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10|回复: 2

一砚残雨写心愁 ——李清照词赏析(三)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14-9-29 06: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崔长平 于 2014-9-29 06:19 编辑

李清照(2).jpg
一砚残雨写心愁(三)
——李清照词赏析
■崔长平


    在这一时期,最能诠释李清照婉约蕴藉、纤柔工丽之词风的,莫过于她名作之一的《一剪梅》。在这首词中,她以委婉细腻的笔触倾诉了对赵明诚绵绵不绝的思念之情,用看似平淡无奇的词语,却表现出了新颖秀逸的格调和俊雅灵妙的境界。我们还能从字里行间看出,李清照把《一剪梅》的“曲调简洁、节奏平舒、叠字叠韵、往复低回、音缓韵长”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无论是时间、空间还是物象的选择,都能渲染一种离情别绪的氛围,衬托一种孤寂凄凉的心境,从而达到了触景生情、融情入景;两相烘托、互为映衬的目的。从时间上看,“红藕香残玉簟秋”,“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四句,就已经点出了香残秋日、雁鸣秋云、月明秋夜、花落秋水。从空间上看,深闺(玉簟)、湖上(兰舟)、云中(雁字)、西楼(明月)、词人(眉头、心头)依次迭现,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直至眉间心上,形成了一个收放自如、开合循环、跨越颇大的空间维度。从物象的选择上看,可谓具体而明晰,意绵而凄迷:红藕香残、玉簟生凉、兰舟独上、云中雁字、月满西楼、落花逐水、眉间心头。
    萧索的秋日,闺门清冷,就连床上的玉簟也显得寒气袭人。此时此刻,她多么需要温情,多么需要夫君的关爱与呵护啊。愁闷难解之时,还是让秀美明澈的山水来荡涤自己的沉郁和失落吧。然而,在红藕香残的季节里,与之相伴的,惟一兰舟耳。往日的夫唱妇随、举案齐眉;携手并肩、如影随形而今成为温馨的回忆。本欲借山水暂移愁情,而眼前的情景,更令人倍感孤单、愁上添愁。眼望云天,想觅得鸿雁传书,而征鸿过尽,留给自己的只有暮色滴沥的西窗外 —— 一轮孤月。春去秋来,逝者如斯;落花流水,红颜憔悴。天遥地远,劳燕分飞;竟夕辗转,共愁而眠。凭谁问,思念何消、愁结可解?那一丝淡淡的闲愁啊,刚从紧蹙的眉间飘落,又在心上绽放一蕊血红!
    本词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收束,把“闲愁”描写得直观形象、富有动感;触手可及、妙义无穷,与她的“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以及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境似相同,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这首《一剪梅》,把词人的孤独、相思、企盼、闲愁、无奈、悲叹、哀婉等千般思绪交汇一起,纵横穿织,上下游离,一番精心铺衬之后,终以警策之语告终,给人一种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之感。
    宋徽宗崇宁年间,蔡京当政,朝廷内部党争再起。权臣蔡京与宦官童贯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极力排斥和打压元祐旧臣。他们设立“元祐党人碑”,将司马光等人逐一定为奸党,碑上有名者永不复用,而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也名列其中,终被罢职远徙。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时任参知政事、次年升任宰相的王安石开始推行变法新政。他的变法新政在朝廷内部引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激烈纷争,进而演化为一场此起彼伏、勾心斗角、相互倾轧的权力之争。朝中新党大力支持新政,而旧党则极力反对新政。旧党重臣中包括不少德高望重、位高权重的著名人物,如韩琦、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等。而李姓父祖皆出自“蚤有盛名,识量英伟”的大学士韩琦门下(李清照《上枢密韩公诗二首》“父祖皆出韩公门下”)。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李格非“再转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同在馆职,俱有文名,被称之为苏门“后四学士”。正因为此,李格非与元祐旧党过从甚密、干系难脱、殃及自身。尽管在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大赦天下、解除党禁,而他也只得到一个徒有虚名的“监庙”职位,其后一直在原籍安静地生活。这场持续达半个世纪的新旧党之争,纷纷攘攘、两相较量、此消彼长,对北宋的最终覆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令人可悲的是,在这场殊死较量的官场争斗中,李格非成了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的政坛对手。亲人手足之间,出现了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的悲惨场面。蓦然间,赵明诚和李清照跌入了毁誉相较、情仇相系、恩怨相分的深渊。李清照曾以儿媳的身份赋诗上书赵挺之,劝他虑及“人间父子情”,不要做仇者快亲者痛、两败俱伤、遗人笑柄之事。更令人可悲的是,赵挺之最终也遭到蔡京毫不留情的迫害。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三月,赵挺之驾鹤西归。在他去世仅仅三天后,赠官被追夺、财产被查封、家人受株连、亲属遭拷问。就在这年,二十七岁的赵明诚和二十四岁的李清照也被遣返原籍,自此,他们屏居青州乡里整十年。
    然而,对于李清照和赵明诚而言,这十年,是他们清静悠闲、平和舒适、自由自在、夫妻相聚的十年,也是李清照一生中难得的宁谧而恬淡的美好时段,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他们夫妻之间共同度过的第二个蜜月期。
    赵明诚温雅敦厚、生性淡泊。屏居乡里之后,心无旁鹜、目不窥园,潜心于金石书画的搜求与研究。尽管居家生活“仰取俯拾,衣食有馀”,但他们的积蓄大多耗费在购置钟鼎彝器、碑铭石刻上。不过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勤俭持家、清淡度日,并不追求奢靡华贵。也可以这样说,屏居青州与随后的出守莱州、淄州期间,是夫妻二人相互切磋、共研学问的黄金时期,也是赵明诚金石事业获取最大成就的时期。
    李清照自幼博闻强记、遍览群书,其博学聪敏程度远在赵明诚之上。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曾经回忆起这段欢愉的生活:“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一日三餐之后,夫妻二人坐在他们的书斋“归来堂”里烹茶品茗,然后谈及史事,以说出在某一本书、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来决胜负,谁取胜谁先饮茶,其结果总是李清照力拔头筹。当赵明诚展卷查证时,李清照已经满怀信心地端起茶盏,并且笑得茶水都溅了出来,最终反而不得饮。这是何等的温馨欢愉,何等的情意绵长啊!
    正是这种清静平和、美满甜蜜,滋养了李清照的迷人风采,酿就并促发了她的蓬勃而旺盛的艺术创造力和作品的厚重内蕴与醉人魅力!她的词作《鹧鸪天》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桂花的颜色并不秾丽姣美、光彩照人,只是暗淡轻黄、素面朝天,而她的性情也是温婉柔和、恬静羞怯。她情怀疏淡、蛰居山野,然而她的芳香四处流溢、沁人心脾。不需要浓妆淡抹、铺红叠翠地修饰,她的芬芳和优雅无与伦比、高格自成。馥郁之香,定会让梅花妒忌、菊花羞愧。中秋时节,画栏开处,还有谁能艳压群芳、香满人间、与之堪比!当年的屈子啊,竟然没有把桂子列入名花奇卉,可见也是情思无几了。岂不知,桂花也是高标独具、品性卓然啊!
    众所周知,李清照一生尤爱梅花,咏梅词达五首之多。“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满庭芳》)道出了梅的风流品格;“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渔家傲》)描写了梅的娇嫩旖旎;“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玉楼春》)点画了梅的晶莹玉润;“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蝶恋花》)描绘了梅的芳容惊艳;“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清平乐》)抒发了对梅的怜惜;“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孤雁儿》),抒写了对梅的眷念,然而在桂花面前,梅花也不禁心生妒意。在李清照的笔下,菊花也是花中最爱、别赋深情。如:“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鹧鸪天》)写出了对菊花的钟爱;“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烘托了菊花的幽香;“清芬酝藉”,“雪清玉瘦”(《多丽》)勾画了菊花的丽质;“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则寄托了对菊、对己的哀伤,但是面对桂花,菊花也是自愧弗如了。
    从这首词中我们不难看出,李清照在借花自喻,抒发心中的深刻感受和精神寄托。首起两句,应是李清照的自我描摹,从颜色、性情到志趣,无一不是她的真实写照。而收束的两句,则含有对世事的讥讽与蔑视,也含有对自身遭际的不平与愤懑。至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李清照所言的“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之含意。不过,远离了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官场,远离了世情冷漠、飞长流短的人群,远离了熙攘喧嚣、动荡不安的京城,夫妻二人在荒僻而幽静的乡下构筑一爿爱巢,静守山水田园、烟雨晴明、竹篱茅舍、闲云野鹤,也该是在气数将尽、乱世即来的北宋末期的一方世外桃源了!
    从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至政和七年(1117年)的十年间,尽管夫妻二人幽居乡野、安静度日,但赵明诚依旧时常出游,遍访名山古迹,集纳金石资料。他曾四游青州城南的仰天山、三访济南灵岩寺、一登东岳泰山,或题名、或拓片,获取了大量的碑文资料。经过多年的亲访广集,在李清照的帮助下,耗费了他半生心血的《金石录》终告杀青。
    在这一时期,尽管夫妻之间只出现过暂离小别,但李清照还是借“七夕”之题而尽情发挥,填过一首《行香子》。这首词,既包含着自己的思情和幽凄,也更多地借咏牵牛织女之事抒发了人间的离愁别恨: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鸣蛩”,亦称吟蛩,即蟋蟀。在古诗词里,经常借用“蛩声”喻指秋夜的宁谧与寂寥。“梧桐叶落”、“梧桐细雨”等则常借喻秋日的凄清与感伤。“云阶月地”概指瑶台天阶、蟾宫星河。“关锁”,即关隘。“槎”,乃竹木制作的渡筏。
    草间虫鸣,惊落梧桐黄叶。在这般岑寂落寞之时,人间与天上都是愁绪萦怀、柔肠千转。天宫云阶,也是万水千山、关隘重重。即使在烟波浩渺的银河里乘槎往返,也难以与牛郎织女相逢。纵有天河鹊桥,一年分别才换得一夕相聚,这样的离愁别恨,何时方能了却啊。想来牛郎织女也是聚少离多,这样的天气,时晴时雨时而风。此时此刻,双星隐没,牛郎织女也正处在分离之中吧。
    在这首词中,词人以自己的人生经历而产生诸多的联想和遐思,想象丰富而奇瑰,比喻恰切而生动。起拍两句,突出了秋夜的静寂与寥落。所谓静寂,可为造境之语,而寥落与凄恻,则是词人的心情。虫鸣惊落叶,落叶惊人心。仅此两句,就已经营造出凄寒悲寥之氛围,为下一句的“愁浓”进行了铺陈。“云阶月地,关锁千重”,极言“相见难”,歇拍三句,又言“难相逢”。关山重重,艰难险阻,使得天上人间的有情人皆难以谋面、难以团聚。下片结尾三句,使用“甚”字总领,暗喻了人间的世事难料、人心叵测、命运多蹇,发出了平生遭际实堪伤,爱恨情仇于一怀的感喟与悲叹。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4-9-30 14: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欣赏。

点评

谢谢你,王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30 22: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4-9-30 22: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4-27 03:29 , Processed in 0.14237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