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53|回复: 16

君自故乡来

[复制链接]

升级   86%

发表于 2017-10-3 13: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君自故乡来
                                                       作者/于菊花

        这几日气温骤降,接连几场阴雨,空气里飘着丝丝薄凉。中秋国庆的双节来临,在城市里酝酿着热闹的气氛,大街上人头攒动,市场里熙熙攘攘,小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各种瓜果散发出诱人的清香。走在纷涌的人潮中,这里走走,那里看看,买一串水灵灵的葡萄,挑几颗红艳艳的苹果,称几斤脆生生的红枣,两只手里沉甸甸的,仿佛把整个秋天都捧回来了。
   刚走回楼下,看到几个农民工模样的人,身边放着大袋小包的东西,正用热烈的家乡话交谈呢,而那土里土气却倍感亲切的乡音,正来自我的故土。
  “嫂子,出去买东西啦?”我还未走近,他们已经看到我,热情地围上来。原来,是我们工地上的民工,秋收回来了。
  “嗯哪,你们怎么回去几天就回来了,不在家里过中秋啊?”我赶紧热情地请他们上楼。
  “工地上活紧,家里玉米用机器收了,一两天就干完了。”他们拎起地上的东西,一个个袋子鼓鼓囊囊的,又是苹果又是梨的,都是家乡的土产。
  进到屋里,一大堆东西放下来,小客厅的餐桌上成货摊了。
  “这大老远的,又倒车又跑路的,你们带这么多东西干嘛啊!”我把他们让到客厅坐下,泡茶,拿烟,彼此问候着,暖融融的乡味儿在空气里涌动。
  他们都是我们老家村里的人,在我们工地上打工也多年,每次回家返程的时候,都会给我们捎些土产来,夏天的青豆,秋天的嫩玉米,大棚里的西红柿,甚至家里烤的馍,养的鸡崽,也要给我们送来。尽管我一再强调我家人口少,吃不了那么多东西,冰箱也就那么点容量,送得多了,我也没处存放。可他们依然我行我素,谁回家一趟,也要多多少少地捎来点东西。用他们的话说,都是庄稼地里不值钱的土货,拿给我们尝个鲜,吃不完就送邻居吧,也是一番心意。
  “今年庄稼收成怎么样?”
  “还行,就是秋旱,水灌得不及时,包谷棒子空头长,估计产量不是很高。”
   茂生叔五十多岁了,在村里种庄稼是把好手,儿子娶媳妇借下一堆债,这两年才出来打工,没什么手艺,只能做小工。他眼神不好,在工地上只能干一些不操心的轻活,按辈份我们叫他叔,老公平时对他也很照顾。
   我以前在老家种地的时候,水资源还充足,种地也随个人家的意,麦子、玉米、黄豆、油菜各种农作物都种,还可以夏秋作物套种,产量也高,虽然人辛苦点,庄稼人吃亏受累惯了,苦不怕,只要地里的收成好,晒得黝黑的脸上,都溢满笑容。
   这些年由于环境污染,家乡唯一的一条河几乎断流,断断续续流着的,也是被污染了泛着白沫的臭水,根本无法灌溉农田。没有了河水,只能大量开采地下水资源来浇地,但地下水也不是取之不尽的,这些年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政府部门限制了水的灌溉量,原本两季的庄稼,只让种秋玉米,已经有七八个年头不让种麦子了,现在连土生土长的庄稼人,也得买面粉吃,每次回老家或者老家来人唠起这事,都觉得心里怪不是滋味。尤其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常常概叹,这日子,咋越过越过不明白了呢?年轻人倒想得开,纷纷出外打工,不出门的相应政府号召建高温大棚,经济效益也可观。我们虽然离开家乡多年,自然也希望家乡越变越好,大家日子越过越红火。何况,我们的老宅还在,我们的根,也还扎在那片土地上。
   “你们回去几天就收完秋了,现在干活比以前快多了。”
   在我的印象里,秋收是一年里最忙碌的季节了。那时都是夏秋作物套种,七八亩地的玉米,都要靠人来一个一个地掰。俗话说,秋收家里无闲人,连老人和孩子们,都要去地里掰玉米,从早忙到晚,一天最多收一亩多地的,连续干七八天。拉回家的玉米,还要连夜吊到房顶上晾晒,那个时节的农家小院里,从房顶到走廊,到处码满金灿灿的玉米棒,那阵势,才叫丰收呢。
   秋作物种植的多,除了玉米,还有黄豆、油菜都要收割,打碾。秋天雨又多,这些活都得紧着干,忙忙碌碌得近一个月,收成,也是沉甸甸瓷实实的。庄稼人嘛,苦一年,就为个缸满钵圆,用劳动换来的丰收果实,冬天躺热炕上吃着心里也舒坦。
  “现在不用人掰了,玉米也都用机器收,一天功夫,就都收拾完了。别的也不让种,都是玉米,收完也没活了,还不如出来工地上多挣几个钱呢。”庄稼汉子,心眼都实诚,说的话也都是实情。我常想,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我们的孩子们,以后会不会不认识麦子和好多农作物了啊?甚至再过多少年,咱们那个曾经美丽的小村庄还会存在吗?镇上已经在修建楼房,听说以后周围村子里的人都要集中到一起居住,乡村也要加快城镇化建设,土地实行集约化,只是不知道失去土地的农民们,还能像以前一样无忧无虑地过日子吗?连我们这些走出黄土地的人都念念不忘家乡的一草一木,更何况那些扎根在农村的庄稼人呢。不过,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也许是我喜欢恋旧,有些杞人忧天了。
   几个人喝着茶水,东一句西一句地唠着村里的一些事。谁家闺女要结婚了;谁家小子“十一”要娶媳妇了;谁家添了个胖小子了;哪个老人快要不行了。从他们的话语里,我可以知道村子里所有的事。坐在他们对面唠家常,隔着几百里的路程,也觉得故乡不再遥远。也许每个人都一样,离开一个地方越久,心里的牵挂就越长,总希望多听到关于故乡的一些消息,抚慰寂寞的灵魂。
   公婆健在的时候,我们隔三岔五地也回去探望,逢年过节,也都回乡陪老人住几天,尽尽孝道。两个老人虽然年迈,种不动庄稼,我来城里的时候也把地都给了两个本家哥哥种,可房前屋后的果园菜园,他们都侍弄着,我们每次回去婆婆也是大包小包的往我们车上塞。如今公婆都过世,只留下那栋老房子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把我们心底的乡愁拉得越来越长,长得落满沧桑,只有从打工的乡邻们口中,时时听到村子里的故事,也感叹着岁月的匆匆,生活的不易。
  “常山家二小子问了个媳妇,光彩礼钱就要十万,加上三金,姑娘的衣物钱,又得好几万。一个媳妇娶到家,怎么也得十几万,现在这养女娃的人家,叶子都麻!”茂生叔又在感叹。
   茂生叔生下两个儿子,在封建思想还残留、重男轻女的观念还根深蒂固的农村,这原本是值得骄傲的喜事。可是,随着儿子们的渐渐长大,开始考虑儿子们的婚姻大事的时候,茂生叔两口子就再也高兴不起来了。都说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人民币的面值都成倍增长,可其他方面也是水涨船高啊,尤其是现在农村里娶媳妇,这彩礼,更是哗啦啦地往上涨。茂生叔家有俩小子,现在的女孩都学精了,找婆家也要经济条件好,又没负担的人家,两个儿子成家得花双倍的钱,到时候还得分家,这样的情况,精明的女孩子们是不会轻易看上的,何况后面还有父母或七大姑八大姨的当参谋呢。
   茂生叔早在儿子刚过了20岁就开始给张罗媳妇,可他家的条件摆在那里,他一辈子的农民,儿子学了驾照跟着人跑车,也没啥优势,只能任人家挑。相亲相了好几年,最后还是一个乡邻介绍了个山里妹子,彩礼就要了八万,加上其他花费,也十几万了。茂生叔借下不少外债,更要命的是还有二小子也急等着娶媳妇呢。一辈子没出门打过工的他,也不得不出来做小工,吃苦受累的,也是无奈之举了。
  “现在说媳妇,人家不要楼房小车就谢天谢地了,多要些彩礼算啥啊。”
   说话的是他们中间年龄最小的一个后生,叫虎子,是我家邻居的孩子,也二十好几了。他爹前几年出了车祸,头部受伤,差点成植物人,后来虽然醒过来了,可脑子因为缺氧受损,成半傻子了,走路走不稳,说话说不清,好好的一个人,就那样废了。虽说得了十几万的赔偿款,可虎子的婚事也成了老大难,相亲也相了好几年了,孩子的心都是伤痕累累的。
   大家又开始围绕现在农村里娶媳妇的事大侃,从他们无可奈何的语气里,我感受到了现在村里人面对的生存压力和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困扰。难怪人人都说现代人的幸福感降低了,在我们出生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生活条件虽然不富裕,日子过得却乐和,可能那时候还没实行计划生育,女娃儿也多,村里再穷的人家,也能娶上媳妇,倒是现在,女孩稀缺,长大都出外打工,找对象条件也节节升高,已经开始像城里人一样要楼房要小车了,村里的大龄男孩一年年增多,这婚姻对他们来说,还真就成了大事。
   “虎子不着急,你婚缘还未到,说不定哪天,就有个好姑娘撞上门呢。”我呵呵笑着安慰打趣虎子,虎子憨憨的脸红了红,低着头不说话。其他几个人又开始东拉西扯,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透过他们脸上的雾霾,那远方的小村庄忽而清晰忽而模糊,曾经的故事被岁月尘封,未来的日子是心尖上的渴盼。“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也只有和他们在一起经常聊聊,我们才不至于被遗忘在记忆的埂上。那些从炊烟里飘出的温暖话语,也弥补了漂泊在外的空虚孤单。
   他们要回工地了,我送他们下楼,看着几个熟悉的人影消失在车流中,怅然若失地回屋,开始归整他们带来的东西。咬一口苹果在嘴里,慢慢地咀嚼着,那甜丝丝的味儿,又把记忆拉向远方。那里民风纯朴,风景秀丽,承载着我们的过去和未来,牵绊着一颗颗流浪在外的游子的心。与来自故乡的人亲切对视,也让我们的心浸在温暖之中,湿润的情怀就此搁浅。
   若有一天我们回归家园,我希望,它还是我梦里的模样。而我们,也不是过客,是归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10-3 16: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丰富的节日市场呀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10-3 16: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走回楼下,看到几个农民工模样的人,身边放着大袋小包的东西,正用热烈的家乡话交谈呢,而那土里土气却倍感亲切的乡音,正来自我的故土。
  “嫂子,出去买东西啦?”我还未走近,他们已经看到我,热情地围上来。原来,是我们工地上的民工,秋收回来了。
  “嗯哪,你们怎么回去几天就回来了,不在家里过中秋啊?”我赶紧热情地请他们上楼。
  “工地上活紧,家里玉米用机器收了,一两天就干完了。”他们拎起地上的东西,一个个袋子鼓鼓囊囊的,又是苹果又是梨的,都是家乡的土产。
  进到屋里,一大堆东西放下来,小客厅的餐桌上成货摊了。
  “这大老远的,又倒车又跑路的,你们带这么多东西干嘛啊!”我把他们让到客厅坐下,泡茶,拿烟,彼此问候着,暖融融的乡味儿在空气里涌动。
  他们都是我们老家村里的人,在我们工地上打工也多年,每次回家返程的时候,都会给我们捎些土产来,夏天的青豆,秋天的嫩玉米,大棚里的西红柿,甚至家里烤的馍,养的鸡崽,也要给我们送来。尽管我一再强调我家人口少,吃不了那么多东西,冰箱也就那么点容量,送得多了,我也没处存放。可他们依然我行我素,谁回家一趟,也要多多少少地捎来点东西。用他们的话说,都是庄稼地里不值钱的土货,拿给我们尝个鲜,吃不完就送邻居吧,也是一番心意。
  “今年庄稼收成怎么样?”
  “还行,就是秋旱,水灌得不及时,包谷棒子空头长,估计产量不是很高。”
   茂生叔五十多岁了,在村里种庄稼是把好手,儿子娶媳妇借下一堆债,这两年才出来打工,没什么手艺,只能做小工。他眼神不好,在工地上只能干一些不操心的轻活,按辈份我们叫他叔,老公平时对他也很照顾。
   我以前在老家种地的时候,水资源还充足,种地也随个人家的意,麦子、玉米、黄豆、油菜各种农作物都种,还可以夏秋作物套种,产量也高,虽然人辛苦点,庄稼人吃亏受累惯了,苦不怕,只要地里的收成好,晒得黝黑的脸上,都溢满笑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10-3 16: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年由于环境污染,家乡唯一的一条河几乎断流,断断续续流着的,也是被污染了泛着白沫的臭水,根本无法灌溉农田。没有了河水,只能大量开采地下水资源来浇地,但地下水也不是取之不尽的,这些年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政府部门限制了水的灌溉量,原本两季的庄稼,只让种秋玉米,已经有七八个年头不让种麦子了,现在连土生土长的庄稼人,也得买面粉吃,每次回老家或者老家来人唠起这事,都觉得心里怪不是滋味。尤其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常常概叹,这日子,咋越过越过不明白了呢?年轻人倒想得开,纷纷出外打工,不出门的相应政府号召建高温大棚,经济效益也可观。我们虽然离开家乡多年,自然也希望家乡越变越好,大家日子越过越红火。何况,我们的老宅还在,我们的根,也还扎在那片土地上。
   “你们回去几天就收完秋了,现在干活比以前快多了。”
   在我的印象里,秋收是一年里最忙碌的季节了。那时都是夏秋作物套种,七八亩地的玉米,都要靠人来一个一个地掰。俗话说,秋收家里无闲人,连老人和孩子们,都要去地里掰玉米,从早忙到晚,一天最多收一亩多地的,连续干七八天。拉回家的玉米,还要连夜吊到房顶上晾晒,那个时节的农家小院里,从房顶到走廊,到处码满金灿灿的玉米棒,那阵势,才叫丰收呢。
   秋作物种植的多,除了玉米,还有黄豆、油菜都要收割,打碾。秋天雨又多,这些活都得紧着干,忙忙碌碌得近一个月,收成,也是沉甸甸瓷实实的。庄稼人嘛,苦一年,就为个缸满钵圆,用劳动换来的丰收果实,冬天躺热炕上吃着心里也舒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10-3 16: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不用人掰了,玉米也都用机器收,一天功夫,就都收拾完了。别的也不让种,都是玉米,收完也没活了,还不如出来工地上多挣几个钱呢。”庄稼汉子,心眼都实诚,说的话也都是实情。我常想,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我们的孩子们,以后会不会不认识麦子和好多农作物了啊?甚至再过多少年,咱们那个曾经美丽的小村庄还会存在吗?镇上已经在修建楼房,听说以后周围村子里的人都要集中到一起居住,乡村也要加快城镇化建设,土地实行集约化,只是不知道失去土地的农民们,还能像以前一样无忧无虑地过日子吗?连我们这些走出黄土地的人都念念不忘家乡的一草一木,更何况那些扎根在农村的庄稼人呢。不过,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也许是我喜欢恋旧,有些杞人忧天了。
   几个人喝着茶水,东一句西一句地唠着村里的一些事。谁家闺女要结婚了;谁家小子“十一”要娶媳妇了;谁家添了个胖小子了;哪个老人快要不行了。从他们的话语里,我可以知道村子里所有的事。坐在他们对面唠家常,隔着几百里的路程,也觉得故乡不再遥远。也许每个人都一样,离开一个地方越久,心里的牵挂就越长,总希望多听到关于故乡的一些消息,抚慰寂寞的灵魂。
   公婆健在的时候,我们隔三岔五地也回去探望,逢年过节,也都回乡陪老人住几天,尽尽孝道。两个老人虽然年迈,种不动庄稼,我来城里的时候也把地都给了两个本家哥哥种,可房前屋后的果园菜园,他们都侍弄着,我们每次回去婆婆也是大包小包的往我们车上塞。如今公婆都过世,只留下那栋老房子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把我们心底的乡愁拉得越来越长,长得落满沧桑,只有从打工的乡邻们口中,时时听到村子里的故事,也感叹着岁月的匆匆,生活的不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10-3 16: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山家二小子问了个媳妇,光彩礼钱就要十万,加上三金,姑娘的衣物钱,又得好几万。一个媳妇娶到家,怎么也得十几万,现在这养女娃的人家,叶子都麻!”茂生叔又在感叹。
   茂生叔生下两个儿子,在封建思想还残留、重男轻女的观念还根深蒂固的农村,这原本是值得骄傲的喜事。可是,随着儿子们的渐渐长大,开始考虑儿子们的婚姻大事的时候,茂生叔两口子就再也高兴不起来了。都说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人民币的面值都成倍增长,可其他方面也是水涨船高啊,尤其是现在农村里娶媳妇,这彩礼,更是哗啦啦地往上涨。茂生叔家有俩小子,现在的女孩都学精了,找婆家也要经济条件好,又没负担的人家,两个儿子成家得花双倍的钱,到时候还得分家,这样的情况,精明的女孩子们是不会轻易看上的,何况后面还有父母或七大姑八大姨的当参谋呢。
   茂生叔早在儿子刚过了20岁就开始给张罗媳妇,可他家的条件摆在那里,他一辈子的农民,儿子学了驾照跟着人跑车,也没啥优势,只能任人家挑。相亲相了好几年,最后还是一个乡邻介绍了个山里妹子,彩礼就要了八万,加上其他花费,也十几万了。茂生叔借下不少外债,更要命的是还有二小子也急等着娶媳妇呢。一辈子没出门打过工的他,也不得不出来做小工,吃苦受累的,也是无奈之举了。
  “现在说媳妇,人家不要楼房小车就谢天谢地了,多要些彩礼算啥啊。”
   说话的是他们中间年龄最小的一个后生,叫虎子,是我家邻居的孩子,也二十好几了。他爹前几年出了车祸,头部受伤,差点成植物人,后来虽然醒过来了,可脑子因为缺氧受损,成半傻子了,走路走不稳,说话说不清,好好的一个人,就那样废了。虽说得了十几万的赔偿款,可虎子的婚事也成了老大难,相亲也相了好几年了,孩子的心都是伤痕累累的。
   大家又开始围绕现在农村里娶媳妇的事大侃,从他们无可奈何的语气里,我感受到了现在村里人面对的生存压力和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困扰。难怪人人都说现代人的幸福感降低了,在我们出生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生活条件虽然不富裕,日子过得却乐和,可能那时候还没实行计划生育,女娃儿也多,村里再穷的人家,也能娶上媳妇,倒是现在,女孩稀缺,长大都出外打工,找对象条件也节节升高,已经开始像城里人一样要楼房要小车了,村里的大龄男孩一年年增多,这婚姻对他们来说,还真就成了大事。
   “虎子不着急,你婚缘还未到,说不定哪天,就有个好姑娘撞上门呢。”我呵呵笑着安慰打趣虎子,虎子憨憨的脸红了红,低着头不说话。其他几个人又开始东拉西扯,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透过他们脸上的雾霾,那远方的小村庄忽而清晰忽而模糊,曾经的故事被岁月尘封,未来的日子是心尖上的渴盼。“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也只有和他们在一起经常聊聊,我们才不至于被遗忘在记忆的埂上。那些从炊烟里飘出的温暖话语,也弥补了漂泊在外的空虚孤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10-3 16: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透过他们脸上的雾霾,那远方的小村庄忽而清晰忽而模糊,曾经的故事被岁月尘封,未来的日子是心尖上的渴盼。“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也只有和他们在一起经常聊聊,我们才不至于被遗忘在记忆的埂上。那些从炊烟里飘出的温暖话语,也弥补了漂泊在外的空虚孤单。
   他们要回工地了,我送他们下楼,看着几个熟悉的人影消失在车流中,怅然若失地回屋,开始归整他们带来的东西。咬一口苹果在嘴里,慢慢地咀嚼着,那甜丝丝的味儿,又把记忆拉向远方。那里民风纯朴,风景秀丽,承载着我们的过去和未来,牵绊着一颗颗流浪在外的游子的心。与来自故乡的人亲切对视,也让我们的心浸在温暖之中,湿润的情怀就此搁浅。
   若有一天我们回归家园,我希望,它还是我梦里的模样。而我们,也不是过客,是归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10-3 16: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欣赏,文笔流畅,感情真挚,随是一些家长里短,却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国家的热爱,让读者体味到了弄弄的乡土气息,亮起优秀共赏,遥祝老师笔丰,祝老师双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10-3 19: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日气温骤降,接连几场阴雨,空气里飘着丝丝薄凉。中秋国庆的双节来临,在城市里酝酿着热闹的气氛,大街上人头攒动,市场里熙熙攘攘,小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各种瓜果散发出诱人的清香。走在纷涌的人潮中,这里走走,那里看看,买一串水灵灵的葡萄,挑几颗红艳艳的苹果,称几斤脆生生的红枣,两只手里沉甸甸的,仿佛把整个秋天都捧回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10-3 19: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透过他们脸上的雾霾,那远方的小村庄忽而清晰忽而模糊,曾经的故事被岁月尘封,未来的日子是心尖上的渴盼。“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也只有和他们在一起经常聊聊,我们才不至于被遗忘在记忆的埂上。那些从炊烟里飘出的温暖话语,也弥补了漂泊在外的空虚孤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10-3 19: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要回工地了,我送他们下楼,看着几个熟悉的人影消失在车流中,怅然若失地回屋,开始归整他们带来的东西。咬一口苹果在嘴里,慢慢地咀嚼着,那甜丝丝的味儿,又把记忆拉向远方。那里民风纯朴,风景秀丽,承载着我们的过去和未来,牵绊着一颗颗流浪在外的游子的心。与来自故乡的人亲切对视,也让我们的心浸在温暖之中,湿润的情怀就此搁浅。
欣赏精彩,遥祝双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8.5%

发表于 2017-10-3 19: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朴实,通俗易懂,结构严谨,值得一读,祝“双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 20: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易水老师欣赏点评,问好!祝中秋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 20: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尘有爱 于 2017-10-3 20:22 编辑

谢谢在水之湄老师欣赏点评,问好,祝福中秋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 20: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薛老师欣赏点评,问好,祝福中秋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7-10-3 20: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在纷涌的人潮中,这里走走,那里看看,买一串水灵灵的葡萄,挑几颗红艳艳的苹果,称几斤脆生生的红枣,两只手里沉甸甸的,仿佛把整个秋天都捧回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7-10-3 20: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有一天我们回归家园,我希望,它还是我梦里的模样。而我们,也不是过客,是归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4-20 01:35 , Processed in 0.15576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