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08|回复: 3

[散文小说] 谁敢动你的奶酪?(2—22)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16-7-22 19: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SunZhongwei 于 2016-7-22 21:45 编辑

谁敢动你的奶酪?

      ——“奶酪”现象漫谈



       很久以前,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一本美国人写的书,名字叫“谁动了我的奶酪?”就在这之后不久,我从另一位朋友那儿借来了这本书,比较仔细地看了其中主要的内容,后面的座谈和评论我只浏览了几处片段。
       说实话,这本书给我的总体评价是:适合于中学生以下的人群阅读。如果成人有愿意读的,也只能当作茶余饭后的消遣;倘若真的有谁把这本书奉为“成人童话”或什么宝典之类,那么此人定与这本书的推销有关,否则他真的有一点弱智。当然在意测之中也有别的情况——是某人或某集团在中国推销其价值观念的一种手段,或是某些为谋取商业利益的国人有意炒作所致。要知道:最近几年十几年乃至一百年来,“西方文化情结”就一直困扰着一些国人的心。
       关于童话,不过是大人用以启发和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而且人们所以称之为童话是因为其中的事件与现实世界根本无关。只不过是一些文人出于艺术创造和品德教育的考虑为我们人类增添的人文的色彩,少有作为具体行为的指导理论。
       偶尔有一天在一次与朋友们的交谈中,当谈论的话题终止在片刻沉默之后,一位朋友突然问我:“你看过‘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吗”?我说:“那不过是一则童话!”语气中带着初冬的寒意。他说:“美国人现在把这本书奉为教材在公司员工中宣传呢!”我没有直接回答,心想:美国人不智如此,可叹!但转念又想:美国人真的有那么蠢吗?他们可是拥有世界一流的企业啊!难道是一些人炒作不成?
       自从那次关于“奶酪”的交流之后,我不再想谈关于“奶酪”的童话了。国人自愚若此,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我在这样的时候说这样的话,一定会有人骂我了。但请骂我的人一定原谅我的鲁莽,给我一个解释的机会。
       就是昨天,初春以来最暖和的日子,恰逢星期日,又恰逢我的书生气蠢蠢欲动的时候,我去了开发区的文化市场。
       这个市场自调整以来,我还是第一次进去。一入大厅,里面果然令人耳目一新。我很久没有逛书店了,很想看看最近又出版了哪些好书。当我刚步入书店时,一眼就看到摆放在桌面上的一本我读过的书——“谁动了我的奶酪?”可当我走近细看时,那本书的名字竟是“我能动你的奶酪?”原来竟是我的疏忽,没有能立刻分辨出两者的差别。随后我还发现有好多“奶酪”的派生产品把“谁动了我的奶酪?”给包围了,比如藉此提出“人生忠告”的或“经商谋略”的等等。这气势让我吃惊不小,深感“奶酪哲学”的可怕。如果有一天,有这么二三位先生突发奇想,设计出一套几百万字的巨著——“‘奶酪哲学’系列丛书”,并且开篇第一章是只有几万字的“谁动了我的奶酪”,然后再配上强大的宣传攻势,中国市场这块肥沃的土壤肯定又会培养出几位富翁来。
       我不是说“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不好,作为童话无可厚非。这则童话告诉人们在生存第一的状态下要“时刻保持警觉、随时采取行动”的道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正是“奶酪哲学”的实质,并且表面上迎合了一些人的主观愿望或具有某种启发的作用,所以今天的“奶酪”市场才大行其道。但当这“奶酪哲学”具体化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遭遇,不同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以及人际关系往往是人生发生突破性进展的主要因素,而“奶酪哲学”在这种情况下显得无能为力,生存的命运变得深浅难测。如果有谁胆敢以“奶酪哲学”为宝鉴并付诸行动的话,唯恐其不头破血流而不止。
       此外关于企业的管理,现在流行的是“质量管理体系”法则。对于个人而言,他需要接受这方面的培训或攻读MBA或PMP,而并非将“奶酪哲学”奉为管理企业的法宝。实际上,有谁听说过 “奶酪哲学” 将纳入某企业的管理教程吗?
       我深为“奶酪哲学”在九州方圆如此广泛的地域内得以培植而担忧。尤其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今天,尤其在我们的国人在思想意识领域的表现尚不十分成熟之际,尤其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冲突而非相溶合、一些人的价值取向不十分稳定甚至混乱的时候,“奶酪哲学”给我们国人带来的未必是真正的“奶酪”。
       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总有一些国人把西方文化奉为治世良方,并且不愿意在本土文化中、在悠久的历史沉积中挖掘真正有价值的可以比较长久地相对稳定地指导人们行为方式的文化或哲学,创造出真正的民族的新文化?
       这或许是我们真正需要拥有的东西,而并非不知从什么地方找来的或是谁不要的奶酪。
                                                                                                                                                                         2002年4月1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6-7-22 19: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童话,不过是大人用以启发和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而且人们所以称之为童话是因为其中的事件与现实世界根本无关。只不过是一些文人出于艺术创造和品德教育的考虑为我们人类增添的人文的色彩,少有作为具体行为的指导理论。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6-7-22 19: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深为“奶酪哲学”在九州方圆如此广泛的地域内得以培植而担忧。尤其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今天,尤其在我们的国人在思想意识领域的表现尚不十分成熟之际,尤其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冲突而非相溶合、一些人的价值取向不十分稳定甚至混乱的时候,“奶酪哲学”给我们国人带来的未必是真正的“奶酪”。

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6-7-22 21: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深为“奶酪哲学”在九州方圆如此广泛的地域内得以培植而担忧。尤其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今天,尤其在我们的国人在思想意识领域的表现尚不十分成熟之际,尤其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冲突而非相溶合、一些人的价值取向不十分稳定甚至混乱的时候,“奶酪哲学”给我们国人带来的未必是真正的“奶酪”。

寓意深远,欣赏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6-11 12:34 , Processed in 0.11785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