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海天一色 于 2016-4-13 15:36 编辑
清明感怀 文/海天一色
清明虽然已过,然,对亲人的思念,哀悼之心,并没有日期可言。清明这一天只是将人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完全释放出来的一种集中体现而已,让活着的人有机会对逝去的亲人寄托哀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似乎是老天特意为这个季节准备的。淅淅沥沥的小雨伴随着阴冷,潮湿,总让人有种伤感的情绪。随着清明节的来临,这种愁肠百结的思绪便愈演愈烈,人莫名的伤感,想逝去的亲人、想自己的人生,甚至想自己的将来!
生者与死者之间到底能否沟通,墓碑下面的亡者到底有没有灵魂?谁也说不清,科学无法解释,然而,扫墓前,几人做着同样的梦,梦中与逝去的亲人对话,而且是同一个人,这又做何解释?无法解释,只有自我揣测,亲人在召唤、在等待我们去看望。在这种揣测的驱使下,扫墓变得刻不容缓。之前因为是老坟,所以总是避过扫墓的高峰期,四月中旬左右才去,那样可以更安静的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
随着雨渐止,天气变得晴朗起来,四月八日,姐妹三人坐上二姐夫的车直奔青龙山墓地。到达墓地,周边的环境令人欣慰,仿佛走进了一个高档小区,马路两边的晚樱正开得如火如荼,青山绿水、亭台楼阁,一千多平方米的墓地整齐划一。想我们的亲人安葬在如此美丽的地方,对我们活着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安慰。
我们就像探望亲戚一样,寻着门牌号码拾阶而上;放眼望去,已一眼望不到顶,一座座墓碑错落有致,掩映在松柏与黄杨之间。仿佛一座座新楼崛地而起,新墓的规模也越来越高级,人们对买房的需求也逐渐转入地下,墓地的价格也日趋飞涨。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墓地也成了人们抢占的地盘,然而资源从何而来,成为了政府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所以现在提倡家族制,将墓地向纵深发展。从墓地的规模可以看出富人与穷人的区别,与生者别无二致,这是否体现出现代人生活的两极分化,我不想去多想。
首先来到爷爷奶奶,父亲的坟前,奉上鲜花、水果、点心;点上香烛。今年因为那个梦的缘故,化了一点锡泊纸钱,聊表心意吧。环顾四围,早有亲人来过,墓碑上的字依然清晰,左边那棵黄杨依然茂盛,右边这棵松柏略显瘦弱。我们依次给地下的亲人鞠躬,磕头,并告诉他们家里有什么变化,新添了什么人,大外甥五月将要结婚的喜讯也应该告诉,让他们开心,也让他们在那边过得安心,不要太牵挂我们,有什么需要托梦告知。
虽然已是几十年的老坟,难免还是有些伤感,想起父亲在我十四周岁时就已驾鹤西去,爷爷奶奶尚健在,白发人送黑发人,那将是怎样的一种痛?父亲的骨灰盒一直放在爷爷奶奶的房中,想一对老人每天面对着自己儿子的骨灰盒又将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想起爷爷在父亲的遗像上写的那篇祭文,“我是伤心人……..”曾经让多少人声泪俱下,此时想起依然泪眼婆娑。直到两老都活到九十多岁去世后,才将父亲的骨灰与他们一起下葬,一前一后两块墓碑,父亲在前。我想父亲在那边还是幸福的,永远和父母在一起。
想起我这一生,从第一次送走我的父亲之后,相继送走了无数的亲人。每次去火葬场,开追悼会,瞻仰遗容,与亲人诀别的那一刻,都有着撕心裂肺的疼痛,以至于我害怕去那个地方;每次去那个地方都有种阴冷,颤慄的感觉。然而你却无法回避那种场面的不断发生,因为人早晚会走上这条路。
当一柱香快点完的时候,我们也该告别去往别的墓地了。再次磕头离别,爷爷奶奶、爹爹,你们多保重,明年我们再来!
驱车来到大伯他们的墓地。这里埋着,大伯、大伯母;二伯、二伯母;三伯母,三快墓碑并排排列着。我们依然喊着他们的名字,说我们来看你们了。依然放上鲜花等与前面一样的物品,点上香烛,同样化上锡泊纸钱,鞠躬磕头。
此时他们的形象便一一在我脑中鲜活。大伯的憨厚,大伯母的能干;二伯的慈祥,二伯母的絮叨;三伯母的笑容便在我眼前栩栩如生起来,曾经的往事也像放电影一样不断变化着画面。同样的问题又出现在脑海,他们在地下有知吗,他们过得好不好?没人能够回答,我只能在心里默默的祈祷,愿他们在地下有知;愿他们的生活也像我们一样越来越好,保佑我们活着的人健康平安!当那柱香再次点完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告别了。安息吧,亲人们,明年再来看望你们!
完成于二零一六年四月十一日下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