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半山人

[对联赏析]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系列)

[复制链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7: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王羲之妙书新春联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 是,王羲之书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敬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他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副对联 写的是:  
     莺啼北星,
     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唯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 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 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揭月色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一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 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 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7: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李白联骂胡乡绅
  
  
      唐朝开元年间的一个春天,14岁的李白已在南浦(今万县)名扬全城。有位姓胡的乡绅不学无术,却爱附庸风雅,常常胡诌几句打油诗,俗不可耐。胡乡绅 50大寿之日,宴请全城富户名流,并请“神童”李白赴宴。
      胡乡绅想寻机讽刺李白好喝酒,便指着墙壁上挂的一幅画让众人看。画上有一个老神仙,怀抱一只大酒坛,睡在石岩上,不知是喝醉了还是睡着了,坛口朝下, 酒正在往下流。胡乡绅装腔作势地说道:
      酉加卒是个醉,目加垂是个睡,老神仙怀抱酒坛枕上偎,不知是醉还是睡。  
      众人一听,不由暗暗替李白担心。李白却不慌不忙地指着肥胖如猪的胡乡绅答道:
      月加半是个胖,月加长是个胀,胡乡绅挺起大肚当中站,不知是胖还是胀。
      众人一见胡乡绅那副模样,不禁捧腹大笑起来。胡乡绅非常尴尬,可又不便发作,只好强装笑脸,暗暗打着鬼主意。
      这时,酒席已散,胡乡绅陪众人到花园散步, 只见荷花池中有几只小鹅在嬉水,  便借题发挥,指着小鹅讥讽李白少年恃才:  
      白鹅黄尚未脱尽,竟不知天高地厚;
       这时恰好有一只乌龟从水里伸出头来,东张西望,李白便脱口答道:
      乌龟壳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
      众人又哄地大笑起来,气得胡乡绅干瞪眼,无话可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7: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诸葛亮对联气周瑜

     传说,诸葛亮在江东与周瑜、鲁肃共商孙、刘两家联合破曹大计时,常与周瑜打一些笔墨官司。
     那周瑜气度窄小,常常自命不凡,欲占高枝。有一次,他以诸葛夫人黄氏面丑为题,对诸葛亮吟
道:
    有目也是(目丑),无目也是丑,去掉(目丑)边目,加女便成妞,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诸葛亮听罢略略一笑,即刻反唇相讥:
    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成娇。江东美女数二乔,难保铜雀不锁桥。
   
     二乔指大乔小乔,小乔是周瑜的妻子,而曹操慕二女美名,特筑铜雀台欲以金屋藏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7: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李白应联退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7: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于谦不谦巧对联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六七岁的时候,就念了好多书,特别会 对对子。有一天,母亲给他头上梳了两个小抓鬏[jiū],头发盘成结]。梳 好头,于谦就上学去了。
  到了学堂,于谦碰上了一个叫蓝古春的和尚,蓝和尚一看小家伙梳的头 发挺逗人,就对于谦开玩笑说:
  牛头喜得生龙角;
  意思是说,你这个牛脑袋怎么长出了两个龙犄角?小于谦一听,心里不 高兴,马上回敬了一句:
  狗口何曾出象牙!
  意思是说,你的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说不出好话。一下子,把蓝和 尚噎得目瞪口呆。
  第二天,于谦对母亲说:“您别给我梳两个抓鬏了,让人说笑。”母亲 就给他在脑瓜顶上梳了三个发结。于谦来到学堂,又碰上了蓝古春。蓝和尚 见于谦头发样子变了,就又说了一句:
  三角如鼓架;
  意思是说,你脑袋上的三个杈儿就象支鼓的架子。于谦看了看蓝和尚的 秃脑袋瓜儿,马上对了一句:
  一秃似擂槌。
  意思是说,你这秃脑袋活象一个大鼓槌儿。蓝和尚听了,哭笑不得,可 心里还真佩服小于谦的聪明劲儿。他对于谦的老师说:“这小家伙不简单, 以后准是个人才。”
  过了几年,朝廷派来几个大官儿到这儿来视察。他们走进一座大庙,坐在正殿里,两边坐着地方官儿,门外还有两溜儿官兵列队站岗,还真够气派 的。大官儿们叫来了本地的学生,想要考考他们的学问。一个大官儿指着庙 里的佛像说:“我就用这些出个对子上联,你们来对。”他就说了:
  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
      这个上联说的是庙里的三尊佛像和他们坐着的东西:释迦牟尼佛坐在莲 花座上,文殊菩萨骑狮子,普贤菩萨骑大象。合到一块儿,就是:三尊大佛, 坐狮、坐象、坐莲花。
  县官想,不能随便叫人对,对错了,我不也跟着倒霉吗?他早听说于谦聪明好学,岁数不大,可学问在学堂里是数一数二的。县官就指着于谦说: “让这个小秀才对个下联吧。”于谦走到前边,张嘴就对了一个下联:
  一介书生,攀凤、攀龙、攀桂子。
  “一介书生”就是一个书生,是说于谦自己。后半句呐,是说我要骑上 凤,骑上龙,飞上天[传说月宫中有桂树。古人还用“攀桂”比喻考上进士。 小于谦也是在说,我今后准能考中,当上进士] 。大官儿看于谦小小年纪, 志向挺大,高兴得连连说好。
  于谦出了庙门,门外的军官小声问于谦:“小秀才,你刚才对的是什么? 我没听清。”于谦看了这伙气势汹汹的官兵一眼,就说:
  “两卫小军,偷狗、偷鸡、偷苋[xiàn]菜!”
  是说,你们这伙官兵,不是偷鸡就是摸狗,整天的祸害老百姓!小于谦 说完,手往身后一背,摇晃着脑袋走了。
  据明·起北赤心子《新话摭粹》,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五十一《少保吏笔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7: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杨继盛巧对趣话   

       杨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进土。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
      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麽大年纪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
      老学生      谁知话一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杨继盛不假思索地接过来: 小进士      那位嘲笑“老学生”的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说:“此儿小小年纪,竟聪颖如此,将来必有出息!”     
      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学生们,学生们作阵交战的游戏玩耍。正玩在兴头上,不料先生突然回来,大家慌忙四处藏匿。先生大怒,挨个地罚跪,并出对;
      藏形匿影;      叫学生对,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的继续罚跪。只见杨继盛微微一笑,答对:
      显姓扬名。      先生脸上的怒气,顿时一扫而光,惊呼:“此乃绝对也!”伸手将杨继盛拉起来。
      从此,杨继盛擅对出了名。在私塾从师十年间,杨继盛还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联。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体元来做客。刚好家里没有酒,到酒店去买,凑巧酒也卖完了。辛体元出了上联戏道:      
     无酒是穷主;      只听见一个略带稚气的声音回答:      
      有儿为名臣。      辛体元眼光一扫,原来应对竟是小继盛,不禁啧啧称赞。杨继盛长大后,果然成为明代名臣,官至兵部员外郎。当时奸相严嵩专政,杨继盛因为忠苜敢言,一年之内四次被贬。最後一次,被贬途中,他草疏“十罪五奸”弹劾严嵩,结果被陷害入狱,受尽酷刑后,惨遭杀害。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  
    这副传颂千古的名联,就是杨继盛在狱中写下的。对联铿锵有力,表现出他那荡荡襟怀,铮铮铁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7: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卖柴童妙对进家塾

      明朝时,江苏省吴县,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盘。施盘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他五岁开始,就上山砍柴、割草卖钱!同时,利用时间,偷偷地,向村里的一位老秀才,学习认字、读书、吟诗、作对。施盘九岁那年,他进城卖柴,路过一家私塾,听著里面传出来的朗朗书声,他好想进私塾当一名学生。恰好此时,私塾的主人张都宪坐轿回家,发现了小施盘,张都宪问他,站在这里干什么,小施盘嗫嚅地,说出了自己想进私塾读书的愿望。张合宪一听,哈哈大笑说:“穷小子也想进我家私塾念书,也不想想自己的身份。”经小施盘再三恳求,张都宪这才说:“这样吧,我出一上联,只要你能对上,我可以破例让私塾老师收你。”张合宪出的上联是: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这上联连用四个“弓”字,两个“月”、“弦”字。张都宪认为这下子,一定难倒这个卖柴童。没想到,小施盘听了上联,笑嘻嘻地说“学费我出不起,对对子,可难不倒我。”他略加思忖,便对出下联:
        朝霞似锦,暮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施盘对出的下联,连用四个“锦”字,两个“霞”、“川”字,完全符合张都宪上联的要求,而且用“朝”、“暮”对“新”、“残”,用“东”、“西”对“上”、“下”,十分工整,张都宪只好让他进私塾念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7: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焉知鱼不化为龙


     明代学者邱浚,(一四一八--一四九五)字仲深,琼山(今广东琼山)人。幼年在学堂念书,一天,大雨滂沱,有的座位漏雨,大家争坐不漏雨的座位,当时和邱浚争座位的,是一个当地显贵的儿子,两人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老师看见了说:“你俩不要争,我有一句五字联,能对上的坐好位。”接着念道:       细雨肩头滴;      显贵的儿子一听,目瞪口呆,对不上来,邱浚却胸有成竹地,对道:       青云足下生。      老师听了,只好把不漏雨的座位,让给邱浚。      显贵的儿子不服气,放学回家,将争座位的事,向父亲哭诉。显贵听了大怒,即差人把邱浚叫到家里来,一见面,就气急败坏地喝道:
      谁谓犬能欺得虎!
      邱浚鄙视一笑,从容答道:
      焉知鱼不化为龙?
      显贵一听,吓了一跳,知小邱浚非等闲之辈,长大后定有出息,无话可说,只好放他回去。
      邱浚长大后,果真大有出息。他于景泰年间中进士,授编修,成化年间为国子祭酒。孝宗即位,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他天性好学,反对“文尚险怪”,熟悉国家典故。他认为真德秀编写的《大学衍义》中,治国平天下的条目不够完备,于是博采群书(1),加以补充,称为《大学衍义补》。晚年右目失明,乃坚持阅读,披览不辍。  

      注:(1)夏德秀(二七八--三三五)南宋大臣,学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庆元进士。其哲学观点继承二程、朱熹之说,主张:“收放心,养德性”。著有《西山文集》、《大学衍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7: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杨溥巧对免父役

     杨溥(一三七九--一四四六),字弘济,石首(今湖北石首)人。明建文进士,授编修(1)。为明代有名学者。曾任翰林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他和杨士奇、杨荣、历事四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合称内阁(三杨)。 杨溥幼年家贫,父亲年老多病。在这样的家境下,他孜孜不倦,刻苦学习,年纪虽小,文才却不凡。  有一次,县官派人捉他的父亲去服劳役,当时,他的父亲有病在身,杨溥到县衙里,再三恳求,请求免除劳役,县官看他是个小孩子,就刁难说:“我出个对子,如你对上了,我可以释放你的父亲。”   接着,出了上联:
         四口同图,内口皆归外口管;   
         这个上联,构思奇妙,县官利用“图”字的结构,折字起意,乃是说:“在我统治的范围内,百姓就必须服从我的管辖。”小杨溥听了,得知这个县官喜欢人奉承,稍思片刻,就投其所好,对了下联:
         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
        杨溥这个下联,也是运用“析字法”,拆开“伞”字,既表达了自己的请求,又恭维了县官,而且对仗工整,表达适切,因此,县官不得不点头称赞,终于赦免了他父亲的劳役。      

         注:( 编修:(1)官名。明清之翰林院编修,以一甲二三名进士及庶吉士留馆者充任,无定员,亦无实际职务。负责修国史、实录、会要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7: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许将童年妙对  

    许将(一O四五--一一一一年)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宋仁宗喜佑八年(一O六三年)中首名状元。他小时候聪明灵悟,勤奋好学才气横溢,是闻名遐迩的“小神童”。      许将九岁那年夏天,跟随族亲游览白岩山后,返回途中,因食干粮,口渴难当,于是向正在菜园围篱笆的老伯讨茶喝。篱笆老人,早就知道,站在面前的这个小孩,是当地有名的“小神童”,并没有马上给茶,却提出条件对他说:“小哥,要喝茶当然可以,但要请你对对,我有一个藏在心里多年,对不出来的上联,你把下联对出来,我才给茶。”           小许将虽然口渴得很,但却懂得尊重长者,就很有礼貌谦逊地说:“请老伯赐教,让小童见识见识。”
        这位老伯,就以自己围篱笆的事,念出上联:
        一篱二纬三桩囿菜园,园种春夏秋冬菜;
        与许将交游的族亲中,不乏文人雅土,他们听了上联,一时应对无句,帮不了小许将的忙,干着急,担心他对不上。才思敏捷的小许将,眨眨眼,拍拍小脑袋瓜,不慌不忙地对了下联:
        百架千层万卷叠书馆,馆藏古今中外书。
       许将话刚说完,众人拍手称妙。围篱笆的老伯听了,也暗暗佩服。“对得不错,但不知他是偶然而得,还是实有其才。”心想,再出一对试试。于是,老伯开口:“小哥,让我再赐教一对如何?”小许将喝不到茶,口更渴了。但还是耐著性子,恭恭敬敬地回答:“敬请老伯教诲”。老伯就以他们今天游览胜地白岩山为题,侃侃念道:
        白岩白雾白玫瑰,如观玉皿;
       同游者听了上联,知道老伯用的是复字的修辞手法,绞尽脑汁,想助小许将一臂之力。然而,小许将可是心中有数,他回顾今日登山游览的情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又重现在眼前:莲花岩上的托红寺,红寺映朝霞;玳瑁峰上盛开的红杜鹃,他想到这里,立刻得了下联,就慢条斯里对道:
        红寺红霞红杜鹃,若赏金屏。
       老伯听了,高兴得翘起大拇指,连声称妙。即刻端出上等白岩茶,小许将接过茶,正想喝,那老伯边叫:“慢!”边在茶杯里,加上香喷喷的茉莉花。就在这时,老伯发现上弦月影,映入茶杯中,见景生情,又叫一声:“慢!再对一联。”随着念了出来:
        茶饮客吞杯中月;  
        这上联,不但难住同游的文人雅士,而且也确实难住了小许将。这时,小许将手捧香气诱人的茗茶,不敢往嘴里送,他低头苦苦思索,难得佳句,只好抬头,向四处寻找答对的素材,当他发现水井畔,有一位大嫂在吊水,一时开窍!高兴地大叫:“有对了!”接着朗声念道:
        水抽人吊井中星。
        众人齐声叫好,听得老伯也高兴得连胡须都翘起来,再次高喊:“慢,小哥!”大家一怔,以为他又要出难题了。原来他爱才心喜,笑呵呵地,又往许将茶杯里,添上桂圆肉,然后说:“小神童名不虚传,来日一定中状元啊!”         许将中状元后,先后曾任编修,龙图阁侍判,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土、尚书左丞、右丞等职、知泰州(今甘肃省天水县)、扬州(今江苏省江都县)、郓州(今出东省平东鲧)等地。熙宁七年(一O二四年),契丹以二十万大兵逼代州(今山西省雁门县),朝廷命许将北上为使,与契丹谈判。许将阅读大量资料,广博闻记,做好充分准备。谈判中,舌战对方,随问随答,对答如流,弄得对方膛目结舌,终于谈判成功,免遭外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7: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神童解缙的春联与对句  

    解缙(一三六九--一四一五)是明朝大臣,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年间进士。解缙小聪颖,思敏捷,又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熟读“四书”、“五经”。他文章、诗词,样样精通,尤擅对句,远近称之为“神童”。下面,就是他小时候对句的故事。
       (1)写春联         有一年除夕,十岁出头的解缙,即景生情,挥毫写了一副春联:
       日望赣江千里帆;
       夜观庐陵万盏灯。
       这副春联,引来了四邻观看,众人称赞不已。解缙家的对面,是曹尚书的府第。这位尚书大人,久闻“神童”之名,但不大相信解缙的文才,见了这副春联,也不由得暗自赞许了。只是心里总有些怀疑,于是,决定想个主意,来考考解缙。曹尚书下令,在解家大门正对面的河堤上,栽了一片青竹,以挡住解家的“日望赣江千里帆,夜观庐陵万盏灯”的景色。      
        第二年除夕,解缙又在大门上,贴上一副春联: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曹尚书见了,不由得为之惊叹。为了再次考考解缙,马上令人将竹子砍短。他再去看解家的春联时,只见联尾各加一个字,成了:
        门对干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发了狠,令家人将竹子连根刨掉。这时,解缙又挥笔在联尾,再各添一个字,联文变成: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曹尚书无可奈何,派人给解缙送去大红请帖,一定要当面见见这位“神童”的真本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7: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2)智斗曹尚书
     解缙接到曹尚书的大红请帖,就随来人到曹尚书家。只见大门紧闭,侧门大开,便转身回走。曹尚书在门内冷笑道:
      小子无才嫌地仄;
      缙听了,漫不经心哼道:
      大鹏展翅恨天低。
      曹尚书只好打开大门迎进解缙。他望了望一身绿衣的解缙,便吟道:
      水中蛤蟆穿绿衣;
      解缙笑着,指了指身穿红袍的曹尚书,针锋相对答道:
      锅里虾公着红袍。
      曹尚书恼羞成怒骂道:
      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解缙也毫不客气地,马上还以颜色:
      一马落足污泥里,老畜牲怎能出蹄(题)。
       翰林出身的曹尚书,与一个乳臭未乾的小孩子对对,竟然丝毫占不了上风,很不甘心,但心里又不得不承认“神童”才华横溢,机智敏捷。曹尚书并不就此罢休,随即请来看客,他要当众人之面,再一次考考解缙。    曹尚书呷了一口酒,面对墙上挂的一幅墨迹,脱口就说:醉爱羲之迹;
     解缙随口吟就:
     狂吟“白也”(1)诗。   
     曹尚书马上又出一上联:   
     风吹马尾千条线;   
     解缙立即答对
     日照龙鳞万点金。
    看客们无不被解缙的巧对折服,情不自禁地击节,喝起采来。曹尚书见还未曾考倒解缙,十分著急,指着屏风上的画,又出一联:
      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煞落头刘海;
      解缙略加思索,指着案上的棋子答道:
      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火,活捉塞内将军。
      解缙刚刚对完,曹尚书额上冒汗,但还不肯认输,就以教训的口吻道: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在孔子上;
      解缙冥思片刻,遂得一联回敬:
      眉先生,发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长。
      此联寓意深刻,暗含讥讽,可谓颇具匠心。解缙才说完,看客们拍案叫绝,曹尚书顿时语塞,只得佯醉而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7: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3)一石三鸟  
       解缙的超群才智,使曹尚书不得不暗自叹服。一日,他又邀解缙进府,想试试,解缙近来的学业,是否长进。于是,你来我往地,又对了几联后,曹尚书一直未占上风。  于是,便使用最后绝招;利用“谐音”双关,企图“一石三鸟”压倒解缙。他出的上联是:
      庭前种竹先生笋;
      解缙立即对出:
      庙后栽花长老技。
     曹尚书笑道:“我这上联的意思是,庭院前面种的竹子,先长出了竹笋。”解缙说:“我下联的意思,是    庙后头栽的花,长出了老枝。”     曹尚书又道:“我的上联另有别解。说是庭院种的竹子,长得不好,教书先生把它砍了,所以是:
      庭前种竹先生损;
      解缙马上接着说:“我这下联也还有层意思,说的是庙后栽的花被风吹斜了,长老用木棍把它支撑起来,故有:
      庙后栽花长老支。
      曹尚书哈哈大笑:“解神童有所不知,我这上联,还有第三个意思,说的是庭前种竹子,教书先生询问别人,这是什麽原因,所以是:
      庭前种竹先生询;
      解缙拍手笑道:“曹大人,别急,我这下联也另有意思,是说庙后栽上花,小和尚急急忙忙地去告诉长老,长老说早已知道了。所以是:
      庙后栽花长老知。
      曹尚书“一石三鸟”,仍然没有难倒聪明的解缙,不禁由衷地赞许他道:“真乃盖世奇才也!”曹尚书实在爱才心切,欣喜之余,就把爱女许配给解缙了。     注:“白也”,取自诗圣杜甫评李白的诗句“白也诗无敌。”此联平仄考究,“也”与“之”虚词相对,使联语妙趣横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7: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解缙巧对朱元璋  

      明洪武二十二年(一三八九年)春天,解缙从江西老家吉水,到京都南京参加会试。当时的科举制度规定:会试通过后,要再经一次复试,地点在皇帝的殿廷,叫做“廷试”,或称“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考。      解缙在会试中,所作的文章,气势磅礴,笔锋犀利,言词质朴,博得主考官
刘三吾的好评,要点他为一甲状元。由于有人反对,理由是说他,对策言论过高。殿试就被点为第七名进士。解缙的大哥解纶、妹夫黄金华,同时高中三甲进土。     解家“一门三进士”,不仅轰动了江西吉水城,也轰动了京师。万岁爷朱元璋,得知这位江西矮子进土,不但文章作得好,尤善对对,便召进宫来,亲自出题面试。      朱元璋说;“皇宫中,有一大戏台,朕出上联,卿对下联。”解缙叩头道:“万岁,臣遵旨。”     朱元璋念道。   
     尧舜净,汤武生,桓文丑旦,古今来几多脚色;  
     解缙接口便应对:  
      日月灯,云霞彩, 风雷鼓板,宇宙间一场大戏。
    “好!”朱元璋满心欢喜。并再出上联:   
      日在东,月在西,天生成“明”字;  
      解缙立即续成下联:
     子在右,女在左,世配定“好”人。
      朱元璋顿时龙颜大悦,连声赞赏。 明太祖题联      明太祖朱元璋(1),出身贫寒,放过牛,当过和尚 。小时候,没有机会念书。但他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经自己刻苦学习,颇通文墨,会吟诗,作文,还特别喜欢题联。传说,朱元璋无论行军打仗、饮酒下棋,微服出访,登堂进庙!都喜欢谈论对联。对大臣、文人、农民,甚至对儿童,更常常和他们对对。     朱元璋出兵攻打姑苏那年,行军中,就以“天口”二字,题了一上联:
       天下口,天上口 志在吞吴;
      谋臣刘基(2)一听,知道朱元璋将“天口”二字!上下各一拼,即拼出“吞”“吴”两字。于是,他以“人王”二字,绝妙地对出下联,
       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
      一次,朱元璋与刘基下棋,朱元璋吟了一阙上联,示意刘基应对。联文是:
       天作棋盘星作于,日月争光;
      刘基脱口答道:  
      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
      又有一次,朱元璋到大臣陶安家,看见陶安以书作枕头,即景生 情,乃一上联:
      枕耽典籍,与许多贤圣并头;
       陶安知其意,随即对道:
      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  
     朱元璋一次便服出访,遇到一个农民在卖藕,立即出一上联:
     一弯西子臂;
     他以一根雪白的藕,比作美女西施的手臂,想考考农民是否能对。     那农民望他一眼,笑着答首:  
     七窍比干心。
     农民以藕中多孔,来比喻商代忠臣比干的心。朱元璋听了很高兴,命农民随行,大加赞赏。传说,以后还任命那农民,到朝廷做官。

      注:(1)朱元璋(一三二八--一三九八)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微凤阳东)人。明朝开国皇帝,在位三十年。
            (2)刘基(一一三二--一三七五)字伯温,青田(今浙江青田)人。明初大臣、 文学家。明初诸大典制如乐礼、刑法、历史、科举等,他是裁定者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7: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苏东坡巧对两则
   
     (1)智对黄庭坚  
     苏东坡和黄庭坚,二人都是北宋时的大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出苏东坡门下,是“ 苏门四学士” 之一。两人又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吟诗、填词、奕棋、联对。有一次,他们在一棵大松树下下围棋,突然一颗松子,掉在棋盘上,黄庭坚即景,出了上联: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苏东坡举目四望,看见远处小河畔,有一位老者,正坐在柳树下垂钓,便脱口对出下联: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长。
     又有一次,两人外出游玩,傍晚时分,来到一条江边,正值晚霞辉映江心,金波荡漾。黄庭坚出句道:
       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这里的“满江红”,有两层意思既是眼前景色,又是词牌名。毫无疑问,要求下联也应符合此一条件。苏东坡思忖片刻,便对出下联:
       朔雪飞空,农夫齐奏普天乐。
        苏东坡用“朔雪”对“晚霞”,均是景色;又用“普天乐”对“满江红” 都是词牌名,既工整又顺达,不禁使黄庭坚连声称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7: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2)巧对药联
     苏东坡被贬,赴海南上任,途经湘南,遇到一位姓柳的郎中。柳郎中久闻苏东坡才学渊博,精通医药,他决定亲自见识见识,于是,征得苏东坡的同意,与他对药联。      只听得柳郎中吟道:
    仙鹤弹琵琶(枇杷)高奏神曲;
    苏东坡想了一下,对出下联:   
    雷公敲木瓜大惊云母。
    柳郎中又出了上联:   
    红孩子戴红花吃红豆;
     苏东坡一听,立即对出:
    白头翁摘白梅尝白果。
    柳郎中再出上联:
    何首乌身披穿山甲,骑地龙,挥大戢与木贼战百合;
     苏东坡应声对出下联:
    吴茱萸头戴金银花,坐河车,握三棱,比草寇(蔻)胜五倍。   
     柳郎中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声称:“奇才,奇才!”  

     注:(1)苏东坡(一O三六——一一O一)名轼,字子胆,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佑进土。他学识渊博,散文主张“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唐宋八大家”之一。   
     (2)黄庭坚(一O四五--一一O五)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文章讲究修辞,用字深刻,开创了(江西诗派)。  
     (3)下划线均为中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韩偓代客巧续对  

      有一年冬天,唐宋诗人韩偓身患重病,躺在福建南安的莲花峰下的石岩书屋里,昏迷不醒。
      一天,一个自称道方客人,执意要来拜见,说是要替韩偓治病。书僮将客人带到韩偓床前。只见韩偓容颜枯槁,双目紧闭。来客瞧着这位晚唐大诗人,落得如此冷落凄凉的境地,不禁对官场排贤纳佞、钩心斗角的丑行愤愤不平,于是,掉下了同情的热泪。      来客在韩偓那骨瘦如柴的手上,搭了脉理,随后,解开行李,拿出银针,给韩偓针灸。一会儿,韩渥终于咳嗽一声,吐出一口浓痰,慢慢苏醒过来。      韩偓望着来客,激动地说“承蒙先生雪中送炭,治病救人,老身感激不尽!未知先生仙乡何处?”
      客人站起来,笑盈盈地,用清润的声音答道:“学生乃益州人氏。”
     原来,这位来客,是名四川妇女,出身医药世家。长大后,嫁给一位县令,县令为人刚直不阿,因此得罪了权贵。有一次,权贵摆宴庆筹,她的丈夫,因公事迟来一步,被权贵用一“上联”难倒,当众奚落一番!并捏造罪名,参他一本,革职回乡。她的丈夫悲愤交集,不幸病死途中。她在悲痛之余!为遂夫愿,乃女扮男装,背乡离并,四海行医,寻访高贤,以求答对。后来闻知韩偓隐居南安,于是不怕关山险阻,前来求见。      韩偓被来客的坚贞和刚毅所感动,便请她告知原对上联。来客念道: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原大夫;
       韩偓略一思索,便胸有成竹地说:“此冯驯者,官居五原大夫。可用商朝的名相伊尹来对之。”接着,便念出了应对的下联:
       伊一人,尹无人!伊尹三朝宰相。  
    “妙!韩公真是博古通今!名不虚传!”来客发出由衷的赞叹,拜谢而去。
     注:(1) 韩偓(八四四--九二三年)字致尧,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龙纪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兵部侍郎等职,因不阿附朱温,受排挤贬官。后携家入闽,依王审知而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老僧巧对宋之问  

      唐代诗人宋之问,被贬越州(今浙江绍兴),顺路到杭州灵隐寺一游。
      灵隐寺位于西湖北面灵隐山麓!是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三二六年),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岩洞石壁,景色幽静。宋之问见景生情,便吟了一句:
       楼观沧海日;  
       但怎麽也想不出下联来。这时,旁坐念佛的老和尚,却信口对出:
       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一听,大惊,正欲请教老僧法号,老僧已进禅房了。
       宋之问夜间重游灵隐,只见寺内月光皎洁,松筠与泉石互映,树影婆娑,但觉秋气逼人!微有寒意,心有所触,又吟一句:
       岭边树色含风冷;  
       谁知,任他如何苦苦思索,总是难得有合适的下联。宋之间眉须不展,在寺内踱来踱去。此番情景,又被一旁打坐的老僧看到了。老僧对宋之问说:“我替你再对下联如何?”接着吟道:
       石上泉声带雨秋。
       宋之问大喜,一把抓住老僧的手,请告法号,两人一见如故,彻夜长谈。原来这位老僧,就是隐居在这里,“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1)。   
   
      注:(1)骆宾王(?——约六八四年)唐朝文学家。婺州(今浙江义乌)人。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他撰写檄文,武则天读后,不但不生气,反而大加赞赏,并叹息说:“宰相安得失此人?”可见骆宾王文才不凡。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号称“初唐四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纪昀幼年巧对

      纪昀(1), 从小聪明颖悟,博闻强记,能言善辩,人称“小才子”。下面是他幼年对句的故事。  
     (1)代兄续对联
     有一天中午,纪昀拿着牛皮拧成的小鞭子,在院子里玩耍,他的父亲走来,要他到学堂,去叫哥哥回来吃午饭。纪昀带了小牛皮鞭子,一蹦一跳地,到了学堂,推门进去一看,只见哥哥正低着头、垂着手,站在先生的面前。他大叫一声:“哥哥,快回家吃午饭。”他的哥哥稍微抬了抬头,没说什么,就又低下头去。纪昀见哥哥不动,跑上去,想拉哥哥回家。先生说:“慢着,你哥哥正在挨罚呢!”纪昀睁大双眼问:“为什么?”先生说:“我出了个上联叫他对,他对不出来,所以挨罚。”纪昀眨眨眼说:“啊!原来是这着点事儿!”他眼珠一转,对先生说:“先生我替哥哥对上,行不?”         先生见纪昀只是个四、五岁的毛孩子,笑了笑,顺口答应:“行,不过,对不上,可得连你也挨罚。”纪昀说:“好,你出上联吧!”        先生见他真的要对,就认真地想了想,说了上联:
       苇眉织席席盖苇;
       纪昀脑袋一歪,动了动手里的小牛皮鞭子,头一抬,朗声答道:
       牛皮拧鞭鞭打牛。
       先生听了,大吃一惊,连连点头,嘴里不断说:“好!好!好!”并挥手示意,叫他哥俩回家。
  
  (2)粗毛野兽石先生
     过了不久,纪昀也上学了。由于他聪明过人,学堂里的功课,对他来说,毫无压力,所以,有空便喂养家雀取乐。一天,他把家雀带到学堂去,在砖墙上挖个洞,家雀喂饱后,藏在洞内,并用砖头堵死,以防家雀飞走。谁料此事,被先生发现了。先生姓石,石先生便将家雀掏出来摔死,又放回洞内,照样堵住洞口,然后,在墙上戏写一上联:  
      细羽家禽碑后死;
      纪昀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家崔死了,非常难过。忽然见墙上的联句,知道是石先生干的,于是忿而在墙上续了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看了下联,大为恼火,执着教鞭,责问纪昀,为什么辱骂先生。纪昀从容答道:“我是照先生的上联,对出下联的。您看,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应对„粗毛野兽石先生‟如果对不好,请先生指教。”   
      石先生听后,无可奈何,只得拂手而去。
  
      注:(1)纪昀(一七二四——一八O五)字晓岚,河北献县人。清代著名的目录学家、文学家。乾隆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以其学识渊博,为乾隆帝所赏识。任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主持编撰《四库全书总目提纲》,至四十六年(一七八一年)书成。次年擢兵部侍郎,後升任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著有《纪文公遗集》、《阅微草堂笔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九节虾与五爪龙  


    明朝时,福建省晋江县陈家,出了个聪明的孩子,姓陈名紫峰。 陈紫峰家境贫寒,生活艰难。当地有“祭冬”的风俗,每年“祭冬”时节,陈紫峰看到有钱人家,买鱼买肉,大办酒席,而自己家里却什么也没有,心中不乐。九岁那年,“祭冬”又到了,小紫峰就大胆地坐在祭祖的筵席上。几个乡里的老人,见陈紫峰虽然衣衫单薄,但眉清目秀,活泼伶俐,便指着桌上一盘“九节虾”,开玩笑地对他说:“用这盘九节虾作对,对上了,你拿去吃,对偏了,就不能吃。”      小紫峰听了,机灵的大眼睛一转,便大大方方地,伸出一只手,抓起九节虾,就往嘴里送,众人见了,忙加阻止,并问:“还没对上,怎么就抓虾吃呢?”“怎麽没对上?”陈紫峰面朝这几位老人,伸出小巴掌摇了摇,理直气壮地回答:“五爪龙,不是对九节虾,吗?”   
      几位老人听后,连连点头,称赞他对得好。这时,外面传来“砰、砰、砰”的“祭冬”炮声,这几位老人,又出一上联:
      枪装药,药装枪,射去浓烟散雾;
     小紫峰听后,走到厅中央,转动着水灵灵的眼珠子,抓起八仙桌上的花瓶,摔个粉碎,随口答出下联:
      瓶插花,花插瓶,打破落花流水。
      众人听了,又惊又喜。陈紫峰呢?回到筵席上,继续用“五爪龙”吃那盘“九节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4-26 12:03 , Processed in 0.13309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