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仙 发表于 2014-11-22 09:55:22

人 之 梅 子为鹤 ——嚼意“梅妻鹤子”及追述其渊源

本帖最后由 云仙 于 2014-11-22 09:58 编辑

                                          人 之 梅    子 为 鹤
                           
                                           ——嚼意“梅妻鹤子”及追述其渊源

                                                                  ○ 云仙
                                          
      探究梅之喻意,自古以来说法颇多。中国的文人墨客视梅花为四君子之一,梅花象征美丽、坚定,意为志向高洁、清雅脱俗;自古有:“傲雪寒梅”、 “不经一番风霜苦,哪有梅花百日香。”等句,象征壮士铮铮铁骨;然而,梅花不怕严寒,不畏艰辛,不怕吃苦顽强不屈的精神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同时,在中国的古迹名胜之地中,庾岭、孤山、罗浮三地主要成名于古籍记载、文人遗迹和诗文掌故。因而,庾岭是梅花风景的源头,孤山则是由林逋隐居,以“梅妻鹤子”咏梅佳句而闻名,是梅花风景的圣地;罗浮梅花村则以其“月夜梦仙”的幽美传说而闻名……这些情志,代表了我国古代梅花风景资源发展的最高境界。
      细嚼“梅”、“鹤”之意,迹寻“梅妻鹤子”之渊。孤人苦爱文字,进而嚼之。曾释意为夫之“梅”妻、夫之“鹤”子,即“梅妻鹤子”矣!此说常赢得众人开怀而笑,皆翘首称是。
      然,一日,小儿因答课后习题而提问其名之义,随淡然答之:“梅妻鹤子”!儿不明,追问,又释之:妈妈为梅,儿子为鹤也。至于是谁之梅,又谁之鹤,并未曾细究、细述。今日得空,为儿起名“鹤”及“梅妻鹤子”予以嚼字而释之。
      就单纯解释“鹤”字而言,《说文解字》中释:鹤,鸣九皋,声闻于天。从鸟,隺声。白话版《说文解字》有释:鹤,鸣叫时声扬九泽,闻于穹天。字形采用“鸟”作边旁,“隺”是声旁;汉典中称:鹤指各种类鸟的统称,皆为大型涉禽,包括一小组体高的涉禽,外形如鹭但构造较接近于秧鸡,通常大于鹭,与鹭不同的是有分裂的颅骨,羽毛更紧密,部分秃顶,嘴较钝并在近中央处有较大鼻孔,后趾向上抬起;在中国古代文学和绘画中,鹤主要有两个意象,一是大家很熟悉的长寿,如鹤发童顔,画中有松鹤延年。二是,名士高人,不与世俗合流,多半为向往自然率真的陷逸之人,多为闲云野鹤,独来独往。
      自幼家父酷爱书画,尤以“梅”取名,且源于喜爱一幅“寒梅瑞雪图”而得,是将喜爱之意寄予儿女,姊妹仨分别取名为:“瑞”(弟)、“雪”(姐)、“梅”。然,姻遇先生喜梅,而将孩名连母名而起,随典故“梅妻鹤子”,巧与宋代诗人林捕其“梅妻鹤子”之趣相投,情相近也。
      据画史记载,南北朝已经有人画梅花,到了北宋,画梅就成了一种风气。古迹名胜之地中庾岭、 孤山、 罗浮三地由于自然条件有限,艺梅实不称盛,但却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厚的人文意义,构成了我国古代梅花风景旅游最主要的历史场景,成为我们民族梅花观赏中较为核心的文化记忆和知识话语。北宋隐逸诗人林逋有“梅妻鹤子”之称,此句表达了作者纵情山水,不流于世俗的清高孤傲,向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据史料记载,林逋(公元967~1024)字君复,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出生于儒学世家,是北宋时代诗人。林捕少孤力学,好古,通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自甘贫困,勿趋荣利。及长,漫游江淮,四十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以湖山为伴,相传 ,二十余年足不及城市,以布衣终身。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丞相王随、杭州郡守薛映均敬其为人,又爱其诗,时趋孤山与之唱和,并出俸银为之重建新宅。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闻其名,赐粟帛,并诏告府县存恤之。逋虽感激,但不以此骄人。人多劝其出仕,均被婉言谢绝,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林逋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赏其诗,阅其人,究其行也。林和靖以杰出的咏梅诗词闻名于世,他隐居孤山,躬耕农桑并大量植梅,写出了不少咏梅佳句,其中一首《山园小梅》脍炙人口,在诗词界引起了轰动: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此诗将梅品、人品融汇到一起, 写出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绝唱之句,表达了林和靖喜梅、咏梅之清影和神韵,引起了许多文人的共鸣。至此,咏梅之风日盛,如宋代文坛上的几位大家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陆游、辛弃疾、杨万里、梅尧臣等,都写过许多咏梅诗词,出现了“明月孤山处士家”(陶宗仪诗),“潇洒孤山半支春”(赵孟诗),“幽人自咏孤山雪”(文征明诗)等等,明代诗人王猗又有“不受尘埃半点浸,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之句,皆已把文人们的咏梅风炒作了起来。在唐代即已见于白居易诗《忆杭州梅花,因叙旧寄萧协律》:“三年闷闷在余杭,曾与梅花醉几场;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在咏梅林诗中有许多佳句的同时,还因“梅妻鹤子”佳话的流传而得名。这缘于,与林逋的人品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背景有关。
      据传,林和靖既老,自为墓于庐侧,作诗云:“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有人问:“何不录以示后世?”答曰:“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传闻,有心人窃记之,得300余首传世。天圣六年(1028)卒,年六十一,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州为上闻,仁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葬孤山故庐侧(事见《宋史》卷四五七《隐逸传》)。宋代桑世昌著有《林逋传》。今存词三首,诗三百余首。后人辑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其中《将归四明夜话别任君》、《送丁秀才归四明》等为思乡之作。故宫绘画馆藏有所书诗卷,即为纪念林和靖的胜景。
      此生怎负梅为妻,玉簪一只留争讥。林和靖有过恋情,何以真心待“梅妻鹤子”?话说“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更有甚事,南宋灭亡之后,有盗墓贼以为林逋是大名士,墓中的珍宝必定极多,于是去挖,得见坟墓之中陪葬的竟然只有一只端砚和一支玉簪。端砚乃砚之珍品,是林逋自用之物,而那只玉簪又做何解释?终生不娶的林逋到底有着怎样的往事,以使他在青年时就灰心于世途,归隐林泉终老此生? 或许他的另一首以女子口吻所写的小词才是他的心声――“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己平。”
……
      几年前,偶随夫去杭州马一孚纪念馆考究,到孤山一游,浮现连连,随作诗《孤山观梅偶感》以愤之。
                   一
碧波环抱孤山影,一舰穿冲湖面惊;
梅花弄枝空照门,不见当年林捕君。
                   二
梅有心结千年禁,片片花瓣梢枝衬;
问君曾有几度林?淡淡沉香留翠亭。
                   三
蕊苞初出招人目,曾引无数英才妒,
鲍仁修建慕才墓,谁见当年林伯筑。
                   四
独占春芳暗香渡,斜影清浅画中竖;
人去千载孤山芜,粉蝶哪知魂断朱。
                   五
鹤子曾被林公疏,放任宽性不沾读;
昨日参赛棋无肋,明早贪睡待人督。
                  六
依树恋枝燕梦惊,鹤子归来即兴咏;
孤山一夜留人醉,错将春燕当花追。

香儿 发表于 2019-10-7 21:26:04

欣赏佳作,问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 之 梅 子为鹤 ——嚼意“梅妻鹤子”及追述其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