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750|回复: 18

东北过大年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18-5-6 12: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东北过大年      
                     
                                                                                                                                                                                                                                文/李智

                     
    东北的大年过得是粗犷而热闹的,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那一幕幕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场景,时常会出现在如今五六十岁年纪的人的回忆里,也会时常萦绕在离开故乡多年的我的梦里。

    就让我试着把当年东北农村过大年的场景,细细描述一番,以飨读者,更希望让自己能再次回到那个小山村里,感受那浓浓的乡情!

                                              淘米
     进了腊月的门,农家便开始淘米。所谓的淘米就是把准备好的大,小黄米淘洗干净,晾干,用碾子压成黄米面,再将黄米面蒸成粘糕和豆包的过程。

     在当时,因为生产力的落后和电气化的匮乏,碾子的工作效率很低。一个生产队只有一盘碾子,大家要按队里排出的号先后淘米。只要把自己家盛米的篮子按顺序摆在碾坊门口即可,不必去担心有人加塞儿。农村人纯朴,都不想被人说不守规矩。

      将大,小黄米磨成面后就可蒸粘糕了。婆娘们将大锅上放了自制的蒸帘,铺好帘布和玉米叶。加够水,将锅烧热。先在帘上洒下一层煮熟的大芸豆,然后一层米面一层豆的洒。洒到齐锅沿儿为止,扣上木锅盖,再搬上块压锅石,之后就是使劲往灶坑里塞苞米秸子。大约摸儿一袋烟的功夫,一锅又粘又香的粘糕就蒸制成了。掀开锅盖,一锅饱满鲜亮的黄红色扑面而来,看着就让人想着要上去割上它一条子。吃粘糕条件好的可沾白糖,但多数人家只能沾用甜菜熬制的糖稀。
      蒸豆包和年糕过程基本一样,但要用发过的面,要连续几天把一斗面全蒸完,然后冻储起来,一家老小能吃到二月二。



                                              杀年猪

     在农家,腊月里最热闹的事,莫过是杀年猪了。这是过大年的前奏,也是向村里人炫耀自己家肥猪的分量和婆娘的勤快的好机会。往往在杀年猪前家家都要请亲家,接姑娘,唤女婿。要请上村长,队长,会计这些头头脑脑。这几天是村里杀猪把式最扬眉吐气的日子,给主人家杀了猪,除了饱吃一顿全猪宴,临走还要拎上猪头或者下水。一般把式杀了猪,用专业工具将猪吹涨起来,就不管了,径自坐上席面,吸着主人敬上的过滤嘴儿等吃现成的。自己家的婆娘和妯娌们开始烧热水,退毛,割肉。放出来的猪血不扔掉,要灌制血肠。猪的大肚头洗净后灌上肉馅叫香肠。院子里支上一口大锅,割下一大块猪肉,切宽条儿,配上猪肝,血肠,香肠,再切好一盆酸菜一起煮上。还要冻白菜蘸酱,豆芽拌土豆做凉菜,总的说必须弄上几道配菜。这个时候,再吝啬的人家也不会赶开一直围着锅台转的"野孩子"们。当酒席备好后,主人会大声嚷着迎客。客人们多是本村的乡亲,往往这一次请客要吃掉几十斤肉。



                                              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终于到了,一打早家家户户要放鞭炮,扫院子,贴对联。孩子们换上新衣裳,挨家挨户地串。婆娘们从吃完早饭就开始准备晚饭。这是东北农家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一定要有鸡和鱼,图个来年吉利喜庆,富富有余。家家都要将家谱挂起,供祖宗。做上几道供菜,放上酒杯碗筷,还要恭恭敬敬叨咕几句。供上祖宗后就不许再向外借东西,睡觉不许脱衣服,告诫着孩子不许说不吉利的话。

   晚饭后炒瓜子,冻梨泡上化开,备年夜吃。孩子们眼巴巴等着压岁钱。入夜,家家点亮所有的灯,大门口挂起大红灯笼,仓房也要点上个煤油灯。孩子们挑着各式自制的灯笼,还有的拿着手电筒在前后院乱窜,他们嬉闹着,零星的和连片儿的鞭炮声不绝于耳。

   家家的婆娘们都在忙着包年夜的饺子。男人们往往等不到半夜,趁着酒还清醒,就在院里点起篝火。火堆旁放上桌子,摆上供品和新煮的水饺,鸣放鞭炮。主人要向四方天地跪拜,求得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之后便是年夜饭。往往饭还没吃完,拜年的孩子们就三五成群地接踵而至,有一年我一家三口回农村老家过年,我的一个六,七岁大的小表弟在大哥哥们的带领下来拜年,磕头是要从长辈开始,比自己小的不给磕头的,可我的小表弟到最后,竟嚷着给他大侄子磕了一个响头。笑扒了一屋人。他竟然眨巴着小眼睛不解的问:"你们笑哈呀?"就这样吵吵嚷嚷,一直闹到接近天亮。
                                               正月十五

     从每年的腊月起,远远的就能听得到各村屯传出的唢呐声和锣鼓声。那是各村屯在排练秧歌。这也许就是当时最浓的年味。大年三十头两三天,秧歌队就上街挨村迎福送喜了。正月初三,老少爷们儿又开始上街耍宝斗戏,直闹腾到正月十五。

     多数秧歌队是踩高跷的,队员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头上带着自制的头饰,身披颜色艳丽的花被面,几个队员分别饰演《白蛇传》,《西游记》里的角色,夸张着万种风情,出丑搞笑。引得村里光棍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白娘子看,孩子们一路追着猪八戒笑。

      正月十五元宵夜最热闹。秧歌队人人手持用秫秸扎制的七色花灯,扭起腰肢,一路行来,甚是好看。队伍的后边马拉着爬犁,爬犁上架一口大锅,锅里燃烧着拌了煤油的锯沫子,有人持铁锹一路走一路洒,沿途一片红火。一时整个村屯亮如白昼。

       家家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每晚都要去给祖坟送灯。十五之夜,更要用煤油拌上锯沫,在大门口,井房,粮仓前,鸡架,狗窝,猪舍边点起一堆堆小火,祈盼一年的平安。

       东北农村的大年总是那么带给人欢乐,带给人希望。我的童年,青年时代都是在这样的氛围里度过的。现在回想起来,正在步入老年的我,依然可以会心一笑,久久沉浸在回忆里,我的耳边仿佛又依稀听到了那震天的鞭炮声和锣鼓声。
      过了正月十五,东北农家的大年就算过完了。
      愿我的家乡的大年越过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93.72%

发表于 2018-5-6 15: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猪的大肚头洗净后灌上肉馅叫香肠。院子里支上一口大锅,割下一大块猪肉,切宽条儿,配上猪肝,血肠,香肠,再切好一盆酸菜一起煮上。还要冻白菜蘸酱,豆芽拌土豆做凉菜,总的说必须弄上几道配菜。这个时候,再吝啬的人家也不会赶开一直围着锅台转的"野孩子"们。当酒席备好后,主人会大声嚷着迎客。客人们多是本村的乡亲,往往这一次请客要吃掉几十斤肉。




好热闹的场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93.72%

发表于 2018-5-6 15: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晚饭后炒瓜子,冻梨泡上化开,备年夜吃。孩子们眼巴巴等着压岁钱。入夜,家家点亮所有的灯,大门口挂起大红灯笼,仓房也要点上个煤油灯。孩子们挑着各式自制的灯笼,还有的拿着手电筒在前后院乱窜,他们嬉闹着,零星的和连片儿的鞭炮声不绝于耳。




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那个场景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93.72%

发表于 2018-5-6 15: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农村的大年总是那么带给人欢乐,带给人希望。我的童年,青年时代都是在这样的氛围里度过的。现在回想起来,正在步入老年的我,依然可以会心一笑,久久沉浸在回忆里,我的耳边仿佛又依稀听到了那震天的鞭炮声和锣鼓声。
      过了正月十五,东北农家的大年就算过完了。
      愿我的家乡的大年越过越好!



细腻生动的描写把我带入了那个热热闹闹过大年的氛围中。欣赏老师精彩散文!

点评

谢老师,谢谢,因老人患病,回复迟了,鉴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8 07: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23.92%

发表于 2018-5-6 16: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的大年过得是粗犷而热闹的,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那一幕幕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场景,时常会出现在如今五六十岁年纪的人的回忆里,也会时常萦绕在离开故乡多年的我的梦里。开门见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23.92%

发表于 2018-5-6 16: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描写细腻生动,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5-6 16: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的大年过得是粗犷而热闹的,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那一幕幕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场景,时常会出现在如今五六十岁年纪的人的回忆里,也会时常萦绕在离开故乡多年的我的梦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5-6 16: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年三十终于到了,一打早家家户户要放鞭炮,扫院子,贴对联。孩子们换上新衣裳,挨家挨户地串。婆娘们从吃完早饭就开始准备晚饭。这是东北农家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一定要有鸡和鱼,图个来年吉利喜庆,富富有余。家家都要将家谱挂起,供祖宗。做上几道供菜,放上酒杯碗筷,还要恭恭敬敬叨咕几句。供上祖宗后就不许再向外借东西,睡觉不许脱衣服,告诫着孩子不许说不吉利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5-6 16: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每年的腊月起,远远的就能听得到各村屯传出的唢呐声和锣鼓声。那是各村屯在排练秧歌。这也许就是当时最浓的年味。大年三十头两三天,秧歌队就上街挨村迎福送喜了。正月初三,老少爷们儿又开始上街耍宝斗戏,直闹腾到正月十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5-6 17: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农村的大年总是那么带给人欢乐,带给人希望。我的童年,青年时代都是在这样的氛围里度过的。现在回想起来,正在步入老年的我,依然可以会心一笑,久久沉浸在回忆里,我的耳边仿佛又依稀听到了那震天的鞭炮声和锣鼓声。


欣赏老师年味浓浓,幸福溢满的飘香的篇章,遥祝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8-5-6 20: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贵文写出东北黑土地上的年味特色,让大家了解到东北年文化,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文化自信和热爱。
本文语言朴素简洁,符合东北汉子的直朴性格,真实可信,真情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8-5-7 21: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东北过大年的习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5-7 21: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欣赏老师佳作,年味十足,及接地气,品之有味,读之热闹,遥祝老师笔耕快乐,因事迟赏,望老师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8-5-7 21: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出了过来的味道,欣赏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8-5-7 21: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出了过来的味道,欣赏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8-5-7 21: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人过年,就是这样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6.24%

发表于 2018-5-7 22: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老师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8-5-8 07: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天一色 发表于 2018-5-6 15:20
东北农村的大年总是那么带给人欢乐,带给人希望。我的童年,青年时代都是在这样的氛围里度过的。现在回想 ...

谢老师,谢谢,因老人患病,回复迟了,鉴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4-26 23:21 , Processed in 0.12807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