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32|回复: 6

[诗歌赏析] 最美的现代诗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17-6-4 18: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舒婷的《致橡树》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致橡树》是舒婷创作于1977年3月的爱情诗,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爱情观,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观,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发出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表达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
  作者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通过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城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二、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天上的街市》的创作背景:
  《天上的街市》选自《星空》人民文学出版社。这首诗最初发表于1921年3月出版的《创造季刊》第1卷第3期。1921-1923年,郭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1921——1922年,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对五四运动后祖国新面貌的美好憧憬,以及希望通过个人努力以达到社会进取的愿望,陡然归于破灭,诗人陷入了苦闷感伤。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诗集《星空》表达了这一思想感情。如《黄海中的哀歌》写道:“浪又浊,漩又深,味又咸,臭又腥,险恶的风浪,没有一刻的宁静,滔滔的浊浪,早已染透了我的深心。我要几时侯,才能恢复得我的清明呦?”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地探索和追求。他在《星空》集的《献诗》中写道:“啊,闪烁不定的星辰啊!你们有的是鲜红的血痕,有的是净朗的泪晶——在你们那可怜的幽光之中,蕴含了多少深沉苦闷!”就在这个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原题为《天上的市街》)这一富有想象力的诗篇。
  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是中国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新诗。1928年秋天,作者最后一次重访英国剑桥(旧译康桥),乘船返回中国,途经中国南海时,把剑桥的景色和缅怀之情融入诗中,表达告别剑桥的淡淡哀愁。
  四、戴望舒的《雨巷》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诗人眼中的丁香姑娘,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chì chù)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pǐ)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
  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中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有人把这些意象解读为反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的缩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五、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六、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秋所作。长沙是毛泽东人格形成的地方,长沙也是中国农村革命的发源地,是毛泽东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1911年,毛泽东来到湖南长沙第一师范。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与同学畅谈人生国事,毛泽东更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1917年,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抱着救国救民的理念。开展了早期的社会活动,通过在社会中的磨练,他接受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1920年,毛泽东再度返回长沙,那时他已经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2年,毛泽东在安顺曾经组织过工人补习学校,同年又领导过长沙土木工人罢工,促进了湖南省总工会的成立,后来被通缉,在1925年又辗转回到湖南继续从事革命活动。这年春夏,他回乡养病时组织农民运动,后又遭湘潭县团防局缉拿。8月28日,毛泽东在韶山共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掩护下,摆脱了敌人的追捕,经长沙等地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毛泽东重游了学生时代常游的岳麓山、橘子洲等地。时值而立之年的他,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回忆自己的前半生,回忆起1911——1923年在长沙求学生活和社会活动,想起其间发生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惨案、国共合作的领导权之争,感慨之余,写下这首词,展现出作者的激情壮志和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6-4 20: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6-4 20: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中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有人把这些意象解读为反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的缩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6-4 20: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是中国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新诗。1928年秋天,作者最后一次重访英国剑桥(旧译康桥),乘船返回中国,途经中国南海时,把剑桥的景色和缅怀之情融入诗中,表达告别剑桥的淡淡哀愁。

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遥祝夏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6-5 07: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邓老师分享 最美的现代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63.44%

发表于 2017-6-13 19: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问候,遥祝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7-7-3 09: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我喜欢的,谢谢邓版主发来共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3-29 05:27 , Processed in 0.10522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