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半山人

[对联赏析]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系列)

[复制链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庸医名吉生


相传有一个叫“吉生”的庸医,水平低下,却爱自吹。有人便在他的门上贴了这副楹联予以嘲讽。在上下联镶嵌的成语中,每个成语都故意漏写了一个字,所漏写的字合起来恰是他的名字:
    未必逢凶化(吉)
    何曾起死回(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联讽洪承畴降清

洪承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到崇祯时已是兵部尚书,同时封为蓟辽总督,崇祯把一个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他也感戴崇祯知遇之恩,素以忠节自命,在自家客厅上悬挂了自撰的对联一副:
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
崇祯十五年,督师与清军死战于松山,兵败被俘,消息传到京师,说洪承畴已经殉国,崇祯大痛,亲自设灵祭悼洪的亡灵,不知此时洪承畴被俘已经降清,并为清廷筹划开国规划,一时京城士人大哗。洪承畴后来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七省经略。有一年新年早上,洪府大门上贴起了副新联,上下联均是当年洪承畴旧句,不过后面各添了一个字,两句成了: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两个虚词眼,一叹一问,极尽讥讽。洪看着也是无可奈何。
这年,正好洪承畴60生日,这一天洪府车水马龙宾客盈门,正这时忽然闯进来一个披麻带孝的人,人们看时却是洪经略的门生,到大厅之后号啕大哭,边哭边大声朗读当年崇祯祭洪诔文,一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洪承畴被弄得无地自容,那门生哭罢,把手中一副对联在桌上摊开,扬长而去,大家偷眼看那对联,见上面写的是:
史鉴流传真可法 洪恩未报反成仇
上联嵌抗清名将史可法姓名,下联"成仇"谐音"承畴",一褒一贬,跃然纸上,洪承畴面红耳赤,呆若木鸡。此联后被扩展成为:
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
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联语虽有扩有改,基本意思和手法未变。
洪承畴以先朝重臣降清,连他的家乡人也很看不起他,他致仕回到福建南安老家,一年"谷雨"日,他寂寞难耐,拉了一位氏族弟子下棋,洪承畴难得高兴,棋子下得很顺手,一时想起今日谷雨,便拈须吟道:
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
他那位小辈把他看看,缓缓对道:
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洪承畴听了,一张脸胀得绯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叔嫂端午趣吟对联


清代文学家、戏曲理论家李调元,四川绵阳人,乾隆年间进士,自幼聪颖勤奋,能诗善对。某岁端午,李调元进厨房见粽子已熟,即向其三嫂索取。嫂爱其五弟(李排行第五)才思过人,随口出一上联令其答对。联曰:
    五月五日,五弟厨房讨粽子
    联中叠用三个“五”字,应对难度颇大:加上“讨”字分量较重,李调元甚是不悦。见碗厨内放有油炸糍粑,于是改口“不要粽子要糍粑”。三嫂笑着说:“糍粑来之不易,昨晚半夜才舂完。对不上对联,一概休想。”那知三嫂一语提醒李调元,话音刚落,他应声对曰:
    三更三点,三嫂檐下偷糍粑
    三嫂甚赞五弟有才,但嫌“偷”字用得过火。李调元辩解说:“三嫂能够用‘讨’字,小弟用‘偷’字有何不可”说罢,二人相顾而笑,于是二人各自更换了一个字:
    五月五日,五弟厨房吃粽子
    三更三点,三嫂檐下舂糍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妙答先生显神童

据说,清朝末期,有一位人称“神童”的李仕彬,自小勤学好思,深得先生钟爱。有一年大年初一,其父背着他去给先生拜年,先生见他穿着新衣服,便出对道:
三尺天蓝缎;
李仕彬边向先生拜年,边想着来时见到的药柜上的药名,随即对上:
六味地黄丸。
这时,恰逢师娘上楼,先生再出对曰:
登楼望南北;
李仕彬拿着糖果,在屋里边吃边走边对:
行路吃东西。
先生望着门外河上的断桥,又出上联:
今日过断桥,断桥何日断?
李仕彬随口答曰:
明朝奔明月,明月几时明?
先生又指着烛台曰:
火烛冲天亮,文光射斗;
李仕彬到屋外点燃一个爆竹,回来应对道:
惊爆落地响,怒气冲天。
先生思索了一会,又出联道:
除夕日无光,点数盏灯,为乾坤增色;
李仕彬想了一会儿,见先生家有一鼓,便疾步上前,扬槌一击,对道:
新春雷未动,击一声鼓,替天地扬威。
先生喜不自胜,连连称赞:“真乃神童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倒挂艾草及端午联

端午节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许多人家在大门上倒挂艾草,有的还在大门上或正堂前贴端午联,如:

艾草如旗降百伏;
葛蒲似剑斩千邪。

横批是:国泰民安
关于倒挂艾草及端午联的来历,民间还流传着一段传说哩。
不知哪个朝代,天下连年干旱,野兽成群,瘟疫盛行,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皇帝也急得坐不住龙位,派人到处求神解救。
端午节这天,来了个道士,皇帝赶忙派人把他请进了皇宫,询问其中因缘,道士道:“如今妖魔横行,邪秽之气溢满各地。须各家各户大门上挂一面旗及一把剑。方可降妖避邪。”皇帝听罢,立即下诏照办。可百姓穷,哪有钱买旗制剑?因艾草又叫蕲,艾燃烧可驱逐蚊蚋,叶子浓密,倒像一面旗,就反它当作旗:菖蒲,这种草的叶子形状像剑,就把它当作一把剑。于是各家各户大门上都挂上艾草和草蒲。后来,果真年景大有好转。人们据此创作了这副端午联。
现在,人们一般只挂艾草,不再挂菖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周渔璜答对显奇才


一年,周渔璜出任巡察使,奉旨阅兵江淮,来到江苏镇江。一日闲暇,便往古刹金山寺游览。金山寺长老听说周渔璜生于贵州“蛮荒之邦”,就有点鄙夷他。虽满脸堆笑陪着周渔璜游览寺内古迹珍列,但心里总想寻个时机作难一下他,出出周的洋相。此时天气骤变,暴雨忽至,淋打着江边沙滩。于是长老故作谦逊地说道:“贫僧偶尔得一上联,可苦了下联不知从何而来,恳请巡察使大人赐教。”说罢,便朗声道出上联:
    雨打沙滩,沉一渚,陈一渚。
    周渔璜是何等聪明之人,他早已洞察长老心怀不善。听罢上联,便不假思索地指着祭坛上摇曳的烛光对道:
    风吹蜡烛,流半边,留半边
    长老听后十分惊异,连声称赞周渔璜“奇才,奇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周渔璜书联井喷水


南方有个村子,村子里有一口井叫“渔璜井”。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呢!
    这个村子总是缺水,老乡们联合挖了一口井,流出了清澈的水。谁知只流了一天一夜,便又干涸了。一天,来了个道人,用木炭在石壁上写了半副对子:
    弯腰桃树倒开花,蜜蜂仰采
    写完,对老乡们说:“记住!谁要能对上这对子,井里自然会冒出水来。”
    村里没人识字,从外村请过几个教书先生来,也都摇摇头走了,说这是绝对,没法对。村里人都很着急,天天围在井边转。
    过了一年,周渔璜路过此地,看老乡们愁眉苦脸的,便上前询问。大家把石壁上的对子指给他看,告诉他事情的原委。
    周渔璜想了想,随即从地上捡起半截木炭,在石壁上写了一行字:
    歪嘴石榴斜张口,喜鹊横戡
    这“戡”字,是指喜鹊用口来摘取石榴子。
    周渔璜刚一落笔,只听咕噜一声,井中翻起水花。大家围住周渔璜,打听他姓甚名谁,何方人氏,向他叩头作揖。
    从此,人们把这口井叫做“渔璜井”。

http://52duilian.com/coupletStory/show.asp?id=4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渔璜,清初著名学者,诗人。父亲周国柱有四子,渔璜排行第一。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渔璜22岁乡试第一。三十三年(1694年),29岁时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三十六年(1697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四十四年(1705年)任浙江乡试正考官。四十九年(1710年)擢升翰林院侍读。五十年(1711年)简任顺天学政。五十一年(1712年)升侍读学士。五十二年(1713年)晋升詹事府詹理,奉命祭禹陵、明太祖孝陵,检阅浙江、江南两省兵。五十三年(1714年),终因操劳过度,年近半百即逝世于任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批准探亲


纪晓岚是侍读学士,要陪乾隆皇帝读书,每天除了给皇帝读《汉书》以外,别无他事,真觉得无聊。同时,还要处处小心。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时言语、行动不慎,惹恼了皇上,可就有罪受的了。因此,纪晓岚心中闷闷不乐。乾隆知道他不大安心,也体谅他背井离乡、深居皇宫的苦衷,加之他才学超群,就不忍责备他。一天,乾隆半开玩笑似地对他说:“纪爱卿这些日子脸色不好,必有心事,依我看,你是——  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纪晓岚正找不着由头提探亲的事呢,一听皇上出对子,立刻跪下,虔诚地说 :“皇上说对了。如蒙恩准,回去省亲,我乃是——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乾隆一看,人家都谢恩了,便顺水推舟地准了纪晓岚的探亲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批准探亲


纪晓岚是侍读学士,要陪乾隆皇帝读书,每天除了给皇帝读《汉书》以外,别无他事,真觉得无聊。同时,还要处处小心。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时言语、行动不慎,惹恼了皇上,可就有罪受的了。因此,纪晓岚心中闷闷不乐。乾隆知道他不大安心,也体谅他背井离乡、深居皇宫的苦衷,加之他才学超群,就不忍责备他。一天,乾隆半开玩笑似地对他说:“纪爱卿这些日子脸色不好,必有心事,依我看,你是——  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纪晓岚正找不着由头提探亲的事呢,一听皇上出对子,立刻跪下,虔诚地说 :“皇上说对了。如蒙恩准,回去省亲,我乃是——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乾隆一看,人家都谢恩了,便顺水推舟地准了纪晓岚的探亲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大观楼长联


      昆明大观楼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它位于高原湖泊滇池的北岸。亭榭长栏,巍峨壮观,湖光山色,绿树红花,风景优美怡人。大观楼有一副对联,全联共有一百八十个字,为清人孙髯所撰。文辞意境极好,读起来妙趣横生,耐人寻味。上联是: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蜓,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 ,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是: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联从空间上着笔,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下联从时间上落墨,吊古抒怀,寄托着不胜感慨之情。对于这幅长联游人多  有诗词吟咏赞叹。这幅长联作者孙髯,字髯翁,是陕西三原人,一生怀才不遇,晚年流落昆明。一天,孙髯到大观楼游览,遇到一些文人雅士正在饮酒作乐,吟诗写文,为清王朝统治者歌功颂德,他不由得摇头叹气。众人看他如此举动,便用嘲讽的口气说:“你有本事就来写吧,何必如此。”孙髯一听,心潮起伏,提笔一口气写了一百八十字的长联。众人见此情景,无不为之惊倒。
      后来,昆明文人陆树堂把这副长联镌刻为联匾,悬挂在大观楼正面临水的大门上,以供观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大观楼长联


      昆明大观楼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它位于高原湖泊滇池的北岸。亭榭长栏,巍峨壮观,湖光山色,绿树红花,风景优美怡人。大观楼有一副对联,全联共有一百八十个字,为清人孙髯所撰。文辞意境极好,读起来妙趣横生,耐人寻味。上联是: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蜓,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 ,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是: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联从空间上着笔,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下联从时间上落墨,吊古抒怀,寄托着不胜感慨之情。对于这幅长联游人多  有诗词吟咏赞叹。这幅长联作者孙髯,字髯翁,是陕西三原人,一生怀才不遇,晚年流落昆明。一天,孙髯到大观楼游览,遇到一些文人雅士正在饮酒作乐,吟诗写文,为清王朝统治者歌功颂德,他不由得摇头叹气。众人看他如此举动,便用嘲讽的口气说:“你有本事就来写吧,何必如此。”孙髯一听,心潮起伏,提笔一口气写了一百八十字的长联。众人见此情景,无不为之惊倒。
      后来,昆明文人陆树堂把这副长联镌刻为联匾,悬挂在大观楼正面临水的大门上,以供观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欧阳修与酸秀才


       宋朝有个富家子弟,人称酸秀才。他很骄傲,对当时的大文学家欧阳修很不服气,总想与之比试高低。
  一天,他带了几册唐诗去访欧阳修。走着走着,他见路边有棵大树,顿时诗兴大发,吟道:“路旁一古树,树上两个杈。”吟完,肚子里再也找不出词儿来了。正巧,欧阳修从这里路过,替他续了两句:“春来苔为叶,冬至雪当花。”酸秀才不由点头称好。为了扳回面子,酸秀才见到路旁有两只大鹅,又吟道:“远看一群鹅,一棒打下河。”吟罢,又抓耳挠腮,接不下去了。欧阳修笑了笑,续道:“白翼分清水,红掌踏绿波。”酸秀才拱手道:“想不到你老兄也会吟两句,那咱俩一起去访问欧阳修吧!”欧阳修微笑着答应了。

  两人来到了码头,上下船的人很多,酸秀才诗兴又发,吟诵道:“诗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哈哈大笑,顺口对道:“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

  众人捧腹大笑,这时酸秀才恍然大悟,和他对诗的老翁,就是辞官回家的大文学家欧阳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史致俨妙对县令

        清代,江苏江都地方,出了个远近闻名的学者史致俨.
        9岁时参加乡试,县令觉得他年龄太小,准备劝他回去待两年再来应试,但又怕这么做损害学童的积极性,想当面预试一下,再作决定。
于是县令单独召见史致俨,出了个拆五字联令对:

閒看门中月

县令用拆字手法,将“閒”字巧拆为门中月,简洁明畅地组成联句,极有妙趣。
史致俨待县令一住声,好似背现成文章一样,脱口而出:

思耕心上田

对联不仅吻合上联,而且拆“思”为心上田组成工巧的联句,语意更富哲理,比县令出的上联,显得更加自然而意境深妙。
县令听了,不禁喊了声好,自喜今科得此神童,可为全县争光。
后来史致俨果为乡试第一。
后不久,史致俨参加省试、殿试,终中嘉庆进士,官至刑部尚书,为人谦虚平易,治学谨严,主张实事求是,不枉法乱刑,吏治如镜,颇著贤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村童春联震乾隆

一年春节,乾隆微服私访,走出皇城,来到市郊农村。
只见家家户户门悬彩灯,楹贴春联,大都是歌颂承平,庆贺丰收,祝愿吉祥。唯独看到一家门联写道:

数一数二门第
惊天动地人家

横额:先斩后奏
乾隆大吃一惊,看其房屋屋简陋,可以肯定是贫寒之家,但这春联却是皇家贵族口气,而且过于狂妄,难道有什么造反之谋?
乾隆遍访村民,才知此联出自10岁孩童之手,便将那村童叫来,进行询问。
乾隆模仿地方官的口吻问道:“你一个贫家村童,为何口出狂言?”
村童不知询问自己的就是当今皇帝,从容回话说:“我这春联是职业招牌,有甚狂言?”
乾隆追问操何职业,村童一五一十地述说道:
“上联是介绍我大哥王斗的职业,他在集镇油粮店,代人量斗过秤,是要数一数二的;下联是介绍我二哥王升的职业,他专给婚丧之事鸣炮,当炮引燃,轰隆一声,岂不是惊天动地?横批则是我三哥屠宰职业,当他尖刀一拿,不就是‘先斩后奏’吗?请问有何不当?”
乾隆听完解释,变怒为喜,问他叫什么名字,答曰:“担”。
皇帝当即赐王担进京求学。
后来,王担中了进士,做了高官,他家还真是成了当地数一数二的门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年年年尾接年头


民国初,常德大西门陈家是有名的书香门第。
儿子读北京大学,女儿早已高中毕业,一家人知诗善对。
一年中秋佳节,全家团聚于庭院,食饼赏月。
只见皓月如轮,繁星万点,天高气清,四野秋虫唧唧,夜景宜人。
姑娘诗兴骤发,忽得妙句,吟诵出来: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家人闻女儿之联,竞相运神欲对,可是搜肠刮肚,想不出恰当的以边。女儿自己也拟不就上好的对边,一时成为绝对,久系家人心中。
光阴易逝,中秋过后,转瞬之间又是除夕年关。儿子喜在北大毕业,除夕围炉守岁,更添喜悦情趣。时将夜阑,儿子偶触灵机,居然对出中秋时妹妹的出联:

今宵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全家人听到对句,齐声叫好。
妹妹斟上满满一杯红葡萄酒,捧到哥哥面前,贺道:“中秋出联除夕对,明朝年头福临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朱元璋代民写春联

朱元璋扫平群雄,推翻元朝,定都南京,四方承平。
这年除夕,皇帝传下对旨:“公卿士庶之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诏令颁发以后,为了检查执行情况,朱元璋乔装深入南就市区,走街串巷,欣赏各家春联,大都是颂扬大明江山永固和皇帝德政的,朱元璋越看越高兴。走到一家门前,却没有贴春联,顿生疑惑,心想这是何家,竟敢违抗诏令,便进门查问。原来是操阉猪业的小家,自己不会写,又请不起人写。朱元璋了解情况后,一时高兴,叫其家人拿来红纸及笔砚,略加思索,就写出一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此联切合阉猪业,通俗而风趣。后来那阉猪老儿知道写对联的就是当今的皇帝时,便把这对联珍供在神堂上,作为传业之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杜远明联架鹊桥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论城市农村,大龄青年找不到配偶的现实问题愈来愈突出,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城市的热心人办起了“婚姻介绍所”,专为青年男女牵线搭桥,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与欢迎。
河南开封市婚姻介绍所,有这么一位善于架鹊桥的负责人杜远明大姐,退休后毛遂自荐,到婚姻介绍所任职,为大龄青年、中老年单身男女,千方百计地寻求配偶,不知架了多少人间鹊桥,帮助他们建立起幸福美满的家庭。人们一见到杜远明,都叫她“红娘大姐”或“鹊桥工程师”。
杜红娘不仅有一副全心全意架鹊桥的热心肠,而且还有一张能说会道、以理服人的嘴。为了教育说服求婚者,她在介绍所门前贴上两副带有宣传性质的对联:

想方设法,帮她找到意中侣;
穿针引线,助你觅得心上人。

第二副是告诫人们,求偶要当机立断,不要犹豫不决而失掉机会:

寻寻觅觅,韶华转眼飞逝;
犹犹豫豫,知音再度难逢。

又有些人到介绍所求偶,老是苛求对方的条件,杜大姐又针对这种求偶心理,贴出第三联:

白玉犹有瑕,求人十全十美哪里遇?
青春岂无限,择偶千挑百拣几时休?

许多求偶的人看到这三副对联,大受启发,终一在杜大姐的热心帮助下,找到了相爱的伴侣。
有两位大龄青年经杜大姐搭桥,结为好夫妻,一年后生了一胖男孩。为了向杜大姐表达感激之情专为杜远明送去匾联挂在婚姻介绍所杜大姐的为公室内:

甘当月老,介绍情人成伴侣;
愿作红娘,帮助牛女渡鹊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茶客思酒巧配对

抗日战争胜利后,虽然祖国河山疮痍满目,可是举国军民仍沉浸于胜利的欢乐中,沦陷区人民急于重归故土,再建家园,社会经济开始重建,市镇上的生意逐渐兴旺起来。且说广州惠爱路(今日山路)有个茶博士开了个“妙奇香”茶楼,乘复员之机,特在共楼门口悬一副巨型联匾,招徕生意: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

当旅客们看到这特殊的联招,无不被吸引上楼歇气啖茶。一日来一顾客,坐到茶席上偏不叫荼,凝神注视联招。茶博士见这人衣履破旧,貌不惊人,便带着轻蔑的口吻笑道:“你先生如感兴趣,不妨赐对?”只见那客人并不谦逊,站起身来说:“老板如肯赐笔黑,不妨让我一试。”
联招悬挂至今,过往茶客千千万,从示有人部津,而这个不饮茶坐空席的客人,偏敢索笔墨,不免令老板惊异非常,忙将大羊毫联笔取来,叫伙计磨墨侍候。
茶客手执如椽之笔,飞龙走蛇,在联招上配成下联: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洒来!

老板喜极,忙叫备菜温酒,招待这“不速之客”。茶客之所以不叫茶,是因犯了酒瘾想来讨酒喝的。原来这个客人是失业人员,老板见他多才,就雇用了他,进而接受其建议,茶酒并举,增设了酒楼,品茶饮酒,主随客便,生意越做越活。联招的“喝杯茶去,拿壶来”,帮老板招客进财的大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布衣亦可傲王侯

1892年,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在澳门等地行医。
1893年回国从事革命活动。途经武昌时,打算谒见时任湖文总督的张之洞。孙走到总督府门前,递上名片,名片上写着求见之洞史的字样。门官将名片呈上,张之洞一瞧,脸色顿时沉了下来,问道:“来者何人?”门官司禀道:“是一儒生。”张之洞也不废话,令人拿来纸笔,写一行字,叫门官交给来人。孙中山接过纸一看,只见写着半副县长联:
持三字贴,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这分明是斥责孙中山敢与一品官总督称兄弟,太不识甸,孙中山不露声色,只微微一笑,顺手在张之洞的纸条上疾书一联,仍叫门官转呈: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张之洞见了回联,不禁暗暗吃惊,急命人开府衙正门,亲自欢迎这位风尘仆仆的归国学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4-25 20:12 , Processed in 0.13584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