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420|回复: 32

千里归家乡愁去,近侍家堂又一年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18-2-22 17: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风萧^易水 于 2018-2-22 21:21 编辑

                                                                                                              
                                                                                                           千里归家乡愁去,近侍家堂又一年


     “ 过年了,回家啦!”现在的春节,已经不是过去的“穿新衣,吃好的,放鞭炮等”那种味道了,主要是在四面八方的游子们,忙碌了一年的家人们,借过年的机会,纷纷奔向一个地方,团圆、团聚。回家过年是汉民族的约定俗成。光是活着的人回来还不行,还得将祖宗和已去逝亲人的亡灵请回家来,与家人一起过年。当然都请回来也坐不下,但是至少得请到上三辈。这就是传统的“请家堂”。
    “请家堂”是一种家族纪念活动,对过世老人的一种尊敬,是我们活着人的一种寄托,也有一种教育和警示后人,对老人要孝顺的意思。百善孝为先!家堂文化更是汉民族孝文化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亡灵的追念,对祖先的缅怀,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正是有了那一代代的人儿,人类社会才能繁衍至今!
俗话说,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俗。我们所在的县城虽小,但在过年供奉家堂上也是不尽相同。北部数村则沿袭临近外地区风俗,只供养一天;南部部数村则是在七月十五时隆重祭祀,过年不供养。为何北部村居只供养一天,原因很简单,因为那里土壤肥沃,多有大棚,供养一天比较省事,方便农业生产。发展才是硬道理!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的习俗,博爱的汉民族总是可以接受的。
    从请家堂一直到送家堂,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程。年衰力竭的老人往往会累的不轻,一桌看似简单的菜肴,暗含着更多的是劳动人民的智慧。
    请家堂是很讲究的。年三十上午一家人就按照分配好的工作开始有条不紊的准备了。首先家里的男爷们开始贴对联,屋里屋外,大门,圈门,家里的水缸,米缸,床头等等,到处都贴上喜庆和吉祥的祝福。贴完对联后就要去用纸幄子打火纸(就是我们说的纸钱)。然后女人们便下厨房准备供养的供品了,供品一般就是鸡、鱼、豆腐、青菜和水果。鸡当然是全鸡了,要盘的很好看,鸡头要高高在上,然后将盘好的鸡下锅蒸熟,这样用的时候光拿出来用就好了。当然鱼也是要事先做好的。青菜呢,到摆供桌前现炒也是来得及的。
    卫生当然是要打扫的彻底,地上,墙上的边边角角,都是要扫的。特别是用来供养的桌椅更是一遍遍的擦拭,从桌面到桌腿,里里外外,擦一遍是不行的,要反复擦,直到满意了为止。然后就开始请家堂了。在家的正堂屋,摆上家堂桌子,然后就在一个事先叠好的纸上面,写上所有过世老人的名字,我们叫牌位,当然请的老人最多的就是到高祖这一辈。等把所有要供养的牌位子摆好以后,再在桌子的左右两边摆上两个凳子,以备给来的老人坐用。然后再在桌上摆上要供养的供品,再就是每个牌位前面放一个酒杯,倒上酒,就像是待客一样。这些准备妥当以后,把大门口放上一个木棍,俗称挡门棍,是挡外人的,怕外人请的祖宗走错了们。在门口点燃一炷香,烧上一些纸钱,由老人引领着把过世的老人都领到家堂桌子上面。
    请完家堂以后,所有家里的人就都围坐在一起,开始在一起包 饺子,吃团圆饭了。这时候一家人开开心心,热热闹闹,共庆祝丰收,也祁福来年。年三十的晚上是大人孩子都不睡觉的,我们俗称“熬五更”。当然孩子们一般都熬不到,于是在孩子们睡觉之前,大人就开始包芫荽饺子,俗称“圆岁”,然后放鞭炮烧纸,叫做“发钱粮”,完了到十二点左右,大人们也熬不住了,就都关灯睡觉了。现在一般是看完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年初一的早上,大闺女小媳妇,大人孩子三五成群,到本家族相互拜年。拜年很重要的一个程序,就是给家堂桌子磕头。磕头是很有讲究的,不过大部分都是随便应付一下,有的还怕弄脏了衣服。而大人们则不然,他们板板整整地跪下,双手垫在额头前面,屁股高高崛起,把头拱在地上,磕一个把身子端直,然后再趴下磕,一般是磕三个,所以磕头一定要稳得住,沉住气。有些急性子的人毛三火四地咕咚跪下,砰砰砰三个响头完了,引得打家哄堂大笑。
    等热热闹闹的年初一过去以后,到年初二下午就开始忙碌着送家堂了。送家堂以前还要吃饭的,也就是下水饺,送的时候就是再把牌位子一个一个给收拾起来,把桌子上面的水饺汤,茶水啦,还有所有的供品等等倒在一个铁桶里面,作为饮马的食物。传说,老人来的时候是骑马来的。所以也要把老人骑的马儿喂好。等这些都收拾停当,每个人都再准备一刀纸,把牌位子和纸一字摆开。这个时候就是每个老人一刀纸,一炷香,一个牌位子,摆在地上烧了。烧完了以后,把铁桶里面的那些水,汤、果等等,倒在烧的纸前面,就相当于“饮马”。然后就放鞭炮,等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过之后,为首的老人才算舒了一口气,喜洋洋的带领着子孙们回家去了。
    送完家堂过完年。然后女儿才能领着女婿回娘家的。因为出嫁的女儿是不能见家堂桌子的。结婚多年的夫妻,则多数会三六九,往外走。在外地打拼回家过年的人将要踏上归途。千里归家乡愁去,送完家堂又一年。启航新时代,相信你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无祖无宗的人是悲哀的,常回家看看吧!家乡虽然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但那青砖红瓦老家会永远等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2-22 21: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 过年了,回家啦!”现在的春节,已经不是过去的“穿新衣,吃好的,放鞭炮等”那种味道了,主要是在四面八方的游子们,忙碌了一年的家人们,借过年的机会,纷纷奔向一个地方,团圆、团聚。回家过年是汉民族的约定俗成。光是活着的人回来还不行,还得将祖宗和已去逝亲人的亡灵请回家来,与家人一起过年。当然都请回来也坐不下,但是至少得请到上三辈。这就是传统的“请家堂”。
这个传统在大城市好像逐渐被淡化了,可能和城市的居住条件有关吧

点评

谢谢姜老师支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22 22: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2-22 21: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家堂”是一种家族纪念活动,对过世老人的一种尊敬,是我们活着人的一种寄托,也有一种教育和警示后人,对老人要孝顺的意思。百善孝为先!家堂文化更是汉民族孝文化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亡灵的追念,对祖先的缅怀,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正是有了那一代代的人儿,人类社会才能繁衍至今!

俗话说,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俗。我们所在的县城虽小,但在过年供奉家堂上也是不尽相同。北部数村则沿袭临近外地区风俗,只供养一天;南部部数村则是在七月十五时隆重祭祀,过年不供养。为何北部村居只供养一天,原因很简单,因为那里土壤肥沃,多有大棚,供养一天比较省事,方便农业生产。发展才是硬道理!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的习俗,博爱的汉民族总是可以接受的。
我还真没有过这种经历,期待有机会回家乡,我的家乡有这个习俗,有机会回去体验一下,

点评

感谢老师点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22 22: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2-22 21: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等热热闹闹的年初一过去以后,到年初二下午就开始忙碌着送家堂了。送家堂以前还要吃饭的,也就是下水饺,送的时候就是再把牌位子一个一个给收拾起来,把桌子上面的水饺汤,茶水啦,还有所有的供品等等倒在一个铁桶里面,作为饮马的食物。传说,老人来的时候是骑马来的。所以也要把老人骑的马儿喂好。等这些都收拾停当,每个人都再准备一刀纸,把牌位子和纸一字摆开。这个时候就是每个老人一刀纸,一炷香,一个牌位子,摆在地上烧了。烧完了以后,把铁桶里面的那些水,汤、果等等,倒在烧的纸前面,就相当于“饮马”。然后就放鞭炮,等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过之后,为首的老人才算舒了一口气,喜洋洋的带领着子孙们回家去了。
和城市的请财神的习俗相近哦

点评

感谢老师关注支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22 22: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2-22 21: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祖无宗的人是悲哀的,常回家看看吧!家乡虽然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但那青砖红瓦老家会永远等你!
余韵绵长,耐人回味,人在他乡走,心系故乡情……

点评

向老师问好,感谢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22 22: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2-22 21: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欣赏老师佳作,笔墨传神,为我们讲述了古老的习俗,那不仅仅是习俗,那是一个赤子心系故乡的情怀,余韵绵长,耐人寻味,精华共赏,遥祝老师春祺笔丰

点评

谢谢老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22 22: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8-2-22 22: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萧^易水 发表于 2018-2-22 21:23
“ 过年了,回家啦!”现在的春节,已经不是过去的“穿新衣,吃好的,放鞭炮等”那种味道了,主要是在四面 ...

谢谢姜老师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8-2-22 22: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萧^易水 发表于 2018-2-22 21:25
“请家堂”是一种家族纪念活动,对过世老人的一种尊敬,是我们活着人的一种寄托,也有一种教育和警示后人, ...

感谢老师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8-2-22 22: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萧^易水 发表于 2018-2-22 21:26
等热热闹闹的年初一过去以后,到年初二下午就开始忙碌着送家堂了。送家堂以前还要吃饭的,也就是下水饺,送 ...

感谢老师关注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8-2-22 22: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萧^易水 发表于 2018-2-22 21:27
无祖无宗的人是悲哀的,常回家看看吧!家乡虽然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但那青砖红瓦老家会永远等你!
余韵绵长 ...

向老师问好,感谢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8-2-22 22: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萧^易水 发表于 2018-2-22 21:30
拜读欣赏老师佳作,笔墨传神,为我们讲述了古老的习俗,那不仅仅是习俗,那是一个赤子心系故乡的情怀,余韵 ...

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2-23 21: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家堂”是一种家族纪念活动,对过世老人的一种尊敬,是我们活着人的一种寄托,也有一种教育和警示后人,对老人要孝顺的意思。百善孝为先!家堂文化更是汉民族孝文化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亡灵的追念,对祖先的缅怀,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正是有了那一代代的人儿,人类社会才能繁衍至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8-2-23 21: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2-23 21: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送完家堂过完年。然后女儿才能领着女婿回娘家的。因为出嫁的女儿是不能见家堂桌子的。结婚多年的夫妻,则多数会三六九,往外走。在外地打拼回家过年的人将要踏上归途。千里归家乡愁去,送完家堂又一年。启航新时代,相信你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2-23 21: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祖无宗的人是悲哀的,常回家看看吧!家乡虽然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但那青砖红瓦老家会永远等你!

欣赏老师乡风民俗浓郁的精彩篇章,遥祝春祺笔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6.24%

发表于 2018-2-23 22: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人乡愁的民俗,描写生动,反而觉得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

欣赏版主佳作,新年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8-2-23 22: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学习了一个民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2-24 08: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文化受到地域的影响真是太大了,同一件事缅怀亲人的事,各地习俗大有不同。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8-2-24 09: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年了,回家啦!”现在的春节,已经不是过去的“穿新衣,吃好的,放鞭炮等”那种味道了,主要是在四面八方的游子们,忙碌了一年的家人们,借过年的机会,纷纷奔向一个地方,团圆、团聚。回家过年是汉民族的约定俗成。光是活着的人回来还不行,还得将祖宗和已去逝亲人的亡灵请回家来,与家人一起过年。当然都请回来也坐不下,但是至少得请到上三辈。这就是传统的“请家堂”.开冂见山破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2-24 09: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 过年了,回家啦!”现在的春节,已经不是过去的“穿新衣,吃好的,放鞭炮等”那种味道了,主要是在四面八方的游子们,忙碌了一年的家人们,借过年的机会,纷纷奔向一个地方,团圆、团聚。回家过年是汉民族的约定俗成。光是活着的人回来还不行,还得将祖宗和已去逝亲人的亡灵请回家来,与家人一起过年。当然都请回来也坐不下,但是至少得请到上三辈。这就是传统的“请家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3-29 00:15 , Processed in 0.16381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