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半山人

[对联赏析]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系列)

[复制链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王安石马联结良缘

    传说王安石年轻时赴京赶考,路过马家镇,见马员外家小姐以对联招亲。那小姐不仅俊秀,而且自幼熟读《四书》、《五经》,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在大门口悬着一只走马灯,挂有一条上联: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联语以“走马灯”倒顺回读成联,巧妙而又工整。王安石一看,赞叹道:“真是好句。”因急着赴考,就把此联默记在心中。

  他赶赴京城入考,第一个交卷。主考官欧阳修见王安石少年英俊,不由心中欢喜,指着厅前随风飘动的飞虎旗,说: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将马家镇的“走马灯”上联随口应对。主考官听了,拍手叫好。

  王安石考罢,急忙赶赴马家镇,见“走马灯”联仍悬在马员外大门口,喜出望外,便以主考官的“飞虎旗”联应对。

  马员外见他才华不凡,即以女相许,并择吉日在马府完婚。当新人拜天地时,又报来喜讯:王大人金榜题名了。

  王安石心中喜上加喜,真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趁酒兴余意,他信手在一大红纸上写下连体“喜”字,贴在大门上(据说这就是后来中国人在办婚事时,张贴大红双喜的由来),并吟诗曰:
    巧对联成双喜歌
    马灯飞虎结丝罗

  一副对联,成全了王安石人生两大喜事。从此,王安石外有欧阳修教诲提携,内有马小姐贤助辅佐。终于成为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王安石三难苏东坡


有一天,苏东坡去谒见宰相王安石,看见书桌上有半首诗:
    西风昨夜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一看,不由得笑王安石的诗胡说八道:菊花谢了只会枯萎哪里会落呢?于是就在后面续写了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
    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看见了只笑了一下,不久就将苏东坡调任黄州,并亲自送苏东坡上路,出了三道题即三个句子让苏东坡对。第一句: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因为那年恰好闰了个八月,而且正月和腊月都有立春,所以是“两度春秋”。
  第二句是: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苏州金阊门外至虎丘这一段路叫做山塘,约有七里之遥,中间有个叫半塘的地方。东坡不久前曾路过此地,所以王安石出此句。
  第三句是: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润州(今江苏镇江)古名铁瓮城,有金山、银山、玉山,山上有佛殿僧房,当时苏东坡也恰好刚游览过,王安石便出了这一题。

  东坡虽是妙才,但一时也对不出来。王安石笑着说:现在不必急着对答,等你从黄州回来后再对。

  苏东坡在黄州,重阳节时,一连刮了几天的风。天晴后,苏东坡到后园赏菊,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这里的菊花跟别处的不一样,花瓣落了一地,枝上一朵也没有。这时,他才知道自己见识浅薄,还乱改了王安石的诗,也明白了王安石让他来黄州的用意。

  不久,王安石又把他调回京师。途中,他游览了一个叫九溪蛮洞的地方,于是对出了其中的一联: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还有两联,苏东坡一直没有能对出来。从此,苏东坡不敢再小看他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屋里青山跳出来

 过去有一个官,请了一个老师教儿子读书。有一天,那个官出上联,要儿子对:
    门前绿水流将去

  儿子一想:我用“屋里”对“门前”,“青山”对“绿水”,“跳出来”对“流将去”不是很工整吗?于是就对:
    屋里青山跳出来

  那个官一听,十分恼怒,把儿子大骂。

  第二天,那个当官的同宾客一起到一所道观拜访客人。道观里有个道士叫彭青山,是个跛脚,猛听见当官的来了,急忙从屋里跳出来迎接。这时,宾客对当官的说:“昨天令公子所说的‘屋里青山跳出来’,还真的有啊!”大家一起大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小和尚妙对秀才

 从前,某寺院里有一个小和尚,聪明伶俐,善于吟诗对对。一天,有一个姓叶的秀才来到寺里,二人行至一池塘边,见满池荷花已长成莲蓬,结出莲子,叶秀才脱口说出一句上联:
    莲子已成荷长老

  小和尚望着池塘边上的几棵梨树,对道:
    梨花未放叶先生

  叶秀才听了小和尚的对句,连连称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小禹妙语对难句

王禹偁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他小时候家里挺穷,父亲靠给人家磨面挣点钱,日子过得很艰难。可王禹偁人穷志不穷,自己努力读书,刻苦学习。

  当地有个叫华安的官,听说王禹偁是个有志气的孩子,就把他找来,对他说:“你们家靠磨面过日子,你能不能拿石磨做首诗?”小禹偁想了想,就做了一首:
    但存心里正,何愁眼下迟。
    得人轻借力,便是转身时。

  诗中的“心”,是指磨盘的中心;“眼”,指磨盘上用来灌麦粒的窟窿眼儿。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只要磨盘安得正,不怕磨得慢;只要人稍微使点劲,磨盘就能转起来。这首诗表面说的是石磨,其实王禹偁是在说自己:只要我心正,肯努力,还怕眼下进步慢?要是有人能帮帮忙,我就会有大显身手的时候!

  华安听了,十分惊奇,很佩服小家伙有志气有才气。他知道王禹偁家里穷,就让王禹偁跟自己的孩子一块儿到私塾念书去了。

  有一天,知府请客吃饭,知府说了个上联,让客人们对:
    鹦鹉能言难似凤

  意思是,虽说鹦鹉能学人说话,可它嘴再巧,外表长得再美,也比不上凤凰。

  在座的客人没人能对,华安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好下联。他回家以后,就把对联写在屋里的屏风上。碰巧,这个上联让王禹偁看见了,他就对了一句:
    蜘蛛虽巧不如蚕

  意思是,蜘蛛虽说也能拉丝,可比蚕差远了,蚕吐出的蚕丝能织出漂亮的绸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鞋匠对对联姻缘

    相传,古时有一国王的女儿,芳名吾同,年已三十尚未婚配。国王为给这个女儿选个如意郎君,决定出联择婿.于是便亲自拟好一条上联,令人写在榜上,要求应对者用自己的名字加上偏旁对出。国王出的招婿联是:
    累累结就梧桐子

  榜一贴出,观者云集,人山人海,但无人敢揭榜。这一天,突然来了一个名收“鸟皇”的修鞋匠,上前揭了榜.观者以为此人发疯,哪知鞋匠确有文才。他对出的下联是:
    单单只待凤凰求

  公主看后满心欢喜,当日结成伉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新娘对联劝新郎


从前有个富家子弟,一味贪玩,终日和一群纨绔子弟斗鸡走狗饮酒作乐。新婚之夜,新娘出了个上联要新郎对:
    点点杨花入砚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新郎苦思良久,也对不出来。第二天一早就去请教村里的一位老先生。

  老先生一听,对新郎说:“她是在讽劝你要近君子,远小人,学上进。”新郎惭愧不已。老先生看他有悔过的意愿,就帮他对了下联:
    双双燕子飞帘幕,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从此,新郎发愤读书,终于学有所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秀才写联戏财主

从前有个财主,他打算开个酒店,请了个教书先生写一副对联。财主说:“对联要称赞我的酒好、醋酸、猪肥、人丁旺,店里又没有老鼠。”那个秀才知道这个财主平时为富不仁,对人十分刻薄,就大笔一挥,很快就写成了:
    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横批是:人多、病少、财富。

  书生念给财主听,财主很高兴。

  第二天大家都来观看,个个都大笑不止,财主出来一看,原来是对联上加了标点,变成了:
    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横批:人多病,少财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徐阶王鳌联互戏

    苏州王鳌与松江徐阶是好朋友。一天,徐阶到王鳌家做客,看见有人用火筒吹火,就出联戏之:
    吴下门风,户户尽吹单孔笛;

  王鳌当时没有言语。后来有一天他到徐阶家赴宴,见人用弓弹棉花,马上有了下联:
    云间胜景,家家皆鼓独弦琴。

  王鳌与徐阶互相讥笑对方乡邻,用吹笛、弹琴隐示“吹火筒”、“弹棉花”,一语双关,联意含蓄,语言风趣诙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徐文长对联斗贪官

    山阴有个县官,贪污受贿,搜刮钱财,无恶不作,可他却标榜自己清正廉明,还在县衙大门上贴出了一副对联:
    眼前皆赤子
    头上有青天

  徐文长见了很气愤,一天趁着黑夜,跑到县衙门口,提笔把对联改成了:
    眼前皆赤地
    头上有黑天

  老百姓见了,个个拍手称好。县官气得不得了。他探得是徐文长改的对联,就命手下人把徐文长传来问罪。

  徐文长反问道:“请问大人,你有何证?平白无故认定是我改的对联,岂不是诬陷?”

  县官一时弄得难以收场,只得说:“既然你没改,那就算了。本县听说你才思敏捷,万分敬佩,今天想邀你来对对子。”

  县官出了个难联:
    云锁高山,哪个尖峰敢出?

  徐文长马上对道:
    日穿漏壁,这条光棍难拿!

  县官望了望大堂上挂的灯笼又吟道:
    一对烛,亮亮堂堂,普照前后左右;

  徐文长不假思索,随口应对道:
    两盏灯,黑黑暗暗,无分南北东西。

  徐文长隐喻公堂暗无天日,县官怒火中烧,说出了第三个上联:
    油醮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徐文长借题发挥,对出了下联:
    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此句暗讽县官有眼无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杨大年巧对翰林院

宋朝时候,有人在翰林学士院的墙上写了一句上联:
    李伯阳生指李木为姓,生而知之;

  句中的“李伯阳”指的是老子。老子是春秋时候有名的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李耳又叫老聃、老子。传说,李伯阳刚生下来,就用手指着门外的李树。后来,他就用李树的“李”做了自己的姓。后来道教的人说老子“生而知之”——刚一生下,就知道天下大事了。墙上的这句上联,说的就是这件事。

  上联出得挺妙,妙在几个地方:第一,前半句人名的姓——“李”得跟一样东西“李树”有关系;第二,“生”是“姓”的偏旁;第三,下半句是个成语,还得用前半句的“生”字开头;最后,整句说的又是古人的一件事儿,而且还采用了对联中的“复字”“析字”等技巧。这个上联够难对的。

  翰林院里头,净是些有学问的人。可看了这个上联,都皱着眉头不言语。过了好长时间,也没人能对出下联。

  一天,诗人杨大年来翰林院找一个朋友。他进了院子,一眼就看见了墙上的题句。杨大年挺感兴趣,就站在那儿琢磨下联。一会儿工夫就借了一枝毛笔,在墙上添了下联:
    马文渊死以马革裹尸,死而后已。

  杨大年的下联说的也是一个古人。马文渊就是马援,是东汉初年有名的大将,人称伏波将军。马援一生立下了许多战功。他曾立下过誓言:“男子汉应当勇敢地死在战场上,用马皮裹着尸体回家乡!”后来,马援病死军中,实现了自己的志愿。“死而后已”也是个成语,意思是干事情要一直到死才算停止。

  杨大年的对联实在高明,一生一死,不单是对得整齐,还全符合上联的几条妙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祝枝山戏弄店主人

 相传此联为明代学者祝枝山为一家店主人所作。店主人将其读成: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店主人大为不满。祝枝山微微一笑说:不必生气,是你把楹联念错了,应该这样念: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店主人这才转怒为喜,且置酒招待。

  祝枝山利用这副楹联的两种不同读法的相反效果,与店主人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楹联在实际应用中是不加标点的,在一般情况下,不同的断句方式对楹联联意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有一种楹联,是出于某种需要而精心构思的,不同的断句方式,联意会发生很大变化,甚至相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诸葛亮妙联战周瑜

传说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总想找个借口杀他。在一次宴会上,周瑜故意对诸葛亮说:“孔明先生,我吟一首诗你来对,对得出,有赏;对不出,以杀头为罚,如何?”诸葛亮从容一笑道:“君子无戏言,请都督先说。”周瑜大喜,开口念道:
 
    有水也是溪,无水也是奚,去了溪边水,加鸟便是鸡。得志猫儿胜过虎,落坡凤凰不如鸡。

   诸葛亮笑笑,开口吟答:

   有木也是棋,无木也是其,去了棋边木,加欠便名欺。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周瑜听罢大怒,但不便发作,又出一句:

   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了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有一个妞。

   诸葛亮知道周瑜这话是在嘲笑自己的老婆长得丑,便立即回应道:

   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二娇。

   周瑜知道这话是在奚落自己的夫人,怒发冲冠,几次都想发难。这时,鲁肃在一旁说了一句:

   有木也是槽,无木也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争岂不糟?

    大家一听,都击掌喝彩,于是就解了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周秉成以联服众

据说周秉成十岁考中秀才,乡试、会试、殿试连中三元,出任湖北学台。一次考试前,举子们合议了一副上联贴在贡院的照壁上:

  半朝微雨,洗宇宙之轻尘,润江之光、湖之光、海之光,登云路,望五百明川,瞻星、瞻斗、瞻日月;

  周秉成坐轿来到贡院,举子中有人故意大声说:“真正绝对,怕是连学台大人也对不上了。”周秉成下轿一看上联,知道是学子们在“考“自己,便从容对道:

  一介儒生,读孔孟之遗书,中解之元、会之元、状之元,入翰林,推十八学士,安家、安民、安国邦。

  句中所显示出的周秉成光彩照人的经历和所抒发的宏大抱负,让一个个举子佩服得五体投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周秉成以联服众

据说周秉成十岁考中秀才,乡试、会试、殿试连中三元,出任湖北学台。一次考试前,举子们合议了一副上联贴在贡院的照壁上:

  半朝微雨,洗宇宙之轻尘,润江之光、湖之光、海之光,登云路,望五百明川,瞻星、瞻斗、瞻日月;

  周秉成坐轿来到贡院,举子中有人故意大声说:“真正绝对,怕是连学台大人也对不上了。”周秉成下轿一看上联,知道是学子们在“考“自己,便从容对道:

  一介儒生,读孔孟之遗书,中解之元、会之元、状之元,入翰林,推十八学士,安家、安民、安国邦。

  句中所显示出的周秉成光彩照人的经历和所抒发的宏大抱负,让一个个举子佩服得五体投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新娘对联劝新郎


从前有个富家子弟,一味贪玩,终日和一群纨绔子弟斗鸡走狗饮酒作乐。新婚之夜,新娘出了个上联要新郎对:
    点点杨花入砚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新郎苦思良久,也对不出来。第二天一早就去请教村里的一位老先生。

  老先生一听,对新郎说:“她是在讽劝你要近君子,远小人,学上进。”新郎惭愧不已。老先生看他有悔过的意愿,就帮他对了下联:
    双双燕子飞帘幕,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从此,新郎发愤读书,终于学有所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杨大年巧对翰林院

宋朝时候,有人在翰林学士院的墙上写了一句上联:
    李伯阳生指李木为姓,生而知之;

  句中的“李伯阳”指的是老子。老子是春秋时候有名的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李耳又叫老聃、老子。传说,李伯阳刚生下来,就用手指着门外的李树。后来,他就用李树的“李”做了自己的姓。后来道教的人说老子“生而知之”——刚一生下,就知道天下大事了。墙上的这句上联,说的就是这件事。

  上联出得挺妙,妙在几个地方:第一,前半句人名的姓——“李”得跟一样东西“李树”有关系;第二,“生”是“姓”的偏旁;第三,下半句是个成语,还得用前半句的“生”字开头;最后,整句说的又是古人的一件事儿,而且还采用了对联中的“复字”“析字”等技巧。这个上联够难对的。

  翰林院里头,净是些有学问的人。可看了这个上联,都皱着眉头不言语。过了好长时间,也没人能对出下联。

  一天,诗人杨大年来翰林院找一个朋友。他进了院子,一眼就看见了墙上的题句。杨大年挺感兴趣,就站在那儿琢磨下联。一会儿工夫就借了一枝毛笔,在墙上添了下联:
    马文渊死以马革裹尸,死而后已。

  杨大年的下联说的也是一个古人。马文渊就是马援,是东汉初年有名的大将,人称伏波将军。马援一生立下了许多战功。他曾立下过誓言:“男子汉应当勇敢地死在战场上,用马皮裹着尸体回家乡!”后来,马援病死军中,实现了自己的志愿。“死而后已”也是个成语,意思是干事情要一直到死才算停止。

  杨大年的对联实在高明,一生一死,不单是对得整齐,还全符合上联的几条妙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中有玛瑙珍珠

一年的中秋夜,苏东坡与苏小妹兄妹二人在花园饮酒赏月。桌上有一碟切开的咸鸭蛋,苏小妹便出一上联,要哥哥对下联:
    剖开舟两叶,内藏黄金白玉;

  苏东坡一时对不出来。正巧侍女端来一盘石榴,苏东坡剖开一个,下联应手而得:
    打破罐一只,中藏玛瑙珍珠。

  兄妹笑谈间,一个侍女在一旁手持一只玉笛,吹奏乐曲助兴。于是苏东坡出一上联要小妹对下联:
    水仙子挥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这时一侍女迈着细碎小步拿来一件夹衣给小妹披上,小妹灵机一动,对出下联: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水仙子”、“碧玉簪”、“声声慢”、“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都是词牌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雨打沙滩点点坑

    唐代初年,有位朝廷观察使从山西河津乘船渡黄河。忽然风雨大作,观察使在舱里凝视窗外,诗兴大发,吟出一联:
    风吹河水千层浪
    雨打沙滩万点坑

  此刻,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笑出声来,天真地说:“老师,此言差矣!这‘千层’、‘万点’,您数过吗?”观察使转过身来,谦和地说:“小先生言之有理,请问我怎样说才好呢?”小孩子见老爷发问,深深作了一揖说:“恕我无礼,依孩童之见,不如各易一字,不知老爷意下如何?”不等老爷同意,小童脱口而出:
    风吹河水层层浪
    雨打沙滩点点坑

  观察使惊喜地说:“妙,妙,妙!对得果然好,你将来定成栋梁之材!”原来这孩子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唐初四杰的文学家王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经典楹联故事.幼童对句惊秀才

西安城内有两条广济街,一条叫做南广济街,一条叫做北广济街。有一年夏天,一个秀才进城访友,走得一身大汗,就到茶摊上去买茶水喝。那卖茶的是个老汉,看买茶的是个秀才,便对他说:“我这里有个上联,至今无人能对,你若能对上,我这里的茶任你喝,不收你一分钱;你若是对不上来,茶钱加倍,怎么样?”秀才毫不迟疑地答应了。老汉捧上一大碗茶,给秀才喝下,说出上联:
    南广济,北广济,南北广济济南北;

  秀才一听,愣在那里,很长时间都想不出一个合适的下联。只得拱手说道:“小生无能,甘愿加倍付资。”说完掏出一串钱来。老汉忙说:“开个玩笑,岂能当真多收茶钱!”秀才回道:“不能这样说,只怪我学问不深,以后想出了下联,再来喝老伯的茶。”

  秀才一路走,一路想,走过二三条街,见几家当铺许多人进进出出,拿东西前来典当,忽然想出了下联,急忙回转身向茶摊走来。老汉一见秀才转回,笑道:“想是有了下联了?”秀才点点头说: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老汉连连称赞:“果然对得好!”便将茶资归还秀才。

  秀才十分得意,以为这样的“绝”对,除了自己再也无人能对。到了朋友家中,两人非常高兴。正在寒暄时,忽见一个小孩拿着一本书一路蹦了进来。秀才心知是朋友之子,说道:“多时不见,原来侄儿已经读书了。我说个对子,让你对,好吗?”那孩子见人并不畏怯,说道:“叔叔请出上联!”秀才便将卖茶老汉的上联说出来。说完,秀才又有些后悔,认为太难为孩子了。谁知那孩子并不为难,随手将书扬了扬,应声答道:
    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

  秀才惊叹不已,没想到自己费了好大劲才对出的联,这孩子随口就对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4-20 14:42 , Processed in 0.12478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