校、给生产队拾棉花、小麦、玉米,不谈钱,只比贡献。给一张奖状,那是无比光荣的事。雷锋是做好事的模范,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捡钱包、帮老太太过马路、帮人拿东西。
  当然,娱乐活动也是最传统的活动。踢毽、跳绳、滚铁环、荡秋天等。小孩们自制玩具,从不想着花家里钱,当然,也没钱。
  直到1982年,人民公社取消。那曾经的老物件,已经不多见。现在,我们为了休闲娱乐而建这个观光园,人民公社时期的物件已进入展览室。参观的大多是一些怀旧的人们,看着这些老物件,想着自己曾经的恓惶(可怜)。这些老物件摆放在这里,让我们的后代能记住那段时光,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简介:邢群娥,1967年出生于泾阳县王桥乡社树村。1991年毕业于咸阳师范学校历史系,长期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热爱家乡,爱好家乡历史文化探研,在百度文厍有百篇以上作品,其中《一毛钱的故事》《言论自由但别任性》《往事不是烟,只是朱颜改》等成为推荐作品。在国家教育资源网发表作品多篇,新浪网博客,微博几百篇。泾阳政府网站,泾阳电视台转载多篇文章。网络用名邢君娥。现从教于泾阳县泾干中学,依然在教学一线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2-18 08: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祝写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7-2-18 21: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点赞,问好!祝新年创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苏公网安备32070502011008号 )

GMT+8, 2024-12-12 05:11 , Processed in 0.14414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