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04|回复: 2

[诗词赏析] 诗歌发展旅程中的垫脚石——谈小诗人王勃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18-8-31 10: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笑天 于 2018-8-31 10:45 编辑

[特别说明:此文转载于叶嘉莹《说初盛唐诗词》]


诗歌发展旅程中的垫脚石——谈小诗人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先说结论】
    文学批评,要有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的眼光,才够。


【微观评论】
    一、序说
    初唐五律注重艺术性,诗人常用这种体式写酬赠、应和的诗篇,不但精美,而且表现出初唐诗的风格——开阔博大。
    所谓艺术性,就是富于感发性。文学的奇妙,不在于说什么,而在于怎么说。
    王勃确实很有文采,艺术上确有成就,其诗如此,其文章亦如此。其诗艺术性的代表作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文章艺术性的代表作是《滕王阁序》。
    二、题解
    少府,官职称呼。按照唐朝习惯,一县的最高长官叫县令,尊称明府。县尉称少府。
    蜀州,四川。
    作者是在首都长安,送别一个将要去四川做县尉的友人,这个人姓杜,名字已不可考。
    所以这首诗是王勃送给朋友的,是应酬之作。
    三、长处——艺术成就很高
  (一)诗的艺术性。
    表现在形象、叙写口吻感人及形式变化两方面。
    1、形象及叙写口吻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城阙”:城楼。
   “三秦”:长安在陕西。陕西在唐朝被称为关中之地,即函谷关以西的地区,这里是旧日秦地。项羽灭秦后将天下分封给当时起兵的十八个诸侯,其中的旧日秦地分为雍、塞、翟三国,分给三个秦国降将,故称“三秦”。
   “辅”:车辅,辅佐,这里是环绕的意思。
    作者说,今天我送你远行。我们登上长安城城楼向下一望,但见四面环绕着的,是三秦广袤的土地。
   “五津”:杜少府要去的地方,指四川岷江自湔堰至犍为一段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合称“五津”。
    这句是说,你就要到四川去了,我向西南望去,望不到你所去之处,那茫茫的遥远的地方,只有一片风烟而已。
    首联的意思很简单:在长安送友人到四川去。
    但说得很有气势,因为描写形象的语汇丰富,这就是艺术性。具体如下:
   “三秦”“五津”,因为是典故有出处,所以就显得文雅。
   “三”“五”是数字,给人一个“数量”的感觉,一种“多”的感觉。李太白不是也常在诗中用数字嘛,什么“白发三千丈”“一日须倾三百杯”等等。
   “城阙”是很高的,能望到很远的地方,所以首句“城阙辅三秦”一下子就提高了视线。然后“风烟望五津”,一下子又推远了视线。
    所以这两句使人感觉到有一种气势,有一种开阔博大的气象。
  (2)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这是写二人离别的情事。
    他说,今天我跟你在长安城楼分别,我们心中都充满着离情别绪,而且我们都是仕宦而飘泊的不自由之人,都是身不由己的。
    离别的第一层悲哀:是说你是我的好朋友,我不愿意你离开,可你又不能不离开;我愿意随你而去,可我却不能随你而去。
    离别的第二层悲哀:是说因为“同是宦游人”,此身不自由,所以此地一别,将来能否再相聚,都是渺不可知的。
    到了下面的颈联,突然一转。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两句说,虽然离别了,可四海之内只要有一个知己存在,即使远隔天涯,我们仍旧像是亲近的邻居一样。
  “海内”,中国。古人以为自己在世界中央,周围都是大海。
    王勃说,只要在四海之内有一个知己,有过那就好了。
    因为知己是在精神品格的最精微深刻处的相通与默契,所以王勃接下来这样说。
  (4)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不要这样做。
    这样做是指怎样做呢?是指“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所以“在歧路”与“儿女共沾巾”是连在一起的。
   “歧路”,岔路,分手的地方。
   “儿女”,年轻男女。所谓“儿女之情”,是指年轻人彼此之间的恋情。
    这两句是说,我们虽然离别了,但是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得远一点,不要在临分手的路上,像那些自命为多情浪漫的少男少女们一样,一下子就伤心落泪了。
    2、形式变化
  (1)声律变化技巧——拗救
    按照基本形式,律诗第一句不押韵。如果第一句押韵(最后一个字平声),为保持平衡,这句的第三字(本来可平可仄)必须仄声。
    这首诗第一句押韵,所以本来是可平可仄的第三字,就必须用仄。“辅”是仄声。
    律诗每句的第二、四字的平仄不可以随便换。按照基本形式,“无为在歧路”这句的第四字应该是仄,但王勃把它变成平,同样为了保持平衡,就把本来应该是平声的第三字改过来,变成仄。这种情形叫“拗救”。
   [什么是拗救]
  “拗”,曲折。
    拗句不是随便在哪里都可以出现。要拗的那个字,一定是倒数第二个字。如果这个字由仄变成平,叫“拗”;此时上边一字就应该由平变成仄,叫“救”。
    这边拗折格律,就必须在另一个地方把它救回来,所以有“拗”就必须有“救”,目的就是为了保持声音的平衡。
  (2)对偶变化技巧——偷春格
  律诗对偶的基本要求:首联不用对偶,但颔联与颈联必须对偶,每一对词的平仄必须相反,且词性必须相同。
    首联就对上。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城阙”对“风烟”,“三秦”对“五津”,“辅”对“望”。
    颔联没有完全对上。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与君”跟“同是”完全对不上。这是因为首联先对了,所以颔联就放松了,这种形式叫“偷春格”。
   [什么是偷春格]
    是指,把本来应该等到颔联才出现的对偶,“偷”出来提到首联先对了。
  “春”,指美好,这里指对偶这种美丽的格式。
  “偷”,这里指对偶位置的对调。
    如果首、颔、颈三联都对偶,那又太多了,所以颔联就放松一步。
    所谓“放松一步”,不是指颔联完全不用对。所以这首诗的颔联,其“离别意”与“宦游人”还是对上了的。这就是“偷春格”的微妙变化之处。
  (3)对偶变化技巧——流水对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什么是流水对
    这个颈联,形式上是对句,而其意思却是上下相承关系,这样的对偶叫“流水对”。
  (二)文章的艺术性。
    唐初完成了近体诗,其讲求对偶的精工与平仄的谐调的风气,影响到了文章的写作。所以那时的文章,也要对偶,有很严格的规律,这种文章叫“骈文”。
  “骈”,车子由两匹马或四匹马并排来驾。
    初唐是律诗与骈文流行的时代,王勃的骈文写得很出色。据说,王勃写文章不打草稿,有时蒙上被子,像是在睡觉,起来后下笔立成,被时人谓之“腹稿”。
  《古文观止》收录了王勃写的非常有名的一篇文章——《滕王阁序》。
   [什么情况下,王勃写下《滕王阁序》?]
    滕王阁,在江西南昌附近。
    有一次,南昌府都督在滕王阁宴请宾客。宴会上,大家饮酒作诗,收集起来,前面还要写一篇序文。本来,都督事先已经让他的女婿准备了一篇序文,以便在这次盛会中表现自己的才能。没想到席间王勃竟自告奋勇写了序,都督一生气,就回去了。结果他发现王勃的文章写得确实是好,远在其婿之上。
    这篇文章里最有名的两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共长天一色”。说的是黄昏时分,将要沉落的晚霞在天际飘飞,伴着一只独自飞翔的鹜鸟;澄澈明净的秋水与高爽蔚蓝的秋空相互映照,水光天影融为一色。
    四、短处——感发生命不够
    诗,应当传达出感发生命。但感发生命有厚薄、大小、深浅、高低等区别。
    王勃,其人思想不足,因此其诗所感发出来的生命不够。思想的不足,与他死得太早有关,也与他的性格缺点有关。
  (一)命短
    王勃,字子安,只活了二十七岁。由于命短,对人生没有太深入的了解,所以王勃的思想没有什么深度。
  (二)性格缺点
    1、肤浅
  《孟子》说“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
    很多人有一点点小才,其实还差得很远,就以为自己知道得很多,便处处炫耀,这是很肤浅的一件事情。王勃就有这个缺点,用炫耀手段搞竞争,做得不太好。
    当时很多王公贵人都想罗织人才,沛王看中了王勃的才华,就把他纳入自己的门下做修撰。那时的王公贵人们喜欢玩“斗鸡”游戏。一次,沛王与英王斗鸡,王勃竟然为沛王写了一篇檄文,来讨伐英王的鸡!这不是无聊吗?他觉得自己会作漂亮的文章,便找个题目卖弄一番。结果,皇帝看见后就不高兴了,说王勃这样做,会增加两个王子之间相互争斗的心。
    所以王勃被革职离开了沛王,到虢州去做参军。
      2、草率
    到虢州后,有一个官奴叫曹达,他犯了法,跑到王勃那里请求保护。王勃觉得自己很有办法,接受了曹达,并把他藏了起来。后来藏不住了,恐怕连累自己,就暗地里把曹达杀死了。这是非常不对的。
    五、王勃的诗人档次
    凭啥说,王勃是小诗人?
    因为王勃的诗所传达出来的感发生命不够,所以他是小诗人。


【宏观评论】
    如果以宏观眼光看待初唐的小诗人们,就会发现:
    在整个文学史发展的长远的洪流中,这些诗人是不能够缺少的。假如没有他们在声律方面的完成,以及对各种艺术方法的运用,就不可能产生后来像杜甫《秋兴八首》那样的博大深厚的律诗。
    所以,他们是诗歌发展旅程上的垫脚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9-1 17: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9-1 20: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4-20 01:37 , Processed in 0.13276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