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天 发表于 2018-9-2 00:21:47

孟浩然晚年求仕的原因

(特别说明:本人本文读书笔记转载自《叶嘉莹说初唐盛诗》)
孟浩然晚年求仕的原因孟浩然早年不愿意受束缚,一直隐居在鹿门山。他的诗作得好,人又潇洒。
但在四十岁的时候,他忽然来到长安,表现出很强烈的求仕愿望。这是为什么呢?
一、对生命落空的恐惧。
儒家“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说一个读书人应该在政治上有所成就。
孔子说“后生可畏”,就是说年轻人很可怕,你要尊重他,因为他们的未来不可限量,你不知道他将来会有多么大的成就,会完成怎样了不起的事业。
孔子还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矣”,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完成任何事业,你就不必再对他抱多大的期望了,因为他大半辈子已经过去了。
人,在年轻的时候,总认为来日方长,一天到晚不知道天高地厚,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可当他有一天忽然意识到生命的短暂,自己却仍然一事无成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深沉的失落感。
所以,孟浩然在四十岁时游京师,可能是因为他意识自己的人生开始走下坡路,忽然想要出来做一点事情。
二、“家贫亲老”——贫穷的逼迫。
历史记载,孟浩然中年以后“慈亲羸老”,他的母亲病弱而且衰老了。
求仕的动机,一般来讲,第一个是为了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可是也有别的情形。
孟子说“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读书人求仕本来不是为了解决贫穷问题,不应该把做官当成赚钱的手段,但有的时候确实是因为贫穷为了养家才出来做官的。
这是因为,中国人非常讲究孝道。你说你自己甘愿挨饿受冻,这个无话可说,可是你怎么能忍心让你的父母跟你一起挨饿受冻呢?如果是,那就是不孝了。
三、政治变革——开元盛世
孟浩然早年隐居襄阳之时,正是武后当权之际。后来玄宗继位,开元年间的政治清明,被称为“盛世”。这个时候,你是出来还是不出来?
《论语》说:“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如果皇帝昏庸,政治腐败,在这个时候为了个人私利去逢迎拍马地求做官,虽然富贵了,但这是可耻的。
《论语》又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如果皇帝重用贤人,励精图治,真的要使国家走向美好的道路,这时候应该出来做些事情,如果没有出来,以至于贫贱,这也是可耻的。
中国古人从小就读《论语》《孟子》等书,满脑子里都是这些古圣先贤的话,孟浩然当然也不例外。

香儿 发表于 2018-9-2 22:35:26

欣赏,楼主转载辛苦。{:handshake:}

天香百合 发表于 2018-9-3 13:55:48

欣赏,感谢转载学习资料,辛苦了。{:handshake:}

天香百合 发表于 2018-9-3 13:58:07

欣赏,感谢转载学习资料,辛苦了。{:handshak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孟浩然晚年求仕的原因