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半山人

[对联赏析]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系列)

[复制链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10: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李元阳联出四声调

     大理文人李元阳(明朝翰林),一日与学生共游三塔,见和尚们正在修塔,小和尚正法送汤饭到塔坛上去,便即景出一上联叫学生对:
     和尚正法,提汤上坛,大意失手,汤淌烫坛。
    “汤淌烫坛”四字同音,刚好包含了四部声调,读起来颇有趣,但学生们面面相觑无法对上。后回到城内,见徐裁缝正与妻子下棋,徐妻看到李元阳等人走来,含羞起来,对丈夫说:“你下漏眼棋,我不下了。”学生们从这件事得到启发,把下联对出:
    裁缝老徐,与妻下棋,不觉漏眼,妻起弃棋
    “妻起弃棋”四字同音,也恰好包含四部声调,与“汤淌烫坛”相对。真是妙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10: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林大钦与族长对对

明朝万历年间,潮州出了一个状元,名叫林大钦。他从小就很聪明,14岁时,便被银湖乡吴氏富翁聘请为私塾教师。相传他刚刚到达时,乡中吴氏族长看他稚气未消,怀疑他学识不足,便提出
要和他对对子。林大钦答应了。
    族长举目四望,书塾后边茂盛的虎耳草触发了思维,即景出了一个上对:
    银湖院后虎耳草
    林大钦仰首思索,忽然想起家乡的景色,即高声答道:
    金石宫前龙眼花
    这真是一副天然妙对,从此,林大钦的才名就流传开去了。金石宫在潮州,他是以实景对实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10: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大钦渡船应对联

林大钦被派往某地担任主考官时,赴任途中,傍晚时来到汉水边,渡船却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林大钦正在发愁,忽然看见芦苇中有一个渔翁划着一条小船过来了。林大钦的随从上前说明林是主考官,有公务在身,请求过渡。
    渔翁笑着说:“你既是主考,想必为高才。老朽平生有一出句,苦无对句,你若能对上,我就渡你过去,若对不上来……”林大钦说:“愿闻老伯出句。”渔翁指着船尾插舵的小孔说:
    孔子生舟末
    这是双关语:小孔生在船的末尾,是表层意思:圣人孔子出生在周(舟)朝末年,是深层意思。林大钦一时找不到题材可对,向四周望去,天色黑暗,什么也看不清,只有汉水江流声哗哗作响。
正在为难之际,乌云密布,雷声隆隆,一道闪电从汉水那边腾空而起。林大钦顿时有了主意,对道:
    光舞起汉中
也是一语双关:电光自汉中腾起,曲折似舞:光武(舞)帝刘秀从汉中起兵,推翻王莽的新朝,建立东汉。
    渔翁听了,二话没说,把林大钦送到对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10: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宋湘妙联戏权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10: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徐达悬百金求下联

我国南京市的瞻园,明朝初年为中山王徐达的府邸花园,又是朱元璋称帝前的吴王府。这里风景秀丽,别具一格。南、北、西三面为假山,山洞曲折幽深,山峰挺拔耸立。东边回廊水榭,“工”字厅一面临水,一面为花台、绿地,真是红绿相衬,美不胜收。
    据说,有一天,徐达在府邸门口贴了一条长联,联旁一张告示:“有能对者,悬百两黄金酬之。”文告贴出之后,府邸门前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不少人前来围观,那一长联写的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徐达这位南征北战的开国功臣,在联中抒发了打江山、创业绩的豪迈感情。但写完上联之后,却对不出下联,于是悬金求对。过了几个月,很多人不敢贸然前来应对,也有的虽然对上了,但内容平庸,徐达看了,都觉得不满意。
    有一天,来了一位并不出名的读书人,走到徐府官邸前,理直气壮地挥笔写出下联: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这一下联,不但描绘了瞻园的春色佳丽,绿树红花,而且还用“舜日尧天”歌颂了明王朝开国的天子将相。徐达看了,高兴异常,传开命令,赏黄金100两,并把这副对联刻写在府邸的楹柱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10: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欧阳修答随州妙对


相传,有一年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到随州城(今属湖北)游玩。他走进一家茶馆品茶,见墙上有半副对联云:
    八角楼,楼八角,一角点灯诸角亮
    “好一条上联呀!”欧阳修十分赞赏,经过打听才知道是一位书生半年前写下的,可惜至今无人能对。
    欧阳修品茗之后,吟诵一番,未得佳句。他步出茶馆,来到花溪河边,跨上伍眼桥,八个大字映入眼帘:“一泓清泉,五孔流水”。桥下流水淙淙,碧波荡漾。“有了!”欧阳修如获至宝,急速返回茶馆,索来笔墨,在墙上写出一条下联曰:
    伍眼桥,桥伍眼,一眼流水伍眼溪
    众茶客齐声赞叹。不消半天时间,欧阳修茶馆妙对传遍了随州城,连茶馆的生意也格外兴隆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10: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巧联讥讽吴省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10: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夫妻姑嫂互戏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10: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三苏父子煮雪吟联

杭州嘉兴南湖北岸的山丘上,有座殿宇宏伟的真如教寺,寺中正殿前筑有一个凉亭,人称“煮雪亭”,提起它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
    相传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期间,有一年冬天,他父亲苏洵、胞弟苏辙前去看望他。一日,父子三人同去真如教寺品茶赏雪。寺内老和尚见贵客踏雪来访,急忙出门迎接,并请苏氏父子三人到正殿饮茶叙谈。苏洵手指凉亭天井里厚厚的积雪说:“请老方丈在亭间煮雪沏茶,不是更富诗意吗”老和尚令人搬来炭炉铜壶,捧起一掬掬白雪投入壶中,苏氏父子融雪煮茶品茗,欣赏美景。老苏提议以此为题各作一副对联。说罢,他先吟起来:
    东塔寺和尚朝南坐北吃西瓜
    春水庵尼姑自夏至冬穿秋衣
    随即,苏辙也即兴吟联:
    雪落媳房媳扫雪
    冰冻兵排兵敲冰
    苏辙刚刚念罢,老苏便说:“此联虽好,但写雪景过于显露了。”说着,他抬头看看苏东坡。苏东坡不慌不忙,呷了一口茶,而后吟道:
    瑞雪兆丰年
    国泰保民安
    为了纪念苏氏父子踏雪光临、煮雪品茗这件事,寺院里老和尚便借此把那个凉亭取名为“煮雪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10: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王  生  对  句


    话说有一个姓王的学生,平时爱说大话。同学们就给他取个外号叫:“狂生”。这年时逢大比,同学们进京赴考。那时交通很不方便,全靠走路。他们一路之上,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一连走了好几天。这一天他们只顾赶路,错过了住宿的地方,眼看太阳已经落山了,同学们一个个走得来脚火巴手软,又累又饿,躺在路边上,就不想走了。

    再说狂生脚虽然很软,但嘴巴却不软,他用鼓动性的口气大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加把劲,快些走,前面就是我老丈人家。到那里,我保证大家吃饱喝足,还有肉吃。”

狂生还未成家,那来老丈人啦。大家明明知道他是在说假话,不过还是被他的话引起一阵笑声,使身上的疲劳消去大半,加快了赶路的步伐。果不其然,刚过一个小山岗,就看见前面有一户人家,朝门上方两盏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同学们就逗狂生说:“你老丈人家是不是这里呀?”谁知狂生竟非常肯定地说:“就是这里。”说完,就大步走上前去敲门。看门的老家人把门开开后,看见狂生就问道:“你找谁?”狂生大声答道:“快快去禀报员外,你家女婿来了!”

   狂生此言一出,可把同学们吓坏了。为什么呢,因为这里人生地不熟。大家心想,你狂生再狂也不能狂到这份上,一出口就占人家的欺头,要当人家的女婿,人家不打你几耳光才怪呢。所以同学吓得直往后退。狂生才不管那么多,他大大方方地站在门口,动都不动一下。

   不一会,员外出来了,他把狂生上下一打量,见他生得来五官端正,一表人才,不免产生好感,便非常客气地对狂生说:“请进。”

   狂生转过身来,对着已经退得远远的同学们大声说:“同学们,快来呀,老丈人请我们进去。”狂生和他的同学们来到客厅坐下不久,酒肉就端到桌子上来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真是无巧不成书。话说这员外已年过半百,头发花白,结婚多年,只是膝下无儿,单生一女,夫妻俩爱如掌上明珠。现年已二八,到了该谈婚论嫁的时候了。这员外也是大户人家,上门说媒的媒婆多得踏破了门槛,但小姐一个都看不起。她提出条件说,要找一个才貌双全的郎君,才,要经她口试,貌,要经她面视,合格后她才以身相许。还写了一张征婚启示,叫丫环去张贴。

恰好这时狂生来了,员外以为是看了小姐的征婚启示,特意来应征的,所以热情接待。吃完饭后,丫环就把狂生带到小姐的书房里去了。这狂生一表人才,小姐一眼就看上了。面视结束,接着进行口试,小姐正在思考出什么题的时候,正好一只鸡在啄洗脸用的铜盆,发出清脆的声音。小姐的灵感来了,就对狂生说:“我出一下联,你对上联。”狂生就说:“请便。”

   小姐朗声念道:“鸡啄铜盆嘴撞钟”。

   这狂生书虽读得不少,可惜读的是鹅石宝书,没有消化。听了小姐出的联语,一下子对不上来。但他的嘴巴是不认输的,还理直气壮地对小姐说:“小姐呀,你这个对联是很简单的。只因我沿途赶路辛苦,才思受阻,你等着,我把状元考上了,再来对。”

   小姐征婚,人家狂生是来应征的。俗话说得好,买卖不成,仁义在嘛。狂生对不上来,小姐没有为难他,很有礼貌地叫丫环把狂生送回客厅里去。

    狂生的同学们不知其详,反正肉也吃了,酒也喝了,还有地方睡觉,又何乐而不为呢。休息一夜,第二天大家又有说有笑地上路,一同进京赴考去。

   几场考试完毕,狂生考得如何呢?前途无需问,名落孙三外。正当狂生准备收拾行装,打道回府之际,来了一个太监。他对落榜的考生们说:“观音菩萨给皇后娘娘托了一个梦,说有人才流失,要皇后娘娘在落榜的考生中,再亲点一个状元,这个状元叫恩科状元。要所有的落榜考生明天到御花园去集合,听候皇后娘娘考试亲点这恩科状元。”落榜的考生们欢呼雀跃。第二天很早就来到御花园,等候皇后娘娘来考试。

    话说御花园里,搭了一个临时的台子。皇后娘娘在太监的侍候下,刚到这台子之上站定,正好看见一个御林军官,骑着马从护城河的桥上走过。这桥是用竹子搭成的,马从桥上走过时,发出非常有节奏的“的哒”“的哒”的声音。皇后娘娘听到这马蹄声,灵感来了,就对太监耳语几句。太监立即大声对考生们宣布:“请大家注意,皇后娘娘出一个对联给大家对,谁对得又快又好,这个状元就是他的啦。’

    太监宣布完,皇后娘娘就大声念道:“马过竹桥蹄擂鼓”。

皇后娘娘的话音刚落,狂生就高声答到:“鸡啄铜盆嘴撞钟”。

才思如此敏捷,全场皆惊,这恩科状元是非狂生莫属了。皇后娘娘也很高兴,连连说道:“观音菩萨真灵,如果观音菩萨不给我托梦,这么好的人才就流失了。”

    在接见恩科状元的时候,皇后娘娘和皇帝一起参加接见。因为这恩科状元,是皇后娘娘亲自点的。当皇后娘娘看到狂生一表人才时,还打算把公主许配给他。皇后娘娘就对狂生说:“状元公不知婚配没有,如果没有婚配,我把公主许配与你。”狂生一听,马上答道:“禀娘娘,臣已定婚了,臣正想禀告皇上,完婚后再去上任。”

    皇后娘娘一听,心想:“这恩科状元,才思这么敏捷不说,我说把公主许配给他,他还不忘旧爱,真是德才兼备。有这样的人为我们皇家办事,我就放心了。”皇后娘娘马上对皇帝说:“皇上呀,您下一道圣旨,用快马送到那个县上去,告知当地县太爷,说新科状元要来奉旨完婚。”

当地县太爷接到圣旨,立即坐着轿子到员外家去报喜,见到员外就说:“恭喜员外,贺喜员外,你家女婿考起状元了,要来奉旨完婚。”县太爷还送了一份厚礼。

再说狂生在京城办完事后,骑着高头大马,带着随从,浩浩荡荡直奔他老丈人家去。

    狂生刚到,丫环就来对狂生说:“小姐有请。”来到小姐书房后,狂生就说:“小姐呀,我状元都考起了,你的对联就免了。”

    小姐说:“不行,我的对联你是一定要对的。”

    狂生说:“好吗,那你听着,你出的是‘鸡啄铜盆嘴撞钟’吗,我对‘马过竹桥蹄擂鼓’。”

    小姐一听也高兴得不得了,心想这对联对得这么好,我这相公真有才华。

    员外一切都准备好的,狂生和小姐拜完堂后,就要进入洞房了。狂生又喊:“丫环笔墨侍候,我还要写诗呢。”

   只见狂生提笔写道:“王生巧对句,金榜得题名。洞房花烛夜,含笑拥新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ca0b310100laeu.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10: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恶财主弄巧成拙


从前,某城有个单身汉,无职业,整天东游西荡犹如乞丐一样混日子。后来,县衙指派他为更夫,每晚打更,并负责城里一所为了防盗而设立的闸门开启活儿,好让他混碗饭吃,这一来,对单身汉倒是两全齐美的差事。  
  城里每逢过年千家万户,大门小门都有贴对联的习惯,这一年除夕,衙役送来一副对联,吩咐他贴在闸门上。傍晚,更夫将对联贴了起来,可是,更夫不识字,更不懂对联的平仄,将对联贴反(上下联位置颠倒)变成:
  盛世无须掩闸门;
  太平不用敲更鼓。
  
  大年初一,一位文人雅土路过门前,他好事向更夫指出,更夫央求他重写一副贴上,免得主管社会治安的衙役责怪,雅土觉得重写比较麻烦,便帮他出了个主意,叫更夫将上下联的末尾一个字刻去,这样一来,上联仄声结尾,下联平声结尾,倒成一副六言妙联:
  盛世无须掩闸;
  太平不用敲更。
  
  在场看热闹的百姓一个个都夸这位雅士学问高明,这时,人群中有个街坊财主,他目不识丁,为富不仁。财主毕恭毕敬地请雅士到他门上去看一看,是否将对联贴错,雅士一看,果然财主不学无术,对联贴反:
  积善家福寿无穷;
  发财户金银尽是。
  
  没等雅士开口,他连忙从家中拿来刀子,学着更夫将上下联末尾一个字也刻去,门上对联被刻成:
  积善家福寿无;
  发财户金银尽。
  
  这一刻之下,不但对联的平仄声没改变过来,联意却相反了,一时成为全城笑话。雅土平日非常痛恨财主,见财主此举,二话没说,拔腿就走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10: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卖酒女巧对杜牧


唐朝会昌年间,杜牧被委任为池州刺史。上任没几天,就听说池州城内有一位名叫杏云的卖酒姑娘十分聪颖,善于联对,便想抽时间前去拜访。
  这天上午,杜牧处理完公务,便一身书生打扮,只带一个打扮成书童的衙役步行来到了这家小酒店。未进酒店门,就看见酒店正面堂中有一扇木板屏风,屏风正中挂着一幅水墨中堂《醉八仙》,两旁配有一副当时一般酒店的通用联:
  座上客常满
  杯中酒不空
  走进门来,只见店堂内错落有致地摆着几张方桌,中间的桌上还放着文房四宝,杜牧猜想这大概是供那些文人墨客咏诗题联之用。遂径直走进店堂,与书童打扮的衙役在一张空桌旁坐下。
  二人刚刚坐稳,就见一位眉清目秀、身穿淡红色衣裳的姑娘从屏风后面转到杜牧桌前,轻声招呼道:
  先生,初次光临小店,幸甚!幸甚!
  杜牧抬头看了看姑娘,猜想她一定是杏云,示意年轻的衙役回话。衙役双手一拱,上前答道:
  姑娘,几番欣闻大名,拜访!拜访!
  杏云姑娘一听,心想:书童有如此口才,主人一定更是博学,何不趁此求教一番呢?于是,杏云姑娘便问:“先生,点几样美酒佳肴,助助雅兴如何,”杜牧顺口说道:“店里有的,随便来点足矣。”杏云姑娘见他如此出言,有点怀疑他无才了。仔细打量这位客人,40岁出头,举止端庄,不像是花花公子。杏云姑娘一边思索,一边到厨房取酒端菜。
  转眼间,杏云姑娘一手端着两碟菜,一手持着酒壶和杯筷来到桌前,放好杯筷说:
  一把酒壶手中拿
  说完,把酒壶放到了杜牧面前。书童拿过酒壶,一边筛酒,一边顺口接到:
  两朵杏花腮边开
  杏云谦虚地说:“先生,贵书童有如此学问,小店女很想聆教。”
  杜牧闻听此言,便拿过那把银光闪闪的锡制酒壶,抑扬顿挫地说:白锡壶腰中出嘴
  杏云一听,不假思索地指着桌上的竹筷刘曰:
  金竹筷身上刺花
  杜牧笑了笑,说:“姑娘,你对得倒也可以。不过,我这个上联是拟人化的,‘腰’乃是人的躯干部分,而‘嘴’是人的五官之一。你的下联‘身上刺花’,‘花’是人的哪一部分呢,”
  听客人一剖析,杏云意识到自己对的下联过于平庸,可一时又对不出好的来,便红着脸转身添酒去了。待她添酒出来时,书童神秘地一笑说:“要是对不出,你的酒店就关门,拿一把铜锁锁住吧!”
  杏云不愧是个聪明伶俐的姑娘,听到“铜锁”二字,灵光一闪,便说出了下联:
  紫铜锁腹内生须
  听了姑娘的下联,杜牧十分高兴,便畅饮一杯,赞道:“姑娘真聪慧,果然是名不虚传啊。”说完叫书童付了酒账,起身欲走。杏云姑娘连忙上前问道:“请教先生尊姓大名?”
  杜牧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出了一副对联:
  半边林靠半边坡
  一头牛挂一卷文杏云姑娘低头一琢磨,原来是刺史杜牧大人!衙役问道:“姑娘,你姓什么?”杏云用手——指,答道:“民女的名和姓都在酒店正面的那副对联中。”
  杜牧和衙役顺着杏云姑娘手指的方向望去,却见那副对联是:
  但凭水流浇红杏
  借助火光烧彩云
  衙役琢磨了好一会儿,发现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合起来刚好是“杏云”的名字,可姓呢?左思右想找不到答案。杜牧笑着说:“有水能‘浇’,有火方‘烧’,那无水无火呢?”
  衙役一拍脑袋,“啊”了一声:“杏云姑娘原来姓‘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10: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神童王勃胸怀奇才

王勃,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大文学家,所作《滕王阁序》,成为千古名著,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唐初四杰”。他自幼聪慧过人,七八岁即能诗词,有“神童”之称。
    他父亲王福在朝廷做官,有一次,王福一位姓朱的朋友生了儿子,带王勃同去祝贺。朱家
    客人想当面试试这个神童的才华,便指着门上的珠帘对王勃说:
    门上挂珠帘,你说是王家帘,朱家帘
    王勃随口答道:
    半夜生孩儿,我管他子时儿,亥时儿
    此联把珠拆成王朱,孩拆成子亥,甚妙。众人听了,赞不绝口,并建议王福让他参加大考。恰逢这年京城大考,主考官见王勃是个矮小儿童也来赶考,心中有些不悦,便张口说道:
    蓝衫拖地,怪貌谁能认
    王勃马上答道:
    紫冠冲天,奇才人不识
    主考官一惊,觉得这小孩子果然有点才学,便让他考试,后调卷一看,文章甚佳,便欣然录取。
    所以王勃19岁时就做了朝散郎的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10: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之问巧遇骆宾王的故事

在骆宾王事败失踪后的许多年,一天,一位叫来之间的诗人到杭州灵隐寺游览。夜间,他就借宿在灵隐寺里。宋之问看着月色下寂静的寺院,寺前黑黝黝的奇峰,产生了写诗的冲动。他沉思再三,吟出了这样两句:“鹫岭郁岧峣,龙宫隐寂寥。”下面呢?他一时滞塞,怎么也接不上去了,只是苦苦在殿阈间徘徊,不断地重复着这两句,不知不觉间步进了一个禅堂。  突然,一个苍老而洪亮的声音从耳边响起:“这位少年,深夜不眠,还在作诗?”宋之间连忙抬头,只见一位须眉皓齿的老僧正在上方端坐,抖抖瑟瑟的长明灯把他的身影照得十分巨大。  宋之问心想僧侣中不乏诗中高手,便把已作的两句读给他听,并说自己正诗思枯塞。老憎听罢,立即嘡声说道:“何不接这样两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一听着实一惊,这是多好的诗句啊,远远高出于自己的水平!他在惶惑中赶紧谢别,后面的诗句也就源源而来。他这首诗的全文是这样的: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们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落花更发,冰轻叶未凋。风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君度石桥。  方家一眼就可看出,这是一首平庸之作,总体诗格不高,宋之问毕竟只是一个小诗人。但是,“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两句,确实器宇不凡,在全诗中很觉触目。  宋之问第二天醒来,想起昨夜遭遇,似梦似真。赶到禅堂一看,早已空寂无人。找到一个正在扫地的小和尚,死缠死磨地问了半天,小和尚才把嘴凑到他的耳朵边轻声告诉他:“这就是骆宾王!今天一早,他又到别处云游去了。”  这个故事很能使得后代文人神迷心醉。这位从乱军中逃命出来的文学天才躲进了禅堂,在佛号经卷间打发着漫长的岁月,直至须发俱白。但是,艺术的天分并未因此而圆寂,勃郁的诗情一有机遇就会随口喷出。政事、兵刀、讨伐、败灭阻遏了他的创造,只落得这位名播九州的巨子隐名埋姓、东奔西藏。中国文学史在战乱中断了一截,在禅堂中毁了几章。留下了数不清的宋之问,在写写弄弄,吟吟唱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10: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小学童羞走狂秀才

从前,有个很狂傲的秀才,学识虽不多,但偏爱显示自己,人们都叫他狂秀才。
    有一天,狂秀才出门,来到了一所学堂前,他看见一群学童兴趣十足地在交谈什么,他就想让这个学馆里的老师出来,和他比试比试才学。于是,他往大门口一站,大声说道:
    稻粱菽麦黍稷,这些杂种,哪个是先生
    那一群学童听了秀才的联句,都愣住了,不知道如何应对,秀才可得意了。这时,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学童站起来,站在狂秀才面前,把小胸脯一挺,伸出大拇指,很神气地对道:
    诗书易礼春秋,许多正经,何必问老子
    狂秀才听了,羞得脸都红了,在一大群学童的哄笑中,赶快溜之乎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10: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农夫妙对理直气壮

从前,有个姓张的财主少爷考中秀才之后,便在家里张灯结彩敬奉天地祖宗。少爷兴狂之际,想当众卖弄文才,便找正在院里吃饭的一群帮工对对子。帮工中有位年老的农夫,很痛恨张家对帮工的刻薄,正想法倒倒苦水,便站起来答对。
    张少爷摇头晃脑地出句道:
    四书五经有趣有味
    农夫举起手中的饭碗答:
    一日三餐无油无盐
    那张少爷不觉一惊,再也不敢小视这老头,便以祠堂为题出了一句:
    十根金龙柱,十颗小圆珠,十对宫灯十红十绿
    农夫晃晃手中的碗筷接对:
    一只青花碗,一个大缺巴,一双筷子一白一乌
    这时,张少爷听出农夫借答对奏起弦外之音,便没有好气地发火道:
    哼,吃老子的,喝老子的,还不知足
    农夫也毫不示弱,盯着祠堂敬祖宗的供桌回对:
    嗬,敬祖宗的,拜祖宗的,当然嫌少
    那张少爷被憋得干出大气,在场的众帮工齐声叫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10: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才女联句羞学究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老秀才屡试不第,只得在家办个私塾,当了教书先生。他总觉自己才华横溢,满腹经伦,经常咬文嚼字,吟诗作赋。有人送了他个绰号——“老学究”。
    有年暮春,一个儿童来拜师就学。老学究想试试他的功底,随口出了个上联:
    四野绿阴迎夏至;
    学生一听,傻了眼:这个上联景致、节气同时出现,不太好对,便摇了摇脑袋,没言语。老学究暗道:“此徒虽不伶俐,好在诚实老实,孺子可教,先收下吧!”
    谁知,第二天一清早,学生风风火火地跑来找老学究,迫不及待地对了下联:
    一庭红雨送春归。
    “哎呀,好!”老学究禁不住大吃一惊,这下联和上联可谓对仗贴切。“一庭”对“四野”,“红雨”对“绿阴”,“送春归”对“迎夏至”,真是珠联壁合!可转念一琢磨,这学生昨日还很愚钝,今朝怎么变聪明啦!不对,一定是别人帮他对的。仔细一问,学生照直说了:“是我姐姐对的。”
    “什么,你姐姐?令姊芳龄几许?”老学究欣喜若狂,死皮赖脸地问。
    “年方二八。”学生毫不介意。
    “啊!好,好!正是及笄之年。”老学究好不得意。
    傍晚散学,老学究特意把学生叫过来,满脸堆笑地说:“爱徒,尔姊乃当世罕见才女,为师再出一联,请她一对。”说罢,嬉皮笑脸地吟了上联:
    好书勤诵读;
    第二天一早,老学究早候在门外,等那学生来到,忙问:“可有下联?”学生随口回答说:
    佳句费推敲。
    “啊,又是一个绝妙佳句,难得,难得!”老学究简直其懵了,手舞足蹈地赞不绝口,他真想会一会这位才女。于是到了晚上放学的时候,又把那学生叫来,别出心裁地出了一上联:
    有约桃花坞;
    吟罢,再三叮嘱学生,要他姐姐来对,千万不要忘了。翌日,下联对了回来,也是五个字:
    无心坐杏坛。
    这下可把老学究乐坏了。哈哈,看来无心坐杏坛,是有意赴桃花坞啦!索性停了一天课,要前去拜会学生的姐姐。邻居小秀才见了,却“哼哼”冷笑起来。
    这一笑不要紧,把老学究闹了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忙问是怎么回事。小秀才酸溜溜地作了回答:“老先生,您的上联云‘有约桃花坞’,想前去会面,欲交桃花运。哈哈,不巧啦!这位千金回说‘无心坐杏坛’。你有约,人家无心。这杏坛不就是孔夫子讲学的地方吗?毫无疑问,是看不上你这个儒生。哈哈哈!”
    老学究如梦方醒,在小秀才的笑声中,羞得满面通红,抬不起头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10: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螃蟹八足横行九州

      明朝嘉靖年间,有一位御史微服出访,来到江南松江府地面。途中遇到一位过去的同窗。这位同窗正在某官宦家任教书先生,挽留御史多住几日,御史欣然答应,并从同窗处得知了不少当地民情。
    一天,正好是松江知府的寿辰,某官宦看御史谈吐不凡,便带他前往祝寿。入席时,宾主谦让座位,御史却毫不逊让,一下子坐到首位上。知府一看,心中便有几分不快,又不便发作,指着席上的
松江名菜鲈鱼出了个上联:
    鲈鱼四腮,独占松江一席
    意思是:松江的首席应该是我占的,你凭什么坐上去。御史一听,想叫我让坐,我御史在天底下何处坐不得我得对个下联,让他明白明白。他这出句的“鲈鱼”都是“鱼”字旁,我也……有了,御史一指席上的螃蟹:
    螃蟹八足,横行天下九州
    知府闻言,大惊失色。赶快打听这是什么人,有这样大的口气。听说是御史大人,急急忙忙叩
头谢罪,恭恭敬敬把御史稳在首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10: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世态炎凉状元拒客

从前,有个穷秀才,经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有时向一些有钱亲友借贷,不但不给,还往往把他拒之门外。
    后来,他考中了状元,荣归故里。当地名流富豪和原先那些有钱的亲友,都备了厚礼,约定某日去状元府攀附巴结。这新状元非常痛恨这些势利眼,到了那天,他不但不备酒礼迎,而且还在关着的大门贴上一副对联,拒见这些势利客。对联曰:
    忆当年,一贫如洗,缺柴缺米,谁肯雪中送
    到今朝,独占鳌头,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
    这类对联民间流传甚多,兹再录一联附后: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远戚近亲,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10: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周结巴歪对戏学监

有一年,朝廷派个学监到湖北松滋视察科举方面的事。学监听说这个县的农民周结巴很有名气,就下令召见。
    学监见周结巴一身土气,两脚黄泥,实在看不上眼,便问道:“你会诗文吗”周结巴说:“凡……凡是人家会……会的,我也……也会一点。”学监看他口气不小,出了一联,让他对:
    花园里桃花香、荷花香、桂花香,花香香花花花香
    这时,周结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学监问:“既然也会一点,为何低头不语”周结巴答:,桃……花在春,荷……荷花在夏,桂花在秋,花园……园里怎能同……同时看见呢”
    学监一听,自知考虑不周,便红着脸说:“你对下联就是,管它什么时候开呢”周结巴说:“那么小……小人就以歪对歪了。”说完断断续续地念出下联:
    大街上人屎臭、猪屎臭、狗屎臭,屎臭臭屎屎屎臭
    学监听了哭笑不得,十分尴尬。事情传到朝廷,一个堂堂学监被乡野村夫戏弄,成何体统,吏部向皇上参了一本,降了学监的官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6-14 10:07 , Processed in 0.16282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