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84|回复: 1

[诗词赏析] 学习与评论

[复制链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7-7 20: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不懂李白又何妨

       上月初我写的小文《近体诗创新浅析》,引发了多个相关人士的议论。这里,我就以他们提到的李白其人及作品《静夜思》为例,简要分析一下近体诗(词)所谓的“高深、玄妙”和创作上的起承转合问题,看是不是像时下许多问题一样,是某些人有意将简单问题给忽悠复杂了?!


       首先捋一下李白其人。和众多历史人物一样,有关“伟大的李同志”的传说浩如烟海,但估计也就是那不到一千首的诗词作品大多是真的。在众多专家学者眼里,李同志是完美无缺的“男神”,以致谁要是说半个不字,那就像挖了他们的祖坟一样。后人敬仰李同志,更多的在于该同志的作品,而不是其它。据传,李白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宗室,为东宫太子李建成一脉,也就是说还没出生就成了在逃犯。诞生地是四川绵阳、甘肃天水还是吉尔吉斯坦碎叶城?墓葬地是安徽、四川、湖北?我认为这些都不重要,反正都是今人在争名夺利,不必较真。公认的除作品外,也就是能喝酒、朋友圈质量还可以、挺能吃苦(在逃犯都有这长处,哈哈)这几项。因家庭出身原因,李同志既想当官又想笑傲江湖,且一生乐此不疲。譬如求职当官,走的不是按部就班考公务员这条路子,而是和当今自命不凡的多数臭知识分子一样,采取递交求职信的办法,自荐内容也多有不实造假之处。虽瞒天过海通过走后门弄了个一官半职,又在朝廷诗奉玄宗两年,终因不谙政道,加上那桀骜不群的性格,争夺相位不成又逢安史之乱跟错了人,61岁便枕酒一命呜呼了。不过,从交友这个角度来说,李同志人品还是不错的,心胸也算开阔。如大都知道的《赠王伦》这首诗,写的是唐天宝年间,安徽泾县当地村里的一“名士”王伦,听王维朋友说大诗人李同志在临县叔父家,随发请帖写上此地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来这儿看看还是不错的。谁都知道李同志是见景见酒就不要命的主,便欣然前往。去后方知,桃花是潭水的名字,根本就没有桃花;万家是酒店主人姓万,并没有万家酒店。可见这王哥们也并不是个厚道之人。即便如此,李同志也只是哈哈一笑,临走时还给来送行的王哥写了这首“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当时还处盛世,收藏这诗这字,我估计怎么着也得折合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吧,要不王哥哪来那么多钱随后买了个县令过了过瘾呢?从这点看,李同志的人品、胸怀还是没得说的。但该同志既想做官又要逍遥自在的矛盾心理、倒赘入婿养成的那种别样性格、无规失矩的人生观、嗜酒如命的情态等,道理上应不能算是“伟大的优点吧”?但是,连这些都成了专家学者乐道的事,这怎会使人心服?最让人不顺眼的是某些人从自身利益出发,拿着“伟大”的李同志的伟大作品编故事、吓唬人,这是最不应该的。其作品质量是明摆着的,不懂李白又何妨?!


       《静夜思》这首小诗,就如其它978首一样,诗肯定是好诗,但也不至于都编上个故事吧?而且这些故事90%以上缺乏原始文字记载,多是百余年后文人墨客凭想象杜撰的。况且,李同志那个时代信息闭塞的很,细节的东西记载的很少,本人又没留下自传,外人怎么可能知道远处客乡的他,是在杭州旅馆里因想家而作?其实,专家学者大可不必把这些虚假故事,也当作作品的一部分大加渲染,借势欺人,以我看没任何必要。时下许多人的作品比之也并不逊色,但只因没编上个动人的“故事”,所以无良专家们就不让这些作品“好起来”,即使李白同志活在当下,估计也成不了大家。目前近体诗面临的颓态,这恐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我觉得,李同志的诗好就好在一般人都读得懂,无意于工而无不工,构思巧妙但不复杂。问题是,为什么现代人做不到呢?原因恐怕就在为师者、为尊者和为贵者身上。上述已及,《静夜思》共4句,每句5字,全篇20字。其它不论,这里咱就让距今已1300年的李同志亲自就构思方面的起承转合说几句,看是不是简单通俗的很!


       李白同志说,不光是诗词,凡文体写作都有个顺序,就是提出问题,回答分析问题,最后是结论或打算,这些都是共性的。写文章和做事情一样,都得有构思点题、缓冲铺垫、冲刺高潮、结论结局几个步骤,这在诗词创作上叫起、承、转、合。绝句就是4句,所以顺序对应上就这4个字。起句是提出问题,不可太深、太宽、太涩、太抽象,而应明快、直接、简单、具体。开头很重要,如果让读者一头雾水,下面的戏就很难唱了。接下来就是承,也就是铺垫,按起句提出的问题,该说什么就可以说了。说归说,但也要循序渐进,不能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否则,后面的主戏反成序曲了,因这不是对对联。第3句转,就是要回答问题了。前边提出问题,又经过了分析解释,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嘛!那么应该转些什么东东呢?转的就是情感,就是寄托,就是需要,就是希望。写诗不是猜谜语,不能光给出谜面,只把别人的胃口吊起来完事,转就是把谜底亮出来,而且是必须的。最后一句是合,也就是结尾。虎头蛇尾不行,有头无尾更不行。写文章也好,做事情也好,总得有个结束。结束写什么?一是总结前边的问题,二是警示并启发未来。


       我之所以借李同志之口代我说上面的话,是因为咱处于弱势,逼的。好啦,前边铺垫了这么多,这首小诗就没必要作过多解释了吧?经过这千把年,臭专家们叠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什么言已尽而意无穷啦,等等等等,都见鬼去吧,纯粹是扯淡,忽悠傻瓜呢?关子卖了,也该切切题了,请读者看仔细了:起句“窗(床)前明月光”,没别的意思,李同志就是要告诉你,这说的不是烛光灯光火光,也不是大海的月光,更不是森林里的月光,而是窗(床)前的月光。一个是窗(床)前,一个是月光,就这么直接简单。专家们想得很多,但这不是李同志想的,李同志就想了这么多,我敢肯定(具体是不是在院子里的板凳上赏月,还是醉后倚栏初醒时分,这与整个意境并无大关)。承句“疑是地上霜”,有的人可能要问,明明是月光啊,怎么又成霜了,而且还怀疑,这不是神经病么?当然这李同志什么都明白,但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啊?!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实在是太高了!人人都知道的东西,李同志就是要怀疑一下,怎么了?爱咋地咋地,让你们猜去吧!转句“举头望明月”,就是要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和疑问。但李同志实在是太可爱萌萌哒了,自己提出问题,连傻子都明白的事又提出疑问,现在答案该给出了吧?!出人意料的是李同志只抬起头来看了看月亮,进一步确认了是光不是霜、且是月亮的光。这不是糟蹋人、忽悠人嘛?让人心里这个不痛快啊,实在太不痛快了!合句“低头思故乡”,哇塞!怪不得折腾来折腾去,先拿着光当霜,再确认一下是光不是霜,到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想家了,而且确实是想家了!要的就是人人想家时这不着调的心态,要的就是个不痛快。想家的人儿有这种感受的,给李白同志点个赞吧!!!


       李同志这首小诗,从遣字上,小学生都认得;从理解上,学历高低皆能,且纯凭个人感受就可;写作手法上,也没有什么很特别的;最关键的,是对所谓专家的高深莫测理论判了死刑。哈哈!其实,李同志是不屑于写绝句的,要写,按该同志自己的说法,就是必须篇篇经典。某大学教授写的“李白《静夜思》新解”,洋洋洒洒近二万字,文章从李同志出身写起,包括四次婚姻、求职供职、出行交友、成诗原因、写作技巧、自我感受、名人评价、文学价值等,待我耐心看完后,直接的感觉是,我的妈呀,这就是咱们的后辈接受的教育啊?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中国古诗素来讲究“诗无达诂”,没有必要太过较真。本文专对“李白《静夜思》新解”而来,欢迎不同见解者的批判。2018.7.1(马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7-8 16: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同志这首小诗,从遣字上,小学生都认得;从理解上,学历高低皆能,且纯凭个人感受就可。

诗词的语言标准应该是无障碍,读之如行云流水,通畅自然,言内无言,言外有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4-20 03:28 , Processed in 0.13065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