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90|回复: 12

[短诗] 新屋

[复制链接]

升级   74.17%

发表于 2018-10-10 08: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新屋
文/智者见智
一滴把心砸碎
往事不再回味
新的肋骨承受着洗礼
不再担心母亲的安危
一个上午雷闪交加
远方的我安心工作
电话得知
刚换了一壶茶
喂完了那群鸡
正看电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10-10 19: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朴实,诗意深远,令人回味,欣赏。

点评

致谢老师,晚上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10 20: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9.33%

发表于 2018-10-10 19: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跳跃性大,叙事性强。韵味有些不够,情感欠些浓郁。

点评

谢谢老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10 2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8-10-10 2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诗思。问候诗友

点评

谢谢超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10 2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74.17%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0 20: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香儿 发表于 2018-10-10 19:50
文字朴实,诗意深远,令人回味,欣赏。

致谢老师,晚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74.17%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0 21: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殷红点点 发表于 2018-10-10 19:51
跳跃性大,叙事性强。韵味有些不够,情感欠些浓郁。

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74.17%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0 21: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漠箫寒 发表于 2018-10-10 20:52
分享诗思。问候诗友

谢谢超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10-10 21: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遥祝快乐!

点评

特约评论员黄蒿草的思念赏析中国远山文学网诗人侯彦启老师现代诗之——《新屋》 新屋/智者见智 一滴把心砸碎 往事不再回味 新的肋骨承受着洗礼 不再担心母亲的安危 一个上午雷闪交加 远方的我安心工作 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11 17: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10-10 21: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诗情,创作愉快!

点评

特约评论员黄蒿草的思念赏析中国远山文学网诗人侯彦启老师现代诗之——《新屋》 新屋/智者见智 一滴把心砸碎 往事不再回味 新的肋骨承受着洗礼 不再担心母亲的安危 一个上午雷闪交加 远方的我安心工作 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11 17: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8-10-11 0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充沛,内容精彩;欣赏佳作,遥祝问好!

点评

谢谢老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11 17: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74.17%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1 17: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卢祎 发表于 2018-10-10 21:06
欣赏佳作!遥祝快乐!

特约评论员黄蒿草的思念赏析中国远山文学网诗人侯彦启老师现代诗之——《新屋》
新屋/智者见智

一滴把心砸碎
往事不再回味
新的肋骨承受着洗礼
不再担心母亲的安危
一个上午雷闪交加
远方的我安心工作
电话得知
刚换了一壶茶
喂完了那群鸡
正看电视

赏析:也许是赏析过侯老师的那首《老屋》,所以一看到题目《新屋》,我的目光就再也无法移开,迫不及待地浏览了一遍整首诗,我的心随之也被诗情所折服,因而便细细品味并把它赏析出来……
“一滴把心砸碎”,“砸碎”,原本指用坚硬的工具把完整的东西击碎。而这里作者用的却是“一滴”,一滴什么?作者没有道明。那么作者欲表达的究竟是一份什么样的情感?如此让人震撼!可我们知道“一滴”绝对不会是什么坚硬的东西,但这“一滴”的份量竟如此的巨大,巨大到让心无法承受;我们也知道,心是情感的承载,它有时又特别的脆弱,脆弱到无法承受任何情感的撞击。那么是不是作者的“心”太脆弱,脆弱到无法承受那“一滴”的份量呢?我想,恐怕两者兼有吧。“往事不再回味”,“不再”,放弃或者停止;“回味”,食物吃过后的余味,代指在回忆里细细体会;作者的意思是“往事”再也不用在回忆里细细地体会,体会什么?那当然是“一滴把心砸碎”的“往事”。“把心砸碎”,绝对不是什么令人兴奋的喜悦之事,那一定是痛伤的遗憾或者愧疚吧。可是这“一滴”究竟代指什么呢?为什么突然间就不再去回味了?疑问逐步加深,让人探索的欲望欲罢不能。你看,“新的肋骨承受着洗礼”,“肋骨”,肋骨是胸腔两侧排解的小骨,其作用是保护心;“承受”,承担;“洗礼”,基督教的入教仪式,比喻经受了重大的考验或锻炼。这句的意思是有“新的肋骨”正在保护着“心”,所以“我”就不再去回味“一滴把心砸碎”的伤痛往事。那么,这“新的肋骨”又是什么?而它所要保护的“心”又指的是谁?“不再担心母亲的安危”,又是一个“不再”。因为有“新的肋骨承受着洗礼”,所以我就“不再担心母亲的安危”?可见这“新的肋骨”与母亲的安危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那母亲的安危又指的是什么呢?作者继续将一个疑问又一个疑问抛给读者,让读者欲探索的欲望更加强烈。“一个上午雷电交加  远方的我安心工作”,“雷电交加”,暗示着有大雨倾盆。“远方”,说明母子分离,母子情那是血浓于水什么都无法改变的一种亲情。人都说,“母子连心”,“儿行千里母担忧”,其实,“儿行千亦思亲”。更何况,还是在这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的天气里,那不仅仅是思念之情,更是担心之忧虑。可“我”为什么“不再担心母亲的安危”,反而能够风雨不动安如山地“安心工作”。在这个天天倡导日日高呼着“感恩”的时代,难道真的是“我”无情无义么?请看,“电话得知 ”,作者和母亲通过电话了,由此可知作者是特别的关心母亲,就连下雨都要给母亲打个电话问候一下母亲的情况。那么,作者从电话里得知母亲的情况如何?“刚换了一壶茶”,“刚”,表明茶是热茶,热茶暖身亦暖心,意为母亲喝着热茶温暖着身体,“我”的心也就温暖了,这也是“母子连心”之情的又一体现。“喂完了那群鸡”,暗寓母亲是一位朴实勤劳的乡村老人,也暗寓母亲热爱劳动过不惯城里闲居无事的生活。“正看电视”,老来寂寞,没有儿女承欢膝前,所以“看电视”便是她闲暇时的生活一种乐趣,也可以说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母亲能够在这雷电交加的天气里安然无恙地喝着热茶看着电视,让作者感到“安心”。可见让作者“安心”的是母亲没有淋雨,没有淋雨那是因为有一座遮风挡雨的屋,而这个屋便是“承受着洗礼”的“新的肋骨”,由此我们心中的疑问便逐一有了答案。“新的肋骨”即代指房顶上的椽子或者屋顶上的钢筋,代指“新屋”,由此可知,开篇的“一滴”代指雨滴。“一滴”雨就可以“把心砸碎”,试想,那一场雨该有多少滴?那一年又有多少场雨?而那“往事”里又有多少年多少场雨?而那每一场雨带给作者都是不堪回首无法言说的无尽痛伤,所以作者不愿意去“回味”。而“新屋”恰恰将那段“往事”就此终止,所以作者便不再去“回味”。不再回味并不代表他对母亲的挂念就此终止,“电话”便是现代最便捷的联络工具。试想,如果没有“电话得知”,即便就是有一座风雨不透的“新屋”可以令年迈孤单的母亲安身,作者在无法确定母亲是否真正的安然无恙又怎么能够真的“安心工作”呢?而这里一时的“安心”,恰恰表现的是作者早已习惯性的“担心”,而这习惯性的“担心”正是儿子欲赡养母亲而不能的那份孝心。“新屋”只是作者暂时“安心”慰藉,随着母亲一天天的衰老,那种担心将不在是“一滴把心砸碎”的悲痛。所以,我们不仅仅要“可怜天下父母心”,换位思考,也要“可怜天下儿女心”。再说,“养儿防老”,这是中国千百年延袭的习俗,可是时代的发展又岂是个人力量所能扭转的,这种“养儿不能防老”状况是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一大现实情况。随着中国日趋步入老龄化的现状,老人的养老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更重要的应该是精神上的慰藉。
这首诗篇幅短小,可它描写的却是一份儿子对母亲遥遥挂念的令人震撼的情感。作为写现实主义的诗人,作者通过直描的手法将一个儿子对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表现的恰到好处,并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对儿子事业默默支持的这一中国父母的伟大形象,同时又将作者不能尽孝膝前的无奈与遗憾,以及老年人空守寂寞这一普遍的现实社会问题暴露出来,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深深思索。这首诗表象并不复杂,可它的内涵情感却非常丰富,外在的外延又有极为广阔,它取材虽小,可立意却是难能可贵的高远,反应的社会问题也是当今人们最关心的“孝道”问题,因而这首很现实的小诗具有很大的昭示意义,所以它乃是写现实主义诗歌不可多得之精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74.17%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1 17: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溪林漫雨 发表于 2018-10-10 21:45
欣赏诗情,创作愉快!

特约评论员黄蒿草的思念赏析中国远山文学网诗人侯彦启老师现代诗之——《新屋》
新屋/智者见智

一滴把心砸碎
往事不再回味
新的肋骨承受着洗礼
不再担心母亲的安危
一个上午雷闪交加
远方的我安心工作
电话得知
刚换了一壶茶
喂完了那群鸡
正看电视

赏析:也许是赏析过侯老师的那首《老屋》,所以一看到题目《新屋》,我的目光就再也无法移开,迫不及待地浏览了一遍整首诗,我的心随之也被诗情所折服,因而便细细品味并把它赏析出来……
“一滴把心砸碎”,“砸碎”,原本指用坚硬的工具把完整的东西击碎。而这里作者用的却是“一滴”,一滴什么?作者没有道明。那么作者欲表达的究竟是一份什么样的情感?如此让人震撼!可我们知道“一滴”绝对不会是什么坚硬的东西,但这“一滴”的份量竟如此的巨大,巨大到让心无法承受;我们也知道,心是情感的承载,它有时又特别的脆弱,脆弱到无法承受任何情感的撞击。那么是不是作者的“心”太脆弱,脆弱到无法承受那“一滴”的份量呢?我想,恐怕两者兼有吧。“往事不再回味”,“不再”,放弃或者停止;“回味”,食物吃过后的余味,代指在回忆里细细体会;作者的意思是“往事”再也不用在回忆里细细地体会,体会什么?那当然是“一滴把心砸碎”的“往事”。“把心砸碎”,绝对不是什么令人兴奋的喜悦之事,那一定是痛伤的遗憾或者愧疚吧。可是这“一滴”究竟代指什么呢?为什么突然间就不再去回味了?疑问逐步加深,让人探索的欲望欲罢不能。你看,“新的肋骨承受着洗礼”,“肋骨”,肋骨是胸腔两侧排解的小骨,其作用是保护心;“承受”,承担;“洗礼”,基督教的入教仪式,比喻经受了重大的考验或锻炼。这句的意思是有“新的肋骨”正在保护着“心”,所以“我”就不再去回味“一滴把心砸碎”的伤痛往事。那么,这“新的肋骨”又是什么?而它所要保护的“心”又指的是谁?“不再担心母亲的安危”,又是一个“不再”。因为有“新的肋骨承受着洗礼”,所以我就“不再担心母亲的安危”?可见这“新的肋骨”与母亲的安危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那母亲的安危又指的是什么呢?作者继续将一个疑问又一个疑问抛给读者,让读者欲探索的欲望更加强烈。“一个上午雷电交加  远方的我安心工作”,“雷电交加”,暗示着有大雨倾盆。“远方”,说明母子分离,母子情那是血浓于水什么都无法改变的一种亲情。人都说,“母子连心”,“儿行千里母担忧”,其实,“儿行千亦思亲”。更何况,还是在这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的天气里,那不仅仅是思念之情,更是担心之忧虑。可“我”为什么“不再担心母亲的安危”,反而能够风雨不动安如山地“安心工作”。在这个天天倡导日日高呼着“感恩”的时代,难道真的是“我”无情无义么?请看,“电话得知 ”,作者和母亲通过电话了,由此可知作者是特别的关心母亲,就连下雨都要给母亲打个电话问候一下母亲的情况。那么,作者从电话里得知母亲的情况如何?“刚换了一壶茶”,“刚”,表明茶是热茶,热茶暖身亦暖心,意为母亲喝着热茶温暖着身体,“我”的心也就温暖了,这也是“母子连心”之情的又一体现。“喂完了那群鸡”,暗寓母亲是一位朴实勤劳的乡村老人,也暗寓母亲热爱劳动过不惯城里闲居无事的生活。“正看电视”,老来寂寞,没有儿女承欢膝前,所以“看电视”便是她闲暇时的生活一种乐趣,也可以说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母亲能够在这雷电交加的天气里安然无恙地喝着热茶看着电视,让作者感到“安心”。可见让作者“安心”的是母亲没有淋雨,没有淋雨那是因为有一座遮风挡雨的屋,而这个屋便是“承受着洗礼”的“新的肋骨”,由此我们心中的疑问便逐一有了答案。“新的肋骨”即代指房顶上的椽子或者屋顶上的钢筋,代指“新屋”,由此可知,开篇的“一滴”代指雨滴。“一滴”雨就可以“把心砸碎”,试想,那一场雨该有多少滴?那一年又有多少场雨?而那“往事”里又有多少年多少场雨?而那每一场雨带给作者都是不堪回首无法言说的无尽痛伤,所以作者不愿意去“回味”。而“新屋”恰恰将那段“往事”就此终止,所以作者便不再去“回味”。不再回味并不代表他对母亲的挂念就此终止,“电话”便是现代最便捷的联络工具。试想,如果没有“电话得知”,即便就是有一座风雨不透的“新屋”可以令年迈孤单的母亲安身,作者在无法确定母亲是否真正的安然无恙又怎么能够真的“安心工作”呢?而这里一时的“安心”,恰恰表现的是作者早已习惯性的“担心”,而这习惯性的“担心”正是儿子欲赡养母亲而不能的那份孝心。“新屋”只是作者暂时“安心”慰藉,随着母亲一天天的衰老,那种担心将不在是“一滴把心砸碎”的悲痛。所以,我们不仅仅要“可怜天下父母心”,换位思考,也要“可怜天下儿女心”。再说,“养儿防老”,这是中国千百年延袭的习俗,可是时代的发展又岂是个人力量所能扭转的,这种“养儿不能防老”状况是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一大现实情况。随着中国日趋步入老龄化的现状,老人的养老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更重要的应该是精神上的慰藉。
这首诗篇幅短小,可它描写的却是一份儿子对母亲遥遥挂念的令人震撼的情感。作为写现实主义的诗人,作者通过直描的手法将一个儿子对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表现的恰到好处,并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对儿子事业默默支持的这一中国父母的伟大形象,同时又将作者不能尽孝膝前的无奈与遗憾,以及老年人空守寂寞这一普遍的现实社会问题暴露出来,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深深思索。这首诗表象并不复杂,可它的内涵情感却非常丰富,外在的外延又有极为广阔,它取材虽小,可立意却是难能可贵的高远,反应的社会问题也是当今人们最关心的“孝道”问题,因而这首很现实的小诗具有很大的昭示意义,所以它乃是写现实主义诗歌不可多得之精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74.17%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1 17: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邓仲祥 发表于 2018-10-11 07:58
文字充沛,内容精彩;欣赏佳作,遥祝问好!

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4-19 23:44 , Processed in 0.16038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