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天 发表于 2021-4-25 15:01:57

大明史诗——(二百六十九)绝不妥协

大明史诗——(二百六十九)绝不妥协


前庭两矛本钧敌,后院起火不能饭。
一轮明月荡无光,满天旗星皆昏乱。
森梢阴重许开议,昭君不弹琵琶怨。
麦芒已然对针尖,以水洗血付梦幻。
以石投水千夫指,百炼光寒照天眼。
枯鱼衔索泣铜驼,世路摧颜凄紫殿。
殚心戎务识时艰,日薄西山紫气断。
战士书生饮恨多,寒梅傲骨春风拣。


1. 前庭两矛本钧敌,后院起火不能饭。
就军事实力而言,清军最大兵力二十万,但战斗力相当强,明军人数大致在六十万到八十万左右,但能打仗的辽东系、洪兵、秦兵也就是二十多万,要真拉开了打估计也不太行。好在地形靠谱,守着几个山口,清军也打不过来,所以按照常理,是能够维持的。要命的是后院起火。
2. 一轮明月荡无光,满天旗星皆昏乱。
出了李自成等一干猛人,只能整天拆东墙补西墙。
3. 森梢阴重许开议,昭君不弹琵琶怨。
崇祯十一年,在李自成逃入商洛山的半年前的一天,杨嗣昌曾在私下场合对崇祯说了一个故事: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跟匈奴议和,搞定内部后没过多少年就派汉军出塞,把匈奴打得落荒而逃。对当时的崇祯而言,和谈是最好的出路。崇祯明白杨嗣昌的意思,所以他决定先忍一口气,跟清朝和谈,搞定国内问题先。
4. 麦芒已然对针尖,以水洗血付梦幻。
当时知道这件事情的只有崇祯、杨嗣昌、太监高起潜三个人。和谈使者是不能派的,杨嗣昌不知去哪里寻摸来个算命的,跑到皇太极那边说要谈判。皇太极说愿意和谈,如果和谈成功就马上率军撤回原地,如果和谈不成功我就在今年秋天打过去。
5. 以石投水千夫指,百炼光寒照天眼。
过了几个月杨嗣昌正式在朝廷里提出建议与清朝和谈,结果只有人反对,没有人赞成。最先蹦出来的是六部的几个官员,骂了杨嗣昌,然后是一拨言官说杨嗣昌卖国,应该拉出去千刀万剐,全家死光光。黄道周当着崇祯的面直接跟杨嗣昌搞辩论,一通天理人欲把杨嗣昌说晕,然后从理论角度证明杨嗣昌主张议和是天理难容,违背人伦等等。说了半天,杨嗣昌基本没有还手之力,崇祯虽然气不过,但黄先生理论基础太扎实,也没办法。等辩论完了,也不宣布结果,当场就下了令,黄道周连降六级,到外地去搞地方建设。
6. 枯鱼衔索泣铜驼,世路摧颜凄紫殿。
崇祯虽然出了气,但和谈是绝不可能了,杨嗣昌再也没提,大家都等。
7. 殚心戎务识时艰,日薄西山紫气断。
就军事实力而言,谈判是最好的选择,然而没有人选择,明朝最后妥协的机会就这样被一群不识时务的人拒绝了。
8. 战士书生饮恨多,寒梅傲骨春风拣。
这场辩论或许决定了大明的未来,或许黄道周并不明智,或许妥协能够挽回危局,但不妥协的人,应该得到尊重。四大文明灭了三个,只有中国文明流传至今,实在太不容易。挺过英法联军,挺过甲午战争,挺过八国联军,挺过抗日,终究没有亡。因为总有那么一群不识时务的人,无论时局形势如何,无论对手有多强大,无论希望多么渺茫,坚持,绝不妥协,面对冷酷的世间、无奈的场景,遇事妥协是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的选择,因为妥协退让很现实很有好处。但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香儿 发表于 2021-4-25 15:51:57

欣赏佳作,创作愉快{:handshake:}

马林 发表于 2021-4-25 17:14:51

感佩情怀,问好{:handshake:}

天香百合 发表于 2021-4-25 18:21:09

欣赏佳作,创作愉快。

狼—诗迷 发表于 2021-5-4 11:33:32

欣赏佳作,隔屏问好

竹林康 发表于 2021-5-4 16:57:47

欣赏佳作!祝创作愉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明史诗——(二百六十九)绝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