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屈子 发表于 2022-8-11 08:32:14

散文五篇

【网络百强作家】散文5篇
                                             叔侄情缘  将生命中的感动储存起来,你会发现自己是人世间最富有的人。  在家族中,我的祖辈为幺房,父亲是同辈中最小的男性,年龄和好几个晚辈差不多。在过去很长的一段岁月里,侄儿比叔叔大,外甥比舅舅大,是常有的事情。叔侄、舅甥往往不能根据年龄大小来判断长幼。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的父亲在县供销总社当会计,堂兄顺哥在神农架工作,叔侄相差不过一岁,两人志趣相投,说话随意,在别人看来像亲兄弟。  顺哥当时每月工资近30元,嫂子在家乡务农,家里已有两个孩子,只要一发工资,他就会马上到邮局把钱汇给嫂子。  我们一家五口人,靠父亲的工资和母亲的工分养活。  那年春季开学,堂兄庆哥没有交学费的钱,找到正在县城办事的顺哥,囊中羞涩的顺哥只好向父亲求助。  庆哥是县一中半工半读的高三学生,伯父腊月去世,三姊妹读书,全靠伯母的工分养活,现在连每月5元的生活费也供应不起了。庆哥特别爱学习,成绩也很好。庆哥走到学校报名那天,班主任叫他找亲戚去借一下。  顺哥找到父亲,郑重地说:“幺爹,庆弟找我借报名费。您是知道我家情况的,我的工资不多,手里只有生活费。今春是庆弟最后一个学期,如果借不到钱,他就要卷铺盖回家﹍﹍”父亲听后,忙说:“他要多少?”顺哥说:“15元。”父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顺哥连忙跑去告诉庆哥,可庆哥不好意思面对幺爹。顺哥又跑回来,说明原由。父亲二话没说,回到住处从皮箱里取出20元交给顺哥,叫他给庆哥送去。  后来,庆哥高中毕业后遇到开发神农架的大好机遇,在林区工作了一辈子。其间,他勤奋工作,步步高升,最后在宣传部长的位置上退休。  上世纪九十年代,父亲常常在《湖北日报》看到庆哥的文章,认真拜读,逢人便讲,他为有这样的侄儿感到无上的荣光。  在我的记忆中,改革开放前,庆哥几乎每年都要回老家过年,也常常给父亲拜年。在那段物质匮乏的岁月里,族人接来接去,相互走动,过年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就再也没有见过庆哥回到家乡。  现在,顺哥已经80岁了,也得了脑萎缩,但是在他清醒的时候,总是说起这件事,尤其是我抽时间去看望他。  叔侄情缘,多么令人难忘。  五年前,已经退休的庆哥回到家乡吊唁我的母亲。在安葬母亲后,他和顺哥共同主持和处理了父亲的赡养问题。  那是母亲下葬的当天晚上,我家召开了由父亲、姊妹、下一辈参加的24人的家庭会议。庆哥组织讨论商量了父亲的今后生活来源与照管,生病治疗费与看护,房屋的继承与维护,田地的划分与分配。综合四个方面的意见后,顺哥宣布了结果,在场的所有人不约而同鼓起掌来。  那一幕,至今挥之不去。两位堂兄合情合理合法、公正公平处理了父亲的晚年生活,公正的决断,族人及乡亲赞不绝口。  第二天,庆哥因家事回去了。走前,他委托顺哥,将写好的协议交给父亲,再逐人签字盖章,复印后一家一份。  叔侄情缘,多么令人感动。  人间情缘就像阳光,无处不在,却很少为人发觉。叔侄情缘更像一颗美丽的钻石,一旦发现光芒万丈。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人与人相遇是缘,碰到是福。人的一生总会遇见各种各样的情缘,不论遇见谁,都要以诚相待,用心关怀,彼此温暖,彼此珍惜。  云卷云舒,仰望蓝天带给我们自然的恩赐,心中会有一份感动;花开花落,接受别人“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感恩,眼中会有一份感动;潮涨潮退,品析世间万物的和谐,脑海会萌生一份感动。收藏住这些感动,昨日的落叶会飘飞地更加洒脱,今天的鲜花会盛开地更加绚烂,明天的绿树会生长地更加茂盛。  在漫长而又短暂的生命之河中,总有那么些话语和行动打动我们的心。多年以后,当我们回想起往事,回想起打动自己心灵的话语,回想起一个个感人的举动……细细咀嚼,却是那么温馨,那么甜蜜。
                                                 至亲留给我们什么  一个属相轮回,我失去了三位至亲至爱的人。  大哥:安详离去  那年,大哥因癌症离开了我们时,样子十分安详,几乎没有一点痛苦。在出殡时,我们再次看他一眼的时候,大哥仍旧一副熟睡的样子,这一印象至今挥之不去。  在大哥检查有了癌症之后,母亲就渐渐有了白发。在我的记忆深处,祖母70多岁去世,外祖母80多岁离开,母亲70岁以前,她们的头发都未白一根。母亲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在缺衣少食的年月,头发总是那样油黑。  大哥住院治疗三年后离我们而去。在病床上,大哥奄奄一息,已经无力睁开他的眼睛。弥留之际,他一定听到了亲人的哭泣,可他选择沉默,选择安详的神情与我们作了最后的道别,足见他超人的智慧和神奇的意志。  我见过癌症病人挣扎的,也听过痛哭的,他们走的样子那样难受,往往撕破亲人的心肺。可是很少见过像大哥在亲人面前从不呻吟的斗士。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癌症给他的疼痛像刀割一般,喝着特批的丸药,最后几天,药丸完全丧失了止疼功效。  现在的我终于明白大哥为什么那样:他是不希望衰老的母亲被苦闷纠缠,他知道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他是不想父亲活在难过的世界里,他知道父亲一直深爱着他;他不希望亲人动摇正确的人生观,他知道我们一直把他当作“强者”。  大哥离开我们已经十二年了,他安详的样子仍在脑海,想他的时候,仿佛就在眼前。  多少白发送走黑发,只恨苍天薄义。心中曾有一缕牵挂,只盼古稀之年度余生,还能接过你飘香的茶。岁月无情,人生无常,茶香成了父母的奢望。也许正是这样,大哥选择了安详离去。  母亲:走前滴泪  母亲一生没有住过医院,吃点儿感冒药已经是大病了。  母亲去世那年76岁,喂了两头年猪,种了两亩农田。  那天上午9点,侄儿气喘吁吁跑来告诉我母亲正在医院抢救,叫我赶快过去。来到母亲的病室,只见她紧闭双眼,正在一边输液一边输氧。医生告诉我,病情极其严重。  第二天,县人民医院神经科主任来院会诊,告诉我们不需转院了,早作后事准备。  母亲要永远离开我们了,我一直守护在她的身边。直到最后那一刻,她都没有睁眼,没有开口说话。在众多的孙辈中,李诚是她最心疼的孙子,母亲担当了他12年的监护人。姐姐带着他去给母亲告别,他含泪喊道:“奶奶,我来看你啦。”这时,我看见母亲的眼角滚下了晶莹的泪珠……  这一刻,我终身不会忘记。这世上儿女很多时候的幸运都是长辈的善良和无私换来的。天下的儿女往往生活在幸福的阳光下,而母亲则往往生活在牵挂的碎片中。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什么是鲜活的善美,什么是真正的善美,什么是永恒的善美。  李诚:舍己救人  今年暑假,李诚也离开了我们。他跟母亲和大哥一样善良。他去救同学掉进了深水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年仅17岁。  他奔向呼救的同学,毫不犹豫地扑过去,伸出手用力拉同学的那一刻,永远珍藏在我们的心里。  李诚出生几个月就没有了母亲,奶奶扶养至12岁,初中和职高跟姑妈生活。受奶奶和姑妈的影响,善良的种子深深埋藏在他的心灵家园。他有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也是特别好的同学:小向和小朱。  8月20日,小向提出请他和小朱共进第二天的生日宴,父母答应了他的要求。21日,小向的母亲做了一桌好饭,三个好朋友津津有味地吃着午餐,快活地谈论着过去的事情和同学的故事。饭后,他们来到峡口大桥兜风、玩耍。太阳像个小火球,有点燥热,“会点水”的小向提议去向家河游泳。正好一辆面的开来,他们便上车去了目的地。  李诚是最怕冷的,伏天睡觉还要盖薄被子。跟着同学游泳去过几次,只在岸边坐坐,卷着裤子在浅水里走过几回,但从未扑到水里学过,完全是个旱鸭子,看见深水就腿软。小朱跟其父学过,但没有学会,跟旱鸭子没什么两样。  他们来到一片不大的水域上游,对面有一个小河坝,河坝内侧有一个约2两米宽的深水区,一直伸向下游,周围全是浅水。  小向说:“我在前面游,你们在后面跟着学。”小向扑进水里游起来,小朱看师傅飘在水上轻松自在,脚一蹬,用力扑到水中,很快就掉进了深水区,大呼“救命,救命。”小向赶忙回过头来,只见站在岸边的李诚一边叫他“快救人”一边扑进水里去拉挣扎的小朱。李诚毫不犹豫地用力一拽,结果自己歪进了深水区……  小朱被小向死命拽到了岸边,可李诚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送大哥,恨苍天寡义;送母亲,叹祖孙情缘;送李诚,怨人生无常。我曾多么勇敢与坚强,可是在至亲至爱的人一个个离去之后,我抑郁,我彷徨,我不知路在何方。我曾想消沉乃至放弃自己的梦想,可是,我很快明白那是懦夫与愚钝,母亲、大哥,乃至晚辈都会瞧不起。我得坚强起来,应该更加坚韧,应该更为坚定地歌颂真善美。  我崇拜勇气、坚忍和信心,因为它们一直助我应付我在尘世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  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名人是一座丰碑,我们应从他们的言行中汲取力量,学得智慧,实现理想。的确,遇到困境和厄运,勇气和笑脸多么重要。  普通人同样美丽,他们的心灵、德行、精神、风采同样值得寻味。  祖孙三代人离开了我们,他们留给我们的东西太多太多。我只想说:“善美长存,善美永在,善美飘香。”  我为有这样至亲至爱的人骄傲!
                                                    布鞋情丝  布鞋情丝是一首缠绵的歌,不论是苦涩,还是欢畅,都是今生的珍藏。  提起布鞋,现在的孩子一定很陌生,而我却十分熟悉,因为布鞋伴我走过了如梦似幻的美丽的孩提时代。  母亲所做的布鞋,在小山村里很有名。她做鞋不像别人做得又胖又圆,也不是单一色调,而是把鞋设计得稍方、微尖,有时还在鞋上绣朵花儿,缀个小花朵什么的,使布鞋像个小工艺品,显得特别纤巧大方。常有左邻右舍登门讨教,母亲总是不厌其烦地去教,教会的年轻媳妇还真不少。  布鞋的做工并不是那么容易,最费神的是做鞋底。一年到头,母亲总是收集不同的布条或碎布,到了三伏天,一层面糊一层布条,最后堆成方形,布片粘在木板上,再放到太阳下晒。太阳越大越好,大太阳晒两三个就成了“布壳子”,接着把各种各样的纸鞋样放在它上面剪出“样子”,再照样子铺上些松软的布片,便可以纳鞋底了。  在记忆深处,母亲手里总有纳不完的鞋底。白天在集体挣工分,晚上便纳鞋。那时候,全家老小穿的鞋几乎全是母亲做的。听着母亲用力纳鞋拽针的轻响,那是多么和谐,多么温馨,那美妙的声音常常伴我进入梦乡。  大约四、五岁时,外婆常来我家小住。在姊妹中,外婆最疼爱我,尤其喜欢给我讲狐仙鬼怪,虽怕人却爱听。外婆讲到且听下回分解处,我总喜欢插嘴:“结果呢?结果呢?”外婆便又讲起来。我问个不休,外婆自然讲个不停。外婆的心里装着无穷无尽的神话,弄得我天黑不敢出门,听到门响,就往她怀里钻。她打趣地说:“世上哪有鬼,是唬你的。”但我从未相信那是假的,睡觉总要用被子盖住头不可。  后来,外婆去世了。有一天,我在母亲面前哭着嚷着要去见外婆,要听外婆的神话,惹得母亲伤心落泪,伤悲的母亲很快收起愁容,立即转移话题:“你看,布鞋又磨破了……噢,要过年了,去看看你的新鞋子。”  穿新鞋,过年;过年,穿新鞋。在那年月,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自然把什么都忘得一干二净。布鞋,你怎么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或许,只有母亲知道。  母亲每年给我们每人要做两双布鞋。一双单的,大年初一穿上;一双棉的,过冬穿上。穿上新鞋,别提有多神气!  1983年暑假的一天,我拿到了师范的录取通知书,母亲格外高兴。这以后,半夜醒来,总能看见外屋的灯亮着。原来,她在为儿子赶做新鞋。在我将要去报到的前一天早上,母亲走到我床前,叫我穿上新鞋,说是脚会舒服一些。我发现她累了,眼里布满血丝。此时此刻,我有什么理由不穿这双凝聚着母爱的布鞋呢?我穿上新鞋和几个同学在香溪河畔好好地逛了一趟,向儿时的乐园道别。  下午,我要赶到县城与来接我们的老师会合。上车前,母亲拿着一个鞋盒,对我说:“献忠,把布鞋脱下,穿上买的新鞋。”母亲帮我把布鞋脱下,拍了拍鞋底的泥巴和鞋帮上的灰尘,用塑料袋套好,装进盒子里,拿回了家。  回头,我望了望亲爱的母亲,望了望送我的亲人,感概万千:是大山孕育了我的生命,是亲情给了我爱的天地,是布鞋促使我走出了农门……  如今,我在教坛耕耘了30多个春秋,一切如过眼烟云,飘渺无影,然而布鞋情丝却历历在目。
                                                      美丽的转身  故乡小镇,民风淳朴。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不少人开始铺张浪费,婚嫁、生日、乔迁、升学、丧事大操大办,电视台点歌、发讣告,宴席、烟酒的档次,礼金的标准也越来越高,高价彩礼,讲排场,比阔气,滋生出许多病毒。  六年前,小镇开始落实《党员干部婚丧嫁娶暂行规定》,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头响应,点歌台取消,小镇的风气开始扭转。但是,小镇的老百姓依旧遇事大操大办,乐此不疲。如今,小镇来了个“美丽转身”,令人称快。  这一巨变,龚波和龚裕功不可没。  龚波下学后就学开了汽车,技术一流的货车司机,小镇居委会一组人。拿到驾照后,他就专心在小镇拉货跑运输,那时开车的不多,加上他为人厚道,很有人缘儿,连小孩子都知道小镇有个龚师傅,自然生意特别好,是小镇少数人先富起来的运输专业户。  龚家是淹田淹树的移民,被称为“双淹户”。三峡库区蓄水前,在新集镇移民小区建了一栋占地100平米的五层楼房。之后,龚家兄妹三人相继成家。不幸的是弟弟成家不到一年就出车祸走了,弟媳改嫁去了县城。龚作为长子,又成了唯一的儿子,赡养父母,更加尽心尽力,他的妻儿与父母相处和美。  龚的父母虽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但身体都很健康,既种着农田,还开了一个小卖部,过着安逸的老年生活。经熟人介绍,征得父母同意,龚到上海去打工。打工干老本行,深受老板赏识。有时开老板的小车接送客人,有时开单位的大车接送货物,有时又开公司的小客接送员工,老板见他技术好,能吃苦耐劳,人又忠实,开的工资是龚在家乡的好几倍。  三年前的五月,龚的父亲撒手人寰。在接到父亲突发急症的电话后,他立马赶回了小镇,陪父亲走完了最后一段痛苦的小路。  在故乡小镇,过事儿都要请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主事,过喜事所请的叫“知客”,过丧事所请的叫“督管”。  父亲入殓后,一家人在三楼客厅和督管商议后事。龚提出一切按农村习俗办理,但不收情钱。督管出于好意,说:“你们在镇上也不是讨人嫌的人家,哪家过事你们没去上情呢?还是收情好。”伤心的母亲说:“这事,波子之前就和我商量过了,他说服了我,其中缘由,以后再说。这次,麻烦督管您了。一切都按波子说的办理。”  晚上,亲朋好友、集镇上的居民前来吊唁,有的烧香,有的听“丧歌”,有的回忆亡人生前的事情,有的陪龚的母亲说说话,有的打扑克……陪老人最后一夜,第二天早上,自发地送老人下葬归土。  龚办了一个纯朴而又圆满的丧事,震撼了故乡小镇,传为佳话。  婚丧嫁娶走味儿的根源在收情。只有不收情,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歪风邪气,最终回到移风易俗上来。  龚裕,居委会五组人,开小煤窑发家,三峡库区蓄水后,与人合股建了一个货运码头,是小镇赫赫有名的农民企业家。  去年,58岁的妻子因病去世。龚请督管来主事,商议收情的问题时,督管说:“老龚,如果你不收情的话,别人会说你不合时宜。就是当下说的那个时髦的词语——另类!”  “波子不收情,安葬了他的父亲,移风易俗,多好。”龚说,“收情收出了多少烦恼啊!时时会听到那些难听的话,时时会听到攀比的悲哀。本是礼常往来的真心真意,本是纯洁美好的乡风乡情,因收情而变味儿了。人心疲惫,心地疏远,多不好啊!我就当一回另类吧!”  “的确,婚丧嫁娶,礼尚往来,在小镇走了味儿。”督管颇有感触地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你老龚放心,这个‘督管’我当!”  督管说到做到,把招待、追悼会、下葬诸事按照乡风乡俗做得朴实、得体、有板有眼,受到东家好评。龚热情接待,配合督管料理事务,吊唁的人赞不绝口。督管自豪地说:“这次做督管,是我一生的荣耀。因为它将改变人们的意识与言行,树立良好的民风。”  在过去不良风气的裹挟下,婚丧嫁娶的主题之外掺入了不同程度的利益考量,有甚者本末倒置,谋利成了目的,主题反而流于形式。这样的现象,大家既深恶痛绝,却又或主动或被动的参与其中。  在两龚的带动下,小镇的婚丧嫁娶移风易俗,来了个“美丽转身”。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倡导文明婚礼,不大办宴席、大收彩礼,把钱投入农业生产;提倡“厚养薄葬”,让老人有生之年真享儿女福。  在两龚的带动下,人们把婚事办得排场体面误解为富裕文明的象征,改变了;人们把出丧轰轰烈烈误解为孝顺,就是“传统美德”,改变了;乔迁之喜、生日祝寿、升学宴会,改变了。  故乡小镇婚丧嫁娶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风气逐渐失去市场,倡勤俭、拒铺张、反浪费蔚然成风,群众不再为不堪重负的‘人情债’苦恼。  这是何等美丽的转身。
                                                老牛的晚年  在我所见过的老人中,老牛简直是太幸福了:退休后,祖孙三代住在一起,和睦相处,邻里羡慕不已;老伴儿帮做家务,自己接送孙子上学,其乐融融;儿子儿媳在国企上班,工作顺利。  正当一家顺风顺水时,老伴儿去世了。没有老伴儿后,儿女们渐渐感到不对劲,因为老牛一直病怏怏的。有人说:“老牛走了神,莫不是犯重丧?”  一个人去世后近则百日内,远则一年左右,家人或者亲戚中又有人相继去世,就叫犯重丧。鄂西民间至今流传着这种说法。犯重丧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死者去世的日子犯了重丧,另一种是举办葬礼的日子犯了重丧。  于是,两个女婿和儿子赶紧到镇上请周瞎子算,结果,不犯重丧。大家心里的这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不犯重丧,别的事情总会想出办法解决。  牛家人背着老牛商量对策,最后决定把他弄到外面去转转。小姑娘接到县城玩了个把月,不是大女婿电话问候,就是小儿子电话关心;大姑娘接到省城玩了两个月,不是儿媳打电话问候,就是小女婿打电话关心……老牛的气色渐渐地好起来。那晚,他对女婿说:“小向,明天我想回去。我想虹娃子了。他去上早自习,有时天还没亮,需要我送他。我知道你们接我来的用意。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你妈走了,我得好好活着,才对得起她的在天之灵,不能给你们添麻烦。”  老牛终于走出来了,大家都替他高兴。儿媳舒心地说:“爸爸总算熬过来了,我们总算放心了。”回到小镇,老牛依然做着接送孙子读书的活儿,有时也帮着做些家务。为了锻炼身体,他还做起半亩地的园子来。一家人吃上了绿色蔬菜,儿孙们笑逐颜开。老牛的身体好,气色好,说话一脸笑。  老伴儿满周年,儿孙陪着老牛去上坟。来到老伴儿的墓前,老牛眼里噙着泪水,慢慢地转了一圈,回到坟头。他点燃三炷香插进香炉里。“老伴儿,我们都很想你。你在牛家的功劳,儿孙们都记在心上。今天,站在你的面前,我要说三件事。不说出来,我会睡不着觉。有一回,你去园子点菜,回来晚了,我把你狠狠地吷了一顿,还把锄头丢到坎外。你那么辛苦,我还那样对你……现在我做园子才发现自己的过失。”老牛停了一会儿,说,“那一年,你教育儿子,我把你训了一顿,说儿子由老子教育,你把姑娘教好就行了。我是旧社会过来的人,没有多大的文化,有男尊女卑的落后思想,在家中有大男子主义的言语。这回我到外面转了回来,才发现自己的错误,请你原谅!”  老牛悔恨不已,用左手的食指揩了一下左眼的泪,用右手的食指揩了一下右眼的泪。儿孙们站在他的两旁,没有一个人想到了老牛今天会说这样的话,既有伤心难过,又有一些感动,更有一丝欣慰。  一个家庭有个好母亲,才能造就一个完整的好家庭。一个家庭中的好母亲可能让三代人都幸福!老牛一家和和美美,得益于老伴儿的能干与贤惠。  老牛出生在旧中国,虽长在红旗下,但多方面的原因,读到三年级就下学了。在县搬运站成立时招为搬运工,因思想好,一直踏实肯干,当了多年的站长。在县搬运站破产时刚好退休,养育的三个孩子也都参加了工作。也许是当了多年的小萝卜头的缘故,老牛在家中的确有点儿大男子主义,对老伴儿说话有时重了点儿,但对老伴儿还是很不错的,一辈子未动她一指头。听到老牛说重话,儿女总想为母亲挽回一点儿面子,每每话到嘴边,她总是说:“你爸是个直性子,倔,他的话,你们都莫放在心上。莫管他,事情就过去了。”  老伴儿有许多故事,影响着牛家人。  大家原以为老伴儿不在了,老牛这回要折福了。结果,他依然无比幸福。其中缘故,有后人的孝顺,也有自己的修为。  一个老人能够发自内心地说出自己的过失,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  一个老人能认识到自己对伴侣的不当言行,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我说的第三件事是我的身体硬朗,种着你留下的菜园子……”老牛有点激动,长舒了一口气,说,“后人都还好,对我没得话说。你放心吧……”  那天早晨,他散步来到昭君浣纱广场,遇到了同事老万。十多年未曾见面,自然分外激动。二人手拉手坐到调椅上,从退休后说起,讲得有滋有味,吸引了许多散步人的眼球,而他们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我退休后,回到老家,喂猪,养鸡,种菜,还种了两亩粮田——喂牲口,不买狼食。儿子在镇上做生意,就住在那儿。”老万站起来,用右手指了指,坐下继续说道,“孙子在外地打工,也结了婚。儿媳叫我们搬来跟他们在一起生活,考虑到生活习惯搞不好,还有几代人住在一起难免磕磕碰碰,所以只是偶尔来一下。现在和老伴儿住在乡下。”  老牛听后,猜到老万的儿子当不了家,儿媳说的只是面子话。老牛不放心自己的猜测,问了句:“老万,媳妇那样说了,你和老伴儿就到镇上住,什么都方便。我们也可以常在一起玩,多好呀!”  “我的命没你的好,你的儿女争气,对你好。老牛,不怕你笑话,我和老伴儿来住过半年。老伴儿累病了,儿子还嫌她没做好家务事;我倒把工资补贴家用了,儿媳还说我的工资太少,叫我去做保安,再挣点儿;重孙也不要我们抱,孙媳妇说我们身上有气味儿。”  老牛感慨万千。老牛把自己的生活如实讲给老万听后,老万羡慕不已,说:“老牛,像你这样四代同堂的太少了。你是当下最幸福的老人!”  回到家里,老牛对老万的话感到有些不解——我真的是最幸福的老人?  吃晚饭的时候,孙媳带着重孙从娘家回来,儿媳特意做了牛腩火锅。吃饭时,老牛面前总是放着他喜欢吃的。孙媳把第一勺牛腩舀进他的碗里,儿子儿孙随时帮他挑菜。晚饭后,孙子陪老牛出去转一转——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孙媳去厨房、餐厅、客厅收拾,儿媳去老牛的卧室、床铺收拾,儿子陪着重孙去玩具房拼装汽车……听见老牛到屋的脚步声,大家陆续都来到客厅,陪他说一会儿话,然后,老牛再回屋睡觉。  老牛坐到沙发上,很高兴地说道:“我的退休工资不多,我去老魏那儿做门卫,再挣点儿,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你看,现在养个孩子要好多钱。我想了好久,今天才跟你们说,不知大家有什么看法?”  “虽然我们建了三层的私房把积蓄花光了,但是我们平时的花销还是够的。您千万别那样想。”儿媳说,“只要您身体好,比什么都强!”  “不许去!”儿子说。  “我老了,身上也有气味儿,窜进窜出,不大好。我生活能够自理,自己弄饭吃还耐得活。你们把我的铺搬到老屋去,有时间来看看我,我就心满意足了。”  “现在是四代同堂,我们希望五世同堂。您放心地安享晚年生活好了,谁敢说您的坏话,我们绝不饶他!”孙媳妇说完,老牛爽朗地说:“我相信你说的话,你跟你妈一样,为人耿直,说到做到!”  “爸爸,如果您有找老伴儿的想法,尽管说,我们可以帮您找一个。”儿媳说。  “我已经给你们添了太多的负担,找个不是给你们再添负担吗?况且,自你们的妈去世后,我从未有过找个伴儿的想法。我们这代人从一而终,再婚的很少。你们能够为我这样想,在生我养我的地方,实属少有,我今天太高兴了……”  月光透过窗子照进来,卧室里格外清幽,如诗如画。在这美妙的境界里,躺在床上的老牛想着自己晚年的生活,深深地感到自己太幸运,太幸福……  去年,老牛突然起病,在医院住了半年。因疫情,照看病人,进去要做核酸检测。照看的人,至少一周才能出来。每次进去照看都要做核酸检测,虽然麻烦,但是后人抢着去照料他。  今年出院后,老牛在家继续吃药,已经不能自理,全靠后人服侍。后人没有怨言,服侍得更好:卧室整整齐齐,床铺干干净净,老牛身上洗得没有一点怪味。按时吃饭,准时喂药。药没了,总有人及时买来。有时老牛坐在轮椅上,还被推出来晒晒太阳;有时老牛要看重孙,只要一喊,小东邪就跑到屋里和他“聊天”。  现在的老牛,只能喝牛奶,只能吃面包,非常瘦,看样子躺在床上永远不会站起来了。  老牛的后人一如既往地服侍他,儿子儿媳没有半点怨言,一家人受到牛家族人的好评,受到邻里乡亲的称赞。  孝行在延伸,延伸的孝行更加光彩照人。  谁说久病床上无孝子?  老牛,你多么幸福,我为你感到欣慰。

      作者近照(传不过来)      作者简介:  李祚忠,男,汉族,教师,笔名:忠珍、昭君屈子、无语,2013年10月开始文学创作,2015年加入县作协,2016年加入市作协,多家知名文学网站会员,签约作家,书刊、网站发表作品多篇,入驻中国散文网作家文学馆专栏,创作辞条入编《新中国七十周年文艺名家名典》。2018年8月散文集《真情似水》,2020年8月短篇小说选《苍天有眼》,2022年8月诗歌集《雨中漫步》。  通讯地址:湖北省兴山县昭君镇长宁街67号,电话:13886746031,邮箱:13886746031@163.com


竹林康 发表于 2022-8-11 09:48:16

欣赏佳作!祝创作愉快!

香儿 发表于 2022-8-11 09:54:45

多少白发送走黑发,只恨苍天薄义。心中曾有一缕牵挂,只盼古稀之年度余生,还能接过你飘香的茶。岁月无情,人生无常,茶香成了父母的奢望。{:handshake:}

香儿 发表于 2022-8-11 09:54:54

这世上儿女很多时候的幸运都是长辈的善良和无私换来的。天下的儿女往往生活在幸福的阳光下,而母亲则往往生活在牵挂的碎片中。{:handshake:}

香儿 发表于 2022-8-11 09:55:03

善美长存,善美永在,善美飘香。{:handshake:}

香儿 发表于 2022-8-11 09:55:14

回头,我望了望亲爱的母亲,望了望送我的亲人,感概万千:是大山孕育了我的生命,是亲情给了我爱的天地,是布鞋促使我走出了农门……{:handshake:}

香儿 发表于 2022-8-11 09:55:40

文笔朴实,情感真挚。欣赏楼主的文采,问好。{:handshake:}

昭君屈子 发表于 2022-8-12 05:14:05

香儿 发表于 2022-8-11 09:55
文笔朴实,情感真挚。欣赏楼主的文采,问好。

谢谢管理员。{:handshake:}{:handshake:}{:handshake:}。不知为何照片不能显示。

昭君屈子 发表于 2022-8-12 05:15:38

竹林康 发表于 2022-8-11 09:48
欣赏佳作!祝创作愉快!

{:handshake:}{:handshake:}{:handshake:}

昭君屈子 发表于 2022-8-12 05:27:59


桌面

清平乐 发表于 2022-8-18 06:46:02

意蕴丰盈,文笔生动,欣赏佳作,问好!{:handshake:}

莲花王子 发表于 2022-8-31 11:55:51

纳入2022年8月31日经典文学城微信公众号发布。

马林 发表于 2022-9-1 10:28:58

感佩情怀,问好{:handshak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散文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