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昆仑赋 宇宙空濛无际,元始浑沌为一;自然化空濛为实体,造化分浑沌为天地。阳气升、散而为天,阴气聚、降而为地。天惠日月,地润朝夕。日月明而风雨雷电霜雪生,朝夕分而江海山峦峰嶂异。万物由此繁衍,大地茂盛萋萋。物竟演绎,变化万千,多彩世界,风生水起。江河顺势奔腾而下,昆仑拔地巍峨而立。雄宇宙、冠群峰、顶天地。举九五之尊,率环球山河蓬勃显生机;领太极之冠,导华夏乾坤磅礴造神奇。亿万年名振四海,呈大地杰作;千百载势惊五洲,发无穷魅力! 夫昆仑者,天柱之山也。紫气绕集,祥云涌聚,玉虚玉珠数珍璀璨,延阔八千余脉,不胜赫烜;玉水凝烟,香脂沉碧,冰墟丑涂群液烂漫,泽惠九州之野,无限芳妍。万壁叠幛,银装素裹,美不胜观;千流跌宕,莽莽浩荡,气象万般。君不见昆仑雄群山,独领风骚天地间;君不见昆仑屹苍天,瑰丽潇洒云海边。万山之宗,万仞耸立,傲視宇宙,风情无限。 昆仑之灵,敛集于莽莽冰雪;昆仑之气,凝结于巍巍山石。冰雪皑皑千峰秀,山石嶙峋万壑奇。昆仑之魂,中国魂,昂然峻伟,不屈不挠直贯九天云翳;昆仑之魄,中华魄,厚重深精,不卑不亢充盈万里社稷。 夫昆仑者,龙脉之祖也。石为之骨骼,雪为之肤色,水为之血脉。骨骼雄壮而山有神,肤色莹透而山有灵,血脉丰润而山有韵。精神振、灵气足、韵律丰,则昆仑雄峙天下,载德载物,恢弘博深。通長江、汇黄河,一日千里,長向海洋输玉液;屹千峯、耸五岳,刺破青天,直上云霄跃星月。玉液滋润神州美,广袤大地物产丰;星月照跃赤县丽,寥廓江天出俊杰—— 盘古劈地绿州生,女娲补天苍天洁;尧舜禅让名丹青,大禹治水功史册。四大发明利万代,文明古国光闪耀。尝百草神农氏创新标后世,灭六国秦始皇一统建勋业。孔孟、李杜、屈大夫……诗文词赋星光灿河岳;卫青、岳飞、文天祥……精忠报国正气贯日月。前仆后继,英豪辈出;青出于兰,丹心碧血。青史留迹,伟人名流;永垂不朽,英雄豪杰。 夫昆仑者,龙山也。昆仑如飞龙,翱翔于天,犹中华巨龙,横空出世,兴富强与和谐,树千秋功德;昆仑如潜蛟,腾行于地,犹华夏威蛟,乘风破浪,图创新与发展,建万世基业。观乎浩瀚宇宙,感我地球风流;視乎蔚兰地球,唯我昆仑锦绣。 壮哉!昆仑!此生幸为地球人,此生幸为中华民,此生幸伴昆仑生! (注释:玉虚珠穆,指玉虚峰、玉珠峰等昆仑山峰; 冰墟,昆仑山千年不化之冰川; 丑涂,昆仑山传说中的圣水名;孔孟句,指孔子、孟子、李白、杜甫、屈原等圣哲。) (本赋获“中华辞赋家联合会”征文一等奖,入编《中华辞赋精粹(一)》2008.9)
赋岳王庙 五岳高耸,江河汹涌。朝堂更迭,岁月峥嵘。灵灵华胄衍无穷,莽莽神州诞英雄。浩浩山川卷磅礴,瀚瀚史册刻辱荣。十亿儿郎歌正气,千万字词赞孝忠。君不见巍巍岳王庙,肃肃西湖东;君不见熙熙进庙人,攘攘热血涌?刘郎再度来,彳亍步迹踪。数游西湖畔,次次味不同;数瞻岳王容,回回血激冲。近仰孝名溢丹丘,远观忠字悬碧空。呜呼噫嘻咦焉哉,草民怀爱,传承忠烈仁孝风;油盐柴米酱醋茶,黎庶敬忠,弘扬孝悌正气浓。 过“忠烈庙”,阅六百年香樟之雄姿;拜“岳飞墓”,感一代代伟贤之尊崇。洪珠书“精忠报国”,字字如血泣;朴初题“碧血丹心”,笔笔是刀锋。玉祥撰“民族英雄”,凛凛正气震赤县;孟海写“浩气长存”,烈烈英魂贯苍穹。“还我河山”系岳飞夙愿,“心昭天日”乃叶帅墨颂。塑像庄严而巍峨,书法壮烈而颤动。品字匾如品人格,观塑像更敬武宗。生前百战敌胆怯,当年何其壮烈,难阻奸臣昏君手狠心黑;生后一身蟒袍靓,今天无比威武,只有良民百姓歌唱赞颂。 入庭园,读北碑廊,岳飞之诗词奏札展显丹心碧血;睹南碑廊,历代之修庙记录尽是虔诚肃恭。过“精忠桥“,体味英雄尽忠之坎坷;观“忠泉井”,检查你我忠孝之面容。跪男跪女,跪忏佞人之罪孽,任万唾万骂;石马石虎,护卫鄂墓之穹窿,享百赞百颂。 哀叹乎!卅九年华岁正茂,亭拂风波千古愁。功败垂成北伐日,十二金牌将耻留。秦桧张俊罪劣深,诬陷从此“莫须有"。冤狱岂可久久沉,天日昭昭民心吼。风雨压城城欲摧,狱卒冒死葬英烈;九曲丛祠埋忠骨,隗顺之名口碑久。追封鄂王顺民心,平反昭雪壮金瓯。高山仰止岳武穆,忠烈神碑耸九州!叹乎!栖霞山系忠魂而灵韵,西湖水伴英烈而风流。可是,到了二十世纪中叶,良心泯灭,欲掘英雄墓演文革之闹剧;信仰丧失,欲平岳王坟成四旧之由头。朝朝庙堂弄荒谬,代代江湖敬忠侯! 读宋史,多叹嗟!靖康之耻,血沁王朝飘零岁月;臣子之恨,泪洒山河苟且书页。奸佞当道,昏君自然偷安;忠臣丧命,青山有幸纳魄。岳王有灵也!长受四祸跪拜;松柏无情乎?永荫一庙气节。一十九年,驰骋疆场,戎马一生,壮志饥餐胡虏肉;身经百战,席卷京西,兵临黄河,笑谈渴饮匈奴血。偏安一隅,终被胡虏替代;“还我河山”,成就武穆山岳。怒发冲冠,至今犹存愤怒;忠义昭然,后继效法先烈。八百年,多少颂歌岳王之高庙;千余字,我今品赞爱国之伟德。精诚团结炎黄子,何惧鬼盗窥河岳。寸土寸金要收复,祖国一统指日得! 赋毕,联曰: 碧血丹心书两表,墨迹传万世; 英魂正气罩九州,风波荡千秋。
向胤道 2015年元月于凤凰山下之草园书屋
《五牛图》·韩滉·达州渊源考
国宝《五牛图》画卷,纸本,色设淡,纵20.8 cm,横139.8 cm。图卷上有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名家题记。《五牛图》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纸质为麻料,典型唐代纸张的特点。是为数寥寥的几件唐代麻纸绢绘画真迹之一,更是目前所知存世纸绢画中最早的专门表现牛题材的作品,系宝贵的传世孤本,因此不论其艺术成就还是历史价值都备受世人关注。 《五牛图》是以田家生活为主题的代表作。曾收入北宋、南宋、大清的内府。画面布局简练,整个画面上除了第一、二头牛之间有一丛竹棘外,别无它景。画面看似呆板,但五头牛各自不同的姿态以及丰富的或浓或淡或深或浅的色彩变化,使画面上的五头牛看似单一的个体,实则有着紧密的联系,构成和谐的统一体。五头牛不仅毛色变化,而且各自的牛角亦无重复,或上弯、或下弯、或前弯、或后弯,各有味道。牛的形象更不一样,各具姿态,或吃草放牧,或翘首似驰,或纵蹄而呜,或回顾舔舌,或缓步趾行,动态十足,神情生动,准确地描绘出牛的各种姿态下的形体结构。在构图上,五头牛虽是平行排列于画面上,但它们呈昂首、低头、回眸的各种情态,使画面于呆板中见变化,相互呼应;中间作正向的青牛形成图案中心,其余四牛呈左右对称,使五头牛相互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在色彩上,作者以青色牛居于中央,其它四牛则以黄色调为主,但颜色的深浅富于变化,不只是限于平涂,而是越往腹部越浅,使牛体具有立体感。着色自然,画出了牛的不同肤色,风格朴实,近似民间绘画。用笔纯熟,牛的身体部分笔锋粗放,线条富于变化且极具表现力,生动地刻画出老公牛粗糙的皮质;而牛的头尾眉眼等部位,则用极细的笔法加以描绘,笔笔入微,生动传神,显示出作者高超的造型能力。作者以粗拙滞重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笔法老练流畅,线条富有张力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每头牛皆目光炯炯,作者通过对眼神的着力刻画,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传神。纵观作品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无背景衬托,造型准确生动,设色清淡古朴,浓淡渲染有别,画面层次丰富,达到了形神兼备的高境界,使作品有很强的感染力。以牛入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题材之一,体现了农业古国以农为本的主导思想。本《五牛图》所绘牛看来无不合矩,可见作者对牛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观察细致入微,精心形之于笔墨,使之跃然纸上,成为千古名作。韩滉从政任职期间,注重农业发展,关注乡民生计,此图自然含有劝农勤农、鼓励农耕的意义。 杰作《五牛图》的作者韩滉(723—787年),字太冲,长安人。唐代有名的政治家和重要画家,经历玄宗至德宗四代,终年六十五岁。他是唐朝宰相韩休的儿子,历任两浙节度使、宰相等职,封晋国公。是一位关计民生、拥护统一、为人正派,反对分裂割据的政治家。从政之余,擅长书绘,尤其工于人物、田家风俗画。现存的有以人物为主的《文苑图》、以家畜为主的《五牛图》,是其代表作。他的画中,农家风俗图,村社丰稔图,村翁醉归图,村童戏玩图,斗牛放牧图,山乡春社图等犹其出色。《石渠宝籍》对这些有详细记载。如反映田家风俗画面分为九段,描写灌溉、收割、登场、持穗、扬谷、春确、筛、入仓等一系列的农家劳动过程,每段书有题句,含意深刻。如第九段题曰:“天寒牛在牢,岁暮粟入廪。田父有余乐,奚背卧檐庶。却愁催赋租,胥吏来旁午。输官王事了,索饭鬼叫怒。”这题诗真可媲美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卖炭翁》,柳宗元《捕蛇者说》等诗文。据《唐朝名画录》所载:“韩滉,能图田家风俗人物水牛,曲尽其妙。”这说明了画家热爱生活、观察细微并有高超的技艺。他在任四川通州长史、苏州刺史和浙江都团练时,常深入山乡,与农民“共商濯田肥料”,指导农民治水养鱼、农耕耘作,因为熟悉农村生活,所以画作中农村生活气息比较浓厚。 从上述可以看出,韩滉的这一传世名画,与达州有很深的渊源。其一,大巴山的水牛、黄牛均彪悍壮硕,个型庞大,与《五牛图》上的牛有很相象的形态,或者说《五牛图》上的牛是以大巴山的牛为模本的。那粗犷的线条、有力的姿态、灵活的形象,活脱脱就是一条条大巴山牛;其二,韩滉在达州为官(通州长史756年左右)正值壮年,精明强干,奋发有为,善于治理。在通州任上缉盗贼、惩豪强、兴农耕、解民困。努力发展农业的经历,养成他喜欢牛、观察牛、擅绘牛的特点,是一个有力的证据;其三,该画料为纸质麻料,达州从古到今都是全国麻料的主要产地,一直生产麻纸,而北方并不产麻,又是一个物证。其四、图中所绘五牛皆为黄牛一系,有人说“南方多水牛,北方多黄牛。”就断言图中所画的牛为北方黄牛,此言缪也。一是韩滉任地方官都是南方(四川通州、苏州和浙江),接触的是南方牛;二是不知达州胜产一种列入中国优质畜种的宣汉黄牛。图中所绘五牛形状与宣汉黄牛相似。从上诸方面,我认为国宝《五牛图》很可能就是他在达州为官时创绘的杰作,或者说是以巴山牛为模特的佳品。《五牛图》一问世,便成为收藏的热点,多少人梦寐以求。按明朝人的著录,《五牛图》卷在北宋时曾收入内府,宋徽宗还曾题词签字,但这些痕迹都因后人的挖割而不复存在,只有“睿思东阁”、“绍兴”这些南宋宫廷的印记表明它同国运兴衰一起南渡的身世。元灭宋后,大书画家赵孟頫得到了这幅名画,如获巨宝,留下了“神气磊落、希世明笔”的题跋。到了明代,《五牛图》卷又陆续到了大收藏家和鉴赏家项元汴与宋荦的手中。清代乾隆皇帝广诏天下珍宝,《五牛图》卷被征召入宫,乾隆皇帝喜爱非常,并多次命大臣在卷后题跋。清朝末年,该画被转到中南海瀛台保存,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解放初,一位寓居香港的爱国人士发现此图就致信周恩来总理,说,唐代韩滉的《五牛图》近日在香港露面,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币,自己无力购买,建议政府出资购回国宝。总理指示文化部落实,鉴定为真后,要不惜一切代价回购。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故宫现藏数量极少的唐代绘画杰作之一,国家级瑰宝。达州市(原通州府)先后有唐宋两朝的李峤、李适之、刘晏、韩滉、元稹、张商英等六位丞相宦居,后人在城内修有“六相祠”(毁于文革)、今人在凤凰山建有“六相广场”以祭之。 参考资料:《旧唐书列传》《中国人名大辞典》《达县志》《石渠宝籍》等 (2009年秋)
微子启裔“宋玉”考 姓氏出生考 宋玉,向氏祖先宋微子启的后裔。其原本并不姓宋,与向族一样子姓,后以国名宋为姓,同属黄帝一族。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有熊国君,乃少典国君之次子(与妃附宝所生,长曰炎帝,少典糸诸候国名),号曰有熊氏。因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改为姓姬,娶巴蜀西陵氏女,是为嫘祖,生二子玄嚣、昌意。第三十四传人为微子启(封于宋, 宋国立,得宋姓)。 从宋微子启到桓公御说,共传十三代、十八王。宋桓公御说传向父(向姓一世,春秋中叶宋桓公第五子名肸xi字向父,向姓得姓始祖)传向戍(《宋微子世家》)。 《通志·氏族略二》:“宋氏,子姓,商之裔也。”即殷商的后代,出身贵族。《元和姓纂》卷八:“宋、子姓,殷王帝乙长子微子启,周武王封于宋,传国三十六世,至君偃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楚有宋玉、宋义、宋昌。”据《史记·殷本纪》和《宋微子世家》记载,公元前1039年,周成王把商朝旧都商丘一带的地方封给了微子启,建立宋国,国都商丘,微子启因而也称为宋微子。公元前286年宋国被齐、楚两国所灭。宋亡后,宋国公族子孙有的便以国名为氏,称为宋氏。宋微子是殷王的后代,宋玉是宋微子的后代,所以叫宋玉子,或子宋玉。公族子孙用以为姓表示不忘来历,应该明白,公族以外的人是没有资格以国为姓的。 杜预《春秋释地》:“宋、商、商丘,三名一地。”当时人以地名为国号,后来发展到以国为姓氏。“宋”字是商国的别写,宋字宝盖头,表示房屋、洞顶,下面“木”字古指桑。《列子》“越之东有辄木之国”,注音“木”字为又康反切。木字古有桑音,种桑之家。宋字从木得声,桑与商,上古音相近。《诗经》中之“采桑”者即于宋地,也就是商地。商地,更是向姓祖先的发源地。微子启是商纣王的庶兄,为商汤的16世孙,向姓远祖,宋国的始祖。周灭商后,周文王见微子启忠心,封他到商族的发祥地商丘,封国号为宋,以代殷后,爵位为公,成王特准其用天子礼乐祭祀祖先。并作《微子之命》来告诫他。微子启就带商之后裔,到封地宋国定居,并一代代发展下来。微子启的后人宋恒公御说生五子,第五子名肸字向父,其孙戍以其祖父之字为姓称向戍,向之受姓开始于此,这就是向姓的来源。其后人有三国大将向宠、竹林七贤向秀、宋一代名相向敏中、抗元名将龙图阁向士壁等。 据上面的考证证明:宋玉与向姓子孙系同祖同宗(宋微子启)同脉(黄帝一脉)。 宋玉姓名考 宋玉,为什么用“玉”字命名?华夏祖先崇尚玉器,认为玉精美高贵典雅,是道德品质的表征。所以,用“玉”命名,一则表示其人内涵不凡,灵性聪慧;二则表示其人外形之美,脱俗俊雅。关于玉,《周易·说卦第九》: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左传》昭公十二年记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劝阻穆王的私心,其诗曰:“思我王度,式如玉……”;《诗·棫朴》在歌颂周王时写道:“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宋玉若非王胄,岂敢以“玉”为名? 宋玉取字没有?先秦两汉没记载,明朝大学问家归有光说宋玉有字。他编辑了一个宋玉选集,书名唤《鹿溪子》,在书前序中说:“姓宋,名玉,字子渊,楚大夫屈原弟子也。”子者,姓也;渊者,深也。渊是对玉的诠释,喻道德深厚。指出“鹿溪子”是宋玉的号。 从宋玉名字上去分析,宋玉的根就在宋国,说明他不是君王之裔,也是达官显贵之后。其父母应当是很有礼教水平的和文化涵养的。不然,这个名字取不出来,草民百姓不会想的这么深。 从宋玉学问上,我们去分析,他写了那么多空前绝后的赋,其文化含量之博大,与之比肩者寡。在他的辞赋中,自比凤凰、鲲鹏,超然独处,不与凡夫俗子性格等同,在一般环境下是无法养成的。也说明其父母并非是一般的人,属于应该很有修养的门庭。 宋玉的“楚籍宋人”考 据史料推算,有专家认为,宋玉大约生于楚顷襄王元年(公元前298年,或前309年) 。就是说,宋玉出生12年以后宋国才灭亡。宋玉随着家人逃难到了楚国郢都,成了楚国人;或是早在宋国灭亡前,其父便提前来到楚国。多数学者认为,宋玉在楚国郢都出生的可能性大些。三点可以说明: 第一,宋玉本人楚文化功底深厚,没有充裕的时间熏陶,没有楚文化的培育是不可能一蹴而就,写出彪炳史册的辞赋的,从三岁到十二岁,用九年时间读书,日积月累而成; 笫二,那时候,都相信荐举,接受者和荐举者关系很不一般,接受者对荐举者所荐之人是值得放心的。西汉司马迁、班固皆云:“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班固《漢書·藝文志》:“宋玉賦十六篇。楚人,與唐勒並時,在屈原後也。”又《離騷序》:“然其文弘博麗雅,為辭賦宗。後世莫不斟酌其英華,則象其從容。自宋玉、唐勒、景差之徒。……”晋代习凿齿云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如非老友知已,不知根知底,怎会荐举?既然荐举,决非贸然为之,必然相处很久,了解深刻。十二岁到二十岁出仕,是勤读、博学、交游的黄金阶段; 笫三,世传屈原和宋玉是师徒关系,宋对屈顶礼膜拜,步之后尘,并发扬光大。屈原死后,他编楚辞合集,传至后世。《楚辞补注》王逸说:“《九辩》者,楚大夫宋玉之所作也。……宋玉者,屈原弟子也。闵惜其师,忠而放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隋书•经籍志》曰:“《楚辞》屈原之所作也。……弟子宋玉痛惜其师,伤而和之。” 再从赋作中反映的地点来看, 《高唐赋》《神女赋》中讲的“巫山”在今重庆市境内,与湖北郢故都接近;又《大言赋》《小言赋》所言阳云台,即高唐台、高唐观,亦在巫山。以此观之,其主要赋作应该在湖北鄢郢写就的,正是他作品的黄金时代。 宋玉对赋的卓绝贡献 宋玉的辞赋,开创一代赋体而承先启后,影响极大。文人骚客竞相模仿,热闹一度空前,影响至今。著名楚辞学者吴广平先生有个中肯的评价:“应当承认汉代虽以辞赋为文学代表样式,但产生的所有辞赋作家,似无一人从整体上超过宋玉;也无一人,像宋玉那样对后世产生那么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创立赋体。创立文体赋。在宋玉以前,未见以赋命名者,是宋玉开先河,给古老的华夏文学开创了一个新的文体。文体赋具有什么特征?即是注重文采,注重韵律,有问有答的一种散文化的文学体裁。具体为三段论式:起始段提问(散句)------中间段是主体段,答问(韵句)-------结尾段(散句)。开劈了大赋的先河,冲破了楚辞、诗经所原来有的韵文形式,也打破了先秦诸子说词的干涩隐晦,于是又韵又散,又问又答的全新模式的文体赋形成了。这种新文体,把一种干瘪的陈述变成对话,把一种假设表现得真实可触,增加了文章的动态感。随着空间、时间、事态的多向发展,使道理软化在生动描写中,激活读者思维,给人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经考证,来源有三:一是春秋到战国,群雄纷起,百家争鸣,纵横家游说各国,论道说理成为时髦风尚。如孔子、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等所论所著皆议论问答式,有疑而问,有问而发。而且,发则振聋发聩,有气势,令人敬畏,多为治国安邦之作品;二是得到民间诗歌、巫傩歌舞的滋润,从《诗经》三百吸取营养;三是楚辞的分孽延伸,潜移默化,文体赋中段的句式,基本是从楚辞所特有的“兮”字句而演变成为该赋体的两种句型,即六言句和四言句。因此,文体赋是取三者所长,兼而有之,累经千百代而发展。时至今日,赋作再兴,宋玉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谏喻作用。以赋文曲谏。宋玉文赋设喻劝谏,曲线议政,微谏劝君,即曲谏。与屈原的诤言直谏不同。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曰:“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这段话有三层意思:屈原去后,宋玉排在笫一,说明他的成就最高,是继承屈学的最好弟子;再者,叙所作之赋大受嘉奖,文彩斐然;第三是说,他文多讽谏(曲谏)不直谏。比如他的《风赋》、《钓赋》、《讽赋》、《御赋》、《笛赋》,洋洋洒洒,由此及彼,由浅及深,由表及里。运用类比移用手法,用大量篇幅写它事,让听者沉入此中,关键时刻,作者笔锋一转,画龙点睛说彼,听者才猛然醒悟,原来不是这么浅显,而是更深层次的东西,于是得到听者首肯。 创新特色。敝人认为者方面有三点三点可以说明。 一是敢侃大山。宋玉的赋是侃大山,善于吹牛的祖师爷,他拉开了游戏文学的序幕。其《大言赋》《小言赋》《登徒子好色赋》等,尽吹之能事,笔若悬河,神思八方,说东道西,侃天侃地,借物说事,天花乱坠,谁能与之仲伯?这样看来,宋玉是相声、小品、商人、政客、快乐大本营之类的祖师爷,他们应该到宋玉庙里去烧烧高香! 二是以小见大。描景写物叙事多从细微处入手,于细小之处见精神,笔笔细腻入微,引人品味;句句狂放似颠,令人陶醉。 三是创立美学。屈原追求美政,宋玉追求美学,这是他师徒写作手法的区别。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舞赋》《登徒子好色赋》都是中国早期美学文学的绝顶之作。这些文中对美的看法、美景美人的描写、事情的记叙、两性的描写,皆抒发得惟妙惟肖,挥发得淋漓尽致。为后来者的辞赋、诗词、小说、理论的美学延读,加足了底气。 精彩作品。传下来的不多,但篇篇都是精华。目前知道的有《九辩》《招魂》两篇辞;有《高唐赋》《神女赋》《大言赋》《小言赋》《风赋》《讽赋》《御赋》《钓赋》《笛赋》《舞赋》《高唐对》《对楚王问》《登徒子好色赋》等13篇赋。除此而外,《隋书·经籍志·小说类》在《燕丹子》一卷条目下的附记里说:“又《宋玉子》一卷、录一卷,楚大夫宋玉撰。”
(2010年春雨草园书屋2012夏再改冬三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