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087|回复: 48

[议论散文] 诸葛亮七出祁山为何无功而返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19-4-20 16: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风萧^易水 于 2019-4-20 22:40 编辑

诸葛亮七出祁山

为何无功而返

文/远方钟声

    《三国》和《三国志》,想必大家看了几遍,诸葛亮七出岐山的故事也许家喻户晓。看后感到唏嘘不已,读者不免要问,诸葛亮这么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治国专家,为什么浩浩荡荡远征,却落得个七出祁山无功而返,劳民伤财,导致蜀国没落呢?
                           专家的定论  
    至于为何无功而返,专家也早有定论,重要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逆历史潮流而动。诸葛亮虽然文武兼备,文韬武略,旷世奇才,却没顺应历史潮流,依然逆流而上,其匡扶汉室的结局可想而知。
    二是国力微弱。三国中,诸葛亮所在的蜀国综合国力最弱,七出岐山是雪上加霜,国力,财力难以为继。
    三是人才奇缺。因为地域地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位置,加上疆域狭小,各类人才短缺,导致第一生产力远比中原弱小。
    专家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无可非议的。那么,除了专家的论点外,是否还有其它因素,导致诸葛亮七出岐山,无功而返呢吗?回答亦是肯定的。
                            笔者之拙见
    思蜀心切,无心恋战,是蜀军官兵普遍存在的心态。笔者认为这也是七出岐山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认为,千里迢迢,离开蜀国鱼米之乡,到一个陌生的,冬季寒冷之地,简直是不堪忍受。
    记得楚汉之争的最后一个典型的战役,成就了一句成语:四面楚歌,皆因思乡惆怅,无心恋战而来。
    公元前202年,汉军将项羽围困于亥下(今安徽灵璧东南),并一路布置了十面埋伏,就等项羽突围。项羽的人马少,粮食也快吃完了,面对着汉军和各路诸侯的围困,项羽实在没有办法,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项羽只好守在亥下,吩咐手下做好防守。
    当天夜里,陪在项羽身边的还有一个美女名叫虞姬,项羽曾劝她离开亥下,回到彭城或者她的故乡,但都被她拒绝了。这时,楚营外传来了歌声,是从汉营那边传来的,唱的都是楚国的歌曲,楚军士兵听后,思乡之情更亲切,士兵多多少少都不愿再战争了,斗志自然就下降了许多。而项羽听见这四面楚歌,不禁感叹流泪,就连在他身边的虞姬都伤心流泪了。楚歌触动着楚军的心,半夜里,项羽率八百个子弟兵冲出汉营。最后,跟随他的人就只有20多人被乌江拦阻,20余人也都一个个倒下,项羽孤立无援,便在乌江自刎,就这样结束了这一生的霸主。
    让我们把思绪拉回到三国时期。大家知道,诸葛亮若要完成匡扶汉室的伟业,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那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方面,他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地利上,他长途跋涉,率蜀军征战异国他乡的北方;人和上,他没得到当地老百姓的拥护和响应,没有产生揭竿而起,一举摧毁曹军的多米罗骨牌效应。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人和方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土生土长的,来自鱼米之乡的蜀国将士是否心甘情愿征战北方的曹贼。
    诸葛亮治理的蜀国,除了少数将领来自巴渝以外区域,绝大多数将士均来自著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巴渝,也就是汉蜀国。这里是气候宜人,风调雨顺,是一年二季稻谷的鱼米之乡。在那个农耕时代,一年二季的农业收获,属于富饶之地,在那时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九十来自于农业。所以,只要富民政策得当,相对而言,民富国强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诸葛亮集合鱼米之乡的将士们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自秦岭南至秦岭北去征讨所谓的曹贼,目的却是匡扶汉室。学过地理的人都知道,秦岭以北属于北方气候,每年一季农业收获,而且冬天天寒地冻,绝大多数蜀国将士极不适应。试想,这样一支军心不稳,思乡心切的征讨大军去讨伐所谓的汉贼,匡扶完全没落的汉室,焉能大获全胜,岂有不败之理?所以,胜败的结论显而易见,板上钉钉,诸葛亮心知肚明。
结束语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诸葛亮殚精竭虑,辅佐刘备建立了蜀国,又是诸葛亮不能够审时度势,逆流而动,七出祁山耗尽国力,导致蜀国很快灭亡。                      
    诸葛亮逆潮流而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仅仅是为了兑现刘备的痴心妄想,劳民伤财,掏空了国库,穷苦了蜀国老百姓。最终的结果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蜀国灭亡。也许,这就是伟大的,人所皆知的,未雨绸缪的,无所不能的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历史经验教训值得借鉴。顺应历史潮流,争取民心,才是实施变革的前提和基础,才是繁荣昌盛,民富国强的根本,才是最基本的国策。民穷岂能持续国强?只有民富才能国强;只有国强才能再创辉煌;只有再创辉煌,伟大的中华民族才能再次屹立于世界之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4-20 17: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和三国志想必大家看了几遍了,
《三国》和《三国志》想必大家看了几遍了,

点评

谢谢光临点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20 23: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4-20 17: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楼主的文采,创作愉快。

点评

谢谢光临点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20 23: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4-20 1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前202年,汉军将项羽围困于亥下----垓下

点评

谢谢光临及逐段进行点评,辛苦了,敬茶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20 23: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4-20 19: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们把思绪拉回到三国时期。大家知道,诸葛亮若要完成匡扶汉室的伟业,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那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方面,他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地利上,他长途跋涉,率蜀军征战异国他乡的北方;人和上,他没得到当地老百姓的拥护和响应,没有产生揭竿而起,一举摧毁曹军的多米罗骨牌效应。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人和方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土生土长的,来自鱼米之乡的蜀国将士是否心甘情愿征战北方的曹贼

点评

谢谢光临及逐段进行点评,辛苦了,敬茶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20 23: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4-20 19: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诸葛亮逆潮流而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仅仅是为了兑现刘备的痴心妄想,劳民伤财,掏空了国库,穷苦了蜀国老百姓。最终的结果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蜀国灭亡。也许,这就是伟大的,人所皆知的,未雨绸缪的,无所不能的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点评

谢谢光临及逐段进行点评,辛苦了,敬茶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20 23: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4-20 20: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个专业性很强的课题,交给内行的老师点评。

点评

谢谢光临点评。哈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己之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20 23: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4-20 22: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和《三国志》,想必大家看了几遍,诸葛亮七出岐山的故事也许家喻户晓。看后感到唏嘘不已,读者不免要问,诸葛亮这么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治国专家,为什么浩浩荡荡远征,却落得个七出祁山无功而返,劳民伤财,导致蜀国没落呢?

点评

谢谢光临及逐段进行点评,辛苦了,敬茶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20 23: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4-20 22: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为何无功而返,专家也早有定论,重要概括为三个方面。

点评

谢谢光临及逐段进行点评,辛苦了,敬茶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20 23: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4-20 22: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蜀心切,无心恋战,是蜀军官兵普遍存在的心态。笔者认为这也是七出岐山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认为,千里迢迢,离开蜀国鱼米之乡,到一个陌生的,冬季寒冷之地,简直是不堪忍受。

点评

谢谢光临及逐段进行点评,辛苦了,敬茶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20 23: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4-20 22: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的关键在于诸葛亮集合鱼米之乡的将士们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自秦岭南至秦岭北去征讨所谓的曹贼,目的却是匡扶汉室。学过地理的人都知道,秦岭以北属于北方气候,每年一季农业收获,而且冬天天寒地冻,绝大多数蜀国将士极不适应。试想,这样一支军心不稳,思乡心切的征讨大军去讨伐所谓的汉贼,匡扶完全没落的汉室,焉能大获全胜,岂有不败之理?所以,胜败的结论显而易见,板上钉钉,诸葛亮心知肚明。

点评

谢谢光临及逐段进行点评,辛苦了,敬茶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20 23: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4-20 22: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诸葛亮殚精竭虑,辅佐刘备建立了蜀国,又是诸葛亮不能够审时度势,逆流而动,七出祁山耗尽国力,导致蜀国很快灭亡

点评

谢谢光临及逐段进行点评,辛苦了,敬茶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20 23: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4-20 22: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经验教训值得借鉴。顺应历史潮流,争取民心,才是实施变革的前提和基础,才是繁荣昌盛,民富国强的根本,才是最基本的国策。民穷岂能持续国强?只有民富才能国强;只有国强才能再创辉煌;只有再创辉煌,伟大的中华民族才能再次屹立于世界之巅!

点评

谢谢光临及逐段进行点评,辛苦了,敬茶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20 23: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4-20 22: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摆渡欣赏,观点独到,感受情怀,敬佩才情,遥祝老师笔耕快乐,祝老师佳作练练

点评

谢谢光临及逐段进行点评,辛苦了,敬茶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20 23: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9-4-20 23: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香儿 发表于 2019-4-20 17:44
三国和三国志想必大家看了几遍了,
《三国》和《三国志》想必大家看了几遍了,

谢谢光临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9-4-20 23: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香儿 发表于 2019-4-20 17:44
欣赏楼主的文采,创作愉快。

谢谢光临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9-4-20 2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单佳 发表于 2019-4-20 19:46
公元前202年,汉军将项羽围困于亥下----垓下

谢谢光临及逐段进行点评,辛苦了,敬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9-4-20 23: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单佳 发表于 2019-4-20 19:47
让我们把思绪拉回到三国时期。大家知道,诸葛亮若要完成匡扶汉室的伟业,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那就是天 ...

谢谢光临及逐段进行点评,辛苦了,敬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9-4-20 23: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单佳 发表于 2019-4-20 19:50
诸葛亮逆潮流而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仅仅是为了兑现刘备的痴心妄想,劳民伤财,掏空了国库,穷苦了蜀国老 ...

谢谢光临及逐段进行点评,辛苦了,敬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9-4-20 23: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单佳 发表于 2019-4-20 20:29
这是个专业性很强的课题,交给内行的老师点评。

谢谢光临点评。哈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己之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4-25 08:01 , Processed in 0.190970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