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76|回复: 15

七律·难忘“9·3”大阅兵

[复制链接]

升级   7.56%

发表于 2016-9-7 15: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蔚蓝色的天空 于 2016-9-7 16:20 编辑


日历翻开又一年,举杯已醉问三千。

镜头回放军威壮,眼底分明鬼火翩。

盏入家仇寒有齿,唇沾国恨愧无边。

城墙弹洞今不语,谁敢轻言铁壁坚?


2016年9月3日晚于京华



66bb79643e88e509eb6be0d602db6cc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7.56%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5: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来,怎么修改帖子?

点评

在左下角有编辑两字,点下进去就可修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15: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6-9-7 15: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蔚蓝色的天空 发表于 2016-9-7 15:38
刚来,怎么修改帖子?

在左下角有编辑两字,点下进去就可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6-9-7 15: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新朋友,祝创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7.56%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5: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香百合 发表于 2016-9-7 15:48
在左下角有编辑两字,点下进去就可修改。

谢谢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6-9-7 16: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历翻开又一年,举杯已醉问三千。好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6-9-7 16: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盏入家仇寒有齿,唇沾国恨愧无边。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6-9-7 16: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墙弹洞今语,谁敢轻言铁壁坚?出律了。“不”在同去声(第四声)字搭配时声调发生变化,凡用在去声字前,一律读第二声(阳平);其他情况下,声调不变,均读去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6-9-7 16: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首律诗,文笔流畅,意韵悠扬,对仗工整,起承转合俱佳,唯个别字出律,但不影响意境,高亮共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7.56%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7: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香百合 发表于 2016-9-7 16:56
城墙弹洞今不语,谁敢轻言铁壁坚?出律了。“不”在同去声(第四声)字搭配时声调发生变化,凡用在去声字前, ...

谢谢您的细心点评,“不”字的用法还真是第一次听说。哈哈,孤陋寡闻,惭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7.56%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7: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搜来一篇文章:
格律诗中“不”字的平仄辨析

李钟琴

我曾写过一首五绝《除夕口占》:“心驰千里外,身卧一灯前。除夕空除岁,盼春不盼年。”柳泉诗社有位老先生发来邮件指正说:“盼春不盼年”的“不”字应为平声,建议改为“盼春非盼年”。

诗家都知道,“不”字在格律诗中一般用作仄声,属《平水韵》的入声“五物”。但“不”也可用作平声,只不过是在平声“十一尤”中,用法同“否”,一般用作句尾韵脚字,如白居易诗句:“志气吾衰也,风情子在不?”

而“盼春不盼年”显然不是“否”的用法,这里当仄声用肯定是不合适的,所以老先生才热情地来函予以指正。但是,我觉得“盼春非盼年”似不如“盼春不盼年”干脆有力。再说,“不”字一定是仄声吗?如果可平可仄,“盼春不盼年”不就合律了吗?

就像麻将中的“混子”一样,在格律诗中“看望探忘醒过听”这七个字是可平可仄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诗人遣词造句的自由度。那么,在格律诗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不”字,是否可以平仄两读呢?

我认为,“不”字在格律诗中,可平可仄,用法比较灵活。这有唐宋时人的创作实践为证。

从诗词理论的角度来看,古人对“不”字平仄用法的论述不多,好像只有宋代文学家司马光明确指出,“不”字虽是入声仄韵,但可以转为平声来用,意思不变。明末张自烈的《正字通》引述云:“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

“不”字若可平可仄,那么,古人诗中的那些令人费解的“拗句”,就迎刃而解了。

如白居易的五律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上联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其中“烧”字可仄,但“不”字必须是个平声才合律。如果把“不”字当作仄声,这一句就成了“仄仄平仄仄”,难用“拗句”来解释。

在格律诗中,每句后三字的平仄正格为“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四种格式(也可以是“仄平仄”、“平仄平”,属于小拗句,可救可不救。如果上联后三字是“仄平仄”,下联后三字可用“平仄平”来救),但不得出现“三连平”(平平平)或“三连仄”(仄仄仄)。我们看到的是,古人格律诗中,后三字中带“不”字的,经常出现“三仄调”。

如李商隐五绝《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适”为入声字,仄韵。如果把“不”字当作仄声,“向晚意不适”则成“仄仄仄仄仄”,显然出律了。句中最关键的一字就是“不”,如果把“不”字当作平声,“仄仄仄平仄”属小拗句,不算大毛病。而且下句“登古原”为“平仄平”,恰好来救“仄平仄”。

唐诗中类似的例子有很多,如:

李白《友人赠乌纱帽》(五绝):“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

祖咏《别怨》(五绝):“相看尚不远,未可即回舟。”(注:上联“不”读作平声,则属于特殊律句“平平仄平仄”)

祖咏《江南旅情》(五律):“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注:“极”为入声)

楼颖《西施石》(七绝):“一去姑苏不复返,岸旁桃李为谁春?”

王昌龄《春楼怨》(七绝):“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注:“说”为入声)

杜甫《漫兴九首》之九(七绝):“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张祜《别玉华仙侣》(七绝):“尘机不尽住不得,珍重玉山山上人。”(注:“得”为入声)

权德舆《玉台体》(五绝):“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杜荀鹤《春宫怨》(五律):“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韦庄《章台夜思》(五律):“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

如果把“不”字读作平声,那么,古人上述这些“出律”的句子,就都合乎格律了。

窃以为,“不”字平仄两读,并非古人为了写诗方便而随意变通,实是因为吟诵的需要。在现代汉语中,有时必须把“不”字读作阳平(bú)才通顺谐调,这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不”字平仄两读。

那么,在现代汉语中,什么时候“不”字可以读作阳平(bú)呢?这要看“不”字后面的字是平还是仄。如果“不”后面的字是平声,“不”字应读仄声(bù),如“不来”、“不平”、“不行”;如果“不”后面的字是仄声(特别是去声),那么“不”就要读作阳平(bú),如“不去”、“不愿”、“不是”。

比较典型的是“不……不……”句式,如“不见不散”、“不破不立”,如果“不”字读仄声(bù),就很拗口;同样,如“不阴不阳”、“不方不圆”,如果“不”字读平声(bú),也很别扭;“不干不净、“不明不暗”、“不卑不亢”这类句式,前一个“不”字应读仄声,后一个“不”字应读平声。

总之,我认为,“不”字在格律诗中是可以读作平声的,前提是“不”字后面的字必须是个仄声字。如“盼春不盼年”,“不”字就应读作平声。

恕我孤陋寡闻,我尚未看到前人对“不”字的平仄用法有过详细论述,故而略作辨析,聊作献芹,也以此就教于诗坛方家。

点评

此文所言,很有道理,值得一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17: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6-9-7 17: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盏入家仇寒有齿,唇沾国恨愧无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6-9-7 17: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茶 于 2016-9-7 17:36 编辑
蔚蓝色的天空 发表于 2016-9-7 17:11
网上搜来一篇文章:
格律诗中“不”字的平仄辨析

此文所言,很有道理,值得一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6-9-7 17: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欢迎新友!支持加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6-9-7 17: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蔚蓝色的天空 发表于 2016-9-7 17:11
网上搜来一篇文章:
格律诗中“不”字的平仄辨析

此文所言,很有道理,值得一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6-9-8 15: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
欣赏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6-17 12:00 , Processed in 0.19286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