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半山人

[对联赏析]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系列)

[复制链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包佳峻巧对教授

1980年,一美籍华人老教授回国控亲,来到山海关下,面对祖国壮丽山关,老教授情不自禁地口诵一联:
山山海海山海关,雄关镇山海;

吟毕,向旁边的游客们说:“老夫此句作上联,可惜我还构思不出好的对边,请诸高明不吝赐教!”众游人瞠目结舌,缄口无言,老教授仍笑颜期待。这时从人群中挤出一个小伙了,彬彬有礼地同老教授握手樊谈,得知这位须发斑白的老教授是从台湾辗转到美国定居的。于是他笑盈盈地对教授说:“学生有句下联,怕见笑方家,对得不工,请教授指正!”小伙子便清脆地吟出下联:
日日月月日月潭,秀潭映日月。

老教授闻对,当即双拳抱拢,连连打道:“绝妙,绝妙!佩服,佩服!请问尊姓大名?”
“不敢,学生叫博·巴尔斯。”
原来这个应对的小伙子就是蒙古族青年作家包佳峻。
山海关为河北第一雄关,日月潭为台湾第一大天然湖,都极为壮观。包佳峻用老教授最熟悉的日月潭配对,实乃神来之思!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33555812_0_4.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改联高手方小泉


    孙家鼎为清咸丰九年(1859)状元。他奉旨回乡省亲时,家人曾撰书门联云:
                         一门三进士
                         五子四登科
    横额:状元及第
    当地才子方小泉看罢,当即挥毫改作:
                    一门三进士三不进士
                    五子四登科四不登科
    众人皆怒,欲寻方小泉算账。孙家鼎心平气和地说:“改得好,改得好!我们兄弟五人,老三不是进士,老四未能登科,此乃事实,方小泉何罪之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半月依旧照乾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size=0.83em]2.png (32.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url=]保存到相册[/url]
[color=rgb(141, 125, 99) !important]2014-8-3 18:50 上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对联天子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被称之为布衣皇帝。可这个布衣皇帝却非常喜爱对联,每年除夕都传旨,要“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他还与小孩子对对子、向民间寻对、撰写对联嘉奖太臣,为百姓书写对联,为妓院也题写过对联,这在历代皇帝中,是空前绝后、唯独仅有的。他的对联水准不凡,有不少妙联传世。明太祖倡导对联,可谓“功贯古今人第一”,为对联艺术的发展提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世人给朱元璋以“对联天子”的称号。   (一)只剩尾巴在外 朱元璋小时候替田主刘德家看牛放羊,有一天肚子饿了,放牛的小伙伴周德兴、徐达、汤和都说肚子饿得咕咕叫。这个说有一碗白面条吃才好,那个说真想吃一块白切肉,还有人说不知道肉是啥味,大家说得流口水。朱元璋说:“现成的肉放在面前不吃,真是呆鸟!” 大家眼瞪瞪地望着他,很不明白。朱元璋牵过一条花白小牛,用放牛绳捆住小牛的腿。这时大家省悟过来。周德兴抄起砍柴斧子,当头一斧,就把小牛杀了。汤和、徐达帮着剥皮割肉,别的孩子拣枯树枝,就地生起火来烤牛肉。一面烤,一面吃,不一会儿,一条小牛就只剩一张皮、一堆骨头、内脏和一根尾巴。太阳落山该回家了,有个孩子说:“我们吃了小牛,回去如何见田主?”大家面面相觑,想不出主意。朱元璋拍着胸膛说:“我一个人认了”。并带头把牛皮、牛骨、内脏埋了,用土掩盖了血迹,把小牛尾巴插到石头缝里,统一口径说:“小牛钻进山洞里去了,只剩尾巴在外,怎么拉也拉不出来”。徐达风趣地说: 牛牯钻山洞,尾巴在外; 朱元璋心里非常清楚,“丢”了小牛,是要挨田主打的。但他依然装得没事一样,拍打着手上的泥尘,风趣地接着徐达的话说: 老爷打重八,脑壳当先。   (二)出家时的对句 朱元璋年幼父母兄弟就都亡故了,他只好到皇觉寺出家当小和尚。离皇觉寺不远有个姓叶的秀才,来到皇觉寺游玩,高彬法师派小徒弟朱元璋去陪同。二人过溪涧,穿幽林,玩了半天回寺中,叶秀才见池里荷花巳结莲子,出一对句:           莲子已成荷长老; 朱元璋即对下句:           梨花未放叶先生。 后来因遭旱灾蝗灾,寺田收不到田租,朱元璋不得不离开皇觉寺去做云游僧。他云游到合肥农村,一天遇地方官征粮纳税,如狼似虎。旱灾、蝗灾,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怨声载道。一穷书生见了,欲言不能,欲罢不忍,小声自个儿说: 唉!可叹古今良吏少啊。 朱元璋正好从穷书生身边走过,接了一句: 嗯!须知世上苦人多哇。 朱元璋云游到了汝州(今河南临汝),恰逢庄主做寿,屋内杯碗撞击声,欢笑声,劝酒声不断传出门外。已经两餐没吃的朱元璋,肚子饿得咕咕叫,实在忍不住了,便径直进屋坐到下席,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喝得半醉的胖庄主,瞧见这个穿着破旧的小和尚,便指着大骂:       呔!尔小子肮肮脏脏,进门就吃,又挟菜,又扒饭,好似馋猫偷食; 朱元璋也不示弱,边吃边回答:       呸!你老瞎颠颠倒倒,开口便骂,不通情,不达理,犹如恶狗伤人。 胖庄主听后火冒三丈,叫打手们把朱元璋轰到门外。   (三)大皇帝邀小孩对 朱元璋率军去包围集庆,路上见到一个小孩看守马驿,感到很惊奇,问小孩多大了? 小孩说:“十岁”。 又问:“会对对联吗?” 小孩说:“会”。 朱元璋望着手执马鞭的小孩,笑着吟出一联:                 十岁儿童当马驿。 小孩打量朱元璋后,立即对出下联。                 万年天子坐龙庭。 朱元璋听了大喜,双手抱起孩子说:“好样的,叫我干爹 !”   (四)朱天子邀农夫对 一天,朱元璋微服漫步京城浏览市容。看到京城一派国泰民安的气象,心中无比欢快。他走到集市,见一卖藕农民,便凑上前去,从筐中拿起一支藕自言自语地说:            一弯西子①臂。 买藕的农民听后,品味这句话,觉得是一副对联的上联,即抬头看了看陌生人,不知道他是皇上,望着一节断藕上的藕眼,笑应:            七窍比干②心。 朱元璋觉得藕农很有才华,还要与他对对子,藕农也不推辞,只说:“请便吧!” 朱元璋沉思了一会儿,又出一联:    莲藕入泥,玉管通地理; 藕农一边卖藕一边对下联:   荷花出水,朱笔点天文。 朱元璋很满意,封他为“祭酒”(官职)。   (五)明太祖邀书生对 朱元璋便服出访遇见一位书生,问书生是什么地方人,书生回答:“四川重庆府人。”朱元璋随即以书生的籍贯出上联:要书生对下联,书生即对。         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朱元璋)         一人成大,大邦大国大明君(书  生)   (六)皇上与军师对 朱元璋与军师刘伯温下棋,期间要刘伯温跟他对对子。他出上联,刘伯温应声答对。         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朱元璋)         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刘伯温) 公元1356年起,朱元璋与张士诚兵戎相见,十年间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到公元1365年,朱元璋的势力壮大起来了,这年九月的一天,朱元璋召集文武官员开军事会议,商量进攻东吴张士诚。军师刘基(字伯温)率先到殿,朱元璋立即站起来,把自己写好的对联递给他。联曰:       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 刘基是历史上著名的军师,很受朱元璋的器重。他知道朱元璋虽有进攻东吴的打算,但还拿不定主意。于是,大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续出下联,鼓励朱元璋大胆出兵。联曰:       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 朱元璋审视了军师的下联,下定了进攻东吴的决心,得到文武官员一致赞同。     注:“口”在天字下是吞字,在天字上是吴字。“王”在人字中是全字,在人字旁是任字。     (七)输棋赠湖 徐达不仅长于马上交兵、运筹惟幄,棋艺也十分巧绝。朱元璋与徐达同是濠州(今安徽凤阳)人,从小一起长大、一起从军反元,十分要好。朱元璋常常邀徐达到莫愁湖边的凉亭中对弈、对句。每次与朱元璋对弈,徐达总是败阵。朱元璋下决心,要让徐达亮出下棋的真本事来。在一个初春的日子,朱元璋又邀徐达去莫愁湖边下棋,徐达欣然前往。开局之前,朱元璋说:“今天下棋,立个规距:一、要一边弈棋一边对句;二、你若胜了我,我就把莫愁湖送给你。”徐达点头。 开局后,君臣间互不相让。中途,徐达执一子沉思如何下时,朱元璋眼观亭外湖边柳絮纷飞,想起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与黄山谷下棋时所作的对联,信口吟出苏东坡所吟句: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徐达把手中的棋子下到要紧部位时,接上了黄山谷的一句: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这一天,他们从旭日东升开始布阵,直到红日西沉,还不分胜负。朱元璋棋兴未减,挑灯夜战。晚上寒风瑟瑟,水波粼粼。总算围成一局,朱元璋大笑了起来,吩咐侍人备酒,并向徐达说:“这一回,我是真的胜了!” 徐达微笑着说:“这盘棋,还得请主公仔细看来,方知胜负!” 朱元璋听出徐达话中有话,又见他端坐着不露声色,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便举灯照棋,细心观察,发现徐达下的一百多颗闪亮的棋子,分明排出“万岁”两个繁体字,惊叹不已,马上对徐达说:“从此后,徐达就是莫愁湖的湖主了。” 后来,在凉亭位置建了“胜棋楼”,朱元璋为“胜棋楼”题联:       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烟雨;       王侯事业,却如一局棋枰。   (八)文章第一,谋略无双 陶安(1315~1368)字主敬,当涂(今属安徽)人。生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少从李习游。元至正初(1341)举乡试,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渡江,陶安与李习率父老乡亲出去迎接。朱元璋与陶安交谈得很高兴,将陶安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洪武初(1368)命知制诰,兼修国史。陶安学术淳正,尤长于易,著述甚多。卒于洪武元年,享年五十七岁。后追谥文宪。 陶安是有名的儒臣,很有学问,却仍不满足,一有空就读书,创作诗歌词赋,研习书法,晚了就在书房过夜。 陶安与朱元璋交往甚多,有一天,朱元璋早起来到陶安的府第,径直步入书房。在书房过夜的陶安,还没来得及收拾房间。朱元璋微笑着说:         枕耽典籍,与许多圣贤并头。 陶安听出皇上这句话,是一副精巧的上联,他瞧见朱元璋手中那把画着山水画的白折扇,灵机一动,即回道:                     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 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称吴王,欲任用刘基、宋濂、章谥、叶琛等名士,问陶安对这四人的看法。陶安称:“臣谋略不如刘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谥、琛。”其谦让精神可佳,朱元璋十分赞赏,御制门联赐陶安,给陶安以极高的评价。联曰:               国朝谋略无双士,               翰苑文章第一家。   (九)才兼文武,出将入相 朱元璋书赠徐达一副对联,给予他至高无上的评价与赞扬,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联曰: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 ;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徐达(1332—1385)字天德,安徽凤阳人。农家出身。明朝大将军,三军统帅,丞相,开国元勋。元朝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回乡招兵时投军,跟随朱元璋出征定远、滁州。1355年渡江当先锋,攻占釆石、太平(安徽当涂)。1356年攻下集庆(南京),受命为大将。攻克镇江,号令严明,城中井然。升淮兴翼统军元帅。继后攻克常州、宁国(安徽宣城)、常熟、宜兴诸城。1358年留守应天(南京)时,派兵收复池州,攻占安庆、潜山。与常遇春在九华山打败陈友谅,杀敌万人,活捉三千多。徐达反对常遇春活埋战俘。1361年随朱元璋夺取江州(九江),追陈友谅至武昌。鄱阳湖之战,徐达身先诸将力战,挫败陈友谅军的前锋后,还守应天,升为左相国。后率兵攻克庐州(合肥)、湖南、湖北诸路,又平定淮南、淮北。 1366年,朱元璋遂拜徐达为大将军,率师伐吴,逼降了湖州,攻破平江(苏州),活捉了张士诚,收降兵降将二十余万,封为信国公,第二年拜征虏大将军。以后率兵北伐,平定山东、河南。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攻破大都(北京),于沈儿峪大败扩廓兵,活捉元朝郯王、文济王及国公以下文武僚属千余人、将士八万余人,获驼马牛羊无数。 徐达刚毅武勇,长于谋略,善抚降兵降将,能与部下同甘苦,将士皆感恩效死,故其军所向无敌。徐达治军严明,军令如山,行军克城,军不犯民,所以民不厌军。徐达贵为大将丞相,但严以律己。朱元璋曾称其“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 明朝开国时,徐达任右丞相,兼太子少傅。洪武三年加太傅,改封魏国公。1385年死于背疽。追封中山王。   (十)为南京秦淮河大院制联: 洪武初年,朱元璋建都金陵,在秦淮河畔设置妓院(称大院),还亲自为大院题写对联。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倡导商贾大款嫖娼,以增加税收。可这只不过是皇帝的好意,商人并不领情,倒是引得文武百官和文人趋之若鹜,每天下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青楼报到。如此一来,官员每天的公务变成了谈嫖论经,哪里还有心思放在政事上?一向勤政的朱元璋自然非常不满,为此下达了严厉的法令:“凡官吏宿娼者,杖六十,媒合人减一等,若官员子孙宿娼者罪亦如”。 朱元璋为南京秦淮河大院撰写的对联是:           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风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话。                                         世间多痴男痴女,痴心痴梦,况复多痴情痴意,是几辈痴人。 注: 朱元璋(1328-1398),明王朝第一任皇帝。原名重八,后取名朱国瑞,汉族, 祖籍江苏徐州沛县,先从沛县迁至江苏南京句容,后再迁江苏盱眙,最后定居于安徽凤阳,出生在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家族兄弟中排行第八。朱元璋自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瘟疫,孤苦无依,入皇觉寺(位于凤阳城西门外)为小沙弥,兼任清洁工、仓库保管员、添油工。入寺不到两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重八只得离乡为游方僧。后于至正八年又回到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并改名朱元璋,在郭子兴手下,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因此郭把养女马氏嫁给朱元璋,军中称之为“朱公子”。郭死后统率郭部,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至正十六年(1356年)诸将奉朱元璋为吴国公。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即吴王位。至正二十七(1367)四月,吴王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朱元璋到汴梁坐镇指挥。1368年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洪武元年七月,各路大军直达天津。八月二日,明军进入大都,元朝至此灭亡。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推翻了蒙元的暴政,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明朝。朱元璋在位期间,为了缓和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矛盾,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1398年病逝,葬于明陵。 ① 西子:指西施,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杭州西湖,亦称西子湖。苏轼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名句。  ② 比干是商朝最后的丞相,大忠臣。商纣王的妃子妲已说:“比干的心是黑的”,纣王听信谗言,杀害了比干丞相。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1110/21/9570732_247107486.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大明奇才   楹联大家解缙

   解缙(1369——1415),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江西吉水人。洪武21年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曾任翰林大学士,主编《永乐大典》。解缙善诗文,工书法,是楹联大家,被誉为“大明奇才”。解缙被奸臣所害,贬为广西参议,后入狱,死于狱中。 下面是几则解缙吟诗、对对联的故事:
  (一)解缙答塾师联
解缙九岁那年,塾师带他到江中去洗澡,塾师脱下衣服挂在树叉上,随口吟出一联,解缙望着滔滔江水,应声答对。                                                            千年       古树当衣架 (塾师)
万里长江作浴盆 (解缙)

    (二)解解元添字续联
    解缙的老家正前方是曹尚书的家,曹尚书家的屋后,有一个观赏竹园,解缙中解元那年的除夕,在大门口贴的一副春联曰: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曹尚书见了很生气,气解缙不该把他家的竹子写进对联,于是在除夕之夜把竹子全部砍了。心想我没了千竿竹,你总不好在大年初一把对联撕了,看你怎么办? 大年初一,解缙清早起来开财门,发现对面的竹子砍掉子。解缙心知是怎么一回事,笑笑不语,拿来笔墨和红纸,分别在上下联末尾各加了一个字,原来的对联变成:            门对千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更气,叫人把竹子蔸都挖掉了。还狠狠地说:“我叫你短!” 解缙看在眼里,心想:“你以为挖掉竹蔸我就没法,等一下,你还真没有招呢!”马上又在上联的最后加了个“无”字,在下联的最后加了个“有”字,原来的对联又变成了: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大年初一,曹尚书就被弄得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又无可奈何。
   (三)解学士应变吟诗
有一天,永乐皇帝朱棣拿解缙开心取乐,故意刁难他,突然说:“解爱卿,你知道吗?昨夜宫中有喜,你就此吟首诗吧。”可他没说是什么喜,意思是看你解缙怎么说? 解缙就“有喜”二字,猜想可能是皇后分娩,便吟:“君王昨夜降金龙”,把皇帝的儿子出世,比作天上降下金龙。岂料永乐皇帝却说:“生的是个女孩。”解缙眼珠一转,马上续道:“化作嫦娥下九重”。通过一个“化”字,将生男改成了生女,皇子就变成了公主,可谓巧妙自然,天衣无缝。永乐皇帝进一步为难解缙,故意叹口气说:“可惜刚出生就死掉了。” 解缙己有准备,脱口应道:“料是人间留不住。”永乐皇帝又说:“已将尸体扔到池塘里去了。”解缙又吟:“翻身跳入水晶宫。”永乐皇帝暗暗称奇。
(四)解缙对尚书 告老还乡的李尚书不信解缙的才华,他宴请几个权臣显贵作诗,派人叫解缙前去应对,意在当众奚落他。 少年解缙不畏强权,他来到李府见大门紧闭,李家人要他从小门进入,解缙站在大门口硬是不走小门。李尚书走出来大声说:
小子无才嫌地狭
解缙即答:
大鹏展翅恨天低
李尚书听了,不得不命人打开中门。刚入席,一权贵想借题嘲笑解缙母亲在家做豆腐,父亲挑担上街叫卖的贫寒身世,说:“听说解才子能出口成对,今日请你以父母职业为题做一副对联,如何?”解缙听了,明知是奚落自己,却不慌不忙地吟道:
父在外肩挑日月
母居家手转乾坤
众人听了,个个拍案叫绝。酒过三巡,李尚书还想欺压解缙,用手往天上一指,自命得意地吟出上联:
天当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解缙听罢,用脚在地上一顿即对下联:
地作琵琶路为弦, 哪个能弹?
尚书见解缙身穿绿袍,吟上联
出井蛤蟆穿绿袄
解缙见尚书穿大红官袍,即吟:
落锅螃蟹着红袍
尚书十分气恼,但强作镇静,又出了一则上联,解缙毫不客气地反击,吟出下联。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尚书)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解缙)
当场,众人无不掩面而笑,唯有尚书张口结舌,满面羞愧,只好借口身体不适而退。   
(五)大学士妙对京官
有几个京城的大官在一起自吹自擂,卖弄才华,解缙不以为然。为了扫这些官员的兴,他故意说:“读了这么多书,认得几只字,能写几句诗,算得了什么?我家乡捡狗屎的人都会题诗作对”。这些官员很是没趣,但心里不服。 事后,他们暗地里派人到解缙的家乡考察,目的是想出他的洋相,报一箭之仇。考察的人到了吉安,还真碰到一个捡狗屎的,便走过去说:“你会对对联吗?我出个上联你对。便指着七层双塔吟道:
        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
其实设读过书的人不识字,那里会写什么诗作什么对。捡狗屎的人看来人是个官,还要他对对联,伸开一只巴掌摇了摇,转身就跑。 那些官员如获至宝,认为这一下可以对解缙出口恶气。便特意选在一天早朝时,当着皇帝的面把这事捅出来,说:“解学士,你也真会吹牛,你家乡捡狗屎的根本不会题诗作对。我们出了上联:
     ‘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
要他对下联,他转身就跑,还伸着一只巴掌乱摇”。 皇帝听了问:“解爱卿,这是怎么回事?” 解缙笑了笑,不慌不忙地说:“皇上,其实是他们不懂,这是哑对,而且对得非常好。伸着一只巴掌乱摇,他说下联是:
        孤掌摇摇,五指、两短、三长。”
皇帝说:“对得妙!” 这些官员,明知这是解缙自圆其说,偷龙转凤,也没办法,何况皇帝又说了对得妙,只好忍气吞声。可还是不甘心地说:“既然会对,跑什么?”   解缙说:“有几个老百姓不怕官?他们见了官,还能不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大明奇才   楹联大家解缙

   解缙(1369——1415),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江西吉水人。洪武21年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曾任翰林大学士,主编《永乐大典》。解缙善诗文,工书法,是楹联大家,被誉为“大明奇才”。解缙被奸臣所害,贬为广西参议,后入狱,死于狱中。 下面是几则解缙吟诗、对对联的故事:
  (一)解缙答塾师联
解缙九岁那年,塾师带他到江中去洗澡,塾师脱下衣服挂在树叉上,随口吟出一联,解缙望着滔滔江水,应声答对。                                                            千年       古树当衣架 (塾师)
万里长江作浴盆 (解缙)

    (二)解解元添字续联
    解缙的老家正前方是曹尚书的家,曹尚书家的屋后,有一个观赏竹园,解缙中解元那年的除夕,在大门口贴的一副春联曰: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曹尚书见了很生气,气解缙不该把他家的竹子写进对联,于是在除夕之夜把竹子全部砍了。心想我没了千竿竹,你总不好在大年初一把对联撕了,看你怎么办? 大年初一,解缙清早起来开财门,发现对面的竹子砍掉子。解缙心知是怎么一回事,笑笑不语,拿来笔墨和红纸,分别在上下联末尾各加了一个字,原来的对联变成:            门对千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更气,叫人把竹子蔸都挖掉了。还狠狠地说:“我叫你短!” 解缙看在眼里,心想:“你以为挖掉竹蔸我就没法,等一下,你还真没有招呢!”马上又在上联的最后加了个“无”字,在下联的最后加了个“有”字,原来的对联又变成了: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大年初一,曹尚书就被弄得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又无可奈何。
   (三)解学士应变吟诗
有一天,永乐皇帝朱棣拿解缙开心取乐,故意刁难他,突然说:“解爱卿,你知道吗?昨夜宫中有喜,你就此吟首诗吧。”可他没说是什么喜,意思是看你解缙怎么说? 解缙就“有喜”二字,猜想可能是皇后分娩,便吟:“君王昨夜降金龙”,把皇帝的儿子出世,比作天上降下金龙。岂料永乐皇帝却说:“生的是个女孩。”解缙眼珠一转,马上续道:“化作嫦娥下九重”。通过一个“化”字,将生男改成了生女,皇子就变成了公主,可谓巧妙自然,天衣无缝。永乐皇帝进一步为难解缙,故意叹口气说:“可惜刚出生就死掉了。” 解缙己有准备,脱口应道:“料是人间留不住。”永乐皇帝又说:“已将尸体扔到池塘里去了。”解缙又吟:“翻身跳入水晶宫。”永乐皇帝暗暗称奇。
(四)解缙对尚书 告老还乡的李尚书不信解缙的才华,他宴请几个权臣显贵作诗,派人叫解缙前去应对,意在当众奚落他。 少年解缙不畏强权,他来到李府见大门紧闭,李家人要他从小门进入,解缙站在大门口硬是不走小门。李尚书走出来大声说:
小子无才嫌地狭
解缙即答:
大鹏展翅恨天低
李尚书听了,不得不命人打开中门。刚入席,一权贵想借题嘲笑解缙母亲在家做豆腐,父亲挑担上街叫卖的贫寒身世,说:“听说解才子能出口成对,今日请你以父母职业为题做一副对联,如何?”解缙听了,明知是奚落自己,却不慌不忙地吟道:
父在外肩挑日月
母居家手转乾坤
众人听了,个个拍案叫绝。酒过三巡,李尚书还想欺压解缙,用手往天上一指,自命得意地吟出上联:
天当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解缙听罢,用脚在地上一顿即对下联:
地作琵琶路为弦, 哪个能弹?
尚书见解缙身穿绿袍,吟上联
出井蛤蟆穿绿袄
解缙见尚书穿大红官袍,即吟:
落锅螃蟹着红袍
尚书十分气恼,但强作镇静,又出了一则上联,解缙毫不客气地反击,吟出下联。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尚书)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解缙)
当场,众人无不掩面而笑,唯有尚书张口结舌,满面羞愧,只好借口身体不适而退。   
(五)大学士妙对京官
有几个京城的大官在一起自吹自擂,卖弄才华,解缙不以为然。为了扫这些官员的兴,他故意说:“读了这么多书,认得几只字,能写几句诗,算得了什么?我家乡捡狗屎的人都会题诗作对”。这些官员很是没趣,但心里不服。 事后,他们暗地里派人到解缙的家乡考察,目的是想出他的洋相,报一箭之仇。考察的人到了吉安,还真碰到一个捡狗屎的,便走过去说:“你会对对联吗?我出个上联你对。便指着七层双塔吟道:
        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
其实设读过书的人不识字,那里会写什么诗作什么对。捡狗屎的人看来人是个官,还要他对对联,伸开一只巴掌摇了摇,转身就跑。 那些官员如获至宝,认为这一下可以对解缙出口恶气。便特意选在一天早朝时,当着皇帝的面把这事捅出来,说:“解学士,你也真会吹牛,你家乡捡狗屎的根本不会题诗作对。我们出了上联:
     ‘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
要他对下联,他转身就跑,还伸着一只巴掌乱摇”。 皇帝听了问:“解爱卿,这是怎么回事?” 解缙笑了笑,不慌不忙地说:“皇上,其实是他们不懂,这是哑对,而且对得非常好。伸着一只巴掌乱摇,他说下联是:
        孤掌摇摇,五指、两短、三长。”
皇帝说:“对得妙!” 这些官员,明知这是解缙自圆其说,偷龙转凤,也没办法,何况皇帝又说了对得妙,只好忍气吞声。可还是不甘心地说:“既然会对,跑什么?”   解缙说:“有几个老百姓不怕官?他们见了官,还能不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大明奇才   楹联大家解缙

   解缙(1369——1415),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江西吉水人。洪武21年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曾任翰林大学士,主编《永乐大典》。解缙善诗文,工书法,是楹联大家,被誉为“大明奇才”。解缙被奸臣所害,贬为广西参议,后入狱,死于狱中。 下面是几则解缙吟诗、对对联的故事:
  (一)解缙答塾师联
解缙九岁那年,塾师带他到江中去洗澡,塾师脱下衣服挂在树叉上,随口吟出一联,解缙望着滔滔江水,应声答对。                                                            千年       古树当衣架 (塾师)
万里长江作浴盆 (解缙)

    (二)解解元添字续联
    解缙的老家正前方是曹尚书的家,曹尚书家的屋后,有一个观赏竹园,解缙中解元那年的除夕,在大门口贴的一副春联曰: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曹尚书见了很生气,气解缙不该把他家的竹子写进对联,于是在除夕之夜把竹子全部砍了。心想我没了千竿竹,你总不好在大年初一把对联撕了,看你怎么办? 大年初一,解缙清早起来开财门,发现对面的竹子砍掉子。解缙心知是怎么一回事,笑笑不语,拿来笔墨和红纸,分别在上下联末尾各加了一个字,原来的对联变成:            门对千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更气,叫人把竹子蔸都挖掉了。还狠狠地说:“我叫你短!” 解缙看在眼里,心想:“你以为挖掉竹蔸我就没法,等一下,你还真没有招呢!”马上又在上联的最后加了个“无”字,在下联的最后加了个“有”字,原来的对联又变成了: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大年初一,曹尚书就被弄得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又无可奈何。
   (三)解学士应变吟诗
有一天,永乐皇帝朱棣拿解缙开心取乐,故意刁难他,突然说:“解爱卿,你知道吗?昨夜宫中有喜,你就此吟首诗吧。”可他没说是什么喜,意思是看你解缙怎么说? 解缙就“有喜”二字,猜想可能是皇后分娩,便吟:“君王昨夜降金龙”,把皇帝的儿子出世,比作天上降下金龙。岂料永乐皇帝却说:“生的是个女孩。”解缙眼珠一转,马上续道:“化作嫦娥下九重”。通过一个“化”字,将生男改成了生女,皇子就变成了公主,可谓巧妙自然,天衣无缝。永乐皇帝进一步为难解缙,故意叹口气说:“可惜刚出生就死掉了。” 解缙己有准备,脱口应道:“料是人间留不住。”永乐皇帝又说:“已将尸体扔到池塘里去了。”解缙又吟:“翻身跳入水晶宫。”永乐皇帝暗暗称奇。
(四)解缙对尚书 告老还乡的李尚书不信解缙的才华,他宴请几个权臣显贵作诗,派人叫解缙前去应对,意在当众奚落他。 少年解缙不畏强权,他来到李府见大门紧闭,李家人要他从小门进入,解缙站在大门口硬是不走小门。李尚书走出来大声说:
小子无才嫌地狭
解缙即答:
大鹏展翅恨天低
李尚书听了,不得不命人打开中门。刚入席,一权贵想借题嘲笑解缙母亲在家做豆腐,父亲挑担上街叫卖的贫寒身世,说:“听说解才子能出口成对,今日请你以父母职业为题做一副对联,如何?”解缙听了,明知是奚落自己,却不慌不忙地吟道:
父在外肩挑日月
母居家手转乾坤
众人听了,个个拍案叫绝。酒过三巡,李尚书还想欺压解缙,用手往天上一指,自命得意地吟出上联:
天当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解缙听罢,用脚在地上一顿即对下联:
地作琵琶路为弦, 哪个能弹?
尚书见解缙身穿绿袍,吟上联
出井蛤蟆穿绿袄
解缙见尚书穿大红官袍,即吟:
落锅螃蟹着红袍
尚书十分气恼,但强作镇静,又出了一则上联,解缙毫不客气地反击,吟出下联。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尚书)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解缙)
当场,众人无不掩面而笑,唯有尚书张口结舌,满面羞愧,只好借口身体不适而退。   
(五)大学士妙对京官
有几个京城的大官在一起自吹自擂,卖弄才华,解缙不以为然。为了扫这些官员的兴,他故意说:“读了这么多书,认得几只字,能写几句诗,算得了什么?我家乡捡狗屎的人都会题诗作对”。这些官员很是没趣,但心里不服。 事后,他们暗地里派人到解缙的家乡考察,目的是想出他的洋相,报一箭之仇。考察的人到了吉安,还真碰到一个捡狗屎的,便走过去说:“你会对对联吗?我出个上联你对。便指着七层双塔吟道:
        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
其实设读过书的人不识字,那里会写什么诗作什么对。捡狗屎的人看来人是个官,还要他对对联,伸开一只巴掌摇了摇,转身就跑。 那些官员如获至宝,认为这一下可以对解缙出口恶气。便特意选在一天早朝时,当着皇帝的面把这事捅出来,说:“解学士,你也真会吹牛,你家乡捡狗屎的根本不会题诗作对。我们出了上联:
     ‘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
要他对下联,他转身就跑,还伸着一只巴掌乱摇”。 皇帝听了问:“解爱卿,这是怎么回事?” 解缙笑了笑,不慌不忙地说:“皇上,其实是他们不懂,这是哑对,而且对得非常好。伸着一只巴掌乱摇,他说下联是:
        孤掌摇摇,五指、两短、三长。”
皇帝说:“对得妙!” 这些官员,明知这是解缙自圆其说,偷龙转凤,也没办法,何况皇帝又说了对得妙,只好忍气吞声。可还是不甘心地说:“既然会对,跑什么?”   解缙说:“有几个老百姓不怕官?他们见了官,还能不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刘墉山西认义女

一年夏天,刘墉带着家将刘青到山西私访。这天到了一处鸟语花香的所在,毒日当头,热得骇乎。二人感到大渴,便四处寻找水喝。正行间,见一村姑在井上轱水,刘青乐得一步三癫跑到井边,摸出钵子就向桶里舀水。“慢!你这人连句招呼都不会打,这水随便喝得吗?”“咋啦,还得花钱不成?”“钱不稀罕,讨水先得对诗,对得上喝菠萝蜜也不难!”刘青听了连忙说:“好,俺对!”村姑微微一笑连出四句:“哪样东西高起天,哪样东西矮起地,哪样东西苦中苦,哪样东西甜如蜜?”刘青嘻嘻一笑,慢悠悠地回答:“上有瑶池高起天,下有龙泉矮起地,唯有黄连苦中苦,菠萝汁子甜如蜜。”
    “俗,太俗!另从孝字打头开。”
    “这……”刘青一听直挠头皮,张口结舌没词了。刘墉见家将出丑,赶紧帮腔说:“俺来对:孝顺爷娘高起天,后娘的孩子矮起地,无儿寡妇苦中苦,过门的新娘甜如蜜。”
    “嘻嘻,您老人家胡子一大把,学问还不浅呐,索性再考考你吧,听着,我出个上句。”
    吕梁山前一门独户三进士;
    刘墉立即对道:
    齐鲁大地一山一水一圣人。
    村姑一听,又甩出一绝句:
    传山西鬼君窃师扬四海;
    联中的鬼君窃师分别指鬼师张陵,君师赵中元,窃师时迁。刘墉不慌不忙地对道:
    话山东皇帝仙君震环天。
    联中的皇指三皇,帝指五帝,仙君指泰山供奉的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奶奶。那村姑听完对句,情知碰上了“大学问”,不再发难,拎起水桶扭头就走。刘青一看急眼了,“你等等,想打赖毛不成,快拿水来!”
    “傻样,姑娘早把菠萝蜜泡好了,快领那位大爷随我来沙……”
    刘墉打心里佩服姑娘的才智,当场认作了干闺女,又把她许给了刘青。隔了几年,刘墉抬举刘青做了吕梁山左一路副将,继之调任山东督台府总兵官,村姑一跃成了三品诰命夫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解缙作联讽纪纲


明代永乐年间的一个冬天,在一名官员的宴会上,正当解缙与大臣学士们作联吟诗之时,锦衣卫统领纪纲走进来。他硬充斯文,胡诌对联,仗势取消别人。谢晋忍不住怒气,决心煞煞他的威风,于是离席踱到厅中,朗声向纪纲说道:“谢晋不才,也出一联向足下求教。”略停片刻,解缙便念道: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纪纲是装腔作势之人,自然对不上。过了一会儿,解缙笑着说:“这俗对儿大人不是对不出,怕是懒得对。我自己续上下联吧。”然后轻重有致地念道: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纪纲听了,虽也悟出了点其中的嘲讽之意,但又不好发作。从此,纪纲便与解缙结下了难解的私怨。
这副对联,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曾经引用过,但他没有说明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 蒲松龄的巧骂
蒲松龄屡次考试不中之后,决计发愤著述,他特地写了一副对联当座右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副对联一时风传乡里。同乡有个姓石的豪绅,人称石先生,他粗通文墨,自命不凡。看到这副对联,石先生很不服气,他要和蒲松龄比比高低。一天,石先生见一只小鸡死在砖墙后面,便以此为题出了个上联: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细羽家禽砖后死;
    他要蒲松龄对出下联。蒲松龄看出他不怀好意,便暗想一计,故意装作初学无能,谦虚地说:“我不会对,但又不能不从命,我就学着一字一字地对对看,望先生别笑话,并请一字一字地帮我记下来。”石先生以为蒲松龄真无能,便笑着点点头说:“你说我记。”蒲松龄看着上联,一本正经地对道:“粗对细,毛对羽,野对家,兽对禽,石对砖,先对后,生对死,完了。”石先生写完一看,见录下的下联是:
粗毛野兽石先生。
    他顿时面红耳赤。蒲松龄说声:“见笑了”,便昂然而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嗜鸡博士何淡如

何淡如,清朝南海人,同治元年举人,出任过高要县教谕,主要以教学为业,他诙谐幽默,常常一开口就能令人捧腹大笑,在广东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爱有广东话写“怪联”,因此获得了一个“怪联圣手”的雅号。
    有一天,何淡如应邀赴宴,筵席上上了一道鳖菜,吃的时候,主人看到鳖腹中有卵子,就指着这道菜出了一个上联,想为难一下何淡如:
  母鳖腹中龙眼蛋;
    何淡如听后,知道主人想试一试自己的才学,就一边举起筷子,夹起一个鸡头,一边朗声应对:
  雄鸡头上荔枝冠。
    对得既快又工整,主人对淡如应对的机敏很是赞赏。
    酒过三巡之后,接着用饭,厨子端出一碟“腊肠”,主人又出了一个上联:
  风肠焗熟堪佐饭;
    正在鸡碗里夹鸡的淡如马上就对出了下联:
  云耳切开好炆鸡。
   “云耳”对“风肠”,“焗熟”对“切开”,极为恰切。
    酒席后,很懂养生之道的主人又上了一道解荦的酸梅汤,并乘机又出了一个上联:
  止渴调羹,梅全文武。
    也许是意犹未尽吧,淡如这次还是用鸡来作答:
  行腔警世,鸡唱悲欢。
    当地人见何淡如这么喜欢鸡,就又送给他一个雅号——嗜鸡博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十岁神童戏太守

话说明朝的时候,江西南康有一种神童试,每次考试时百人之中取三名,有一个叫邓元观的小孩,年不满十岁,也来参加神童试。他长得唇红齿白,身穿绿衣,秀丽出众,很是惹人注目。太守方岳也觉得这个小孩很有意思,就就地取材出了个上联:
  口红衣绿鹦哥样;
    话音刚落,只听元观朗声应对:
  头白面乌老鸦形。
    太守察出小孩出言不敬,心中有些不快,但见小孩年纪小,又对得不错,也就没有发脾气,还是又出一联:
  稚子无知,敢吐污言伤太守。
    然后对元观说,如果对得上就可免除责罚。
    元观听后,也觉察到了自己的失言和太守的宽容,于是,马上对出下联:
  大人有量,应容戏语宥小童。
    得体地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和感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fbd7410100b23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巧联乐翻项姓人

有个大镇上有朱、项两家,两家之间经常闹矛盾。一次朱家盖新祠堂,便写了一联:
  两朝天子。
  一代圣人。
    上联指朱姓的【后梁】朱温和【明】时的朱元璋都做过天子。下联指【宋】时的朱熹称亚圣。项姓一见大吃一惊,从此就一直在朱姓面前抬不头来。后来来了个外乡人,便帮他们写了一联:
  烹天子父。
  为圣人师。
    原来在此联嵌入两个典故,上联指【楚汉争霸】时项羽曾经烹过【汉】高祖刘邦的父亲;下联指【春秋】时孔子曾经拜过项橐为师,此联一出,与朱姓的针锋相对,而处处又压他一等,项姓人由此而扬眉吐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少游巧见苏小妹

相传宋时秦少游慕苏小妹才名,乔装成化缘道人去见苏小妹,并问道:
  小姐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小妹应声答云:
  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少游又问讯云:
  愿小姐身如药树,百病不生。
小妹一边走,一边答应:
  随道人口吐莲花,半文无舍。.
少游直跟到轿前,又问讯云:
  小娘子一天欢喜,如何撒手宝山?
小妹随口又答云:
  风道人恁地贪痴,那得随身金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和尚智对主考官

古时有一个和尚前去赶考,主考便出联而试:
  孔圣人三千弟子下场去。
和尚对到:
  如来佛五百罗汉上西天。
主考再出一联:
  子曰:克己复礼。
和尚对到:
  佛道:回头是岸。
主考已开始有点火了:
  旗鼓。
和尚对:
  木鱼。
主考已忍耐不住,怒道: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和尚又对道: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主考已忍无可忍:
  快滚!
和尚却无动于衷,仍道:
  善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幼童出口惊秀才

西安城内有两条广济街,一条叫做南广济街,一条叫做北广济街。有一年,一个秀才热天进城访友,走得一身大汗。他来到广济街口,看到大树下有个老汉摆个茶摊,正在卖茶,便走过去买茶解渴。那老汉看他是秀才装束,便对他说:“你是秀才,腹中想必有才,我这里有个上联,至今无人能对,你若能对上,我这里茶任你喝,并不收钱;你若是对不上来,茶资加倍如何?”秀才心想:一个卖茶的老汉能有多大学问!当下并不迟疑,说道:“先取茶来解渴,然后慢慢再对。”老汉捧上一大碗茶,待秀才喝下,方缓缓说出上联:
    南广济,北广济,南北广济济南北;
    秀才一听,便觉得此联不那么简单,愣在那里,很长时间都想不出一个合适的下联。只得拱手说道:“老伯原来也是雅人,小生无能,甘愿加倍付资。”说完掏出一串钱来。老汉忙说:“开个玩笑,岂能当真多收茶钱!”秀才回道:“不然,只怪我学问不深,以后想到下联,再来喝老伯之茶就是。”
    秀才一路走,一路想,走过二三条街,忽然见几家当铺,许多人进进出出,拿东西前来典当,忽然想出了下联,急忙回转身向茶摊走来。老汉一见秀才转回,笑道:“想是对出了下联了。”秀才点点头,说道: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老汉连连称赞:“果然对得好!”便将茶资归还秀才。
    秀才好不得意,以为如此“绝”对,除了自己再也无人能对。一路想着,不觉来到朋友家中,老朋友见面非常高兴。二人正在客厅寒喧,忽见一个小孩拿着本书一路蹦了进来。秀才心知是朋友之子,说道:“多时不见,原来侄儿已经读书。我说个对子,让你对,好吗?”那孩子见人并不畏怯,说道:“叔叔请出上联!”秀才便将卖茶老汉的上联说出来。说完,秀才又有些后悔,认为孩子定难对答。谁知那孩子并不为难,随手将书扬了扬,应声答道:
    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
    秀才惊叹不已,没想到自己费了好大劲才对出的联,这孩子随口就对出来了。从此,秀才想到天外有天,再也不敢骄傲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将军对句娶师姑

传说元朝末年隆冬的一天,晌午时分,几年来一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常遇春正带领随从路过一座尼姑庵时,大门“嘎”的一声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带发修行的师姑。她一手执根木棍,一手提着一篮萝卜,正往门前河边走去。常遇春看她正值青春年华,身段苗条、花容月貌、冰清玉洁,两弯秀眉下,一双桂圆似的明眸脉脉含情,不由的方寸大乱,竟呆呆地瞪着她久久不愿离去。
    那师姑倒也十分机灵,立刻放下木棍和萝卜篮,落落大方地轻移莲步,躬身上前合十道:“贫尼愿出一上联,试试将军的文才。将军若能对得出下联,我可满足您的要求。”常遇春顿觉心中一热,嗫嚅着说:“好……我……愿恭聆您的上联。”
    那师姑瞧瞧身旁篮子里速写泥的萝卜,不假思索地说:
    尼洗泥泥净尼回;
    常遇春听了,抓耳挠腮了良久,直愣愣地一时竟对不出来,急得红着脸说:“请允许我回到营寨去想想,明天这个时候,一定再来领教。”那师姑满口答应着,提起木棍和萝卜篮便向埠头走去。
    常遇春回营以后,与士兵一起去河边抬水烧饭。那时朔风呼啸,天寒地冰,河面上结着厚厚的一层冰。当他面对坚冰,正思怎么对联的时候,士兵们那挥棍猛击冰块的情景跳入眼帘,顿时豁然开朗,喜上眉梢。
    第二天晌午,常遇春又带领几个随从专程前去尼姑庵,哪知那师姑早已在门前等候了。常遇春满面春风地念出下联:
    兵打冰冰破兵归。
    那师姑细细品味,这下联对得工整。这位英俊的将军果然文武全才,她便欣然以身相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联消乾隆风流意

有一回乾隆下江南,刘墉作陪。这天,君臣二人进了济南府,天黑了,到督台衙门投宿。才待进门,一个俊秀女子打影一闪,乾隆跟上一撒目:乖乖,后宫三千佳丽不撵她一个俊哩。当下乾隆生了“野花总比家花香,觅得野花消时光”的念头。正愁打听,可巧山东督台府仲督台恭迎圣驾出得门来,乾隆张口就问:“仲爱聊,方才打影见的那个妞儿可是贵府千金?”仲督台一愣,回说:“不,她是安徽倪督台的掌上明珠。”
    “咋到了山东?”
    “已许犬子为妻,定在明日完婚。”
    “啧,啧。”乾隆咂咂嘴,深感失望。突然他眼前一亮,冒出一句:“明日完婚尚可挽回咧,朕拿十个宫女换你儿媳,爱聊意下如何啊?”
    “这个……”仲督台脸色一变,大犯难为:不同意吧,那是抗旨不遵;应允了吧,话还真难出口。没法子,只得回了个“庆婚喜宴排满三日,如今名声在外,悔婚定遭非议。”
    “那不搭紧,古来缔解姻缘,以张贴喜联为凭,贵府大门既没挂联,又没行过三拜之礼,悔婚又有何妨。”
    “只是……”
    “朕传命连夜送来十个宫女,供虎子任意拣选,这在你是莫大的恩宠,怎么,不称心吗?”
    “不敢,不敢!”仲督台见皇上神情肃然,满脸不带欢喜,“扑通”打跪在地,一边叩头一边讷讷地说:“圣聪暂息雷霆,罪臣斗胆请刘大人一道入室,探问倪女口气,以免日后赚下口舌。”
    “好吧,刘爱聊不妨陪他走一遭,看她是愿呢,还……还是不愿。”
    二人领旨进了二门,仲督台拽住刘墉诉起苦来了:“你看看,我这官做的,连儿媳都要送进后宫纳为嫔妃了。你我交情不薄,不能看着不管啊。”刘墉对乾隆逼亲夺妻的做法十分厌恶,又见老友苦苦哀求,挤巴挤巴眼皮,想出一计,对仲督台说:“只须如此……”
    隔不大霎,刘、仲二人一前一后面见乾隆奏禀:“奉旨面见倪女,代转了皇上爱意,倪女感恩不尽,领我等进厅堂看了一画一挂联,摆摆头摇摇手,二话没说回避开了。微臣才疏学浅,猜不透倪女心意,恭请皇上圣裁。”
    乾隆一听急了眼,龙行虎步赶奔厅房,见迎面墙上挂着一张木版画《鸳鸯交合图》,左右贴着一联:
    妙人儿倪家少女;
    侪人中仲属齐人。
    横批是“鲁皖通好”。乾隆本是个风流天子,儿女韵事经多识广。他先看了交合图,情知倪女中意的是年轻郎君,不愿嫁给个一把年纪的老君王。再看了看拆字喜联,上联分明说的是个倪字,下联暗藏一个仲字,明示倪仲结亲连理已是生米煮成熟饭。横批一句“鲁皖通好”,道得辛辣,砸得结实,如果自己一意孤行,强纳倪女为妃,势必惹得山东、安徽两省军民不满,闹不好还会酿成大乱子。无奈,只好收起“花花肠子”,低头耷拉角地独自回房安歇去了。乾隆走后,仲家立马办了喜事。半年过后,仲家老少见长挂《鸳鸯交合图》有失雅观,商议过后,趁年末装饰房舍,改换了一副《仙翁长寿图》,喜联也改成了“福如北海长流水,寿似南山不老松”的寿联。传说这就是挂中堂画的来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文必正联定姻缘

文必正是明代洛阳的一名才子,虽然广有才名,但出身贫寒。传说他十分倾心于名门闺秀、有才女之称的霍定金小姐,但苦于家境,门不当户不对,无法接近霍小姐,当面表达爱意,便忍辱卖身,到霍府当了一名仆人。霍小姐也十分仰慕文必正的才气,限于闺门规矩而无法相见。一天,文必正借送花为名,到霍小姐居住的绣楼——天香阁上,见到了相慕已久的美人,并隐约表达了爱慕之意。等文离开以后,霍小姐越想越觉得这名仆人像是曾见过一面的文必正,便让丫环约其到花园见面。两人越谈越投机,为了证实是不是文才子,霍小姐便出了一上联试探。联云:
    吏部堂中,一史不读枉作吏;
    该联句一拆一合,十分巧妙,首字“吏”拆为“一史”嵌于联中,又合为“吏”字用于联末,颇具匠心。文必正知是小姐心中猜疑,便不卑不亢地以同样的修辞方法答道:
    天香阁上,二人叙情夫为天。
    答联除了拆合“天”字以外,还隐含了天香阁相见的情节。这一答联使霍小姐顿释疑团,心中十分高兴。文必正为了进一步表达自己的心情,便又出一上联:
    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上联用字全部是“宝盖”头,表示了作联者寄人篱下之苦。霍小姐立即回赠下联:
    迷途逝远,返迴达道遊逍遥。
    联语全部用“走之”旁的字,表达了衷心希望同返故土的心情,故事的结局自然是大团圆了。后一副对联是同旁对联中的上品佳作,对后世影响很大,还演化出了不少类似的对联。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fbd7410100b1xk.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钟耘舫联斗朱秀才

号称“对联天子”的四川文人钟耘舫,才华盖世,素不与权贵往来。一日,善于巴结逢迎的当地秀才朱某来钟家提出联对。联道:
    大丈夫半截人身
    “大丈夫”三字的下部均可截下“人”字,意在讽讥钟耘舫莫以“志士”自足,“大丈夫”亦是凡人,没什么了不起。钟耘舫早想教训一下朱某,于是略加思忖,接对道:
    朱先生三个牛头
    这“朱先生”三字的半截都为“牛”字之头,联句提醒朱某莫一味效忠官府,甘当权贵的“憨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4-26 17:53 , Processed in 0.14303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