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张阳 于 2016-9-9 10:57 编辑
长歌正气重读过 ——方熔《奋蹄斋视窗》读后
2009年岁末,当我还只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一名入会积极分子时,有幸得到方熔先生亲笔题签赠书,是为《奋蹄斋视窗》,上下两册,凡35万言。此后数日,工作之余,我便埋首阅读,从头到尾,认真读了一遍,感触颇深,但并不是因为方熔先生有多么深的文学造诣,而是因为他为人的真诚、为官的清正、为学的执著。 当我拿到书的那一刻,我想到了以前读过的两句诗“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在本书素朴雅洁的封面上正是一头埋首奋蹄的孺子牛,这一年是我们农历的牛年,而方熔先生属牛,正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起走过了60年的风霜雨雪。以我浅陋的揣测,这是先生在纪念曾经的奋斗足迹、真情人生,为自己的花甲之庆献礼。 方熔先生从艰难岁月走过,以卑微身份、坎坷经历、勤奋自学,终于走出社会底层,继而教书为学从政,其中甘苦外人实难揣度,但他那种处逆境而不沉沦、居官场而守节操的精神已经足以让人为之而感动、尊重、敬佩。 我与先生并没什么交往,只是时间很短、为数不多的数面之缘,且很少言语交流,多是我在台下聆听先生的讲话。但通过阅读这些真情流淌的文字,如同无声的交流却能观其肺腑识其肝胆,又似在聆听一位熟识的长辈讲述自己半生的奋斗岁月,让我们沉浸进历史的长河去体验感悟长者们曾经的生活点滴,并在深受感染的同时感怀万千。 一篇《雨歇云霁忆故人》,我读了十来遍,深深地为文中那位鲜为人知而命运悲惨的翁长善老师唏嘘慨叹心伤万端,苦难的岁月并非人们的追求,但有意遗忘曾经的苦难却是一种罪过。鲁迅先生论述过我们民族具有健忘的通病,还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而大写的历史正是由一个个渺小但鲜活的生命个体点滴所构成,在这个历程中,人生的困窘艰难是最值得的书写记忆的内容之一。这篇文章正是方熔先生以深情的笔触回顾自己身边的一位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坎坷遭遇,为我们这些对逝去的历史缺乏具体认识和理解的后人留下了一段难得的信史,感人至深、痛彻肺腑,不由的让人怆然同悲。 从《知人论世》、《艺术的人文精神山高水长》、《我在刘村中学当校长》等篇章中可以看出方熔先生投身教育的奉献精神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以及无私无畏的赤子情怀,让同为老师的我深深地为之感动。文中一句“教改旗手今安在?不见当年王镜虞”,不由得让人壮怀激烈、无限向往又浮想联翩! 此外,书中还有不少篇章或热情洋溢、文采斐然、意象跳脱、沁人心脾;或参议时政、关心民瘼、为民请命、诤言直谏;或哲思连篇、妙语如珠、兴味盎然、启人心智,而支撑这些文字的是一颗火热的心,这也是最感动人心的所在。当代学者韩石山有诗说“老安少怀平生志,后乐先忧古士风”,我觉得此语用在方熔先生身上也是比较贴切的。 其实,在未识先生之前就曾听妻子说起过他,2009年3、4月间妻子在山西师大临汾学院进修期间听了身为副院长的方熔老师的三节课,对其高超的授课艺术和潇洒遒劲的书法印象深刻,不想半年后我竟然有了几次切身领略先生风采的机会,这也许就是缘分牵系吧。 见贤而思齐,阅读时我也不断的反省自察、修剪自我。 我少小立志从教,一心想着要做陶行知那样的教育家,几经磨砺才认识到了自己曾经的狂妄,才明白原来自己并不是救世主,而教育也不是万能的,于是昔日的热情渐渐冷却。五年来,也见到听到太多教师的职业抱怨,要么嫌退休太迟,要么想法设法不代课。有时我也抱怨身处深山,交通不便、消息闭塞、以致愚昧落后。但当得知方熔先生三十年间对讲台情有独钟的经历后我很惭愧。而且在他这份执著坚守的背后是许多年以卑微身份从事繁重劳动的同时还得经受精神奴役,这是我们这些晚辈连想都想不到的,知道了这些我的心情就不只是惭愧了。在那旧时岁月,经历了反右或文革的人们,他们的青春激情和学识才华在艰难困苦中被消磨了十年、二十年,甚至更多。与这些前辈相比,我们今天面对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此时此刻,郁达夫的两句诗突然涌上心头——“长歌正气重读过,我比前贤路更宽”,吟诵几遍不觉血脉贲张神清气爽。而方熔先生这种从容淡定执著坚守的精神更是让我感慨万千、心潮涌动、暖意融融,同时也为我增添了坚守的勇气,以实现成就讲坛的夙愿。 《奋蹄斋视窗》印证并加深了方熔先生给我的印象,也让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真实的历史个体在六十年人生岁月中的苦辣酸甜、喜怒哀乐与荣辱浮沉。书虽读完了,我的思考却仍在继续。 我们这些晚辈只有以前贤的处事风范和为学品格为榜样,不断努力踏实做事,写一些真诚的文字,来充实、记录自己的奋斗足迹。 纵然岁月流逝、世事迁移,这本书和这个人都将在平阳地方史册中书写下浓墨重彩的生命光华,让有心的人们去品评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