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330|回复: 19

[散文赏析] 中华文艺首届散文高级研修班作业赏析一

[复制链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1-28 11: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风萧^易水 于 2018-1-28 11:46 编辑

                                                                                   
                                                                                 《雪之恨》赏析
                                                  文/姜庆涛

    《雪之恨》文/牛老伍
    本文是一篇散文学院高级研修班作业作品。是一篇叙事散文。
    作品开篇就以“讨厌冬天,讨厌雪。”两个讨厌引领,与标题《雪之恨》相呼应,让读者不得不想往下看,想通过文章尽一步了解作者为什么讨厌冬天,又为什么讨厌雪。对冬天和雪的讨厌是否发展到了恨的地步,可谓是设置了重重悬念,标题的雪和恨与文章开篇的对冬、雪讨厌形成照应,应该算作是铺垫形开门见山方式,好似一扇半掩半开的门,又好似雾中的山。指出了对雪的看法,欲扬先抑,让读者怀着探奇的心情不得不往下看。
    “原也不知道怎么会去讨厌冬天、讨厌下雪的。”
    这一段承上启下,将开篇与行文篇联系了起来,将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探究讨厌冬天、讨厌下雪的的原因。
    父亲说冬天到了,雪花儿飘飘中,白雪公主就会悄悄来临。而我,一度认为自己会是七个小矮人之一,便会勇敢地去保护她。可是,每次冬天来了,尽管山舞银蛇,白雪公主也没有来过,直到冰消了,雪化了,也没有白雪公主的影子,是迷了路?还是错过了日期?这份美丽的期盼,陪伴着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冬天,直到个头窜高,不再是小矮人,就不再那样傻傻的等着冬天,盼着下雪了。
    七个小矮人的故事,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童年的记忆。故事中的人物不仅伴随着作者,同时也伴随着我们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季,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皑皑白雪的夜晚。每每冬天到来的时候,童年的我们对雪的期盼还不如说是对七个小矮人的故事的幻想,总是幻想着,自己能够成为冬季雪中的小矮人,保护那令人爱怜的白雪公主。作者通过讲的父亲的故事在提醒着自己,对雪的执着的期盼。   
    不等待,是因为老师告诉我,冬天里,冰天雪地中,还有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冬天里的我们,呵着手,踢着脚在课余的教室里,望着白雪皑皑的大地,怜悯之心油然而来,这样的天,小女孩多可怜呀,可千万不能够让她划着火柴睡去了……
    冬天,照例轮回,而雪,时有时无。我却在那些童话故事中渐渐淡漠了对雪的兴趣。
    然而,老师讲的故事却颠覆了作者的执着,那冬夜雪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却没能见到第二天初升的太阳。让作者淡漠了对雪的兴趣。请注意,此时的作者对雪也仅仅是淡漠了而已,并没有达到讨厌或者是恨的地步。
    讨厌冬天,讨厌雪。
    其实不只是懵懵懂懂的童年造成的,更是因为那一个挥之不去的寒冷冬天。
    在这里,在此时,作者与其说对雪的淡漠懵懵懂懂的,更深层次的是要探究内心深处那甩不去的纠结。于是,对于童年的故事的回忆便在这种纠结的心态下开始了,
    60年代里的那一个冬季,天色灰蒙蒙的,气候冷得很快。
    60年代的那个冬季,灰蒙蒙的天,寒冷的气候,便将冬天那滴水成冰的意境展现给了读者。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又会发生什么事?又是什么事能让作者那么地记忆犹新,难以释怀呢?
    “伍伢子,过来,叫你啦,过来。”
    我知道,家里请来裁缝了,一年一度的,在年底为家人做衣服。做衣服,那也是件大事,事前,要计划好用多少布票,花多少钱,才够一家人一年的穿着。叫我,自然轮到我,要量尺寸,做新衣。
    过年了,穿新衣,戴新帽恐怕是每一为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的深刻记忆,更是那个年代的孩子期盼过年的原因之一吧。
    我装聋作哑,有些抗拒。做新衣,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每次做棉衣,都是我的痛。穿女孩子才穿的花衣实在叫人难为情,保护爱惜更是一种负担。
    然而,此时的作者却对新衣有这另一番的解读,原来是那花衣服让年少的作者感到纠结,当然了,此时的作者肯定将自己看做是一位大小伙子了。
    那年代里,一件衣服穿两人,小的是要接穿老大的旧衣服的,就这样传下去,还打上几个补丁也是很平常的事情。而我,有一个妹妹,做衣服,特别是棉衣,就不得不考虑衣服面料了。妈妈常常把棉衣选成为花布料,每次慎重交代,爱惜点穿,以后妹妹还要穿的。其实父母是不会重男轻女的,因为正月里是我的生日,新棉袄顺理成章就是父母送我的礼物了。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件衣服老大穿小了再传给弟弟或者妹妹传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因此,为了作者的妹妹能接续上哥哥穿过的衣服便也成为家中在自然不过的事了。
    小女生的花花的棉袄很自然就成了同学们的笑料。
    “老伍有点宝,穿件花棉袄!”
    宝,可不是宝贝的宝,而是哈宝的宝(傻瓜的意思)。一番追逐是少不了的。推揉中,我重重是摔倒在雨雪里,泥水立刻把新衣画成了世界地图。我顿时吓得面无人色,小伙伴们看着闯祸了,一哄而散,只有妹妹过来,帮忙用雪把污渍擦去。兄妹忙活了好一阵子,天色渐晚,不敢久呆,慌忙架起柴火,准备烤干衣服回家。
    “哥,快点,着了!”
    祸不单行,衣服离火太近,背部已然烤了个焦楛。
    妹妹吓哭了,我口瞪目呆,了不得,这下回家可有得受了!
    虽说一件新衣服需要爱惜,但,男孩子那淘气的本性却不能泯灭,淘气间,故事中让作者更加难堪的事发生了,新衣服----着火,这总不会与那句“火烧旺运”挂上勾吧,无奈,便也只能等待着未知的惩戒了。   
    回家,我不敢吱声,妹妹怯怯地说:“妈妈,新衣服烧破了!”
    父亲在一旁,闻言大怒,一巴掌扇将下来!
   “故意的吧,就知道你不爱惜,看我不打死你!”父亲愤怒异常,要知道做一件衣服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也就逢年过节,大家才可能穿件像样的衣服的。
    啪!
    脸上顿时火辣辣的,只觉得眼冒金星,嘴角都渗出了血来。我忍着没哭,瞪着恨恨的眼睛,硬是没让泪水从眼眶里流出来。
    父亲对作者的惩戒是简单的,只是那“啪”的一巴掌,也就是这一巴掌,将作者的纠结打成了纠结的“恨”,而这纠结的“恨”却也真的是懵懵懂懂。
    妈妈连忙推开父亲,护着我说,“好了,不哭,不哭。是妈妈错了,没有考虑你的感受……”
    ……
    妈妈的自责在这里又平添了作者的纠结的“恨”
    雪,在窗外默默的飘着。
    这个晚上,我睡不着,我恨!恨自己?恨父母?恨同学?我不知道。
    只到此时,作者的那个“恨”仍然很懵懂,竟然找不出“恨”的原由来。
    这个晚上,还有个人没有睡,就是妈妈,窸窸窣窣的在灯下忙碌着。
    “起来,起来,上学会迟到了!”
    我不知什么睡着了,依稀梦到了我穿着一件向往已久的军大衣,好暖和呀!谁在叫我呀,揉揉眼睛,窗外雪白,床边,妈妈递过来一件棉衣,我的?
    是,是我的。不,严格意义上说是妈妈的,她连夜把自己的棉衣翻了过来,按我的个头,把原来灰色底做面子,花布改成里子。
   “妈……,”看着妈瘦小的身体裹着单薄的衣服,这时终于再也忍不住,止不住眼泪就哗哗的流了下来……
    我终于知道,我恨什么了,我恨,恨冬天,恨下雪!
    而当作者看到母亲点灯熬油一宿,为自己做出的新棉袄,当作者看到母亲身上那单薄的衣服时,作者似乎在泪水中找到了“恨”的源头,是冬天吗?是冬天里那场闹人的雪吗?文章开篇的讨厌二字在这里升华到了恨字,仅仅地扣住了主题,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是真的讨厌或者恨冬天,恨雪吗?仔细研读我们发现不是的,那是因为母亲对自己的爱和自己对所做事情的深深的自责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而产生的对冬天的恨对雪的恨。之所以我这么说,请看作者的旧作一首诗:
    枝秃叶落虫全藏,茶女虔诚拜上苍。
    冬月不只枯萎色,溪旁尚有紫和黄。
    若得君有切切意,柚挂枝头也不妨。
    独饮无须留客座,自斟自饮自疏狂。
    我们从中完全看不出作者对冬对雪的那种透入骨髓的恨,而是自斟自饮多了那么一点恬淡。所以,作者在这里所表达出来的恨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自责和对母亲的爱。
   ……   
   当日子不再为温饱发愁,记忆里的恨却仍然挥之不去,因为那份亲,因为那分情,更因为要永远防止再回从前的过去……
   最后,作者真的就婉转地告诉我们,那挥之不去的“恨”,源自于“那份亲”“那分情”,而并非对冬对雪发自内心的恨。一句“更因为要永远防止再回从前的过去……”给读者留下了多少思考,多少回味呀,真是余韵绵长,各种滋味尽在其中,让读者品味……
纵观全文,作者文笔流畅,立意明确,主题鲜明,层层递进,将讨厌--恨的根源诠释给了读者。大自然是美丽的,冬天的雪也是美丽的,可以说,作者对雪的又爱又恨的心情在文章中表露无疑,对亲情的那份真情更是让人为之动容。那种亲情,那冬天里的雪怎能用一个“恨”诠释。在“恨”的背后是那盈盈溢满的“爱”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1-28 13: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开篇就以“讨厌冬天,讨厌雪。”两个讨厌引领,与标题《雪之恨》相呼应,让读者不得不想往下看,想通过文章尽一步了解作者为什么讨厌冬天,又为什么讨厌雪。对冬天和雪的讨厌是否发展到了恨的地步,可谓是设置了重重悬念,标题的雪和恨与文章开篇的对冬、雪讨厌形成照应,应该算作是铺垫形开门见山方式,好似一扇半掩半开的门,又好似雾中的山。指出了对雪的看法,欲扬先抑,让读者怀着探奇的心情不得不往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1-28 1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妈……,”看着妈瘦小的身体裹着单薄的衣服,这时终于再也忍不住,止不住眼泪就哗哗的流了下来……
    我终于知道,我恨什么了,我恨,恨冬天,恨下雪!
    而当作者看到母亲点灯熬油一宿,为自己做出的新棉袄,当作者看到母亲身上那单薄的衣服时,作者似乎在泪水中找到了“恨”的源头,是冬天吗?是冬天里那场闹人的雪吗?文章开篇的讨厌二字在这里升华到了恨字,仅仅地扣住了主题,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是真的讨厌或者恨冬天,恨雪吗?仔细研读我们发现不是的,那是因为母亲对自己的爱和自己对所做事情的深深的自责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而产生的对冬天的恨对雪的恨。

精彩而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1-28 13: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日子不再为温饱发愁,记忆里的恨却仍然挥之不去,因为那份亲,因为那分情,更因为要永远防止再回从前的过去……
   最后,作者真的就婉转地告诉我们,那挥之不去的“恨”,源自于“那份亲”“那分情”,而并非对冬对雪发自内心的恨。一句“更因为要永远防止再回从前的过去……”给读者留下了多少思考,多少回味呀,真是余韵绵长,各种滋味尽在其中,让读者品味……
纵观全文,作者文笔流畅,立意明确,主题鲜明,层层递进,将讨厌--恨的根源诠释给了读者。大自然是美丽的,冬天的雪也是美丽的,可以说,作者对雪的又爱又恨的心情在文章中表露无疑,对亲情的那份真情更是让人为之动容。那种亲情,那冬天里的雪怎能用一个“恨”诠释。在“恨”的背后是那盈盈溢满的“爱”呀。

感谢两位老师的精彩呈现和分享,更感谢姜老师详尽的点评,辛苦了,遥祝冬日安暖!

点评

谢谢院长赏读 谢谢姜老师赏析 敬茶,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8 16: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6.24%

发表于 2018-1-28 16: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恨,相知晚》

        散文高级研修班结业在即,铁山君布置了一篇作业,没有拟定主题,没有规定文体,也没有字数要求,或许,这就是一个测试,看看当初播下的(文)种,发芽几许,开花几何?
        曾戏曰“王生,不易,对牛,弹琴”,也不是无感而发。散文版块南腔北调,五湖四海,小哥们初生牛犊,不谙世事也理解传承转合,而那些个老黄牛倚老卖老,也不稀罕开篇文眼什么的,不是对牛弹琴那是咋的?
     作业来了,也不可负了“版主”名号,也就敷衍了事,课后即刻提笔,动起手来。
      平日里,择题,构图,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一股脑的要斟酌三五日,茶喝了几壶,酒倒了几甑方得几行文字得手。今宵着笔,却一气呵成,自然脑海里就涌现出了文眼、过渡、疏密得当,张弛有度这样的“行文规范”,对牛弹琴不差呀,这悠扬的琴声恰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是以娓娓道来,并不费力。
       实言道来,什么文眼,什么结构,老伍现在仍然说不出一个道道来,人老迟钝,也情有可原。但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谓大矣。姜老师、王老师不但理论高深,联系实际也不含糊,就像庖丁解牛,把散文版文友的文章一一解剖,好的一面、不足的地方逐一点出,游刃有余,这就是散文高级班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是最接地气的地方,你想没有收获都难。
       这样的课,断断续续的听来,特别是小酌一杯,听到妙处,浅抿一口,当真就把学问和酒一起咽下肚去了……
       “毕业了”,于是就有学员要求,这样的课是不是可以常态化,呵呵,因为“考勤”总是按时不能到位,我不奢求,但有一直感觉,那就是:恨,相知晚。

,这样回帖有点长吧,另起一文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6.24%

发表于 2018-1-28 16: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水之湄 发表于 2018-1-28 13:06
当日子不再为温饱发愁,记忆里的恨却仍然挥之不去,因为那份亲,因为那分情,更因为要永远防止再回从前的过 ...

谢谢院长赏读
谢谢姜老师赏析
敬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7-30 11: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云百香果 于 2020-7-30 16:33 编辑


    老师对作者原文的解析渗透,给人以坚强面对生活的启迪,“恨”的背后是满满的真情满满的爱,阐述了大自然的美,冬天的美,雪的美,更加衬托了母亲高大的形象!钦佩原作者和老师精湛的文笔,以及老师严谨的学风和文风,老师对学员的创作进步给予的高度肯定和鼓励,将激励和鞭策学员继续努力,在创作上取得更大的成绩,以不辜负老师的殷切期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7-30 16: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开篇就以“讨厌冬天,讨厌雪。”两个讨厌引领,与标题《雪之恨》相呼应,让读者不得不想往下看,想通过文章尽一步了解作者为什么讨厌冬天,又为什么讨厌雪。对冬天和雪的讨厌是否发展到了恨的地步,可谓是设置了重重悬念,标题的雪和恨与文章开篇的对冬、雪讨厌形成照应,应该算作是铺垫形开门见山方式,好似一扇半掩半开的门,又好似雾中的山。指出了对雪的看法,欲扬先抑,让读者怀着探奇的心情不得不往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7-30 16: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也不知道怎么会去讨厌冬天、讨厌下雪的。”
    这一段承上启下,将开篇与行文篇联系了起来,将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探究讨厌冬天、讨厌下雪的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7-30 16: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父亲说冬天到了,雪花儿飘飘中,白雪公主就会悄悄来临。而我,一度认为自己会是七个小矮人之一,便会勇敢地去保护她。可是,每次冬天来了,尽管山舞银蛇,白雪公主也没有来过,直到冰消了,雪化了,也没有白雪公主的影子,是迷了路?还是错过了日期?这份美丽的期盼,陪伴着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冬天,直到个头窜高,不再是小矮人,就不再那样傻傻的等着冬天,盼着下雪了。
    七个小矮人的故事,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童年的记忆。故事中的人物不仅伴随着作者,同时也伴随着我们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季,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皑皑白雪的夜晚。每每冬天到来的时候,童年的我们对雪的期盼还不如说是对七个小矮人的故事的幻想,总是幻想着,自己能够成为冬季雪中的小矮人,保护那令人爱怜的白雪公主。作者通过讲的父亲的故事在提醒着自己,对雪的执着的期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7-30 16: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等待,是因为老师告诉我,冬天里,冰天雪地中,还有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冬天里的我们,呵着手,踢着脚在课余的教室里,望着白雪皑皑的大地,怜悯之心油然而来,这样的天,小女孩多可怜呀,可千万不能够让她划着火柴睡去了……
    冬天,照例轮回,而雪,时有时无。我却在那些童话故事中渐渐淡漠了对雪的兴趣。
    然而,老师讲的故事却颠覆了作者的执着,那冬夜雪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却没能见到第二天初升的太阳。让作者淡漠了对雪的兴趣。请注意,此时的作者对雪也仅仅是淡漠了而已,并没有达到讨厌或者是恨的地步。
    讨厌冬天,讨厌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7-30 16: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不只是懵懵懂懂的童年造成的,更是因为那一个挥之不去的寒冷冬天。
    在这里,在此时,作者与其说对雪的淡漠懵懵懂懂的,更深层次的是要探究内心深处那甩不去的纠结。于是,对于童年的故事的回忆便在这种纠结的心态下开始了,
    60年代里的那一个冬季,天色灰蒙蒙的,气候冷得很快。
    60年代的那个冬季,灰蒙蒙的天,寒冷的气候,便将冬天那滴水成冰的意境展现给了读者。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又会发生什么事?又是什么事能让作者那么地记忆犹新,难以释怀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7-30 16: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伍伢子,过来,叫你啦,过来。”
    我知道,家里请来裁缝了,一年一度的,在年底为家人做衣服。做衣服,那也是件大事,事前,要计划好用多少布票,花多少钱,才够一家人一年的穿着。叫我,自然轮到我,要量尺寸,做新衣。
    过年了,穿新衣,戴新帽恐怕是每一为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的深刻记忆,更是那个年代的孩子期盼过年的原因之一吧。
    我装聋作哑,有些抗拒。做新衣,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每次做棉衣,都是我的痛。穿女孩子才穿的花衣实在叫人难为情,保护爱惜更是一种负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7-30 16: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此时的作者却对新衣有这另一番的解读,原来是那花衣服让年少的作者感到纠结,当然了,此时的作者肯定将自己看做是一位大小伙子了。
    那年代里,一件衣服穿两人,小的是要接穿老大的旧衣服的,就这样传下去,还打上几个补丁也是很平常的事情。而我,有一个妹妹,做衣服,特别是棉衣,就不得不考虑衣服面料了。妈妈常常把棉衣选成为花布料,每次慎重交代,爱惜点穿,以后妹妹还要穿的。其实父母是不会重男轻女的,因为正月里是我的生日,新棉袄顺理成章就是父母送我的礼物了。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件衣服老大穿小了再传给弟弟或者妹妹传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因此,为了作者的妹妹能接续上哥哥穿过的衣服便也成为家中在自然不过的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7-30 16: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女生的花花的棉袄很自然就成了同学们的笑料。
    “老伍有点宝,穿件花棉袄!”
    宝,可不是宝贝的宝,而是哈宝的宝(傻瓜的意思)。一番追逐是少不了的。推揉中,我重重是摔倒在雨雪里,泥水立刻把新衣画成了世界地图。我顿时吓得面无人色,小伙伴们看着闯祸了,一哄而散,只有妹妹过来,帮忙用雪把污渍擦去。兄妹忙活了好一阵子,天色渐晚,不敢久呆,慌忙架起柴火,准备烤干衣服回家。
    “哥,快点,着了!”
    祸不单行,衣服离火太近,背部已然烤了个焦楛。
    妹妹吓哭了,我口瞪目呆,了不得,这下回家可有得受了!
    虽说一件新衣服需要爱惜,但,男孩子那淘气的本性却不能泯灭,淘气间,故事中让作者更加难堪的事发生了,新衣服----着火,这总不会与那句“火烧旺运”挂上勾吧,无奈,便也只能等待着未知的惩戒了。   
    回家,我不敢吱声,妹妹怯怯地说:“妈妈,新衣服烧破了!”
    父亲在一旁,闻言大怒,一巴掌扇将下来!
   “故意的吧,就知道你不爱惜,看我不打死你!”父亲愤怒异常,要知道做一件衣服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也就逢年过节,大家才可能穿件像样的衣服的。
    啪!
    脸上顿时火辣辣的,只觉得眼冒金星,嘴角都渗出了血来。我忍着没哭,瞪着恨恨的眼睛,硬是没让泪水从眼眶里流出来。

很细腻而精彩的描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7-30 16: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妈妈的自责在这里又平添了作者的纠结的“恨”
    雪,在窗外默默的飘着。
    这个晚上,我睡不着,我恨!恨自己?恨父母?恨同学?我不知道。
    只到此时,作者的那个“恨”仍然很懵懂,竟然找不出“恨”的原由来。
    这个晚上,还有个人没有睡,就是妈妈,窸窸窣窣的在灯下忙碌着。
    “起来,起来,上学会迟到了!”
    我不知什么睡着了,依稀梦到了我穿着一件向往已久的军大衣,好暖和呀!谁在叫我呀,揉揉眼睛,窗外雪白,床边,妈妈递过来一件棉衣,我的?
    是,是我的。不,严格意义上说是妈妈的,她连夜把自己的棉衣翻了过来,按我的个头,把原来灰色底做面子,花布改成里子。
   “妈……,”看着妈瘦小的身体裹着单薄的衣服,这时终于再也忍不住,止不住眼泪就哗哗的流了下来……
    我终于知道,我恨什么了,我恨,恨冬天,恨下雪!

很打动人心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7-30 16: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当作者看到母亲点灯熬油一宿,为自己做出的新棉袄,当作者看到母亲身上那单薄的衣服时,作者似乎在泪水中找到了“恨”的源头,是冬天吗?是冬天里那场闹人的雪吗?文章开篇的讨厌二字在这里升华到了恨字,仅仅地扣住了主题,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是真的讨厌或者恨冬天,恨雪吗?仔细研读我们发现不是的,那是因为母亲对自己的爱和自己对所做事情的深深的自责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而产生的对冬天的恨对雪的恨。之所以我这么说,请看作者的旧作一首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7-30 16: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枝秃叶落虫全藏,茶女虔诚拜上苍。
    冬月不只枯萎色,溪旁尚有紫和黄。
    若得君有切切意,柚挂枝头也不妨。
    独饮无须留客座,自斟自饮自疏狂。
    我们从中完全看不出作者对冬对雪的那种透入骨髓的恨,而是自斟自饮多了那么一点恬淡。所以,作者在这里所表达出来的恨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自责和对母亲的爱。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7-30 16: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日子不再为温饱发愁,记忆里的恨却仍然挥之不去,因为那份亲,因为那分情,更因为要永远防止再回从前的过去……
   最后,作者真的就婉转地告诉我们,那挥之不去的“恨”,源自于“那份亲”“那分情”,而并非对冬对雪发自内心的恨。一句“更因为要永远防止再回从前的过去……”给读者留下了多少思考,多少回味呀,真是余韵绵长,各种滋味尽在其中,让读者品味……
纵观全文,作者文笔流畅,立意明确,主题鲜明,层层递进,将讨厌--恨的根源诠释给了读者。大自然是美丽的,冬天的雪也是美丽的,可以说,作者对雪的又爱又恨的心情在文章中表露无疑,对亲情的那份真情更是让人为之动容。那种亲情,那冬天里的雪怎能用一个“恨”诠释。在“恨”的背后是那盈盈溢满的“爱”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7-30 17: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生动的赏析,让人回味无穷!谢谢老师的精彩分享!遥祝老师佳作连连!祝夏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3-29 02:42 , Processed in 0.15402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