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91|回复: 13

泾河瓠口的读书声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17-6-1 21: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邢君娥 于 2017-6-1 22:04 编辑

泾河穿过北仲山,自西向东穿过泾阳县,流入渭河。泾水、渭水相会处,清浊分明,分界清楚而不混,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中:"浊泾清渭何当分""泾渭分明"这个成语使泾河家喻户晓。
     泾河名声大造的是因郑国渠的修筑。战国时韩国制定“疲秦之策”,派郑国为卧底修水利想拖垮秦国。结果不但没有拖垮秦国,却因郑国渠的修筑使关中成为秦的粮仓,让秦国如虎添翼,反而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史记·河渠书》载:"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仲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汉书》卷二十八:"始皇之初,郑国穿渠,引泾水溉田,沃野千里,民以富饶。"
    从此,郑国渠首成为泾阳的一大景观,特别是瓠口晚烟,成为泾阳八景之一。每当夕阳临山之际,透过渺渺水雾,阳光反射成五光十色的缕缕霞雾,如轻纱飘拂,像炊烟荡逸,游移在谷川村间,活脱脱一幅朦胧的写意画。在这幅画面中,水上木舟从夕阳里归来,暮归的牧童在牛背上吹着两三声青笛,更增添了田园诗意。如果在此读书该是多么惬意的事
004lTMMDzy7bnEKinVIe6.jpg
   在泾河岸边,郑白渠遗址的旁边,有几孔窑洞引起我的好奇,是谁曾经住在画一样的风景里?后来在王桥发现清未石碑,碑中这样记载郭蒙泉吕中孚(潜)读书处据考证,他们读书的地方就在此处,这儿曾经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瓠口书院
    嘉靖年间,吕应祥,字子和,号龙山,陕西泾阳人为使理学发扬光大,西乡子弟坐立朝班,创办“瓠口书院”。这里有名的教书先生吕柟,字仲木,号泾野,陕西高陵人, 早年问学于渭南薛敬之,始得周、程、张、朱之理学正传,坚持格物穷理、知先行后,继承关学读经典重礼物、重视气节的传统,以礼为教是张载思想的显著特色,吕柟亦非常重视对礼的学习与践行,其思想由传统理学转向先秦孔孟仁学。 与仕途的低迷相反,吕柟讲学却日益昌盛。第一次引退之后,他在家乡营造了东郭别墅,每日聚徒讲学其间,四方学者慕名而云集。别墅容纳不下,随即又筑东林书屋,讲学的规模和影响越来越大,"几与阳明氏中分其盛,一时笃行好学之士多出其门"泾野先生嘉言懿行,严以律己,教弟子重名谊,轻功利。他高风亮节,清贫守志,不为五斗米折腰,永葆鸿儒.清云之志,开泾阳理学盛风之先河。
    据记载泾野先生曾经就在赵家沟以西,郑白渠岸边的土窑洞讲学,冬暖夏凉,泾水悠悠流淌,谷风禅音缠绵,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理想之处。据记载讲学谷口洞中,从学者甚众
      在吕柟的众弟子中,出了不少贤人。最突出的是呂应祥之子他效仿老师吕泾野一言一动,以他为榜样嘉靖二十五年成为举人,被推荐授国子学正,终工部司务。吕同学郭郛字惟藩,号蒙泉,泾阳人。嘉靖戊午成为,选获嘉教谕,后成为国子助教一时轰动泾阳西乡,人称关西有人,大复泾野先生之旧         
     此外,还有一弟子张节字介夫,号石谷,泾阳人。初从湛甘泉游,继受学於泾野。泾野赠诗,称其守道不回。
   如今,泾河岸边的读书声已经远去,“瓠口书院”这个名字也很少有人知道,只有那几孔窑洞,在风雨中记录着曾经在这里发生的一切。
004lTMMDzy7atOBQT7E66&69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6-2 0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泾河穿过北仲山,自西向东穿过泾阳县,流入渭河。泾水、渭水相会之处,清浊分明,分界清楚而不混,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中:"浊泾清渭何当分","泾渭分明"这个成语使泾河家喻户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6-2 07: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此,郑国渠首成为泾阳的一大景观,特别是瓠口晚烟,成为泾阳八景之一。每当夕阳临山之际,透过渺渺水雾,阳光反射成五光十色的缕缕霞雾,如轻纱飘拂,像炊烟荡逸,游移在谷川村间,活脱脱一幅朦胧的写意画。在这幅画面中,水上木舟从夕阳里归来,暮归的牧童在牛背上吹着两三声青笛,更增添了田园诗意。如果在此读书该是多么惬意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6-2 07: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嘉靖年间,吕应祥,字子和,号龙山,陕西泾阳人,为使理学发扬光大,西乡子弟坐立朝班,创办“瓠口书院”。这里有名的教书先生吕柟,字仲木,号泾野,陕西高陵人, 早年问学于渭南薛敬之,始得周、程、张、朱之理学正传,坚持格物穷理、知先行后,继承关学读经典重礼物、重视气节的传统,“以礼为教”是张载思想的显著特色,吕柟亦非常重视对礼的学习与践行,其思想由传统理学转向先秦孔孟仁学。

欣赏老师图文并茂,史料详尽的文字,遥祝写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08: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光临,谢谢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6-2 10: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泾河名声大造的是因郑国渠的修筑。战国时韩国制定“疲秦之策”,派郑国为卧底修水利想拖垮秦国。结果不但没有拖垮秦国,却因郑国渠的修筑使关中成为秦的粮仓,让秦国如虎添翼,反而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史记·河渠书》载:"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仲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汉书》卷二十八:"始皇之初,郑国穿渠,引泾水溉田,沃野千里,民以富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6-2 10: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此,郑国渠首成为泾阳的一大景观,特别是瓠口晚烟,成为泾阳八景之一。每当夕阳临山之际,透过渺渺水雾,阳光反射成五光十色的缕缕霞雾,如轻纱飘拂,像炊烟荡逸,游移在谷川村间,活脱脱一幅朦胧的写意画。在这幅画面中,水上木舟从夕阳里归来,暮归的牧童在牛背上吹着两三声青笛,更增添了田园诗意。如果在此读书该是多么惬意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6-2 10: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嘉靖年间,吕应祥,字子和,号龙山,陕西泾阳人,为使理学发扬光大,西乡子弟坐立朝班,创办“瓠口书院”。这里有名的教书先生吕柟,字仲木,号泾野,陕西高陵人, 早年问学于渭南薛敬之,始得周、程、张、朱之理学正传,坚持格物穷理、知先行后,继承关学读经典重礼物、重视气节的传统,“以礼为教”是张载思想的显著特色,吕柟亦非常重视对礼的学习与践行,其思想由传统理学转向先秦孔孟仁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6-2 10: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精彩佳作,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11: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光临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6.24%

发表于 2017-6-2 21: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老师很多佳作,特别佩服老师对人文地理了如指掌,学习了!

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5.24%

发表于 2017-6-7 16: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文字  夏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4-27 07:58 , Processed in 0.13698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