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14|回复: 3

[古风] 大明史诗——(五十二)永乐新制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18-6-5 12: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大明史诗——
(五十二)永乐新制

帝勤国事力不支,始开东阁士承露。
帷幄佐政玉壶冰,鸾鸟精神识风度。
不觉腾云凌九霄,尽惹峳峳争相顾。
春来衮绣跃飞鱼,水阔天长杳难渡。
朱獳狺狺下九关,天子耳目今进驻。
非狐非鱼异类行,持刃操戈生恐怖。
施毒喷雾四面钻,衣冠禽兽不堪睹。
如何一网遍撒之,坐看虫鼠胶黏土。
种种对抗演练兵,堂堂列阵三板斧。
火炮火铳摆队前,一声令下落血雨。
突击骑兵出两营,长矛步兵哮如虎。
司法军事兼民财,一省三个地方主。
老大孰能敢争当,天灾民情先添堵。
空降大任于斯人,临时特派巡抚处。

1.帝勤国事力不支,始开东阁士承露。
        永乐初年,被政事累得半死不活的朱棣终于无法忍受下去了——他总算领教了老爹朱元璋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精神,自己纵然全力以赴没日没夜地干工作,还是很难完成。
        于是,朱棣任命解缙等七人为
殿阁大学士,参与机务。这是明朝第一任内阁。
2.帷幄佐政玉壶冰,鸾鸟精神识风度。
        自此之后,但凡战争、用人、立太子这样的重大事情,都要与这七个人讨论方作决定。内阁的职权责任不可谓不大。
        但内阁成员的官职,只有五品。这是因为朱棣为防止这七个人权势过大,特意降低阁员的品衔。
3.不觉腾云凌九霄,尽惹峳峳争相顾。
        最初的内阁只是小机构,丝毫不起眼。
        后来,内阁发展成为明帝国统治中枢,阁臣成为百官首领,并且由一个机构变成一种制度,成为此后五百余年封建政治制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无数忠臣、奸臣、乱臣在这个舞台上表现他们的一生。
4.春来衮绣跃飞鱼,水阔天长杳难渡。
        锦衣卫一度被朱元璋废除。朱棣为了更有效地监视百官,登基后不久恢复锦衣卫建制。
        不久,朱棣感觉锦衣卫不好用,毕竟这些人都是良民出身,和百官交往也很密,他认定这些人不可靠。
5.朱獳狺狺下九关,天子耳目今进驻。
        朱棣认为,宦官曾经帮助他篡位,信任他们肯定没错,所以就设立由宦官主管的机构,专门向他一个人负责,负责刺探情报,直接向他汇报请示,办公地点就设在东安门,名字叫东厂,于永乐十八年设置。
6.非狐非鱼异类行,持刃操戈生恐怖。
        东厂的关防印是十四个大字:“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关防”。
        最初,东厂只负责侦查、抓人,没有审判权力,抓获人犯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
7.施毒喷雾四面钻,衣冠禽兽不堪睹。
        这些人不但监视百官,连他们的同行锦衣卫也监视,可见其权力之大。东厂首领是宦官二号人物——东厂掌印太监(一号人物是司礼监掌印太监)。
         东厂成立后,朝廷百官倒霉,锦衣卫郁闷。锦衣卫原本就是特务,东厂是监视特务的特务,势头盖过锦衣卫,锦衣卫地位大受影响。(之后,原本平级的锦衣卫和东厂逐渐变成上下级关系,有些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掌印太监甚至要下跪叩头。)
8.如何一网遍撒之,坐看虫鼠胶黏土。
        后来为了方便搞冤假错案,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有的精神,东厂开办自己的监狱,设置千户、百户、掌班、领班、司房等职务,具体干活的是役长和番役。
        他们的职责很广,什么都管,什么都看,朝廷会审案件,东厂派人听审;各个衙门上班,东厂派人坐班,六部的各种文件,东厂派人查看;还负责市场调查,连菜市场白菜萝卜多少钱一斤,都要记录在案。
9.种种对抗演练兵,堂堂列阵三板斧。
        朱棣很清楚,自己的骑兵在与蒙古骑兵的直接冲突中,占不到多少便宜。
        为此他演练了战斗的全新阵型——要你命三板斧战斗系统。
10.火炮火铳摆队前,一声令下落血雨。
        第一斧头:发现蒙古骑兵后,神机营立刻向阵型前列靠拢,做好火炮和火铳的发射准备。
        指挥官一声令下,神机营立即齐射。射击完毕,立刻撤退到队伍两翼。
11.突击骑兵出两营,长矛步兵哮如虎。
        第二斧头:神机营撤退的同时,三千营与五军营的骑兵立刻补上空位,对已经受创的蒙古骑兵发动突击。
        第三斧头:骑兵突击后,五军营的步兵开始进攻。他们手持骑兵武器,对蒙古骑兵发动最后一轮打击。
        这种阵型对蒙古骑兵是毁灭性打击。
12.司法军事兼民财,一省三个地方主。
        朱元璋废除中书省,最高长官布政使主管全省事务,地位相当于今天的省长。为了防止一个人把一个省坐大,朱元璋另外设置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最高长官为按察使和都指挥使,分管司法和军事。
        所以,一个省有三位最高长官:布政使管民政、财政,按察使管司法,都指挥使管军事。
13.老大孰能敢争当,天灾民情先添堵。
        大家都在省城办公,抬头不见低头见,关系处得不好,三家谁也不服谁。
        遇到洪灾旱灾之类的天灾和农民起义这种群众性活动,三位大人就争论谁当老大。
14.空降大任于斯人,临时特派巡抚处。
        于是中央下派各部侍郎(副部级)管理这类需要全省统筹的事情,被下派的人叫巡抚,类似中央特派员。
        永乐时期,中央官员序列中没有巡抚这个官名,所谓的巡抚只是临时官职,中央的本意是派个人下去管事,事情办完了就回来,继续在中央干你的副部级。
      (天不遂人愿。
        巡抚下地方,遇到民族纷争和农民造反,东跑西跑,一年半年回不来。这里解决了那里又闹,有些焦头烂额的巡抚几年回不了家。本来是临时差事,经常一去不返,巡抚也有老婆孩子,也有夫妻分居,子女入学这些问题,长期挂在外面实在苦了这些大人。中央也麻烦,往往是这个刚巡回来,又有汇报何处出事,地方处理不了,需要再派,周而复始,影响中央人员调配。
         于是,后来的巡抚逐渐由临时特派员变成固定特派员,人还是中央的人,具体办公在地方。
        确定巡抚制度后,又出现新难题:农民起义军经常变换地点——打一枪换一个省。遇到这种情况,巡抚们犯难了:跨省工作,人家不配合,凭啥听你指挥?
        于是中央下派尚书(正部级)到地方处理这类事务,被下派的人叫总督,专管巡抚,一般管两个省或一个大省。
        明朝后期,李自成、张献忠这样的猛人出来后,游击队变成正规军,排场相当大,手下几十万人,根本不把小小的巡抚、总督放在眼里。正规军不小打小闹,要打就打省城,一闹就几个省,总督管不了。
        于是出现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地方官——督师(由中央最高文官大学士兼任),专管总督,农民军闹到哪里,他就管到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8-6-5 14: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成“论坛元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6-5 16: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作辛苦,欣赏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6-5 22: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作辛苦,欣赏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4-26 12:04 , Processed in 0.10142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